第49章 亞歷山大之一鳴驚人2

第49章 亞歷山大之一鳴驚人2

3.1.3大舉東進

這一回說到,跨海東征憑膽略,驚天逆戰寒敵魂。

自從BC五世紀波斯帝國達到極盛,波希戰爭失敗后,就是下坡路了,此時已經是大流士三世當道了。而BC338年,馬其頓少年的大帝將自己的後路委給了美艷的母后與老執政安提帕特,與親親母后奧林匹亞斯纏綿告別後,帶領三萬步兵與五千夥友騎,踏上了東進的不歸路,從此母子倆再無會面之日,只能各憑本事在紛亂的塵世中擷取權力了。(妖艷的太后毫無束縛、開始要利用自己的娘家勢力興風作浪了。老成的安提帕特撇了眼跋扈的太后,心裏劈里啪啦開始撥打自己的小算盤,別想忽略我!)

其實,敘述亞帝戰史是一件蠻無聊的事,亞帝本身的軍事水平,明顯壓當時諸勢力一頭,而其父腓力二世整合的希臘世界的實力,也遠超當時的各方。所以亞帝就算是平a,也是大概率推平當時的各大勢力。滅波斯凡三戰,BC334年---格拉尼卡斯河戰役;BC333年---伊蘇斯戰役;BC331---高格美拉戰役。就這麼完啦!然後就是無盡的東方!(亞帝據說崇拜希臘的傳奇赫拉克勒斯,赫拉克勒斯到過無盡的東方,亞帝追隨他的蹤跡而去,一去不回頭。這也使得西邊初生的共和羅馬逃過一劫,尚能從容打野。)

大帝一踏上亞洲的土地,就與當初的老將帕曼紐會合。(按照《亞歷山大遠征記》的說法,他第一時間去祭拜了帕羅特西拉俄斯,就是那個特洛伊戰爭中,第一個踏上亞洲土地的希臘勇士。不過,據更多傳說,亞帝是帶着他最親密的基友赫費斯提翁一起,祭奠了威震特洛伊的希臘第一英雄阿喀琉斯與他的好基友帕特羅克洛斯,生則同袍死則同穴。顯然這樣更符合亞帝的人設與氣質。亞帝讓赫費斯提翁也擔任了七近侍,七近侍有八位,與四大天王有五位相仿。亞帝甚至命名其為「亞歷山大之友」,而將另一位得力夥伴克拉特魯斯名為為「國王之友」。克拉特魯斯戰力出眾,是馬其頓軍中亞帝、帕曼紐以下第三人。)

當時小亞細亞由三位波斯總督所統治。他們集結在格拉尼卡斯河準備迎擊亞帝的軍隊,遠遠多於亞帝從歐洲帶去的軍隊,其集中的兵力包括了二萬多波斯精銳步騎兵、二萬多的希臘雇傭軍和大量小亞細亞本地軍隊,而聯軍統帥是來自羅德島的門農。亞帝乘着敵軍未集結齊的檔口,主動出擊。當時作為馬其頓軍二把手的帕曼紐主張穩妥起見,布成陣式再出戰。大帝帶領自己的夥友騎兵就直接出陣了。事實上,亞歷山大的這一豪賭,正好擊中了對手的死穴。因為總督眾多,內部缺乏最高威權,波斯軍隊實際上還處於聚攏兵力階段。古代的軍營佈置,往往並不靠近河岸很近。後者並未料到馬其頓人會迅速開進,在慌亂中準備予以阻擊。能夠最快趕到河岸的部分,就是各省區總督們親自指揮的騎兵力量。至於龐大的步兵隊伍,只有素質較高的希臘人完成快速整隊,其餘分隊則動作較慢。

戰鬥十分慘烈,波斯人迫不得已全力圍攻亞帝、實施斬首戰術。但大帝的夥友騎是天下罕見的精銳,他們雙雙對對,生則同袍死則同穴,相親相愛,相互扶持,不惜為對方捨命,而一旦一方斃命,另一方必然暴走!二位波斯總督被亞歷山大和他的「夥伴騎兵」隊殺死。亞歷山大自己的頭盔和帽纓也被其中一位波斯總督的戰斧劈掉。另外一位波斯總督在亞歷山大身後偷襲時被亞歷山大的部將克利圖斯殺死。

亞帝在波斯陣中拚死攪亂,帕曼紐得以好整以暇,組織起槍擊如林的馬其頓方陣,從從容容地渡河,波斯河防全面崩潰,處處失守,戰敗只是時間問題。為恐嚇為波斯人效勞的希臘雇傭兵,亞歷山大讓部隊於戰場上屠殺大部分希臘雇傭兵,其餘被押回馬其頓強迫勞動。戰役的末尾,其實還有數萬小亞細亞的本土部隊參與其中。但由於作用渺小,容易被古代的許多歷史作家所直接忽略。他們的戰鬥意志不如波斯貴族,作戰水準不如希臘傭兵。在意識到主力軍已被完全擊潰后,也立刻土崩瓦解。分頭回自己家鄉,如弗里吉亞、卡帕多西亞、奇里乞亞和本都人。

此戰過後,亞帝一面與統帥全小亞細亞的門農周旋,一面佔領一路的愛奧尼亞城市,對廣大鄉村地帶卻視而不見,卡帕多西亞、比提尼亞、本都、亞美尼亞等均不管,只留下獨眼將軍安提柯擔任弗里吉亞總督,看守後路,一路沿地中海行進,佔領港口,以消弭強大的波斯海軍的影響。(門農及其一伙人,曾因為反對波斯王而流亡過馬其頓王廷,對馬其頓及亞歷山大的實力有着清醒的認識。後來與波斯重歸於好,成為這一時期亞帝的主要對手。)而大流士三世方面,對格拉尼卡斯河戰役並沒有清醒的認識,認為朝廷王軍主力沒有直接出手,對亞帝的戰鬥力還心存幻想。所以大流士三世集結舉國精銳,準備與亞歷山大決戰。此次波斯出動的軍力,《亞歷山大遠征記》的作者阿里安估計不下六十萬,一般而言幾十萬總是有的。

