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章 僥倖

第三百九十章 僥倖

明軍中軍鼓號齊鳴,旗幟不斷晃動。

吳甡用旗號給幾百步外的河南軍保定軍下令,立即向東。

陳永福接到了命令,立即下令圓陣緩緩向東。

北面的京營也是向東移動。

清軍東向只有數千騎卒,本來因為地勢施展不開,而且有運河攔阻,清軍不怕明軍突圍。

清軍立即退開,讓明軍靠近了運河。

明軍兩個圓陣趁機靠攏,終於在抵達東邊運河邊上后兩軍合攏,成了一個四萬多人的大陣。

吳甡下令再次變陣,依靠運河,成了三面面敵,一面只有長槍手的陣勢。

火銃手全部在其他三面。

大大加強了那三面的火力。

到了這時候,吳甡終於鬆口氣。

不是慶幸逃離升天。

而是明軍可以備靠運河拚死一戰。

如果清軍強力阻止明軍向北面通州靠攏,明軍可以放手一搏,獲勝是不可能的,但是足以給清軍重創。

這就夠了。

現在就看清軍的決斷,兩軍是否決一死戰。

豪格、阿巴泰、多鐸等人再次匯合了。

他們也在猶疑。

明軍匯合一處,正在向北移動。

清軍將其團團圍困,卻是隨着明軍移動。

全軍都在等着他們的命令。

只要他們一聲令下,清軍就會向明軍發動猛攻。

就在這時候,他們遲疑了。

大勝沒有問題。

問題是明軍沒有像以往一樣全盤崩潰。

而是倖存的一部重新建立了防線。

現在形成了一個堅固的陣勢,外邊火銃手林立。

這樣的陣勢他們清楚最是討厭,如果想破陣清軍要用大量的人命來填。

如果是德州大戰前,他們沒有絲毫猶豫,立即進攻。

而現在,他們猶豫了,殲滅這股明軍同樣損失數萬清軍,那是無法承擔之痛。

豪格、多鐸、阿巴泰吵成一團也無法達成一致。

傷亡最小的當然是重炮到來,炮擊明軍步陣,但是重炮到這裏最快還有一天,明軍早就逃回通州,如果他們強力阻擊,就是激烈的大戰開啟,一切還是回到原點,那就是是否忍受巨大的損失破開陣勢殲滅明軍。

洪承疇、鮑承先已經被當做空氣,被無視了。

剛林,才具不足,這些王爺根本看不上。

直到內侍傳來了黃太吉的命令,內侍拿着的不是聖旨,而是黃太吉書寫的紙張,上面兩個字,退兵。

黃太吉的命令終止了他們的爭吵和遲疑。

豪格長出一口氣。

他曾經無數次意淫自己當上帝王的場面,但是真正擔起這個重擔的時候,他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只是一場圍殲戰就壓迫他如此,可想而知他父皇在金國四面楚歌的時候承擔的壓力。

