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覬覦南太平洋

日軍覬覦南太平洋

日軍覬覦南太平洋

澳洲大陸東北方向有一片廣袤的熱帶深海。它南北長2250公里,東西寬2400公里,480萬平方公里的總面積使它成為地球最大的海。由於海域內珊瑚構造發達,因此得名珊瑚海。1942年5月,這片海域的寧靜和祥和被一場突入其來的戰爭打破,人類歷史上第一次航母大戰在此隆重上演。經歷一連串失敗與挫折之後,盟軍將在此地首挫日軍鋒芒,珊瑚海因此越發聞名遐邇。

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日軍第一階段作戰進展順利。下一步何去何從成為擺在東京大本營面前的首要問題。因大部分兵力被牽制在中國關內與東北地區,日本陸軍主張鞏固現有佔領區,消化勝利果實,「使大東亞戰爭永立於不敗之地」。海軍的主張恰恰相反,提出在第一階段勝利的基礎上窮追猛打,不給盟軍以喘息之機,尋機殲滅美國太平洋艦隊的殘餘力量,在於己有利的條件下尋求體面的媾和。

日本海軍軍令部提出奪取盟軍主要的反攻基地澳大利亞,這一想法立即被陸軍以「無兵可派」為由斷然拒絕。隨後軍令部提出一個「有限南進計劃」的折中方案(也被稱為「美澳遮斷戰略」),通過佔領斐濟、薩摩亞和新喀里多尼亞等戰略要地,切斷美國與澳大利亞的聯繫。開戰以來,美澳之間海上運輸頻繁,澳洲大陸正逐漸成為盟軍反攻的主要戰略基地,如不迅速加以控制,後果不堪設想。考慮到澳大利亞重要的戰略地位,陸軍在拒絕海軍直接佔領澳大利亞的前提下勉強同意了這一折中方案,表示「只要海軍有把握,陸軍將給予相應配合」。

日本陸軍對「有限南進計劃」表示首肯,在於這一作戰主要由海軍負責,不需要增派過多的陸軍兵員,僅以現駐拉包爾的南海支隊就可勉強應付。至此,持續數月的爭吵總算勉強達成統一。

但從地理位置而言,斐濟、薩摩亞、新喀里多尼亞等地距日軍新占的拉包爾基地路途遙遠,絕非一步就能輕易攻佔。日本軍令部「美澳遮斷戰略」還要細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一、攻佔新幾內亞島東部戰略要地萊城和薩拉莫阿,簡稱SR作戰。

實際上軍令部採取的是邊訂計劃邊實施的辦法。1942年3月8日,此一任務已由海軍第四艦隊與陸軍南海支隊聯合完成。

二、攻佔新幾內亞戰略要地莫爾茲比港和所羅門群島首府圖拉吉,簡稱MO作戰。

三、攻佔吉爾伯特群島所屬大洋島和諾魯島,簡稱RY作戰。實際上盟軍在上述兩島並未駐軍,日軍只需派兵進駐即可。

四、以上述基地為跳板,最終佔領斐濟、薩摩亞和新喀里多尼亞,完全隔斷美國和澳大利亞之間的聯繫,簡稱FS作戰。

如此加上聯合艦隊司令官山本五十六隨後推出的中途島作戰(簡稱MI),軍令部順路搭車的阿留申作戰(簡稱AL),日本海軍短時間推出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字母作戰。

日本陸海軍在組織結構上存在一個明顯差異。作為作戰計劃制訂和命令下達的中樞機關,陸軍參謀本部具有不可撼動的權威地位,下屬各部只有執行命令的份兒。究其原因,在於其指揮的陸軍部隊分散各地,其中大塊頭不在少數,如中國派遣軍、關東軍、南方軍及駐本土、朝鮮、中國台灣的部隊,直接歸屬參謀本部指揮的南海支隊是個頭最小的。海軍則相反,除駐中國艦隊、南遣艦隊和各鎮守府的零星海軍外,一個聯合艦隊就佔去了海軍90%以上的力量,屬於典型的「一股獨大」。個子大了就容易不服管,加上司令官山本是個極有思想的人,還打心底里看不起軍令部總長永野修身,這樣聯合艦隊往往對軍令部——它的職能和陸軍參謀本部基本相同——不那麼尊敬,山本多次以辭職逼迫軍令部就範就是最好的例證。作為上級機關部門,軍令部的要員往往自恃清高,常常以眼光遠大、富有戰略全局觀而自詡。聯合艦隊那些長年征戰海上的軍官則認為,這些人只是坐在辦公室里紙上談兵的「行家裏手」而已。開戰之前,聯合艦隊提出的珍珠港作戰曾遭軍令部強烈反對,山本以辭職相威脅才勉強獲批。偷襲取得的巨大成功更令軍令部臉上無光,本來就不太高的威信再次降低了一大截,並進一步助長了兩派間的對立情緒。

