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5章 達成默契,士子聚集

第755章 達成默契,士子聚集

大同城被攻破,加上山西大股義軍從河南前往湖廣,對滿清來說,如今只有少許疥癬之痛藏在太行山中。

杜爾滾擔心襄陽城被明軍攻下,徹底失去湖廣,有心率兵南下馳援,但八旗兵馬在大同征戰一年,人乏馬疲,都不願再往南方征戰。

滿清唯一可用的兵馬只有吳桂的關寧騎兵,一攻下大同,杜爾滾便傳令潞州的吳桂,命他立刻率兵趕往南陽,馳援襄陽。

江南,朝令從南京城出,如種子在各地生根發芽。

楚王封龍云為征西將軍,統管襄陽戰事。

鄭秋為征北將軍,負責長江防線,但長江防線被化成兩個防區,應天府、鎮江府和太平府歸南京提督陳泰統一佈防,常州府和松江府歸鄭秋管理。

龍雲和鄭秋是郭臻的左右手,為了麾下將領的良性發展,郭臻不會讓一邊壓制住另一邊。

湖廣兵馬多且雜,秦鋒和楊震才被調遣至荊州附近組建騎兵,忠貞營本部唯有郭臻和堵錫才能指揮,龍雲在襄陽城下能用的只有金桓、張天祿、賀英以及他本部人馬。

襄陽城防堅固,守軍尚未見疲態,但襄陽在長江以南,滿清除非做好充足的準備,否則不敢派遣大軍渡江。

不過,吳桂率軍到達南陽后,明軍也不敢再到江北,滿清可以偷着運送一些補給給襄陽。

郭臻已經不再強求力取襄陽,在湖廣,他可以不勝,但絕不能敗。

經過連續幾年的大規模戰爭后,南明和滿清似乎在偶然中達成了默契,今年是休整年,戰火也許僅陷於襄陽一地,當然,僅僅是也許。

蘇州城外。

太湖邊有一片很偏僻的鎮子,這裏離吳縣縣城大約有四五十里路。

近兩個月來,這座鎮子突然變得熱鬧起來,聽說復興社四公子之一的方智要在這裏辦學堂。

滿清南下時,江南名儒有一批隨滿清往京城去了,有一批則在剃髮令中不屈而死,還有一批被降清案所羈,聲名掃地。

江南名儒曾經的後輩方智,現在已是聲名鼎盛,其實,方智身上也有污點,但現在「順案」已經沒有人再提了。

只有方智自己知道他到底有沒有投靠過順賊,所以他沒有瞧不起任何人。

學堂初立,前來報名的人便絡繹不絕,江南、浙江各地望族都在找關係把家中才俊往這裏送。

無他,因為方智曾經在楚王府當過幾年幕僚,還曾經是僅次於楊巍的人物。

但學堂尚未正式招收門徒,來人皆被方智推辭走,只有十幾個原本就跟着他和黃羲的少年每天在太湖邊讀書。

方智很忙,這幾年他一直隱藏在幕後,這一走出來,原先的朋友一個個來拜訪。

一個人守不住一座城,一個人辦不好一座學堂,所以他為了做好這件事,先請來好友黃羲,其他朋友也來者不拒。

有人來道賀,有人來找門路,方智也分親疏,不可能都同等待之。

小鎮里突然來了這麼多有名望的人,吳江知縣十天倒是有六七天待在這裏,一面是想藉機結識諸多儒者,同時也在擔心方智挑出毛病。

離小鎮不遠的地方正有一群泥瓦匠在修建校舍,工匠甚多,按照這個進度再有兩三個月便可以完工。

小鎮條件簡陋,接待能力有限,關係不親近的人無法在此地久留,更多的人居住在吳江縣城,或者是蘇州府。

客人來了又走,走了又來。

這幾年,江南巨變,曾經的好友早已物是人非。

這一天快到傍晚的時候,小鎮唯一一座酒店裏,有五個人圍着一座木桌而坐。

酒是上好的酒,魚是新鮮的魚。

陳慧、冒襄、方智、黃羲,還有一人原本不是常出現在秦淮河畔的復興社士子,他穿着華麗,正是紹興的張岱,這裏的酒正是他帶出來的。

自幾年前在秦淮河畔一別後,這幾人還是第一次坐在一起,說起分別後的經歷,各自唏噓。

除了黃羲滴酒不沾,其他幾人都喝的微醺,唯有方智一直保留一絲清明。

復興社四公子只存其三,眾人酒喝的痛快,心中總留着一處芥蒂。

張岱家中豪富,又因家在紹興沒有被滿清洗劫,還保留着幾年前的習氣,酒喝多了,話也便多了,好奇詢問:「聽說方兄連江南總督也不坐,卻要到這太湖邊辦學堂,真是如此嗎?」

「胡說!」方智搖頭否認,但旁人不信。

「江南總督啊!」張岱嘖嘖讚歎,他連考不中,因家中豪富,也就斷絕參加科考的念頭,但在幾個進士身邊絲毫不覺得低人一等。

方智有感而發:「官場如戰場,也不是那麼好留的!」

張岱口無遮攔,問道:「你不會是被楚王踢出來了吧!」

「你胡說什麼!」黃羲很不高興的反駁。

張岱原本是來江南踏春遊玩,與他順道同行到了這裏,見他說話不中聽,黃羲怕惹怒了方智。

陳慧連忙打圓場:「楚王性情大變,確實不那麼容易相處了,脫離了官場也未必是壞事!」

江南士子談論朝政是平常事,沒有什麼奇怪,朝廷此次扒了一百多名士子的功名,在江南造成的影響可不小。

誰都知道這件事背後有楚王郭臻的影子,這一百多人未必都和刺殺案有關聯,郭臻不過是藉此警告江南鄉紳。

士子把功名當做性命,有些人甚至看功名勝過性命,有十幾個人事後受不了打擊,竟然各自尋了短見。

「你說朝宗真的會參與刺殺案嗎?」陳慧也喝的有點多,終於還是把這句話憋出來。

侯域人品不怎麼樣,但復興社四公子之間的關係,可是一直不錯。

聽話風轉到這個地方,冒襄藉著酒意趴伏在桌上,假寐不插言。

黃羲說話不拐彎抹角:「這件事只有楚王才知道,當今朝政被楚王把控,實在是非大明之福!」

黃羲近年研究朝政,頗有感悟:「大明之衰敗,在於朝政決於陛下一人,陛下賢明,則四海昇平,陛下愚塞,則奸吝叢生,如今朝政皆決於楚王一人,也有同樣的禍患,無論是陛下,還是楚王,都當有所約束,方可力保大明不走上邪途。」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明狂婿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大明狂婿
上一章下一章

第755章 達成默契,士子聚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