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三趕跑了世界第一

世界第三趕跑了世界第一

世界第三趕跑了世界第一

4月4日傍晚,正在阿杜環礁進行補給的薩默威爾接到了偵察機上發出的「發現日軍艦隊」的消息。此時他的A分隊正在加油,B分隊還在排隊等候。要等兩支艦隊完成補給至少要到第二天清晨7時。

當天晚上連夜出擊偷襲日軍艦隊肯定來不及了,這時的薩默威爾可以說是進退兩難。猶豫再三,他還是決定先加完油再說,總不能不吃飯就上陣打仗吧。如果趕得快的話,他仍有機會在日軍艦隊撤離時發起襲擊。於是薩默威爾決定,A分隊補給完之後在午夜起錨,B分隊加完油后立即跟上。如果運氣好的話,他的艦隊在5日夜晚還是有機會去敲打一下遠道而來的日本人。

兩艘巡洋艦接受日軍彈雨洗禮的時候,薩默威爾的A分隊就在戰場西方280公里處。「厭戰」號的雷達屏幕上出現了大量光點,那正是江草率領的攻擊機群。

根據倖存者後來的回憶,就在「厭戰」號的雷達發現日軍機群時,預感到末日即將來臨的「多塞特郡」號打破了無線電靜默,拚命向主力艦隊發出了呼救信號。後來薩默威爾回憶說,他從未收到過「多塞特郡」號發出的求救信號。事實上如果他收到求救信號並派出艦載機前往救援的話,南雲很快就會發現他的行蹤以及跟在他後邊的B分隊,一場航母對決將提前上演,東方艦隊很可能面臨全軍覆沒的命運。但如果他收到了信號不去救援,對官兵士氣將會造成重大打擊,也勢必背上道義上的罪責,進而影響皇家海軍的聲譽。

在兩艘巡洋艦沉沒兩個小時之後,A分隊的一架偵察機發現了巡洋艦上的倖存者。薩默威爾立即意識到,敵人就在附近,很可能彼此都在對方的攻擊半徑之內。他再也不敢往前走了,上將判斷日軍艦隊肯定會尾隨兩艘英艦追殺過來,那樣他就不得不在大白天與敵決鬥。A分隊打不過還可以撒丫子逃跑,可身後的那支「棺材艦隊」連跑都跑不掉。「三十六計走為上計」,薩默威爾立即下達了南撤的命令。這是比較客氣的說法,難聽一點兒就是人也不救了,先逃跑保命要緊。

夜幕降臨,薩默威爾的膽子也逐漸變大。他下令「不屈」號和「可畏」號派出偵察機,認真搜索東面300公里的海域,所有航母艦載機都做好了出擊攻敵的準備。同時他命令B分隊速速前來會合。

對薩默威爾的做法,B分隊指揮官威利斯中將並不贊同,他認為上司的做法太過冒險。即使能夠在暗夜裏襲擊成功,也很難將日軍航母一網打盡。一旦黎明來臨,發起反攻的日軍一定會毫不客氣地把英軍的全部艦船送入海底。但在那個夜晚,出現在「厭戰」號雷達屏幕上的一直是跟在他們後邊的「棺材部隊」,偵察機也未發回任何發現敵艦的消息。事後威利斯對此感到非常慶幸。

可怕的白晝再次來臨。薩默威爾判斷南雲很可能已經發現了阿杜環礁的秘密基地,並悄悄前往那裏埋伏等他上鈎。錫蘭不能回,阿杜環礁也不敢去,他索性下令艦隊向東行駛,去拯救那兩艘巡洋艦上的倖存者,然後重新等待黑夜來臨。只有到了晚上,他才有些許成功的可能。

駐守科倫坡的萊頓上將也在密切關注著東方艦隊的動向。和威利斯一樣,他對薩默威爾的冒險做法感到擔憂。但他了解薩默威爾的性格以及皇家海軍的傳統,就算實力遠遠不如對手,若要他不去嘗試攻擊就悄無聲息地溜走,對薩默威爾本人以及皇家海軍來說簡直就是恥辱,以後哪裏還有臉在江湖上混?兩人之間並不存在隸屬關係,無法直接向對方下令。思忖再三,萊頓向倫敦海軍部致電,表達了對強大的日軍艦隊可能毀滅整個東方艦隊的擔憂。萊頓知道,薩默威爾肯定也能收到他的電報。他希望自己的建議能夠幫助薩默威爾在關鍵時刻做出慎重決定。