果不其然。對軍令部費盡九牛二虎之力與參謀本部妥協達成的「美澳遮斷戰略」,聯合艦隊並不認可。山本的想法是通過攻佔中太平洋美軍重要基地中途島,擴大日軍的防禦圈,同時誘出美國太平洋艦隊主力予以殲滅。這一方案軍令部同樣不予認同。誰也看不上誰的雙方再次陷入僵持。

不過仗還是要打下去,矛盾也必須得到解決。從4月2日到5日,雙方開始了持續數日的激烈爭吵。軍令部雖然最終在山本以辭職相威脅的壓力下勉強同意了聯合艦隊提出的中途島作戰計劃,但同樣不願放棄自己力主的「有限南進計劃」。軍令部提出,在中途島作戰之前實施MO和RY作戰,待5月上旬完成這兩項作戰後再進行中途島作戰。至於最後的FS作戰,待佔領中途島並順便殲滅美軍太平洋艦隊主力后在7月份展開也不遲。

軍令部畢竟屬於上級機關,一點面子不給也說不過去。作為對軍令部批准中途島作戰的回報,山本也勉強同意對「有限南進計劃」給予必要支持。爭論結果是皆大歡喜——「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多次赴京遊說中途島計劃的聯合艦隊參謀渡邊安次,信誓旦旦地向軍令部作戰課長富岡定俊保證:「一旦聯合艦隊完成中途島作戰,一定派出主力艦隻參與FS作戰。請軍令部放心,中途島作戰一定能取得巨大成功。」這話聽着根本不像下級在和上級說話,倒像兄弟單位在互相拍胸脯。

這是太平洋戰爭中日軍缺乏明晰戰略的又一例證。在面臨第二階段作戰方向的重大選擇時,他們採取了兩個方向齊頭並進的策略——還不帶之前的印度洋作戰——導致兵力過於分散,並隨後誘發了珊瑚海、中途島和瓜達爾卡納爾島三大戰役。由於這一階段雙方實力差距不大,三大戰役也因此成為太平洋戰爭最精彩的部分。

4月15日,第二階段作戰——「大海指第85號」正式下達:5月初實施MO、RY作戰,6月實施MI、AL作戰,7月進行最後的FS作戰。迅速蔓延的「勝利病」使所有人堅信,聯合艦隊完全有能力在數個戰場同時進行作戰並取得輝煌勝利。

戰略要地莫爾茲比港和圖拉吉就此進入人們的視線。如果將新幾內亞島形容成屏障澳洲大陸的一扇大門,莫爾茲比港無疑正是門上的門閂。早在開戰之初的1942年1月,日軍就佔領了位於新不列顛島的天然良港拉包爾,並將之逐步打造成僅次於特魯克的第二大軍事基地。軍令部「有限南進計劃」正是為了鞏固和擴大以拉包爾為中心的防禦體系,確保澳洲北部和新幾內亞地區的制空權和制海權,在南太平洋打進去一個楔子。作為澳洲北部的戰略要衝,從莫爾茲比港起飛的美軍戰機可以對拉包爾實施攻擊,佔領此地退可確保拉包爾安全,進可襲擊澳大利亞的北部機場,為今後攻佔斐濟、薩摩亞和新喀里多尼亞打下堅實基礎。另一戰略要地圖拉吉是所羅門群島唯一良港,位於莫爾茲比港以東1480公里、拉包爾東南1000公里。佔領此處不但可以切斷所羅門群島南部的瓜達爾卡納爾水道,那裏的水上飛機基地也可掩護MO作戰側翼,同時為最終實施FS作戰取得前進基地。

負責MO作戰的是井上成美的南洋部隊,包括海軍第四艦隊和陸軍南海支隊。1942年3月8日,日軍不戰而下萊城和薩拉莫阿。但3月10日,他們遭到了美軍「列剋星敦」號、「約克城」號航母編隊的聯合打擊,損失慘重。此節前文已有所述。

