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強秦

第28章 強秦

公元前256年,秦昭襄王51年。weNxUemi。Com

秦昭襄王收到了一份政治上的大禮,風雨飄搖的東周王朝向秦國投降了。

秦國的實力此時強大,環顧戰國,沒有任何國家不生出畏懼之心。作為秦國的君主,在他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時候,頭上總壓着一個挂名的周天子,這是一件相當不爽的事情。周朝積弱,秦昭襄王想取而代之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早在公元前288年他就曾經實施過篡位。那時候東周王室已經衰微,天下四分五裂,秦國雖然還沒有雄霸天下,但是國力之強唯齊國能與之抗衡。秦昭襄王暗中聯繫了同樣想揚名立萬齊愍王,兩人相約稱帝。齊國為東帝,秦國為西帝。

秦昭襄王不敢滅掉周王朝,只能先從名號上過過癮。

事情並沒有就這樣結束,秦國和齊國稱帝,暴露了他們吞併其他五國、瓜分天下的企圖,從而爆發了兩次世界大戰。一,五國攻秦,這場戰爭是由齊國發起的。

首先放棄帝位的齊愍王很有政治想像力,他認為這是打擊秦國的一個好機會。齊愍王對外宣告稱帝是受了秦國的迫從,也是為了讓秦國的狼子野心昭示天下,如今大家見識了秦國的真面目,他就要替周天子維權了。

最直接的維權辦法就是打擊秦國,但面臨着很多困難:

首先,秦國的實力並不比齊國差,兩隻老虎搏殺,究竟鹿死誰手尚未可知。

其次,兩個國家天高皇帝遠,中間夾雜着韓、魏、趙三國。齊國又沒有遠程打擊武器,攻擊秦國還需要借道,別的國家也未必放心齊國的大軍通過,麻煩事多了。

齊愍王擺出這樣的高姿態,不是以打擊秦國為最終目的,而是要抬高自己的國際地位。他想號召韓國、趙國、燕國、魏國同時向秦國進攻,藉此展示自己的號召力。真要他下狠手對付秦國,他肯定不幹,那隻會增強韓、魏、趙三國的勢力,對齊國沒有好處。

韓、趙、魏對齊愍王的想法很支持,跟一個大國聯合去攻打另一個大國,總比受兩個大國的欺凌要合算的多。況且秦國遭受打擊,必然要導致實力的損耗,等於給了他們更大的生存空間。

燕國當然也支持齊國攻秦,它和秦國的領土並不接壤,可以絲毫不擔心秦國的報復。就算秦國有能力展開反擊,齊國倒霉之後,便宜的還是燕國,參加這樣的軍事行動,燕國何樂而不為?

這場聯合行動還沒有開始,各國就都心懷鬼胎。聯軍跟秦軍對峙了很久,也沒有什麼成效。進攻的,觀望的,拖後腿的,步調難以統一。韓、趙、魏也認清楚了齊國的真面目,人家是把他們當槍使了。沒有得到利益不說,還把秦國給得罪了。

最先想到要亡羊補牢的是趙國,派了部長以上級別的高官,跟秦國進行了秘密會晤。內容當然是說進攻秦國是多麼的無辜,完全是在齊國的威脅下,才不得已而為止。現在趙國願意留在聯軍中,作秦國的內應,如果秦國有什麼行動需要配合,給趙國打個招呼就行。

趙國這樣的行為,倒不完全是對秦國投誠。一方面,趙國向秦國示好,以便於將來秦國反擊時,給趙國留些餘地。另一方面,趙國還是想挑撥秦、齊之間的矛盾,逼迫齊國認真攻打秦國,那樣才能保證趙國的利益。

這樣的歪風邪氣,很快在五國聯軍中瀰漫開來。韓、魏兩國不得不給自己留下後路,都不約而同的去跟秦國進行了接洽。

事情發展到了這一步,各國都認為再打着攻秦的幌子也沒有任何意義了,還不如早點回家抱孩子睡覺。各國對齊國的態度也有了轉變,齊國因為出工不出力,跟韓、趙、魏、燕都結下了怨恨。二,六國攻齊,秦國展開對齊的反擊。

秦昭襄王一直對齊愍王組織五國聯軍的舉動懷恨在心,齊國不稱帝也就罷了,反過來還倒打秦國一耙,自己做起了好人。

公元前284年,經過三年的精心準備,秦昭襄王聯合韓、魏、燕、趙、楚一共六國,奏響了齊國的哀樂。

秦國總結了上次齊國伐秦失敗的原因,認為是齊國的決心不強烈,導致聯軍離心離德。秦昭襄王主動放棄了六國聯軍的主導權,推舉當時燕國的大將樂毅為作戰總指揮,意味着秦軍將完全聽從調度,指那打那,決不猶豫。

秦昭襄王甚至還警告其他五國:「你們都好好打?不然我就打你。」

這當然是句玩笑話,為的是再次表明秦國攻齊的堅定態度。各國免除了後顧之憂,都願意甩開膀子跟着秦國干。聯軍的陣容空前,燕國的樂毅、趙國的廉頗、秦國的白起、隨便一個都是威震戰國的名將。反觀齊國,由於連年征戰,擴大地盤,國家戰力衰退,經濟疲軟,還把國際社會都惹毛了。這場戰爭的勝負,從開始就已經註定。

六國聯軍揮師東進,在濟水遭遇了齊國的瘋狂阻截。齊國也知道據險而守的道理,可是齊國處在東部的平原地帶,只有濟水還勉強算得上有險可依。齊國集全國之兵於此,誓死捍衛這道最後的防線。

