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後漢系列之鼎立之勢1

第17章 後漢系列之鼎立之勢1

9.4.1題記

本篇述歷史上群英薈萃的後漢三分。凡三戰:

名稱吳魏之戰,時間AD228年,地點淮南,對陣孫吳軍對曹魏軍。

名稱蜀魏之戰,時間AD228年,地點隴右,對陣劉蜀軍對曹魏軍。

9.4.2三分天下

這一回說到,玩禪讓曹丕篡漢,立江東大帝登基。

對三國史的評價,大致宋朝以前,基本是曹魏為正朔,到了南宋時期,文人們才開始想起「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的蜀漢政權的政治正確。並開始編造關公顯靈救趙九、張飛轉世為岳飛的低魔故事,從此以後,蜀漢的正統性就漸漸高了起來。到後世的羅氏與毛氏,趨勢已不可逆轉。

所以我們說三國,必須先滿足蜀漢粉的需求,先帝創業未半,相父鞠躬盡瘁,已交待。然後再來說說南北大戲。且說曹操這個人妻控,雖說過「生子當如孫仲謀」,但他其實有一大堆的好兒子,不算假子(人妻帶來的),有據可查的,有二十五個兒子,且不乏黃須兒、才八斗這樣的天才,可惜好兒子太多也是個災難。自曹昂死在曹操的風流事業之後,曹丕就為上位費盡了心思。稱象的理科生曹沖早夭死後,曹丕假惺惺地勸慰老爹,曹操一眼看穿,「吾之不幸汝輩大幸」,並順手幹掉了曹沖的cp周不疑,「此人非汝所能用之。」

曹丕當時坐擁人間兩大毒士狼才---賈詡與司馬懿,豈是競爭對手曹植楊修這種慘綠文藝青年所能比擬的?所謂「宓妃留枕魏王才」,曹子建完全繼承了老爹的文才與對成熟婦人的偏好。曹操最終選擇了曹丕,並不令人意外,也未必是賈詡建言之功。(曹操曹丕曹植是謂「三曹」,同列「建安七子」,所謂「蓬萊文章建安骨」,論文采,誰比誰差多少哇。網上有人討論,若曹植接位令曹丕作七步詩如何,結論是曹丕也能作。)兄弟相爭,歷來是不留手的,周公東征、鄭伯克段,《世說》載,「魏文帝忌弟任城王驍壯。因在卞太后閣共圍棋,並啖棗,文帝以毒置諸棗蒂中,自選可食者而進;王弗悟,遂雜進之。」猛如任城王黃須兒曹彰,照樣一命嗚呼。

當然最終結局,是腹黑者上位,曹丕當上魏王尚不足,還想更進一步,向漢獻帝索取玉璽,其姐、皇后曹節不予,就派華歆硬奪。搶了皇位,還要說一句「堯舜之事朕知之矣」。(大概是曹節的緣故,漢獻帝遜位后活得還不錯。當然劉裕之前的諸位前主公,大抵活得不錯。劉裕開了一個非常惡劣的先例。)曹丕篡位,標誌着三國的大幕正式拉開,這是AD220年的事,這一年也算作三國開端。沒了漢獻帝的存在,劉先主也在許靖、劉巴之流的勸進下稱帝了。(評書大抵是為了增加正統性,編了個漢獻帝被曹丕害死,盡忠的太監偷了玉溪給劉備送去的故事。)

那壁廂,後來孫大帝也耐不住寂寞,稱帝了。孫吳是法統性最差的,曹家佔個挾天子,先主家佔個劉字,錢塘孫家可什麼也不佔。這也是孫家現在被全網黑的緣故。孫堅是無腦豬突,孫策是孫笨,孫權是十萬。。。(其實對此問題我是持開放態度的。在中國談什麼法統,正朔是用來搶的,天命是用來改的,安重榮曰,天子兵強馬壯者為之耳。吳越的法統在哪裏?楚的法統難道是蠻夷?亡秦必楚,楚的法統可不是因為滅秦!)但是,孫大帝登基后,殘暴昏庸,二宮之爭,這個可是洗不白的。

曹丕自改元黃初,為了酬功也是為了抗拒士大夫對他篡漢行為的抵制,立了史上最可笑的三公。賈詡、華歆、王朗。這是三個名震天下的人物,不但是說當時,而且包括現在這種全民去文化運動后的時代。毒士亂武、管寧割席、鬼畜司徒。事迹多不可數,當時的名聲就。。。挺一言難盡、吐槽無語的。有史以來,我是說有史以來,哪一朝哪一代的三公這麼朗朗上口、這麼親民、下限這麼低?