和第四師團在日本陸軍的地位類似,第四艦隊在日本海軍同樣聲名欠佳。「什麼都行就是打仗不行」的井上因此被譽為「日本的趙括」。其實這也不能都怨井上,究其原因在於第四艦隊實力不足。井上的旗艦是6300噸的練習巡洋艦「鹿島」號,放在其他艦隊就是打醬油的料。別說南雲第一航空艦隊、高須第一艦隊、近藤第二艦隊,就是與高橋的第三艦隊、細萱的第五艦隊放在一起也寒磣無比。開戰之初,第四艦隊對小小威克島的第一次進攻鎩羽而歸,在得到山口多聞第二航空戰隊的增援后才艱難獲勝。現在要完成更加艱巨的MO作戰,僅憑第四艦隊顯然是不夠的。井上痛感若無聯合艦隊主力航母的支援,MO作戰斷無取勝可能。因當時南雲主力航母正在印度洋上與英軍作戰,山本只好將MO作戰推遲到5月初實施。

在與軍令部勉強達成一致意見之後,4月5日,聯合艦隊司令部宣佈了第二階段作戰的兵力調整。為實施MO作戰,井上南洋部隊將得到大型航母「加賀」號、輕型航母「祥鳳」號及第五戰隊「妙高」號、「那智」號重巡洋艦的增援。山本強調這些艦船只能借用到5月10日,它們隨後要返回本土參加更加重要的中途島作戰。

這一安排給了井上當頭一棒。他不僅得不到南雲艦隊所有航母的支援,還必須在限定時間內完成作戰。心有不甘的井上再次致電聯合艦隊司令部,強烈要求增派第二航空戰隊「蒼龍」號、「飛龍」號歸他指揮。井上未敢要求派第一航空戰隊前來特魯克增援。如果「赤城」號、「加賀」號來了,南雲肯定將隨艦前來。條約派的井上與艦隊派的南雲是多年的老冤家。當年兩人在伏見宮親王府中發生爭執,南雲曾拔出軍刀要活劈井上。再說,你井上是海兵第三十七期,而南雲是第三十六期的,人家真來了誰指揮誰還說不定呢。第二航空戰隊就沒這麻煩,第四十期的山口來了肯定得聽井上的。

山本並不願因此動用第二航空戰隊。前段時間山口的兩艘航母參戰較多,必須在參加中途島作戰前得到休整。不過井上老哥兒們的面子也要照顧,於是原擬派出的「加賀」號就變成了原忠一少將的「翔鶴」號和「瑞鶴」號。山本認為,戰前剛組建的第五航空戰隊經驗欠缺,有必要在中途島大戰之前讓他們到珊瑚海長長見識。4月10日,山本重新頒佈命令:從4月18日起,將第五航空戰隊、第五戰隊和兩個驅逐艦中隊暫時劃歸井上的南洋部隊。

此時日軍中正在流行狂熱的「勝利病」。幾乎所有人都認為,派經驗老到的第一、第二航空戰隊到南太平洋作戰簡直是殺雞用牛刀。即使經驗相對欠缺的第五航空戰隊前往,也完全可以不費吹灰之力拿下圖拉吉和莫爾茲比港。殊不知「雙鶴」竟在珊瑚海栽了跟頭,從而缺席了之後更加關鍵的中途島海戰,可謂「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

按照山本的要求,井上必須在5月3日佔領圖拉吉,5月10日前攻佔莫爾茲比港。時間緊迫,南洋部隊各部立即緊急行動起來。4月23日,井上頒佈了《機密南洋部隊命令第13號》,對所屬各部下達了作戰任務。

縱觀二戰太平洋戰場,日軍最擅長將簡單問題複雜化。那些制訂作戰計劃的參謀總是故意追求複雜高深,那些計劃不看個七八遍根本看不懂,好像你輕易看懂了就顯不出他們的水平似的。這種計劃往往具有兩大特點。一是依賴廣泛分散力量的密切合作,不但導致兵力分散,而且往往一著失誤,滿盤皆輸。二是對敵軍的行動完全無視,認為愚蠢的對手只會按自己的設計行事,一旦敵人出現變化就手足無措。這種現象在珊瑚海初露端倪,到中途島將到達頂峰。按照井上的作戰計劃,參加MO作戰的竟然有6支部隊之多。

