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金宋之戰之東京再崩1

第119章 金宋之戰之東京再崩1

27.2.1題記

本篇敘金入寇中原。凡二戰:

名稱太原之戰,時間AD1126,地點山西,對陣金軍完顏宗翰對宋軍種師中等。

名稱第二次汴梁之戰,時間AD1126,地點河南,對陣金軍完顏宗翰宗望對宋軍郭京。

27.2.4太原血戰

這一回說到,漢兒死戰拼血性,宋將孤勇顯忠魂。

話說金軍入寇,一路東路高歌猛進,直插東京;西路卻不順,在太原城下,中華血性,終於爆發。河東宣撫使兼知太原府張孝純與副都總管王稟(也是西軍主力,國學大師王國維的祖上)率軍民堅守逾年,直至大金退兵。先是,河北河東宣撫使的童貫望風而走,氣的張孝純和王稟直跺腳。軍情緊急,不容二人過多的感慨,隨他們發動全城數萬軍民挖掘壕溝、加固城池、修築各種防禦工事,王稟是員久臨戰陣、經驗豐富的將領,他將城中十五歲以上、六十歲以下男丁重新進行整編,派往城內各處,晝夜巡邏。身為文官的張孝純則負責將城中糧食衣物等物資盡數籌集,並實施軍事管制,一應生活所需不分貧富,全部按人頭分配,以保障各項物資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使用,安定軍民的守城之心。(這座由北宋名將潘美在一百多年前修築的城池,方圓僅十里,但是戰略位置極其重要,是拱衛首都汴梁的重要屏障,此城如被攻下,則敵人可一馬平川的直取汴梁。太原之形勝,歷史上多次上演悲喜劇。小憐晉陽,閻錫山據守,大抵如是,今次也不例外。)

聽聞太原告急,駐守陝西的將領折可求、劉光世等部率四萬軍隊趕來救援,不料在太原城外的汾河北岸被野戰無敵的金軍擊敗,損失一萬餘人後四處潰散。折可求、劉光世等人只得收攏殘兵,無奈的退回自己的防區。宗翰(粘罕)攻城開始了,金軍的攻勢如潮水般展開,雲梯、拋石車等匯合著密集的士兵如遮天蔽日般向太原城湧來。身為主將,王稟不顧個人安危,親自登城指揮,極大的鼓舞了守軍的士氣,從早晨一直到傍晚,雙方你來我往,激戰正酣。金軍的多次攻勢都被守軍從容化解。

為了早日拿下太原城,宗翰(粘罕)派上的都是精銳,結果,僅僅一天時間,便折損了上千人。宗翰心痛不已,女真部落全部軍隊不過十萬人,因此他果斷下令收兵,並命人在城外構築工事,用鹿角將各營相連,把太原城圍了個水泄不通。同時分兵把守,切斷太原城所有與外聯繫的交通要道。這種局面僵持了兩個月之後,粘罕久攻不克,被死死地釘死在太原城下,無法與東路軍會師東京。這個也是金軍第一次東京之行草草收場的原因。

話說,自金軍首次入侵,大宋是割地又賠款。宋廷其實也並不想割讓三鎮土地給金人,因此在東京金人撤軍以後,宋廷立刻組織精銳西軍開始解救太原。這是宋軍手中最後的精銳西軍部隊,而參加此次太原戰役的宋軍還有來自其他路分的宋軍,岳飛也參與其間。靖康元年三月到五月,宋廷命種師中和姚古分兵兩路,前往救援,未果;六月到八月,令種師中由河北井陘西進,另外兩員大將姚古和張孝純的兒子張灝分別從長治和汾州北上,三軍互為犄角,共解太原之圍。然而,宋軍發起的進攻戰役卻不能集中使用兵力,相互拆台的作風不變,儘管宋廷在解救太原的問題上煞費苦心,然而,這最關鍵的援救太原戰役畢竟以失敗而告終了。大宋最後一支精銳西軍在這最後的戰鬥中全部消耗殆盡,從此以後宋廷手中再無可堪作戰的精銳部隊使用。(種家最後的將種,大帥種師中也在此役隕落,被友軍活活坑死。傳說梁山好漢楊志也參與此役。姚古被罷黜,姚古,就是那個奇葩猛將姚平仲他爹。)