多鐸不無不可,如果是平日他要鬧騰一陣。

而現在能保存實力,他也接受。

現在黃太吉身體如此,大清內部的爭鬥才是更兇險的那個。

「清軍讓開道路了,」

吳甡不敢相信。

實在是大驚喜了。

他變陣的目的不過是奮力一搏,即使潰敗也要和清軍兩敗俱傷。

當然也幸虧京營和京營整訓的軍伍訓練有素,才能及時變陣。

但是,他真沒想到輕易被清軍放過。

至於為什麼,他顧及不得了。

吳甡立即下令明軍向北開進,速度不能太快,繼續保留原有的陣勢。

好在現在一切由京營、保定軍、河南軍標營來掌控。

明軍緩緩向北開進,他們依舊沿着東部的運河保持着嚴密的軍陣。

清軍兩萬騎軍就在左近不懷好意的窺伺著。

一旦明軍露出破綻,他們就會在阿巴泰和額克親的統領下發動致命一擊。

好在明軍整訓有素,距離通州也不遠,只有不足十里,明軍終於靠近了通州,只有距離兩里了。

但靠近通州,就要重新變陣。

吳甡一聲令下。

還是京營、河南軍保定軍標營反應最快,立即在東側建立了新的防線,重新變成了一個龐大的圓陣。

這個特大號的刺蝟向著通州開進。

遠處的阿巴泰只能遺憾的看着明軍開到了通州城下。

此處已經有明軍的重炮和護城壕來依仗。

如果攻擊明軍,傷亡更會慘重,阿巴泰知道沒戲了。

此番大戰到此為止。

當大軍分部進入城池,已經是夜色深沉了。

周延儒、吳甡、高起潛、汪喬年、楊文岳等人進入通州后,周延儒差點老淚縱橫。

他已經絕望了,他將會成為被蠻狄俘獲的第一個大明首輔。

對,俘獲的,他沒那個膽量自裁。

而現在竟然僥倖逃歸通州,萬分慶幸了。

「今日方知殿下和孫相真乃大明軍神啊,」

這是吳甡進入通州官署后說的第一句話。

這話首先是敬畏這兩人。

今日他擔負了全軍的重任,期間的壓力無與倫比,每次決斷就是干係數萬人的生死,甚至干係大明的國運。

這種壓力真不是普通人能承擔的,他也迫不得已而為之。

而太子殿下和孫傳庭呢,去年面對百萬流賊,先後兩次大決戰。

也就說強行讓自己經歷兩次龐大的壓力,而這種壓力能把人逼瘋。

而不久前,統領十萬軍潛入上千里,孤軍深入閃擊清軍一部,而且是大勝。

膽略,才具大明無人可及,所以有了親身經歷的吳甡將兩人稱為大明軍神。

第二層意思就是譏諷主張出兵決戰的閣臣們,看着孫傳庭立功后就想搶功,以為可以趁清軍分兵,趁著清軍新敗趁火打劫,以為可以複製殿下和孫傳庭的成功,結果慘敗而歸。

證明了兩人戰功的無與倫比,那些大臣卻盡皆小人當道,活該此報。

吳甡就是沒敢反擊當今,這話相當打臉周延儒。

這次決戰其實是崇禎首先提及的,但是沒有陳演和謝升一力的慫恿,沒有周延儒的默許,此戰絕不會發生。

如果他們一力強硬反對,崇禎也要猶豫再三,最大可能是無疾而終。

周延儒臉色漲紅,然而卻是沒法發飆。

這次大戰徹底動搖了他的權威,此戰證明他在兵事上就是一個白痴的水準。

也證明了吳甡還算一個合格的督帥,他怎麼和吳甡爭吵,只能讓自己越發的像個醜類。

汪喬年、楊文岳沒有出言幫襯周延儒,他們也對此心中憤恨呢,只是不如吳甡耿直罷了。

高起潛是個老油條了,大臣間爭吵和他什麼干係,他從來都是明哲保身的。

周延儒拂袖而去。

老大離開。

吳甡照舊執掌全軍,他下令各處軍卒立即開始輪番上城值守。

同時,下令各處軍將點驗傷亡情況。

他的幕僚開始謄寫急報,雖然大敗很丟臉,還得向陛下稟報吧。

任誰都清楚陛下接到戰報后定會暴跳如雷,但是不敢拖延了。

清軍在通州以南清理戰場,擊殺驅散數萬明軍,繳獲也是極為豐厚的。

只是兵甲就是堆積如山,大大補充了清軍的戰損。

還有俘獲的三千餘匹戰馬。

也是一筆大大收穫,還有數百頭馱馬和牛,那是明軍后陣的。

總得來說,這是一場確鑿無疑的大勝。

也再次證明,除了京營外,其他明軍還是渣渣,就是這次沒有京營變陣阻擊,明軍本該全軍覆沒的。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明血1641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明血1641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百九十章 僥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