第一支為圖拉吉攻略部隊,指揮官為志摩清英海軍少將。志摩的旗艦是佈雷艦「沖島」號,下轄驅逐艦「菊月」號、「夕月」號和掃雷艦、巡邏艇若干,運輸船「吾妻山丸」號和「高榮丸」號負責運送吳港海軍第三特種登陸部隊和第七工程兵小隊,任務是攻佔圖拉吉並迅速建起水上飛機基地。

位置突出的圖拉吉易攻難守,雖然以此為基地出動水上飛機可以偵察到拉包爾乃至更遠之處,但勢單力薄的澳大利亞人在此幾乎不設防,因此志摩部隊實力一般。

第二支為MO攻略部隊,指揮官為梶岡定道海軍少將。下轄輕巡洋艦「夕張」號和驅逐艦6艘、佈雷艦1艘,14艘運輸船上裝載着南海支隊、吳港海軍特別陸戰隊主力及第十工程隊的4000名官兵。從拉包爾出發的主力部隊將繞過新幾內亞島東端登陸並佔領莫爾茲比港。

第三支為MO支援部隊,指揮官為第六戰隊司令官五藤存知海軍少將,下轄輕型航母「祥鳳」號及重巡洋艦「青葉」號、「加古」號、「衣笠」號、「古鷹」號及驅逐艦「漣」號。該部將於4月28日從拉包爾出發,先期支援志摩的圖拉吉作戰,爾後西進支援梶岡的莫爾茲比港登陸作戰。

第四支稱為MO機動部隊。為與大名鼎鼎的南雲機動艦隊區分,今後我們姑且稱為「高木機動艦隊」。該部由「瑞鶴」號、「翔鶴」號重型航空母艦,第五戰隊「妙高」號、「羽黑」號重巡洋艦、「潮」號等6艘驅逐艦及「東邦丸」號油輪組成。指揮官為爪哇海戰的「英雄」、第五戰隊司令官高木武雄海軍少將——其間在5月1日晉陞中將。航母的戰術指揮由第五航空戰隊司令官原忠一少將負責。他們將分別於4月30日和5月1日從特魯克出發,迂迴所羅門群島東端直插珊瑚海,隨時殲滅可能出現的盟軍海上力量。

第五支稱作MO掩護部隊,指揮官為丸茂邦則海軍少將,下屬老式巡洋艦「天龍」號、「龍田」號,水上飛機母艦「神川丸」號、「聖川丸」號,炮艦「日海丸」號、「勝泳丸」號等。丸茂的任務是從拉包爾向東南延伸建立一系列水上飛機基地。

除此之外,為MO作戰提供空中支援的還有第六支部隊——4月1日剛剛組建的第二十五航空戰隊,司令部設在拉包爾。指揮官山田定義少將麾下有台南、第四、元山、橫濱四支航空隊的各式戰機141架,統屬司令部設在提尼安島的第十一航空艦隊司令官塚原二四三中將指揮。

以上參戰部隊合計各型戰機281架——艦載機和陸基飛機大致各半,水面艦艇65艘,包括大型航母2艘、輕型航母1艘、重巡洋艦6艘、輕巡洋艦3艘、驅逐艦14艘、潛艇6艘及佈雷艦、炮艇等輔助艦隻。

就地理條件而言,從陸上攻擊莫爾茲比港可謂困難重重。險峻的歐文斯坦利山海拔超過4000米,幾乎無任何道路可走,對任何試圖橫穿巴布亞半島南下的軍隊都是不可逾越的。如果走海路,新幾內亞島岬角外側是路易西亞德群島,這道由島嶼和珊瑚礁組成的天然屏障深入珊瑚海460公里。雖然從拉包爾乘飛機向西南僅飛行820公里就能到達莫爾茲比港,但從海上繞過路易西亞德群島卻要走完1740公里航程。較近的航道有兩條:一是位於群島中央、海圖標示不清的喬馬德水道,總航程1550公里;二是靠近新幾內亞島東端、狹窄的中國海峽,全程只需1240公里。從最東端全部迂迴太過遙遠,最西的中國海峽暗礁眾多,不適合大型船隊通過,井上最終為登陸船隊選擇了群島中央的喬馬德水道。

