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三章 力挽狂瀾

第六百四十三章 力挽狂瀾

載洸登基之後,對軍機處的人員進行了大變動。翁同龢因為擁戴光緒抨擊載洸的緣故被罷免了一切官職,為了穩定住后黨勢力,保留了奕劻與榮祿軍機大臣的位置,順便把偏中立派的孫毓文也給調到了軍機處,同時,將升任商辦衙門主辦大臣的盛萬頤,與領侍衛內大臣的慕容湛一起拉進了軍機處,如今的朝廷在載洸與慈禧兩股勢力下已經形成了一種微妙的平衡。

載洸正在聽取幾位軍機大臣彙報軍國大事。

首先是關於廢除了八股取士之後,天下士人集體抗議的問題,盛萬頤:「自從朝廷向民間開放了監察跟意見渠道后,各地士紳舉子都聯名上了摺子,紛紛要求恢復八股取士;部分新學人士也上了建議書,請求朝廷用新學標準錄用人才,這兩股人意見不合,甚至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自從新朝建立以來,短短半個月時間,收到了各省關於新舊學派大規模衝突的事故彙報,就多達七十多起,此事要是再不解決,就怕會醞釀成更大的衝突。」

載洸:「選拔人才的制度是國家強盛穩定的基礎,這件事必須得到妥善的解決,給國家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

那些士子們為了科舉考試能高中,一生都在懸樑刺股,皓首窮經而不可得,現在貿然取消八股取士,勢必會引發士人的不滿,進而讓整個社會都陷入動蕩不安當中;但是,新朝才剛剛建立,要以革故鼎新、強兵富國為己任,自然不能忽略了這群先進人士的發聲。」

盛萬頤:「照陛下這麼說,既要兼顧士子的利益,也要想辦法滿足新學人士的需求,有點難辦。」

載洸沉思一陣后說:「這樣吧,恢復八股取士,將今年被延誤的春闈會試推遲到今年九月份;另外再增加恩科會詩,科考內容為各領域的專業知識。先讓科舉考試與專業考試並存一段時間,暫時緩和社會矛盾,等咱們的應試教育制度發展成熟了,再取而代之。

國家發展正是缺人才的時候,我們要從求知務實的理念出發,想盡辦法挖掘專業人才。你安排各領域的專家出題,考題一出來朕要親自過目。」

盛萬頤:「臣遵旨。」

載洸:「再說說裁軍后安置冗雜兵勇的事情吧。」

慕容湛:「已經奉陛下聖旨,挑選部分還保留戰鬥力的兵勇留在軍中,其餘冗兵照個人強項編入工廠任職,剩下的給足補助費遣散回鄉,全國各地已經再無兵勇擾亂治安的消息。」

載洸:「這事辦得不錯,兵不在多而在精,裁軍是為了精簡武裝力量,集中財力物力人力發展精兵強將,快速組建一支戰鬥力強悍的新軍出來,隨時應對可能發生的戰事。眼下強敵環伺,我們是一刻也不能鬆懈。聽說德國人又在蠢蠢欲動了,兵部可有收到情報?」

孫毓文:「派去刺探的人回來了,據猜測,德國人這次運來的幾船密封箱裏,都是軍火;而那幾艘游輪上面的人,也不是普通的遊客商人,而是軍人……」

載洸臉上露出了一絲惱怒,「什麼?這不是變相地將軍隊帶到了膠州灣上面嗎?之前條約簽訂的時候就已經說好了,租地只能作商業用途,不能用作軍事,他德國人現在是要入侵啊!」

孫毓文:「咱們現在無憑無據,怕是動不了德國人。」

載洸:「在咱們的國土上私藏軍火,難道不是證據?」

孫毓文:「收集情報的人也只是猜測,並無真憑實據。」

載洸:「是真是假,你派人去查一查不就知道了?」

孫毓文:「可是德國人不讓查,臣怕引起兩國衝突收拾不了局面……」

載洸憤怒地拍了下桌子站起身來,「那就派軍隊去查!他們要是敢鬧事就跟他們打!這氣別人受得了,我可咽不下去!我就不信對付不了一群遠道而來的德國人!」

底下眾臣都沉默了好一陣,孫毓文知道這是一件出力不討好的事情,自然不打算再勸諫,而奕劻而榮祿二人甚至還有點坐等看笑話的心態,載洸若是打不贏這場戰,威望必定會銳減,到時候將他趕下台也就有希望了。

