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東西魏之戰之八大柱國1

第77章 東西魏之戰之八大柱國1

20.1.1題記

本篇述東西魏之戰。凡兩戰:

名稱小關之戰,時間AD536年,地點潼關,對陣高歡東魏軍對宇文泰西魏軍。

名稱沙苑之戰,時間AD537年,地點關西,對陣高歡東魏軍對宇文泰西魏軍。

20.1.2小關之戰

這一回說到,自古天險看華山,天下雄地數潼關。

在高歡大丞相一步步邁上帝國頂端的路途上,需要考慮的對手太多。一開始,宇文泰根本不在這個名單上。堂堂賀六渾帝國精英(高歡鮮卑名賀六渾),不認識什麼黑獺。先是與爾朱家決裂,與爾朱兆放對;然後是關西賀拔岳;再則洛陽斛斯椿。。。直到把這些人都掃清,才驚奇地發現,一個叫宇文黑獺的傢伙,居然漸漸來到了面前,擋住了更進一步的去路!

高歡畢竟是一刀一槍自己搏殺出來的,手下精兵強將要多少有多少;不比宇文泰是亂中取勝,在大佬們的爭鬥中,坐收漁翁之利。(正所謂「鷸蚌相爭,宇文得利」。)東西魏分裂后,東魏天平三年(AD536年)十二月,高歡就氣勢洶洶地來了。整個東西魏的局勢,正是關東關西,關東關西以何為界?當然是潼關!自古潼關天險!(所謂「論史必熟地理」又添一例。其實秦與關東諸侯爭雄,是以函谷關為界。後世雄關以潼關為尊,我看就是這一階段,東西魏反覆爭奪帶來的。這也是中國的黃河多作妖,秦時函谷關是東西唯一通道,所以秦國藉此抵住了關東諸侯的合縱,但黃河的千年沖刷,在潼關邊上衝出一條沖積帶,是為小關,此次大名鼎鼎的小關之戰即發生在此!)

自從魏孝武帝西奔,當時竇泰曾一直追到潼關,並把潼關打下來了。但是宇文泰的華州刺史王羆又奪了回來。(東魏此次出擊,陣容還是不錯的,大都督竇泰,是高歡連襟,本以勇猛稱名;鬼才司馬子如;太州刺史韓軌,但是西魏的不出名刺史的小小的王羆,竟使其無功,西魏經常有這種不經意間的爆種,比如潁川王思政、玉璧韋孝寬。。。只能說天興關隴!這司馬子如也是才思敏捷之士,高歡與長子神經病高澄不和,虧子如勸和,但若是當高家謀主,子如還差點意思。)

此次出兵高歡不介意把事情搞搞大,命竇泰部猛攻潼關同時,高敖曹帶大軍攻上洛(今陝西商洛),牽制西魏。高歡一出手,就把他手下最能打的兩員猛將派出去了,下必重手。自己與侯景一起以主力屯兵蒲坂(今山西永濟),造三座浮橋,引宇文泰來攻。三路大軍何止十餘萬。宇文泰很糾結,一方面西魏饑饉,另一方面,西魏軍少,分兵把守,只怕竇泰、高敖曹一個也打不過。(竇泰當時是大都督、太尉、大行台;高敖曹,高歡起初想給他司空之職,高敖曹因為兄長高乾死於司空之位上,不肯接受,改授司徒。這太尉、司徒,都是古之三公大位,北魏時也是官位注水得厲害、通官膨脹,大都督、司徒都衝鋒陷陣去了。宇宙大將軍侯景也擔任過司空、司徒之職。今趟,神武大帝高歡欲西面用兵,先派侯景南下搞掂南梁。AD536年,侯景與睽違良久的陳慶之對攻,白袍神將與黑氅魔羯直接照面,還是頗令人期待的。不過,雙方戰略目的不在這裏,東魏是為了震懾南梁、西面大戰時不要添亂,南梁是為了維持南方小朝廷、毫無進取之心,所以這一仗,草草收場,虎頭蛇尾。)

當時經過認真分析敵情,宇文泰識破了高歡的戰略意圖,決定將計就計,對高歡所部採取守勢,暗中集中兵力、突襲竇泰軍。竇泰是東魏猛將,常為前鋒,其手下將士精銳善戰,每戰多捷。宇文泰的戰略意圖是想利用竇泰屢勝而驕的弱點,攻其不備,只要擊敗竇泰軍,則高歡軍自然會退走。西魏將士都認為高歡軍近在眼前,如果己方捨近求遠進攻竇泰,一旦有所閃失則後果不堪設想,勸宇文泰分兵抵禦。宇文泰說:東魏大軍前來,認為我們只能自守,有輕視我方之心,乘此機會襲擊他,還怕不能攻克?敵人雖然修架浮橋,不能立即就渡河,起碼要五日,這段時間我們就一定會擊敗竇泰。