薩默威爾果真收到了萊頓的電報。手中的牌本來就不行,現在連萊頓都認為打不過人家,他自己也覺得死扛下去沒有任何意義。但是就這樣跑掉又心有不甘,薩默威爾的確有點兒進退兩難。

不只萊頓,倫敦的丘吉爾也在時刻為東方艦隊的命運擔憂。此時他對日本人的攻擊力已經有了非常清醒的認識。他清楚地記得,幾個月前在討論「Z艦隊」的去向時,大家因為夜深,決定隨後再說,但就在第二天早上,那支艦隊就不存在了。現在他可不願拿寶貴的戰列艦和航母與占絕對優勢的日本人死拼,未來的日子還長著呢。在他的授意下,4月6日下午,薩默威爾接到了海軍大臣龐德發來的電令:「在敵軍大規模空襲或海面攻擊之下,錫蘭各個基地都不安全,在阿杜環礁更不安全。R級戰列艦尤其應當儘快撤離危險地區。」這一電報由號稱海軍第一強國的英國海軍大臣親自發出,本身就頗具諷刺意味。

接到電令的薩默威爾正好順坡下驢。黃昏時分,他下令艦隊向西北方向撤退,從阿杜環礁以北240公里處通過了馬爾代夫群島。4月8日11時,當東方艦隊再次冒險返回阿杜環礁加油時,海軍部的第二封電報到了。龐德告訴薩默威爾,儘快將幾艘R級戰列艦撤離,並明確指示將它們撤到3600公里之外的非洲東海岸。薩默威爾複電表示同意,隨後B分隊就以為運輸船隊護航為名一口氣撤到了非洲東海岸肯亞的蒙巴薩。

因為感覺到阿杜環礁已不安全,薩默威爾決定帶A分隊前往孟買。倫敦對這支艦隊的安全始終揪心。兩星期之後,海軍部的新電令又到了。薩默威爾按指示帶着A分隊去了蒙巴薩的基林迪尼,英國海軍徹底放棄了印度洋。

師父被自己曾經的徒弟徹底擊敗。在世界第三面前,昔日的世界第一選擇了「安靜地走開」,而不是「勇敢地留下來」。值得欣慰的是,在雙方實力懸殊的情況下,薩默威爾沒有選擇蠻幹,而是以避戰來保存實力,才沒有重蹈菲利普斯在馬來海戰中的覆轍。

對不遠處海面上發生的一切,南雲顯然一無所知,他對擊沉兩艘巡洋艦的戰績相當滿意。出於對不知所終的英軍航母的恐懼及完全不知曉阿杜環礁的存在,他的艦隊從未繼續向西移動。南雲下令向東南方向撤退,正好與薩默威爾的撤退方向相反,兩支艦隊漸行漸遠,因此英軍偵察機未能發現敵人。小心翼翼的南雲艦隊圍着錫蘭兜了個830公里的大圈子,悄悄向下一個目標亭可馬里逼近。

4月8日18時20分,「阿武隈」號的水上偵察機在艦隊260度方向、35公里之外再次遭遇一架英軍「卡塔琳娜」偵察機。此時恰好暴雨來臨,這架英機成功從日軍零式戰鬥機的視野中消失。英機迅速發回急電:「發現敵戰列艦3艘,航空母艦1艘,錫蘭90度260海里處,航向350度,19時。」和之前在科倫坡的情況類似,南雲試圖偷襲亭可馬里的意圖再次落空。

接到敵情報告的萊頓判斷,日軍襲擊的目標可能是亭可馬里,或者是印度東海岸的馬德拉斯。自身難保的薩默威爾肯定是指望不上了,萊頓只好下令港內船隻連夜疏散。之前倉促回港的「競技神」號航母也在「吸血鬼」號驅逐艦的護衛下緊急出港,躲向南方海域。