關鍵時刻,真正會站出來充當滅火器角色的,也只有自己手底下兩名心腹大臣了。

盛萬頤:「當初與德國人簽訂租借條約時,就規定了軍隊不能進入租界區,現在貿然派軍隊進去搜查,正好給了德國人發難的借口。

眼下國家剛剛經歷了一場內亂,新朝初立,實力損耗嚴重,正處於百廢待興、養精蓄銳的階段,德國人就是掐准了這一時機才敢如此挑釁,就算是他們馬失前蹄,頂多也只是失去一塊海外殖民地而已,而我們要是戰敗,德國人就會趁機佔領整個山東省,各種問題都會接踵而至。這時候要是貿然興兵,反而著了德國人的道了。」

慕容湛也看到了這個新生的國家內部潛藏的危機,「盛大人說得沒錯,事關重大,一定要從長計議,要麼不打,要打就必須有絕對勝算,我們輸不起,否則一旦失利,國家就會陷入分崩離析的危險。臣建議,暫時妥協,先穩住局面,等到穩定國內局勢,準備妥當之後,再用強硬的態度予以回擊。」

載洸此刻才深刻地理解到,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並不能讓他為所欲為,權力越大責任越大,當好一名統治者的前提條件並不是運用權力,而是克制自己使用權力的慾望。

載洸:「雖然現在還不能跟德國人鬧翻,但是也不能一昧妥協退讓,否則德國人就會因為我中國人都是軟弱可欺,不將新政權放在眼裏,就更加得寸進尺了,萬頤,你負責去跟德國人交涉,給予他們嚴厲的警告,表明我們捍衛國家主權的立場,等養足了精氣神,我一定要親手拔掉這顆釘子!」

載洸放權給盛萬頤去搞外交,似乎在有意無意地削弱總理衙門的權力,吧權力都集中在自個的手上,奕劻與榮祿二人面面相覷,雖然對此不滿,但是也不好在大殿之上直接表態,只要藉機從其他事情上發難。

榮祿:「臣奉皇太后與皇上之命徹查康黨叛亂一案,康有為與梁啟超等人已經逃亡日本,譚嗣同、楊銳、楊深秀等人已經捉拿歸案,這群人犯上作亂,罪無可恕,按照律例,應當斬首示眾,以示懲戒,方能安定天下。」

載洸:「這群維新派,雖然做事偏激了些,但是志在國家,無可厚非。」

榮祿:「臣不明白,要行刺皇太后這等大逆不道的事情,難道也叫無可厚非嗎?若是犯下這樣的彌天大罪都能得到赦免的話,如何才能讓天下人臣服?」

奕劻:「皇上當初可是打着匡扶朝政,剷除奸佞的名義起兵的,如今總要有人承擔罪責,給天下人一個交代,不然,則名不正言不順。如果還讓譚嗣同等人活着,那天下人將會怎麼看?」

中華帝國以維新立國,讓志在維新的載洸去殺害維新派的人,勢必會寒了天下能人志士的心,他們兩人的建議顯然是要將載洸往火坑裏面推,這樣的伎倆豈能逃過載洸的眼睛。

只見載洸冷冷一笑說,從自個的位置上站起身來,走到他們兩個面前。他們兩個還俯身低頭,單純是讓他們見到載洸在地上投射的身影,聯想到他那張冰冷陰沉的臉,就已經讓人極具壓迫感了。只聽載洸冷冷地說了一句:「你們口中的天下人,就是指你們自己吧?」

短短的一句話就堵住了兩人的嘴。

載洸:「行了,沒有其他事的話,今天就先到這裏吧。」

奕劻遞上來一張摺子,「皇上,這是禮部初步擬定的大婚事項,請皇上過目。」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重生晚清之扭轉乾坤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重生晚清之扭轉乾坤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六百四十三章 力挽狂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