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0 章

第 140 章

看過河山壯麗,秀美風景,靜怡覺得,胤禛好像確實是心情好轉了不少,連帶着每天都能抽出來一個時辰和她到處走走了。他們南巡的路線是從山東到浙江,再從浙江到湖南湖北,過個黃河再回京城。

不過胤禛胤禛心情好轉,索性就從湖北再轉了個彎兒,到蒙古草原又溜達了一圈。靜怡見了淑惠,也見了寶悅,淑惠已經生了兩個兒子了,日子過的還算是美滿。大約是因為她現在掌握著部落的錢財,看起來氣勢也是很足的,和以往那個溫溫柔柔的閨閣女兒的形象差別有些大。

寶悅倒還是老樣子,見了靜怡還會撒嬌,她才剛剛懷孕,挺著個肚子來找靜怡聊天,又帶着敏敏她們到處玩耍。

一直到十二月初,胤禛才打算回京。出來三個多月了,再不回去,大臣們就該有意見了。

回程就比較緊張了,白天趕路晚上才能休息那麼一會兒。再加上天氣寒冷,靜怡幾乎連忙馬車都不出來了,只偶爾趁著胤禛空閑的時候去聊聊天兒。

她已經問過了太醫,胤禛最近的身體狀況還是挺好的,就是略有些勞累,應該是上了年紀,連日趕路所致。這個倒是不太要緊的,回頭只要好好休息兩天就行了。

回宮之後,這日子就又慢慢的變得平淡起來。安康的福晉生了個小格格,靜怡生怕她多想,特意賞賜了小格格不少東西。反正他們夫妻還年輕,這才是第一個孩子,日後總是會有小阿哥的。

安康都有了孩子了,長寧和長壽的婚事也該提上日程了。

武氏這些年一直將長壽當成自己的親生兒子看待的,他的婚事,武氏也是能做主的。靜怡就偶爾叫了她來商量,最終定下的是鈕祜祿家的姑娘。

武氏家族不顯,長壽的外祖家年家現在還處於落魄期,長壽自己身體又弱,武不能安邦,文不能上朝,詩詞文章倒是極好的,可惜身體不允許,將來的前途實在是很難說。

所以為着長壽好,還是要找個娘家比較強勢些的妻族才好。不光是武氏自己這麼盤算的,就是胤禛,也是這個打算。靜怡向來是不會違背胤禛的意思的,所以這婚事,很快就定下來了。

是文浩家的長女,比長壽小三歲,現下才十一歲,還不到選秀年級,所以長壽要多等幾年才行。

至於長寧,他兩個親哥哥,一文一武,只要靜怡活的好好的,他哪怕是什麼事兒都不做,也是富貴榮華一輩子,所以這妻族就不用太強勢,只要他自己喜歡就行。

最後長寧選的是石家的姑娘,和胤礽的福晉略微有些關係,但關係也不算很大。這石家的姑娘性子文靜,並不算是特別出彩,唯獨一點,長相十分漂亮。

靜怡還有些擔心,生怕元壽不好色了,長寧變成了好色的人。可後來見他對比石姑娘更漂亮的宮女也並未動心,平日裏也不曾見個美人就沒了理智,靜怡這才算是放心。

雍正十二年八月,明馨和親蒙古。同年九月,格佛賀被冊封為和碩公主,指婚孔文祥,孔子後人。

雖然不是和親蒙古,但遠嫁山東,照舊是不能留在京城。不過,之前南巡的時候,兩個小兒女也算是見過面,彼此之間也略有好感,所以這門親事對格佛賀來說,還是很不錯的。

一轉眼,這宮中的女孩子就只剩下安安一個了。靜怡略有些傷感,就是安安,也要搬到西三所去住了。現下那西三所,空落落的,也不知道安安自己住着會不會害怕。

來給靜怡請安的安安聽着自家額娘嘀咕,就忍不住笑:「額娘可是想岔了,這宮裏的女孩子怎麼就是我一個人呢?還有我大侄女圖鈴啊,您要是想撫養女孩子,五哥家裏也有個,六哥家裏的還是嫡長女呢,再過兩年七哥八哥就要成親了,女孩子還擔心會少嗎?」

「西三所雖然空曠,但來來往往的下人也不少,我還時常會帶了大侄女兒在那邊玩耍,額娘就不用擔心我了,倒是額娘自己,要多注意些身體,我瞧着你最近臉色有些發黃,可是身子不舒坦?」

安安關懷的問道,靜怡伸手摸摸臉,搖頭:「沒覺得哪兒不舒服。」

「額娘脾氣也有些怪,好像一直在壓着脾氣一樣。」安安伸手摸摸靜怡的手背:「額娘可是心裏有事兒?」

靜怡愣了愣,伸手在心口處按了兩下,不是安安提醒,她自己都沒發現,最近好像是很想發火啊,不過因為理智還在,這才每次都給壓下去了,但是心裏有火氣,多多少少行為上還是能帶出來一些的。