南雲的攻擊目標是亭可馬里。4月9日6時45分,「利根」號岡田艦長下令彈飛了一架偵察機,對亭可馬里基地進行偵察。7時25分,偵察機發回報告:「港內大部分艦隻已經疏散。」可南雲不想這樣空手就走,依然下達了攻擊命令。

由於艦隊行蹤頭一天已經暴露,南雲並不奢望能在港內捕捉到英軍的水面艦艇,因此參加第一波攻擊的戰機全部掛裝炸彈,攻擊目標為軍工廠、兵營、高射炮陣地、機場等地面設施。由於俯衝轟炸機在打擊兩艘巡洋艦的戰鬥中的表現優異,南雲決定保留全部俯衝轟炸機用於第二波進攻。9時,91架掛裝炸彈的魚雷機在41架戰鬥機的護航下起飛編隊,帶頭大哥依然是淵田美津雄。

英軍的疏散相當成功,當夜眾多船隻便火速駛離了港口。9時30分,位於亭可馬里的英軍雷達偵測到東方145公裏外出現了一個龐大的機群——基地包括東方艦隊的所有飛機加起來也沒那麼多,那無疑是日本人。凄厲的警報立即拉響,基地能飛起來的23架戰機迅速升空,前往迎擊淵田美津雄的攻擊機群。

質量、數量都與對手存在巨大差距,冒死迎戰的英軍戰機瞬間就被擊落9架。藉此機會,日軍魚雷機開始對英軍的地面目標實施狂轟濫炸,13架正在修理和組裝的英軍轟炸機被擊毀在地面上。實力差距導致整個攻擊過程顯得寡然無味。「就好像是一場令人眼花繚亂的煙火表演。」後來一名日軍飛行員回憶。

返航途中,淵田意外收到了「榛名」號3號偵察機發出的電報:「發現敵航母1艘,驅逐艦2艘,錫蘭方位250度、155海里處。10時55分。」

前一天晚上,接到命令的「競技神」號航母迅速離港南下躲避。由於出發倉促,沒來得及帶上那可憐的12架飛機,「競技神」號等於未戰先自我解除了武裝。行駛到亭可馬里以南160公里的海域時,接到了日軍空襲結束的消息,這艘航母於是開始返航,不料在離港還有120公里的海域被日軍偵察機成功捕捉到。

發現敵軍航母的消息讓南雲既緊張又興奮——這是開戰以來機動部隊第一次發現敵人的航母。「赤城」號的甲板上頓時忙碌起來,11時,南雲下令:「轟炸機隊及戰鬥機做好出發準備,攻擊敵軍航空母艦。」

11時20分,「榛名」號的2號偵察機再次發回消息:「發現敵巡洋艦1艘,驅逐艦2艘。」其實2號偵察機發現的並不是巡洋艦,而是「競技神」號不遠處的一艘哨戒艇和兩艘貨輪,它們也是緊急出港進行躲避的。就在此時,「赤城」號的瞭望哨突然驚呼道:「敵機!敵機!注意防空!」

這是英國人在本次戰役中的唯一機會。先前科倫坡遭到攻擊時,英軍轟炸機並沒有找到出手的機會,這次他們終於尋隙找到了南雲艦隊。沒有雷達的南雲艦隊並未發現不斷接近的英軍轟炸機。9架「布倫海姆」輕型轟炸機從雲層中突然殺出,在3000米高空對「赤城」號和鄰近的「利根」號實施了水平轟炸。英機來得太過突然,以至於在低空巡邏的20架零式戰鬥機根本來不及做出反應。這是開戰以來日軍航母第一次遭遇來自空中的轟炸。

可惜英軍飛行員技術實在太差,扔下的炸彈無一命中。日軍防空炮火隨即打響,擔任空中掩護的零式戰鬥機立即拉起迎戰,4架英機瞬間被擊落,剩餘5架帶傷落荒而逃。

之前在科倫坡,零式戰鬥機沒能防住那兩架「劍魚」,這次又漏掉了9架「布倫海姆」。由此看來,日軍航母上空的漏洞不是一般的大!「赤城」號甲板上停滿了已加油掛彈的戰機,一旦有一顆炸彈命中目標,勢必引起一連串連環爆炸。