此戰,種師中率兵從河北井陘進入山西平定軍(今山西平定),很快就收復了壽陽(今山西壽陽)、榆次(今山西榆次),但由於姚古、張灝的部隊都沒有跟上來,失去策應的種師中為了避免孤軍深入,就率部屯駐在真定(今河北真定)。而此時金軍統帥完顏宗翰(粘罕)正在雲中(今大同)避暑,他讓士卒就近放牧。宋朝的探報發現了這一情況,馬上上報了朝廷,樞密院知事許翰誤聽諜報而做出了金軍將要全線撤兵的判斷,多次催促種師中進兵,甚至責備他手握重兵卻逗留觀望。種師中接到命令之後,十分傷心,他說:「畏敵逗留不進是軍中大罪,我自小從軍,征戰多年,到老了還要擔這個罪名嗎?」於是種師中留下輜重糧草,連賞犒之物都沒帶,就帶領部隊輕裝出發。同時種師中寫信約定姚古、張灝兩軍分道俱進。(這讓我想起了楊老令公。)

不久,種師中部的前鋒進抵距離太原二十里的石橋,中軍到達壽陽的石坑(今山西壽陽),大軍挺進十里許,部將黃友發現地形不利,立即將情況報告種師中,要求火速移軍,但種師中沒有採納這一建議。繼續前行的宋軍遭到金兵主力的襲擊,種師中率領宋軍拚命死戰,取得了五戰三勝的戰果,苦苦前行,到了榆次,離太原只有百里的距離了,然而,懼敵怯戰的姚古部將焦安節慌報軍情,奏稱金軍主帥完顏宗翰(粘罕)已經趕到,致使姚古、張灝兩軍逡巡不前,未能按照約定與種師中部會師。(作兒子也敢不前,可見大宋這賣隊友之風到了何種地步。)

當種師中部被迫撤退到殺熊嶺(今山西壽陽)時,士兵已經飢餓難忍,疲憊不堪了,金兵探知種師中軍中情況之後,再次發動猛攻,軍糧短缺、士氣低落的宋軍再也頂不住了,右軍、前軍先後潰散,種師中率中軍死戰不退,從卯時戰到巳時,宋軍將士用神臂弓擊退了金兵,但因為犒賞之物沒有帶來,沒辦法為士兵發賞齎,拚死死戰的士兵不願意再戰,四散逃去,種師中率領身邊剩下的一百餘將士繼續拚命死戰,最終種師中身中四處重傷,飲恨疆場。(大宋精銳,盡送在了野戰上。滿萬不可敵大抵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流傳的。)

之後,主持中樞的李綱與河北劉韐也不情不願地搞了一次救太原,然後也理所當然地敗了,害的李綱恨了一輩子劉韐,認為如果不是劉韐逡巡不前,還是有可能打勝的。(唐末也有個宰相叫張浚,而初唐也有一個宰相叫李綱,你說奇妙不奇妙?李綱為耿南仲排擠,不得已上前線,照樣一敗如水。李綱也有後人評價「志大才疏」,比如趙翼,認為李綱多愛國之志而少愛國之術,這一點與張浚有異曲同工之妙。所以當時張浚攻訐李綱,是「只有同行才是赤裸裸的仇恨」。當然,李綱這個,還沒有過度,尚不負他愛國名臣的帽子;而張浚這個弱雞,走得實在是太遠了,想捧都沒地方下手。劉韐是岳飛的老師,在歷史中也是一副正人君子的面孔,不過死道友不死貧道的精神還是掌握得相當精妙的。)

太原孤立無援,再也無力堅守下去。在堅守了二百五十多天以後,外無援軍,內又缺糧,城中僅存的軍民只剩下數千人。此時,已經是金軍第二次南下了,粘罕再次親臨太原,太原城終於陷落。張孝純被俘拒降,囚歸雲中;王稟在城破以後,率疲兵死戰,力盡攜子投汾水自殺!(太原保衛戰在歷史上一直名聲不顯,主帥張孝純的名聲甚至還不如王稟,大抵是張孝純後來被迫出任偽齊宰相。此中有種種外因內因,也不能以貪生怕死一概而論。張孝純被俘,很長一段時間后才不得已歸降金朝,期間念念不忘故國,多次派人攜帶軍情密保與南宋聯絡,可惜皆沒有得到重視,最後鬱鬱而終。他也無對宋朝的主觀敵對行為,將其視為下水的漢奸毫無道理;抬高道德標準,並強加於人,毫無意義。王稟舍死抗金,被軍民乎為「王總管」,日後為王為神,在民間也是有一定地位的,到了近現代反而成了屠殺革命起義的儈子手,真是奇哉怪也虞。總有人為了販賣那套階級鬥爭至上的論調,宣揚「一切民族矛盾的本質都是階級矛盾」。民族主義雖然可厭,階級主義更加臭不可聞!)

另閑說一句,在圍困太原期間,金兵一部曾駐紮於晉陽城廢墟之中,當他們舉頭仰望晉陽這座太原故城巍峨的城牆時,可曾想到晉陽城如若不毀,金兵有可能攻破這座兵精糧足千古雄關嗎?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人間百戰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人間百戰
上一章下一章

第119章 金宋之戰之東京再崩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