但很快靜怡就給自己找到了借口,大約是更年期到了吧,她都四十多歲了,該是到停經的時候了。

「沒事兒,回頭我讓太醫看一下。」靜怡笑着安慰自家閨女,安安想了想又搖頭:「還是現在就找太醫來看看吧,擇日不如撞日,若是改天,指不定額娘你又忘記了。」

靜怡拗不過女兒,就應了。也是湊巧,正好胤禛過來,聽靜怡說請太醫,就有些疑惑:「身子不舒服?是哪兒不舒服?」

「沒事兒,是閨女關心我,正好請個平安脈。」靜怡笑着問道,順便給胤禛倒一杯茶:「來得早不如來得巧,正好你過來,順便也給你看一下,我瞧着你臉色不太好。」

胤禛嘆氣:「事情太多,朕就是想好好休息一下都沒時間。」

「皇上還是要多多注意身體,你身體好了,才能有更多的時間來處理朝政,你身體要是不好了,那那麼多的事情,可等著誰來做呢?元壽還年輕呢,沒你在旁邊看着,他性子定不下來。」

靜怡老生常談,胤禛不愛聽,擺擺手示意她閉嘴。

靜怡撇嘴,你不愛聽我還不喜歡說呢,誰說到了更年期女人就喜歡嘮叨了?本宮就是個例外,到了更年前,要做個冰雪美人!

安安趕緊出來打圓場:「四哥說等三月份兒了帶我們去打獵,汗阿瑪要不要去?汗阿瑪,我還沒參加過圍獵呢,明年您要不然舉辦一次?」

胤禛搖頭:「你四哥也是個糊塗的,三月的獵物瘦骨嶙峋的,打個什麼?不如等七八月,草盛獵物肥,那才是打獵的好時候。既然你想去,等明年朕看看,若是有機會,就舉辦一次。」

畢竟他登基這麼久了,圍獵也才舉行過一次。這種武力展示,還是不能停的,要不然,蒙古那邊說不定又要鬧什麼么蛾子。胤禛一邊和安安說話,一邊就又想到朝堂上的事情了。

太醫過來把脈,果然,靜怡這個是心煩氣躁,因為要停經了,要到更年期了。太醫給開了調理的藥方,但終歸還是要自己調節心情,不能將怒氣憋著,要不然會憋出來問題的。

至於胤禛,還是勞累太過,要多多休息。

靜怡忍不住想嘮叨,但想到之前胤禛不讓說,索性就又閉上嘴了,回頭這人自己累病了,就該知道自己的嘮叨是沒錯的了。至於現在,他自己愛累就累著吧,不想管了,反正自己勸說了好幾年也沒見他放在心上。

既然太醫說要放鬆心情,靜怡就給自己找了些事情做,今兒給大孫女做個衣服,明兒給大孫子弄個玩具,後天再叫了閨女來談談天。

日子一天天過去,過年的時候,瞧著下面的一個孫子兩個孫女,還有即將要成親三兒子,靜怡笑得有些合不攏嘴。

剛過了三月,她就去找了胤禛商量,表示想到圓明園去住着,皇宮的春景看了十幾年了,有些煩了,倒是圓明園,往年只夏天去避暑,今年能不能換個景色看看?

胤禛想想挺有道理,於是,今年就提前出發去圓明園。

圓明園的春景果然是不同凡響,靜怡以前也不是真的沒見過,就是見得少而已。然而這次看見,還是有些震驚的,為了更好的感受這美景,她還特意給自己制定了計劃表,今兒去哪兒,明天去哪兒,帶誰去,不帶誰去。要不要在那邊用午膳,或者晚膳什麼的,那計劃表看的胤禛嘴角抽抽,最後就是隨她心意了。

本來按照靜怡的想法,到夏天了再換個地方居住的,可到了四月,貴州苗匪叛亂,當地宣傳有苗王降世,不到兩個月,攻陷黃平舊州、清平、餘慶等縣。

胤禛就又忙起來了,連着元壽和安康都不見蹤影,整天跟着胤禛在前面九州清宴處理朝政,靜怡也不好意思說自己想換地方住的事情了。

靜怡原以為,這次苗匪叛亂的事兒,應該和前些年別的地方平民叛亂差不多,一兩個月就能解決。然而,貌似是清軍內部將領不和,這場戰爭,居然一直拖到了八月底。

同時,葛爾丹策零捲土重來,攻打哈密城。蒙古台吉諾兒布又背叛大清,和葛爾丹策零聯手造反。

胤禛本來忙的連睡覺時間都快沒有了,得聞此消息,更是大怒,白日裏的早朝甚至一直持續到了下午一點多。上完了早朝,諸位大臣們還是不能回家,就在圓明園裏胡亂對付一口,下午要繼續議事。