南雲僥倖逃過一劫。他迅速下達了作戰命令:轟炸機立即出擊,攻擊敵軍航母!11時43分,85架俯衝轟炸機——「蒼龍」號、「飛龍」號、「翔鶴」號各18架,「赤城」號17架,「瑞鶴」號14架——迅速升空,在「赤城」號、「蒼龍」號、「飛龍」號各3架戰鬥機的護航下快速飛向發現英軍航母的海域。隨後由板谷茂率領的戰鬥機群也加入了護航的行列。日本人顯然多慮了,「競技神」號甲板上空空如也,連一架艦載機都沒有,所謂的空中掩護根本就用不上。

空中指揮是江草隆繁。剛剛返回母艦的淵田並未參加這次攻擊。他特意叮囑珍珠港之戰的冒失鬼高橋赫一要密切配合江草的進攻。

9時30分,英軍基地的海軍無線監聽站截獲了日軍的通信信號,知曉「競技神」號航母已被敵人發現,萊頓立即派出僅存的8架戰鬥機前往護衛。由於通信線路在剛剛結束的空襲中遭到損毀,命令無法及時下達,拖了一個小時戰機才得以升空。這段時間足夠日軍收拾掉「競技神」號了,況且區區8架戰鬥機就是到了戰場也無濟於事。

相比「赤城」號剛才的驚悚一刻,「競技神」號的運氣就差多了。13時35分,江草的機群追上了這艘孤立無援的英軍航母。毫無懸念的攻擊隨之展開。英軍倖存軍官唐納德·羅伯茨形象地描述了當時的情景,「攻擊進行得很完美、很殘酷、很果敢,看起來就像在進行分列式練習一樣。攻擊機以3架為一組進行俯衝,藉著太陽的掩護直接轟炸船隻右舷。敵機看起來肆無忌憚,他們朝着我方軍艦直接俯衝下來,幾乎貼着艦橋的桅杆飛過去,我甚至看到一顆炸彈就從我的頭頂飛了過去,在我前方不遠的地方落下,而後直接穿透甲板進入艙內。我從左舷跳入海中,然後在水中奮力遊動」。

形勢對英軍無疑是絕望的。日軍共向「競技神」號投彈45顆,其中37顆命中目標,這艘年事已高的航母很快就消失在海面上,艦長昂斯洛上校以下307人陣亡。「吸血鬼」號也被命中13顆炸彈,彈藥艙被引爆。13時55分,海面上已經沒有了這兩艘英艦的身影。

那些沒有機會扔下炸彈的日軍轟炸機只好將氣撒在別人身上。附近海域的英軍護衛艦「蜀葵」號、海軍勤務船「亞瑟斯通」號、油船「不列顛中士」號、挪威商船「挪威人」號就此遭殃,他們被日機像投彈訓練一樣一一擊沉。日機撤走之後,澳大利亞醫療船「維特」號來到了這一海域,救起了590名倖存者。

14時47分,返航的日軍機群遇到了襲擊「赤城」號未果而倖存的5架「布倫海姆」轟炸機,「飛龍」號和「瑞鶴」號的戰鬥機又合力干下來2架。15時15分到15時40分,8架來護衛「競技神」號的英軍戰鬥機試圖攻擊掉隊的日軍轟炸機。日軍在小規模空戰中損失4架,英機損失2架。

前文提到,美軍第一艘航母「蘭利」號已經戰沉於爪哇海,此時英軍第一艘航母「競技神」號也步了「蘭利」號的後塵,而日軍的第一艘航母「鳳翔」號竟然活到了戰後,一直到1947年才被解體。打贏戰爭的艦沉了,打輸的最後反倒保留下來,似乎頗具戲劇性。

就在南雲艦隊在印度洋上大打出手之際,由小澤治三郎率領的南遣艦隊兵分三路衝進了孟加拉灣。短短5天之內,小澤艦隊擊沉盟軍各類船隻23艘,日軍第二潛艇戰隊的6艘潛艇也趁火打劫,在印度西海岸擊沉擊傷盟軍貨船9艘。加上南雲艦隊的戰績,日本海軍在印度洋作戰中共擊沉盟軍艦船11.6萬噸。英軍在孟加拉灣的航運完全停止,從而加速了緬甸的陷落。

