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讀諸子,遇墨辯暨庄列諸書所載辯者之說,苦不能明。又道家之學,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持,蓋欲以鎮俗而克敵,與神仙家言「貪生縱慾者」了不相干。而漢魏以降,乃為三張之徒所附會,心竊惑焉,思之不能通也。近十餘年來,治諸子學者稍多,又得遠西名學以相印證,墨辯向稱絕學者,乃稍稍可讀,然惠施、鄧析、桓團、公孫龍之說終莫能通。間有釋者,非支離穿鑿,則以今人之意見妄測古人而已。至於神仙家之自托於道,其事為眾所共見,其理則人莫能言者,尤未聞有一說焉,能愜心貴當,以釋此千古之疑團也。今歲夏讀同邑呂君誠之所著《先秦學術概論》,於此二者乃覺怡然渙然,斯誠內憂外患、跼天蹐地之時一快事矣。君天資極高,而其刻苦劬學,則困知勉行者所不逮。其讀書恆能以精心炯眼創通大義,而訂正事實、研索訓詁,或過於專門考據之家,蓋兼弘通精核二者而有之,可謂難矣!

此書為民國十四年君在上海滬江大學講學時所著,二十二年主講光華大學又加修正,其審諦貫串,實有非近今著述所可同年而語者。蓋論事必窮其原,近今治諸子書者,多就諸子論諸子而已,君獨推求西周以前,極諸隆古清廟辟雍合一之世,謂有與神教相溷之哲學,實為先秦諸子哲學之原。又精研近世社會學家之說,返求之古書,而知所謂大同小康者,確有其時,並審其如何遞降而為亂世。先秦諸子,若者欲徑復大同之治,若者則欲先致小康,而道家歸真返樸之談,農家並耕而食、饔飧而治之說,向以為放言高論者,今乃知其確有至理,初非徒託空言。苟能循序漸進,並非高遠難行。此則於群治之理大有發明,實足為言改進者示之鵠,豈徒於古說之湮晦者,加以疏通證明而已。

此外平諸家論性之說,言道德形名一貫之理,辨析老莊之同異,推考墨學之淵源,謂楊朱「為我」之說,實即道家「養生」之論;《漢志·數術略》形法家之說同符西哲唯物之談;儒墨為封建廢壞時所生階級,孔墨特因以設教;管子《輕重》諸篇亦為農家之一派;鄒衍「五德終始」之說無異於儒家之通三統,無不奇而且確,乍聞之而驚,細思之則確不可易者。附錄讀書札記,則下竟兩漢,以究先秦學術之委,枝分派別,綱舉目張,誠近世一奇作矣。予交君餘三十年,知君學頗深,於其書之將刊行也,樂道其善,以諗當世之士,好學深思者,必不以為阿私所好也。

民國二十二年六月武進陳協恭序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咪咕公版·先秦學術概論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咪咕公版·先秦學術概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