胤禛這種拚命的做法,靜怡是很不贊同的,可她勸不了,不光是她勸不了,元壽和安康也是勸不了。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趁著胤禛偶爾停下來歇口氣的時候,要麼給揉按一下放鬆身體,要麼是給點兒吃的讓他自己補充一□□力。

也不知道是不是太醫開的方子不太管用了,靜怡覺得,自己又開始莫名的焦躁和煩悶了。

但是胤禛沒空來開解她,她只能自己將這些情緒都給悶在心裏。

八月二十三日,靜怡用晚膳的時候發了點兒火,因為飯菜有些不合口味,若是以往,不合就不合了,她也不是那種挑食的人,可今天,就是忍不住發火了。

她本身是個軟性子的人,這一輩子,發火的次數少的兩個巴掌就能數的過來。所以這次發完火之後,她又有些小後悔,一方面是覺得御膳房的人有些小冤枉,那些飯菜,她以往還是很喜歡吃的,可最近口味有些變化,他們沒跟上而已。

一方面,她又覺得自己脾氣太大了,她自己都快控制不住了,這有點兒可怕。

所以煩悶之下,她索性早早就睡下了。只盼著一覺醒來,那些怒火就趕緊消散了,她也能恢復正常。

然而,剛睡到半夜,她就被人給叫醒了,靜怡有些迷糊的問道:「怎麼了?」

「四阿哥讓人來傳話,皇上……」小唱聲音有些驚慌,靜怡瞬間清醒,若非是重要事情,這深更半夜的,元壽不可能讓人來叫她的。

「皇上怎麼了?」靜怡厲聲問道,一邊問一邊迅速起身,不等小唱來服侍,自己抓了衣服隨意穿上,也顧不上梳妝打扮,光着腳就往往外走。

小唱急忙拽住她:「娘娘別急,御醫已經過去了,皇上福大命大,吉人天相,定是會平安無事的,您別着急。」

靜怡卻是不能不着急,她早知道,雍正皇帝當皇上的時間也就十幾年。她原先以為,有自己在一邊照看,胤禛這輩子也沒吃丹藥,應該是能活更久的。

「你汗阿瑪呢?」進了九州清宴,靜怡就迅速問道,安康一直在門外等著,這會兒就忙扶了靜怡進去:「汗阿瑪這會兒醒著呢,額娘您……」

安康話沒說完,靜怡已經看見在床上躺着的胤禛了,他臉色蠟黃,唯獨眼神,明亮的有些嚇人。靜怡心裏卻是更慌了,急撲到胤禛床前:「你怎麼了?哪兒不舒服?御醫呢?不是說已經叫了御醫嗎?」

胤禛擺手:「御醫就在外面,剛才已經看過了,朕自己的身體,朕自己明白。朕怕是不能再陪着你了,以後的日子,就要你一個人過了,朕對不住你,以前答應過你的事情,現在怕是要食言了。」

「不行,不行,你不能食言。」靜怡都不知道自己在說些什麼了,她抓着胤禛的手:「我十三歲嫁給你,現在已經三十多年了,我沒了父母,元壽他們自己也已經成家立業,我就只剩下你了,你不能將我扔下,你是皇上,你一言九鼎,你答應過我的事情,你不許食言!」

胤禛伸手摸摸她腦袋:「朕本來,是不想讓你過來的,可我臨走之前,想見見你,對不住,沒聽你的話,沒照顧好我自己,也不能再陪着你了。」

「不要說對不起,你明知道,我要的不是這個!」靜怡能感覺到自己臉上冰涼一片,這大夏天的,她卻覺得,自己渾身上下都是冰涼一片。從心裏,一直冷到外面。

明明,她從一開始想的就是當太后。可現在,她卻是覺得有些後悔,她想當皇后。

胤禛擺擺手,示意安康過來將靜怡給帶走,靜怡卻是不願意離開。她怕,她怕自己再回來,胤禛已經永遠的離開了她。她後悔,後悔自己早些時候沒強硬點兒,明知道太醫幾次診脈都說胤禛是太過勞累,她只因為自己心裏那點兒煩躁,就不願意再去勸解胤禛。