MO作戰成功的關鍵,在於確保速度僅8節的運輸船隊在盟軍空中力量的打擊範圍內安全穿越路易西亞德群島,於5月10日抵達莫爾茲比港。1550公里航程中,最危險的是從喬馬德水道到莫爾茲比港的650公里,運輸船走完這段距離至少需要兩天時間,在如此長時間裏盟軍不可能無所作為。井上認為,最大威脅來自莫爾茲比港和澳大利亞東北部基地的敵陸基航空兵,此時他尚不知珊瑚海已潛伏着一支美軍航母艦隊。雖然同屬日本海軍中的航空派,但與山本倡導發展航母艦載機不同,井上一直對陸基飛機情有獨鍾,對它們的恐懼也就遠大於航母艦載機。其中最麻煩的當屬澳洲大陸東北部的庫克敦和湯斯維爾兩大基地,從萊城或拉包爾起飛的日軍轟炸機都夠不到它們,只能望洋興嘆。

井上犯了一個致命錯誤——後來在中途島山本也要犯同樣的錯誤,自認為日軍的攻擊是出其不意的,美軍艦隊一直要到MO作戰接近尾聲時才可能出現。等他們千里迢迢從夏威夷趕到作戰區域時,以逸待勞的日軍航母以及位於已佔領的莫爾茲比港、萊城的日陸基航空兵將傾巢而出將其一網打盡。真要到了那時,看誰還敢管老子叫「趙括」?井上做夢也未想到,美軍通過破譯密碼早已得知了日軍的行動計劃,事先在珊瑚海埋下伏兵——美軍兩支航母艦隊的出現比井上的預計提前了整整一周,這在戰場上無疑是致命的。

除了井上,還有一個日軍將領也欲借MO作戰正名。儘管高木毫無爭議地取得了爪哇海戰的勝利並因此成為民眾心目中的「英雄」,聲望直逼如日中天的南雲忠一,但東京專家的諸多非議一度讓他十分沮喪。如果能在南太平洋再出次彩,他高木無疑就能與南雲並駕齊驅,晉陞中將也更加實至名歸。

從作戰指揮角度看,潛艇專家高木擔任作戰總指揮並不合適。與高木相比,身材高大、脾氣暴躁、有「金剛」之稱的原忠一在航空作戰上經驗豐富。按年齡,1888年出生的原,比1892年出生的高木大4歲,兩人同為「海兵」第三十九期畢業,都是1939年11月15日晉陞少將。高木在「海兵」的吊床號是17,而原僅是85。高木作為第一指揮官剛剛打贏了爪哇海戰,而原在南雲艦隊連三把手都算不上。從性格上看,高木謹慎持重,作風柔和,擔任指揮官顯然比性格暴烈的原更適合。由於身邊缺乏熟悉航空業務的參謀人員,高木將航空作戰的指揮權交給了原,僅要求對方在必要時與自己溝通,這無疑是非常明智的做法。

根據聯合艦隊的統一部署,4月13日,完成印度洋作戰的原致電井上,第五航空戰隊將在通過馬六甲海峽后離開南雲主力艦隊,先往中國台灣馬公補給,大致可在4月28日抵達特魯克。4月16日12時37分,「瑞鶴」號和「翔鶴」號在「秋雲」號、「荻風」號、「舞風」號驅逐艦護航下在中國南海與南雲分道揚鑣,17日抵達馬公。18日8時,在第一時間接到日本本土以東海域發現美軍航母艦隊的消息后,原立即下令停止補給,並於翌日12時奉命快速北上追擊美軍艦隊。由於哈爾西提前返航,當天19時30分,原接令放棄追擊歸建南洋部隊,最終於4月25日16時抵達特魯克。

雖然名氣遠沒「赤城」號、「飛龍」號等老航母大,但「雙鶴」是日本海軍二戰時期最好的航母。「赤城」號和「加賀」號是由戰列艦或戰列巡洋艦改造而成,「蒼龍」號和「飛龍」號噸位較小,無法容納更多艦載機,1937年12月12日開工的「瑞鶴」號和1938年5月25日開工的「瑞鶴」號設計建造完全不受《華盛頓海軍條約》的影響,又恰好在戰爭爆發之前加入現役,從而具有更大的載機量、更快的速度、更優越的活動半徑及更好的保護性能。一定程度上,「雙鶴」代表着二戰時期日本航母的建造水平,其強大的戰鬥力和優越的平衡性能在太平洋戰爭前期無可比擬,直到1943年美國「埃塞克斯級」航母的出現。