馬其頓軍隊攻佔了幾乎整個奇里乞亞后,沿海岸向敘利亞北部,朝腓尼基進發。無數的波斯軍隊通過阿曼山口前出至其後方,佔領伊蘇斯,從而斷絕了馬其頓軍隊的後路。BC333年秋天,偉大的伊蘇斯戰役打響,這是當時最強大的兩個國家雙方的賭國運之戰。

伊蘇斯戰役以亞力山大陷入絕境的方式拉開序幕。亞歷山大很快做出了決策。輜重與戰鬥力較差的希臘同盟軍被亞歷山大留在南面防禦通向大馬士革的山口。這樣,波斯人的地方次級部隊便不能輕易攻擊他的身後。亞歷山大本人帶領的主力野戰軍則向北,迅速朝着敵軍的方向發起攻擊。在急行軍穿過不適合部隊展開的山口時,擊敗了波斯軍隊的偵查部隊。這等於是在向對手釋放決戰的信號。

兩軍在皮納爾河附近(伊蘇斯地域)相遇。大流士的軍隊排成長達四公里的兩個橫隊。(大流士乘坐黃金打造的華麗戰車高居波斯陣線中央,從戰場上的任何位置都能看到他魁梧的身影。大流士身邊簇擁著2千騎兵禁衛軍,前面排列三萬希臘雇傭軍,組成中央陣營。左翼陣營由4萬的卡爾達克步兵和2萬弓箭手組成。波斯右翼有兩萬卡爾達克步兵壓陣,而事先渡河擔任屏障的三萬波斯騎兵在部署完畢以後全部退到右翼,佔據皮納羅河的下遊河段。這樣波斯軍隊在第一道防線總共部署十五萬人。在波斯陣線後面,還有差不多數率的的本土其它民族部隊組成的第二道防線。)馬其頓軍隊的戰鬥隊形由三部分組成:右翼是馬其頓王亞歷山大指揮下的重騎兵,中央是重步兵方陣,左翼為色薩利騎兵、伯羅奔尼撒人等盟軍。(馬其頓的標準戰術是,中央馬其頓方陣,右翼為主力,左翼為血盾,以右翼擊破敵軍比己方左翼崩潰更快為目標。所以戰鬥中戰線經常呈現一條右前左後的斜線。此役,亞帝領右軍,帕曼紐領中軍,克拉特魯斯領左軍。)

馬其頓方陣的堅決突擊決定了交戰的結局,這個方陣首先擊退了波斯人的左翼,爾後與色薩利騎兵協同,合圍並殲滅了處於大流士軍隊戰鬥隊形中央的希臘雇傭兵。波斯人奔潰逃竄。(馬其頓的戰法是標準的錘砧,無敵的馬其頓方陣為砧,由成熟的老將帕曼紐率領;強大的夥友騎為錘,由大帝親率出陣!錘砧一擊,當世無人能消受,如果有,那就再擊。。。這個無解。大帝的指揮藝術大概體現就是把色薩利騎兵作為奇兵交給帕曼紐,使得砧可以更大程度地吸引住波斯主力而不致敗退。而大帝的錘則直揮大流士,與希臘雇傭軍、禁衛軍直接對決。大流士終於支持不住,敗退下去,並直接逃回了巴比倫。大帝的重鎚越過波斯軍陣后,狠狠地將波斯大軍砸在馬其頓方陣的鐵砧上。。。)

皇帝逃跑,群龍無首,波斯大軍不知所措,騎兵統帥納巴扎尼只能下令撤退。(這一幕像極了高粱河畔,宋軍大將發現皇帝不知所蹤,於是大軍崩潰,往白溝狂奔。其實當時正面戰場上宋遼傷亡相當;打完卻變成宋軍慘敗了。)波斯騎兵擁擠在狹窄的海岸邊上奪路而逃,肆意踐踏擋道的步兵,此役波斯軍隊傷亡的大部分發生在逃亡途中。阿里安記載的波斯軍隊陣亡六萬人。根據古典史料關於希臘雇傭軍八千人倖存的記錄,可以估算希臘雇傭軍傷亡兩萬兩千人,其中絕大部分戰死;戰役當中波斯騎兵並沒有遭到沉重打擊,最後全身而退;卡爾達克步兵元氣大傷,自此以後從波斯軍隊的序列中消失,損失必定慘重。波斯軍隊潰退當中互相踐踏死傷甚眾。

馬其頓大軍沖入波斯大營,繳獲黃金兩千九百塔倫,珠寶糧秣不計其數,而大批波斯婦女成為俘虜。羅馬史學家科丘斯記載,馬其頓士兵xx擄掠無惡不作,波斯營地一片狼藉,到處可聞女人的哭喊之聲。只有波斯王的大帳得以倖免,因為按照馬其頓的傳統,這是亞力山大個人的戰利品。亞力山大還俘獲了大流士三世的母親、老婆們和兒女們。(可能大流士是帶着她們去見證自己的勝利的。)

3.1.5謬史氏曰

我們往往驚瞠於大帝的豐功偉績,他的私生活往往被一筆帶過。其實細思極恐,不說他與七近衛小鮮肉的遊戲,這麼可愛一定是男孩子呀。他在原生家庭中,蒸母弒父,簡直是無法直視呀。對比起來,隋煬帝神馬的的,算啥呀。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人間百戰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人間百戰
上一章下一章

第49章 亞歷山大之一鳴驚人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