安康雖然也眼圈紅紅,但還是上前將靜怡給扶起來了。靜怡想掙扎,但她身上沒力氣。

「傳庄親王允祿、果親王允禮、大學士鄂爾泰和張廷玉。」胤禛轉頭吩咐元壽,元壽忙應了一聲,急急出門,背對着胤禛了,這才使勁擦了一下眼淚。

「朕不行了,今天,朕叫你們過來,是要說繼位的事情,朕看中的是寶親王弘曆,他年紀輕,日後,還要你們多多扶持……

胤禛這會兒,已經有些氣力不足了,說一句話,中間要停頓五六次。

又交代了聖旨所在的位置,胤禛費力的轉頭去看元壽。元壽帶着哭腔跪在床邊:「阿瑪!「

「不要辜負朕對你的期望。「胤禛聲音幾乎低不可聞,元壽一邊掉眼淚一邊使勁的點頭,胤禛又轉頭去看屏風,剛才靜怡死活不離開,安康就暫且將人帶到了屏風後面。

「照顧好你額娘,要孝順。」胤禛又說道,元壽大痛:「阿瑪!」

靜怡也顧不得了,推開安康就往外面撲,安康也不忍心阻攔,這才讓靜怡順利的掙脫了他。

「胤禛!你不能這麼狠心!」靜怡又氣又急,胤禛微微笑着看她,面上有些不舍,又有些愧疚,最終,還是閉上了眼睛。

「胤禛,你醒醒,你答應過我的,你說過的話要算數啊,你是皇上,你怎麼能騙我呢?」靜怡拽著胤禛的手不放開,元壽也是悲痛難忍,一邊要傷心胤禛過世,一邊還要擔心靜怡。

「額娘,阿瑪臨終之前還擔心你,你別……」剩下的話,元壽自己也說不出口,怎麼可能不傷心?阿瑪和額娘這麼些年過來,他看在眼裏,也是知道的,他們雖然沒說過什麼山盟海誓,但彼此心意相通,感情至深。阿瑪現下走了,額娘怎麼可能不傷心難過?

「皇上,還請節哀順變,咱們得先回宮……」靜等了半個時辰,張廷玉才躬身往前站了站:「先皇的喪事還要您做主呢,萬請保重龍體,不可傷心過度。」

元壽強忍悲痛起身:「好,你們傳令下去……回宮!傳令於宮中,先準備喪事,待我回去,再敲響喪鐘。」

「額娘,額娘!」剛吩咐完,就聽見安康一疊聲的喊道,元壽心裏一緊,忙轉身,就見靜怡面色灰敗,唇邊還沾著些血跡,靜悄悄的趴在胤禛床邊。

「快叫御醫!」元壽險些魂飛魄散,疾步過去抓住了靜怡手腕,見她脈象雖然有些虛弱,但還在,才略微放心了些,彎腰將靜怡抱起來放在一邊軟榻上:「去叫安安來照看額娘。」

畢竟安安是閨女,貼心小棉襖,額娘應該會稍微給安安幾分面子的。

四位顧命大臣相攜去太和殿光明正大匾額下拿了聖旨,元壽和安康則是帶了胤禛的屍首先去養心殿,著內務府送來棺材和靈堂佈置所需。

安置好胤禛的屍身,朝堂內外大臣們也都到齊了。

「……朕之四子,寶親王弘曆溫文端正,人品貴重……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即遵輿制,持服二十七日,釋服佈告中外,咸使聞知……」張廷玉拆了聖旨,站在太和殿宮門外大聲宣讀。

隨後,鄂爾泰宣讀了滿文聖旨,果親王宣讀了蒙文聖旨。最後請了宗室族長來鑒定,三張聖旨同一內容,一字不差,印章也完全相同,是胤禛親手所寫。

確定之後,這些人才躬身後退,一起跪下行禮:「恭請皇上登基。」

元壽點點頭,一件件事情吩咐下去,然後就急急忙忙的讓長寧去接靜怡回來。倒不是他自己不想去,而是他暫時離不開,他需要親自守靈。

靜怡再次醒過來的時候,整個人都是木的,她甚至覺得自己的腦子已經壞掉了,不能去自己思考問題了。都是別人說什麼,她才能反應過來去做什麼。

元壽擔心她身體,連喪禮都只是讓她出現了一兩次,一次是頭天誥命們進宮哭靈,一次是封棺下葬。

隨着胤禛下葬,靜怡像是才終於明白了,胤禛已經死了,已經過世了,這世上,再沒有胤禛這個人了。她大哭了一場,神智才逐漸的回籠。

人已經死了,她能怎麼樣呢?能上天入地的再將人給找回來嗎?她和胤禛有感情,胤禛生前放心不下的,除了元壽就是她了,就算只是為着胤禛的這份兒不放心,她都該好好照顧自己。

再者,她一直以來的夢想,不就是當個皇太后嗎?現在已經快要實現了,她若是還只沉浸在悲痛中,又如何能讓元壽和安康他們放心?

雍正十三年九月十三,弘曆登基為帝。為先皇定謚號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聖大孝至誠憲皇帝。隨後尊封靜怡為崇慶皇太后,移居慈寧宮。

搬入慈寧宮之後,靜怡就決定暫且閉門謝客,她要吃齋念佛為胤禛祈福,只盼下輩子,他能為自己而活,不要再那麼累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完美皇太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台言古言 完美皇太后
上一章下一章

第 140 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