因諸將仍然疑惑不定,宇文泰於是正月十四日返回京師長安,問計於直事郎中宇文深。(這個是宇文泰的侄子,據說從小知兵,宇文泰贊他:「君即吾家之陳平也。」)宇文深說:竇泰,歡之驍將。今大軍攻蒲坂,則歡拒守而泰救之,吾表裏受敵,此危道也。不如選輕銳潛出小關,竇泰臊急,必來決戰,歡持重未即救,我急擊泰,必可擒也。擒泰則歡勢自沮,回師擊之,可以決勝。宇文泰見宇文深與自己不謀而合,消除疑慮,決定依計而行。於是宇文泰聲言退軍以保隴右地區(古指隴山以西地區),在長安吸引注意,正月十五卻偷偷率精銳自長安出發,疾馳直趨小關。

竇泰此來,驕橫無比,以為西魏潼關必不敢出。(當時出兵時,當地有個惠化尼有一偈:「竇行台,去不回。」竇泰頗不以為然。)誰想宇文泰全軍出小關,竇泰倉促遇敵,措手不及,觸發了他狂戰士的血性。於是全軍出擊,沒想到此舉正中宇文泰下懷,宇文泰的人詐敗,將竇泰引致早就準備好的埋伏之地,當時小關是黃河衝擊之地,遍地泥沼,竇泰的人毫無準備,在泥沼中有勁使不出,在宇文泰的有備之師全面打擊下,潰不成軍,紛紛敗退。

而竇泰自己,身為大都督,身先士卒,也陷身敵陣之中,進退不得。在被大量敵軍圍殺之下,竇泰最終匹馬陷於泥沼,無法脫身。可憐一代豪雄,料不得脫,不願見辱於敵,拔劍自刎。主帥既死,全軍又為敵所乘,最終全軍覆沒。可憐東魏最精銳的部隊,匹馬無歸。(可見,主將出陣易死,主將一死易全軍覆沒,這是古來不知多少戰例證明的。但是,古來也不知多少武勇之將,不停地重複這一套路。)從正月十四宇文泰定策,到正月十七竇泰身死,果然沒有超過五天。宇文泰得以好整以暇,全軍面對高歡的浮橋。

高歡尚在蒲坂,隔着黃河,浮橋尚未架完,根本來不及支援竇泰,誰承想竇泰一來就打、一打就敗、一敗就死。聞報大慟,幾乎暈倒。畢竟兩家有連襟之誼,當時他手中牌還是很多,侯景躍躍欲試,手下還有斛律金、彭樂這樣的大將,南邊的高敖曹也獨領一軍,打下了上洛。但是,高歡既聞竇泰死耗,不勝悲悼,自思泰既陷沒,大違初願,遂撤去浮橋,哪裏還有心思繼續打,遂退回晉陽。

這樣,高昂高敖曹就很尷尬了。當時高歡一路,山道險峻,敵憑險而守,高昂轉戰而進,無人能擋其鋒,於是攻克上洛,俘西魏洛州刺史泉仚及將領數十人,準備入藍田關(今陝西藍田西南)。(打得也是相當艱苦,據說高昂打上洛時幾身死,傷勢很重,對左右隨從說:「吾死無恨,只恨不見吾弟季式作刺史!」高歡聽說后,趕緊派人乘驛馬去啟奏季式為濟州(今山東茌平西南)刺史。高昂對高季式是真愛啊。)比及竇泰兵敗,高歡招高昂回軍,當時他自己已經回晉陽了,高昂本來就是偏師,為高歡的正兵、竇泰的奇兵干擾對手視線的,現在一下子變成孤軍了。高歡對他要求也不高,實在不行的話,自己逃回來就成。敖曹不忍棄眾,令部曲先行,自己斷後,徐徐引退。西魏軍卻不敢追躡,任他自歸。頗有古時大將之風。

此戰,宇文泰也勝的極險,小關之地泥沼四布,宇文泰不是不知道,竇泰可以全軍覆沒,他也可能全軍覆沒。但是他別無選擇。東魏兵多將廣,他可能一路都擋不住,只有行險拗斷東魏最鋒利的箭頭,才有可能生存下來。他得賭,竇泰心高氣傲,不慮西魏從小關進兵;還得賭,竇泰聞變失態,掉進他的陷阱;更得賭,竇泰完蛋后,東魏軍軍心不穩、士氣不振,打不下去。天幸他都賭中了。這實際上就是博弈中的原理,如果只有一種方式能贏,那麼不管這種方式

多麼不可思議也要嘗試,因為其他方式你都沒有機會,有什麼可選擇的呢?

插句題外話,那時東西魏這麼精彩的對攻,居然也沒有什麼文本去描述。說史籍吧,也就《北齊書》與《北史》,坑爹的是這倆基本對抄的,而且也就是《二十四史》墊底的水平。能看的書也就是《通鑒》了,以及蔡東藩的《歷朝通俗演義》。這與中國的其他歷史其間,說部話本泛濫形成鮮明的對比,我想發揮也無從發揮。我向來是正史野史並重,這沒有野史的,叫我怎麼處理?難道去寫花木蘭?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人間百戰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人間百戰
上一章下一章

第77章 東西魏之戰之八大柱國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