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堂議

第三章 堂議

兩人到了郡中府衙,皂衣小吏遠遠瞧見了,連忙上前請安,林准之停住馬,道:「把今天當值的官員,都叫到議事廳來。」

小吏應了一聲,領了幾人去各屋各殿通傳。林准之引著紀典,穿堂走廊,來到議事堂,等了片刻,四處廊廡辦公的官員便紛紛趕來,按品級高低排了序列,約有四十人,不知出了什麼事,個個睜大了眼,巴巴的瞧著林准之。

林准之肅然道:「各位同僚,本官剛剛得報,郡界災民騷亂,已呈燎火之勢,紀典,你將詳情說給大家聽聽。」

紀典於是又將先前所述之事復說一遍,眾官員聽得頻頻拭汗,交頭細語,林准之看了半晌,忽道:「有沒有朝廷敕令的消息?」

長史嚴堪道:「門下省已將急報呈交陛下批閱,陛下體恤萬民,這賑災的詔敕,應當在一兩日內就要出來了。」

「從平洛趕到咱們樂陵,快馬加鞭,也要跑上半個月,照眼下情勢,如何來得及。」又一名官員接過話頭,他顯然心中驚懼已極,一面說話,一面拂袖擦著額頭的汗珠。

忽有人說道:「河陽郡和咱們樂陵一樣,踩了個大霉頭,也是連着段谷郡,太守李源李大人,十八歲以太學生應博學鴻儒考試,名動天下,因為放災民入境,致使瘟疫流入,把好端端的一個河陽郡,活脫脫變成了人間地獄,聽說這李大人自感罪孽深重,又擔心因此事秧及族人,已懸樑自盡啦!」

眾官側頭望去,見說話的人是一名姓蔡的官員,雖然知道這人是個大舌頭,仍然嚇得坐立不安,唧唧喳喳的說個不停。

別駕赭思泰年近六甲,白髮白須,輕咳一聲,說道:「依蔡大人所言,咱們應當緊鎖郡界,不教流民入境才是咯。」

「正是。」

赭思泰哼了一聲,道:「近日來,鋤龍會活動頻繁,如果藉機挑起民變,蔡大人可擔得了這個干係?」

鋤龍會歷史悠久,可以上溯到西禹真宗時期。

當年,禹太祖趙政起兵伐隋,陷隋都康京。隋朝滅亡后,趙政自覺天下大定,於是定都汾陽,分天下為九州,曰:神州;次州;戎州;弇州;冀州;台州;泲州;薄州,陽州。二十年後,趙政墜馬身亡,太子趙盤繼位,趙盤做了十六年皇帝,突然暴斃。趙盤次子趙恆繼承大統,便是禹朝歷史上的真宗。此人寵信奸佞,暴虐百姓,最終導致禹朝各地賊患四起,國人暴動,幾路大軍一齊攻進汾陽,趙恆率領文武百官連夜逃至梁城,戰亂平定后,又將國都東遷至平洛,稱為東禹。東禹至今已歷五帝,第六位皇帝便是趙頊。

趙恆當年雖然將幾路義軍全部剿滅,但仍有餘孽逃過官兵追捕,隱入山林之中。鋤龍會正是這幾股綠林的餘孽,黨徒遍佈各州郡,志在誅殺禹朝皇帝,建立新朝,常言:『順天反禹,劫富濟貧』。禹朝屢屢派兵鎮壓未果,反而讓其聲勢日益壯大,各府官員聞聽鋤龍會三字,無不談虎色變。

在朝官員,一旦扯上鋤龍會,勢必牽連九族,這位蔡大人膽小如鼠,連忙道:「下官位卑言輕,所談之話,所進之言,都是因為心繫萬歲子民,下官無才,凡事但憑郡守大人吩咐。林大人高瞻遠矚,謀略深遠,想出來的辦法,定然條條都是良策,下官常想着,不論什麼大災大劫,只要按照林大人的主意去辦,必然消災減禍,絕對錯不了的。」

眾人心中暗罵他卑鄙,當眾阿諛上司,說了三句,句句都是屁話,但想到詔敕未至,進言稍有不慎即有覆族之危,也只好隨聲附和,司馬竇良朗聲道:「郡守大人是文曲星下凡,豈是我等凡夫俗子能比的,郡守大人一句話,頂下官十句百句,林三公子更是少年英雄,當年以『穿腸爛肚散』配和火攻,一天內就退了蝗災,下官雖然年長,每次想到林三公子,也佩服得很。」

林准之撫須而笑,道:「小兒頑劣,蒙陛下誇讚,是他鴻福無量。」

蔡大人介面道:「郡守大人何需自謙,有子如此,真教旁人羨煞不已。當年蝗災入境,如惡獅颶風,人人束手無策,林三公子正與友人吟詩作賦,聽后擲書於地,道:『書讀百卷一書生,家園危難劍從征』慨然離席,三日三夜不飲不食,終於制出『穿腸爛肚散』解此危機,百姓無不稱頌,下官在家時時以此事教導犬子,要他以三公子為榜樣。」眾官紛紛附和。

紀典侍立一旁,暗道:「我來樂陵為官已有四月,常聽這位林三公子的傳聞,不知是長什麼模樣,可惜無緣一見。」

林准之連聲道:「謬讚,謬讚。」心中卻在大叫:「孽子,孽子!」

畢竟是骨肉至親,當年林飛和趙蟠為爭奪一名**而比賽殺蝗蟲,事後林准之第一個過去給兒子擦**,花費了許多銀兩,才將事情真相隱瞞下來,林飛因為這件事博取了極大的名聲,林准之卻是提心弔膽了幾個月,父子兩天天在家裏吵架,鬧得整個林府雞犬不寧。

眾官你一言,我一語,句句不離歌功頌德,馬屁迭起,林准之為官多年,素來精明,如何不知他們心思,贊他或贊林三公子,都是要將屎盆子往林家扣,不願和這場疾疫擔上半絲干係,心下冷哼一聲,道:「疾疫來勢兇猛,在此危難之際,大家更應同舟共濟,上報國恩,下安民意,否則,陛下怪罪下來,嘿嘿,不知要掉幾顆腦袋!」

16977.16977小遊戲每天更新好玩的小遊戲,等你來發現!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東禹修仙記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修真仙俠 東禹修仙記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章 堂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