毒士賈詡就不用說了,是現代但凡初涉三國者最喜歡洗白的一個人物,以一言亂天下。果然牛逼。注《三國志》的裴松之說:「詡之罪也,一何大哉!自古兆亂,未有如此之甚」。華歆當着漢獻帝的面虐殺伏后,這是為了給曹操閨女曹節騰位置的節奏?還積極替曹丕主持禪讓。

王朗更是奪王允的名稱,生生成為王司徒的特指。傳說中,此公武能對決太史慈、文能舌戰諸葛亮,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實際上呢?世說劉義慶說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有一人慾依附,歆輒難之,朗曰:「幸尚寬,有何不可?」后賊追至,王欲舍所攜人。歆曰:「本所以疑,正為此耳。既已納其自托,寧可以急相棄邪?」遂攜拯如初。世以此定華、王之優劣。這王朗還不如篡漢先鋒的華歆呢。那麼,廢物點心的王朗怎麼會後世名聲這麼大,以至於大家要傳說他?因為他有一個好兒子。

王朗的好兒子王肅,雖然在現在的全民去文化社會知名度不高,但在中華經學史上,稱個「子」也不為過。王肅曾遍注群經,對今、古文經意加以綜合。又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借鑒《禮記》、《左傳》、《國語》等,編撰《孔子家語》等以宣揚道德價值,將其精神理念納入官學,其所注經學在魏晉時期被稱作「王學」。(所以雖然現在王肅名聲還不如王朗,但在中古時代是作為仁人先賢推崇的。在古代愛屋及烏,一事無成的王朗也被抬高,以至於有人不斷給他加戲個,成了文武全才。這個像是宋朝的張浚,其所作所為也是讓人一言難盡,但他的好兒子張栻是一代理學大師啊,所以後世張魏公居然是一個英雄牌位。)另一個,王肅還有一個好女兒,王元姬,嫁給了篡魏司馬昭,生下了開晉的司馬炎,這還了得的么?

曹丕就是喜歡瞎糊弄,本質也是個中二文藝青年,是個腹黑版的曹植,很多事情都特別幼稚可笑。就這三公,他還吹「此三公者,乃一代之偉人也,後世殆難繼矣。」隔江的同樣中二的二代孫權聽了哈哈大笑,《晉史》荀勖別傳曰:晉司徒闕,武帝問其人於勖。答曰:「三公具瞻所歸,不可用非其人。昔魏文帝用賈詡為三公,孫權笑之。」

孫權現在的形象不佳,除了他瞎搞之外,還與指責他不思進取有關。(現在的人這是怎麼了?一個個奮鬥逼自居,不想考第一的不是好學生,這個是內卷加速的表現啊。)孫吳不思進取也成為一個黑點?何況孫吳也並非一味不思進取。否則,孫十萬的綽號哪裏來的?

東吳之攻魏戰役,AD228年的石亭之戰說過了,此後陸遜又有數次攻魏,戰果不菲,可惜為孫權所猜忌,始終不能擴大戰果。在大都督陸遜被孫權弄死後,諸葛亮的之子諸葛恪掌軍權,(就是諸葛家虎子,諸葛瑾之子,據說也是神童出世。)孫權一死,就爆發「東興之戰」,諸葛恪以太傅掛帥大勝。其麾下吳將「丁奉雪中奮短兵」,也成了與當初「張遼威震逍遙津」一樣的傳奇故事了。

於是,次年AD253年,諸葛恪大舉二十萬北伐,可惜頓兵於合肥新城城下,不得寸進。結果繼承吳大帝內鬥的傳統,諸葛恪政變被殺。(所以孫十萬每次過不了合肥,也未必值得諷刺,智商高如諸葛恪,照樣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吳國自從孫權放出兩隻母老虎魯班、魯育后政局就一直沒有消停過。(大概孫權被關羽的虎女焉能嫁犬子刺激到了,所以自己的女兒一定要培養成母老虎,江東亂局大概就是從二宮南魯之爭開始的,二虎都參與進去了。)這等宮闈之事也不必盡說,反正與大戰關係不大,略過不提。直到孫休上位,老將丁奉上位大都督,AD263年,又開始數次北伐,雖然也頗有功,但基本是戰術層面的,一被擋住就退兵。其時,北朝已吞併了蜀漢,南北力量差距太大,已經基本沒得打了。(丁奉這個名字,在演義中戲份也不少,老跑龍套,作為前期的江東十二虎臣,韓當周泰、潘璋蔣欽、丁奉徐盛的一套貫口下來的工具人,沒想到到了晚年,送走了所有一個時代的同僚,自己居然還能登上人生巔峰,也是相當勵志了。與蜀漢的廖化有一拼,堪比勞模啊。所以演義中後期加了不少戲,比如傳說張遼就是死在丁奉手裏。)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人間百戰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人間百戰
上一章下一章

第17章 後漢系列之鼎立之勢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