齊軍有心抗敵,但是無力回天。六國聯軍在樂毅的率領下,強攻濟水,並且取得了輝煌的勝利,防守濟水西岸的齊國部隊全軍覆沒。

戰爭進行到這個地步,已經取得了預想的結果,齊國的實力被大大的削弱,難以對其他六國構成威脅了。韓、魏兩國在這個時候,打起了退堂鼓。他們怕把齊國打擊的太狠,以後招來報復,提議就地分贓,然後撤軍。秦國和楚國是兩個大國,也想保存齊國的實力,用以牽制其他幾個小國,就紛紛回國了。

不要以為齊國就此躲過一劫,聯軍雖然解散了,齊國卻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因為這次六國行動,由燕國的名將樂毅指揮。作為那個時代的久負盛名的將軍,樂毅有着對戰局、時事敏銳的洞察力。

樂毅知道,這次只是打擊了齊國的有生力量。齊國的底子還很深厚,只有給它留一口氣,必定會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一個再次強大起來的齊國,會作出什麼樣的報復行動,是誰也不能預料的。樂毅上書燕王,建議燕國孤軍深入,繼續對齊國進行打擊。趁著齊國新敗,繼續擴大戰果,爭取能攻佔齊國。最不濟也要把齊國兩條腿打殘廢,讓它永遠站不起來。

燕王也認為這是燕國崛起的大好良機,就下令樂毅全權做主,乘勝追擊。

樂毅率領燕軍,創造了戰國歷史上的奇迹。他一舉攻下了齊國的70多做城池,打到了齊國的都城臨淄,嚇得齊王落荒而逃。雖然最後因為種種原因,被迫率軍回國,沒有完成滅亡齊國的使命,但是也讓齊國一蹶不振,從此再也掀不起什麼風浪了。

秦昭襄王第一次稱帝,所引發的後續事件到此結束。這次稱帝的寶貴經驗,讓他明白了一山不容二虎的道理。爭天下這種事跟誰合作都沒有用,只有單幹。

公元前256年,周王朝最後一任天子,周赧王姬延得了失心瘋,將東周置於死地。

周赧王姬延繼位的時候,周王朝已經江河日下。他所統治的地盤只有三四十座城池,3萬多人口。隨便挑出來個諸侯國,都比他「膀大腰圓」。

特別是秦國的日漸強大,讓姬延整日憂心忡忡。因為秦國不斷發起對外戰爭,韓國、魏國、趙國已經有大片領土淪陷,加上秦國以前就有過稱帝的前科,這就讓周王朝的處境更加岌岌可危。

雖然已經江河破碎,但周王朝至少還在苟延殘喘。周赧王姬延最大的夢想就是保住這樣的局面,千萬別讓祖宗的基業毀在他的手裏。

這個想法是很好,但姬延卻做出了一個錯誤的決定。他想學習秦國當年收拾齊國那樣,召集諸侯國一起攻秦。

姬延先在自己的領地徵召了一支5000人的隊伍,可惜沒有武器和糧草。他就向境內的地主們借貸,承諾他日班師回朝,要以雙倍的回報奉還。

準備好了這一切,姬延向六國發出了「天子令」,約六國諸侯到伊闕會合,一起出擊。

姬延的信心從何而來,我們不得而知。從西周滅亡開始,周朝就已經沒落。「天子令」這個東西,從春秋起就沒有拿出來丟過人了。那時候的歷代周天子就知道,他們已經沒有號令諸侯的能力了。

姬延的5000人大軍在伊闕等了三個月,那些天風吹、日晒、雨淋,結果卻只有楚國和燕國派了幾萬軍隊來慰問了一下周天子,其他四國壓根就不把他當回事。

姬延這次是貨真價實的窮折騰,秦國的幾十萬大軍都懶得動手。秦昭襄王給他傳了話:「你吃飽了撐的吧,沒事找事。」

姬延鬧了個自找沒趣,悻悻的無功而返。回到了領地,比秦國更麻煩的事情在等待着他。

姬延的王宮被人包圍了,地主土豪們手拿着白條,向他討債。

姬延這次出征,是只出不進。一場仗也沒有打響,自然得不到戰利品,讓他拿什麼還債?無可奈何的姬延就跑到後宮的一座高台上躲債。姬延這個人對歷史的唯一貢獻,就是給我們留下了這個「債台高築」的成語。

秦昭襄王雖然沒有和姬延開戰,卻派兵嚴密監管周朝的領地,防止姬延再小丑跳梁。至此,姬延才明白,秦國統一天下已經是大勢所趨,自己乾脆投降算了,不僅能落個識時務者為俊傑,而且還可以向秦國國家銀行申請貸款還債。

秦昭襄王不費一兵一卒,就得到了東周這份大禮。他封姬延為周公,成了秦國的下屬,東周王朝宣告倒閉。

自古以來,亡國之君都是最遭人非議的。不過姬延情況倒是還好,跟夏王朝的最後一任君主夏桀、商王朝最後一任君主殷紂相比,他最起碼沒有落個暴君的惡名。周王朝雖然毀於他手,但畢竟是情勢所迫,並不是被他敗壞的。

歷史總會製造無數的巧合,給人留下奇妙的想像空間。

公元前256年,秦國滅了東周王朝,似乎預示著將來,必會有一個大秦皇朝取而代之。

16977.16977小遊戲每天更新好玩的小遊戲,等你來發現!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超級電紙書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超級電紙書
上一章下一章

第28章 強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