和原一樣,高木第五戰隊同樣受命追擊空襲東京的美軍艦隊,最終無功而返。艦隊於22日返回橫須賀基地補給,後於4月27日15時40分到達特魯克。至此高木機動部隊完成了臨戰前的倉促集結。

參加MO作戰的航母除早已亮相的「雙鶴」,還有輕型航母「祥鳳」號。「祥鳳」號的前身是高速給油艦「劍崎」號,其建造實質就是航母預備艦,普通給油艦哪需要28節的航速?隨着戰爭日益臨近,1941年1月,「劍崎」號回到橫須賀船廠,於戰爭剛開始的1941年12月22日完成了變性手術。其缺點是防禦薄弱,防空火力嚴重不足。受航速影響,之前「祥鳳」號並未編入速度更快的南雲艦隊。為實施MO作戰,「祥鳳」號於4月13日受命加入南洋部隊。這艘航母同樣參加了對哈爾西艦隊的追擊。4月29日,「祥鳳」號在「漣」號驅逐艦的護航下抵達特魯克。由於屬臨危受命緊急增援南洋部隊,「祥鳳」號之前未曾與友軍進行過任何形式的訓練和交流,這為其最後覆沒埋下了伏筆。

儘管第一階段作戰並未遭受太大損失,但到1942年5月,日軍的飛機供應已後繼乏力。「雙鶴」的戰鬥機勉強達到編製要求,轟炸機和魚雷機缺編1/4。編製27架的「祥鳳」號實際只搭載了18架。12架戰鬥機中只有8架是先進的零式,其餘4架是九六式。這種1937年開始在航母上服役的戰鬥機此時已明顯落伍了。作為一艘輕型航母,「祥鳳」號沒有配備轟炸機中隊。

根據井上的統一部署,「祥鳳」號將加入五藤MO支援部隊作戰。對此,原立即提出異議,認為集中使用更能發揮航母的效能。「祥鳳」號抵達特魯克后,原派首席參謀山岡三子夫找到第四艦隊首席參謀川井岩,希望將「祥鳳」號配屬給機動部隊。「祥鳳」號飛行長杉山利一強烈要求加入機動部隊,使3艘航母的艦載機聯合作戰,同時提高「祥鳳」號的安全系數。

對此,南海支隊指揮官堀井富太郎堅決反對。堀井認為速度極慢的運輸船途中很難應對盟軍的空中打擊。如果再將「祥鳳」號調走,運輸船隊根本到不了莫爾茲比港。井上贊同堀井的意見,「祥鳳」號就此被留在了五藤艦隊。堀井的意見等於徹底葬送了這艘航母。如果能和「雙鶴」聯合作戰,「祥鳳」號死也會死得更好看一些。

井上將MO作戰劃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一、丸茂掩護部隊先期建立一系列水上飛機基地,從拉包爾向東南一直延伸到所羅門群島。從基地出發的水上飛機初期將掩護志摩奪取圖拉吉,後期則為莫爾茲比港登陸戰助力。

二、出於對麥克阿瑟西南太平洋戰區陸基航空兵的憚,MO作戰首先由高木機動部隊壓制澳大利亞東北部的盟軍航空基地。井上認為,龐大的機動艦隊通過北珊瑚海狹小的三角區域時很難避開頻頻出現的盟軍偵察機,從而別出心裁地為高木設計了一條側翼大迂迴的線路。由特魯克南下的高木艦隊將從新不列顛島以東遠離海岸航行,之後沿與所羅門群島東部邊緣平行的線路行駛。待志摩拿下圖拉吉后,再從聖克里斯托瓦爾和聖埃斯皮里圖中間穿過,從東突然插入珊瑚海。在5月7日,也就是莫爾茲比港登陸戰打響前3天,航母將出動艦載機突襲位於澳洲大陸東北部的湯斯維爾空軍基地,將盟軍陸基航空兵一舉摧毀於地面,保證登陸船隊最艱難的650公里航程暢通無阻。

三、完成壓制或摧毀盟軍陸基航空兵的任務之後,高木艦隊將在所羅門群島西南加油,坐鎮珊瑚海中央威懾四方,消滅一切可能來援的盟軍艦隊。井上同時希望高木能直接襲擊庫克敦和莫爾茲比港,為登陸作戰掃清障礙。