空襲亭可馬里並擊沉「競技神」號之後,南雲艦隊掉頭向東揚長而去。這又是一次半途而廢的戰鬥,南雲再次錯失殲滅英軍東方艦隊的機會。機動艦隊就這樣在印度洋上打了一次醬油,浪費的是寶貴的時間。隨着南雲艦隊返航,小澤艦隊也於4月11日返回新加坡。

南雲回撤太平洋的原因並不複雜。由於兵力不足,日本陸軍並無攻佔錫蘭和印度的計劃,英國東方艦隊已遠撤非洲,南雲艦隊留在印度洋也無事可干。此時在東京的爭論已經告一段落,山本的中途島作戰已經得到了軍令部的初步認可。執行這一作戰的主力無疑仍是南雲艦隊。他們必須儘快趕回太平洋,執行他們早該執行的任務。

從駛出單冠灣開始,南雲艦隊已整整行駛了80000公里,相當於繞地球轉了兩圈,取得了一系列貌似輝煌的戰績。現在受損的艦隻需要修理,損失的戰機和飛行員也需要補充,南雲認為是該回家歇歇的時候了。4月16日,這支艦隊穿過了馬六甲海峽。

此時東京大本營已經啟動了侵佔莫爾茲比港的「MO作戰」,僅靠井上成美的第四艦隊是遠遠不夠的。返航途中的南雲接到電令,第五航空戰隊「瑞鶴」號、「翔鶴」號暫不回家,轉向特魯克軍港支援第四艦隊的「MO作戰」。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南雲艦隊在錫蘭海戰中曾兩次遭遇突發的危險,卻並未引起南雲、草鹿、淵田、源田等人的重視,輕易取得的勝利掩蓋了所有缺陷,如機動部隊防禦空中打擊的能力不足,擔負空中掩護的戰鬥機調配不合理等。對此發生警覺的反倒是一個局外人,他就是南遣艦隊司令官小澤治三郎。小澤針對戰役中出現的突發事件,詳細計算了魚雷更換炸彈所需的時間,並就其他潛在危險向聯合艦隊司令部提交了特別報告。

可惜「勝利病」的蔓延使幾乎所有人都未將此看在眼裏,只有黑島首席參謀給予了一些關注,也並未提出具體改進意見。其他再也沒人認為這次作戰存在什麼問題。開戰以來,上帝一直眷顧著日本人,但他永遠不會只對一個人微笑,況且日本人屬於邪惡的那部分。現在連他老人家都對南雲艦隊的勝利感到膩味了。可善良的上帝在準備拋棄他們時,還利用並不起眼的錫蘭海戰給他們兩次明顯的暗示。高傲的日本人對這些善意的提醒視而不見,最終釀成中途島的大敗。

儘管被人家打得頭都不敢露,但英國人還是宣稱自己取得了重大勝利,因為錫蘭並未被日軍佔領,東方艦隊也基本保存了實力。他們解釋日本人之所以撤退,是因為在錫蘭海戰中遭受了重大損失。丘吉爾認為日本人一定會捲土重來,隨後向錫蘭調去了3個師。但直到戰爭結束,日本人再也沒有回來過。

日本人同樣宣稱取得了「輝煌勝利」,因為他們擊沉了敵人大量艦隻,還迫使英國人放棄了印度洋——似乎他們的理由更充分一點兒。這樣,英國人至少不會在海上給緬甸和蘇門答臘帶來任何麻煩了。

東方艦隊撤出印度洋之後,沮喪的丘吉爾多次致電羅斯福,緬甸和印度正面臨着「極大的危險」。他建議美國太平洋艦隊能夠派出主力艦隻和薩默威爾合兵一處,「威脅一下猖狂的日本人」,或者在西太平洋發動攻勢將日本人從印度洋引開。美國新任海軍作戰部長金上將對此毫無興趣。羅斯福告訴丘吉爾,美國目前在太平洋也只是幹些打了就跑的活兒,只能增派一些轟炸機去加強印度的防禦。

羅斯福未向丘吉爾做出任何暗示,由他親自授意組織的一項秘密反擊行動已箭在弦上——歷史上稱這次行動叫「杜立特空襲」。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太平洋戰爭四:艱難時刻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太平洋戰爭四:艱難時刻
上一章下一章

世界第三趕跑了世界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