四、佔領莫爾茲比港后,大約5月15日,志摩的圖拉吉攻略部隊將在高木艦隊掩護下長驅直入,與從馬紹爾群島南下的日軍一部協同奪取大洋島和諾魯島,也就是所謂的RY作戰。此前偵察報告顯示盟軍在兩島幾乎未設防,只要到那裏把旗插上去就OK了。

RY作戰完成之後,高木第五戰隊、原第五航空戰隊及「祥鳳」號將兼程北上,返回本土加入5月底出發的中途島作戰部隊。

為給MO作戰掃清障礙,從4月初開始,組建不久的第二十五航空戰隊就對莫爾茲比港進行了多次空襲,並聲稱取得了顯赫戰果。但美國人實在太有錢了,華盛頓派來的增援力量正源源不斷運往澳大利亞並轉飛莫爾茲比港,盟軍航空戰力不但沒有絲毫衰弱的跡象,飛機反而越打越多。莫爾茲比港、湯斯維爾、庫克敦等地的盟軍戰機已接近300架。長此下去別說攻擊,就連拉包爾也難守住。

對井上的安排,深諳航空戰術的原堅決反對。此舉預示著日軍航母將在尚未取得制海權和制空權、無法判明盟軍艦隊何時何地出現的前提下深入險境,發起攻擊。原認為早在抵達放飛艦載機的位置之前,航母很可能已被盟軍陸基飛機發現並遭到攻擊。澳洲近海珊瑚叢生,海圖不明,對航母的機動影響極大。在爪哇海不慎觸礁的「加賀」號直到今天才剛剛修好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況且高木艦隊只配備了「東邦丸」號1艘油輪,嚴重限制了「油耗子」驅逐艦的機動半徑。原的意見高木當然表示贊同。

仗還沒有打起來,前方意見就出現了明顯分歧。這一消息驚動了聯合艦隊司令部。對南洋作戰不甚感冒的山本認為,經驗相對欠缺的第五航空戰隊參加MO作戰的目的是為將來的中途島作戰練兵,不容出現任何閃失,同時高木艦隊確實很難兼顧攻擊盟軍水上力量和空襲陸上基地的雙重任務。4月20日20時20分,參謀長宇垣專程致電第四艦隊參謀長矢野志加三和第十一航空艦隊參謀長酒卷忠孝,「高木艦隊首要任務為對敵機動部隊作戰,建議集中所需之基地航空兵力實施作戰,以擊滅敵基地航空兵力」。迫於上峰壓力,井上在4月30日極不情願地更改了之前的命令,讓高木艦隊專事對付盟軍的海上力量。

這樣壓制盟軍陸基航空兵的任務就交給了山田的第二十五航空戰隊。山田的戰鬥機基地位於萊城和拉包爾的勞奈機場,轟炸機和魚雷機部署在拉包爾的瓦納卡奴機場。水上飛機基地起初在拉包爾,後來前出至肖特蘭和圖拉吉。由這些剛組建的陸基航空兵完成如此艱巨的任務顯然屬於強人所難。

但是任務必須執行。山田於是致電井上,目前拉包爾可供使用的戰鬥機不足兩位數,完全無法對下一步發起攻擊的轟炸機和魚雷機護航,請求速派戰鬥機增援。井上於是命令高木,讓「雙鶴」帶上9架零戰,在途經拉包爾時放飛,讓它們自行前往拉包爾充實山田的戰鬥機力量。這就等於讓前去參加高考的孩子順路買棵大白菜,考完試再背回家一樣滑稽。看似簡單的運機任務在作戰計劃中一筆帶過,卻帶來了極其嚴重的後果。

雖然在實力上稍佔上風,但井上在情報上大大落後於對手。日軍情報部門估計,美軍航母「列剋星敦」號1月份在夏威夷附近被日軍艦艇擊沉——其實那只是「薩拉托加」號受傷,據信,參與襲擊東京的3艘航母——其實是2艘——必定先返回夏威夷,如此,南太平洋不太可能出現美軍航母艦隊。井上萬萬沒料到,盟軍已集結起一支足夠強大的海上力量,準備全力遏制日軍對莫爾茲比港的攻擊。

隨後發生的一系列衝突將改變太平洋戰爭的進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太平洋戰爭五:絞殺日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太平洋戰爭五:絞殺日本
上一章下一章

日軍覬覦南太平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