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九章 糜爛根本

第三百七十九章 糜爛根本

永不加賦的聖旨在朝會的次日就由順天府衙正式下達至民間了。

當告示被張貼出來的時候,瞬間就吸引了無數的百姓前來觀看討論,這其中不乏商戶士紳。

當然還是平民百姓居多,他們的反響也是最大的,畢竟這可是和他們有直接關係的。

「皇帝陛下聖旨,大明朝自天啟二年始,全國之地,兩京十三省,永不加賦!」

「好!」

當負責宣讀旨意的翰林院官員將內容公佈之時,擠在一起聽的老百姓們個個是拍手叫好。

「陛下真是好啊!」

「陛下明鑒,我們以後的日子就要好過不少了啊!」

「皇帝陛下萬歲!」

人群之中,自然是有官方的托的,皇帝下此旨意,本就是為了拉攏民心和百姓的支持,錦衣衛和番子們怎麼可能會放過這樣一個好機會。

在他們的刻意帶動下,群眾的情緒可以說完全被調動了起來一個個的都高呼皇帝萬歲,皇帝是聖君明君之類的話語。

宣旨的官員見此場面也是滿臉微笑,他自然是擁護皇帝的派系成員,皇帝得此民心,他自然是樂於見成的。

在這幾天裏,所有的官吏和五城兵馬司的人,都在街上敲鑼打鼓的宣傳皇帝的旨意。

信息司下轄的報社,經過連日連夜不間斷的印刷,總算是印製出了數萬份報紙。

在內閣的授意下,還專門組織一批專人,拿着告示和報紙前往城外村莊和鄉鎮進行宣傳。

至於要傳達至全國,徹底將此旨意落實到位,以這個時代的交通和信息沒個半年根本不行,因此朱由校也不急。

政策已經下來了,具體的實施還是得下面的人去操作執行。

其實他下這道旨意的原因和目的,主要還是為了拉攏北方的民心,在北方刷一波聲望和存在感。

至於南方,他現在並不怎麼在意,畢竟隔着幾千里之地,鞭長莫及的。

只要他在北方能夠保證自己的權威和聲望,大明內部就不會有大動亂和不可控的事情發生。

歷史上的明末,就是北方民心盡失,皇帝已經控制不了北方,才會有這麼多的起義和造反事件。

而農民起義鬧的最狠的,就是陝西了,這其中不止有天災的原因,人禍也是主要因素。

當時的陝西,因為旱災蝗災地震這些,本就是流民遍地,民不聊生了。

而朝廷呢,卻依然要求百姓繳納正常的賦稅,遼響也是必須徵收到位,再加上地方官員的腐敗的貪污,讓本就活不下去的老百姓,更是雪上加霜。

而陝西幅員遼闊,在當時又是四戰之地,北邊的蒙古土默特部,西邊的韃靼土默特,時不時的就要入寇打草谷。

如果邊鎮的軍隊可以擊敗蒙古人,打勝仗還好,老百姓最多就是多出點搶糧供養官軍而已。

如果不能的話,那簡直就是滅頂之災,不止錢糧保不住,連性命都保不住。

而境內也不太平,那些少民,尤其是回民,都是舉族造反,同樣搶掠百姓,發動戰爭。

因此西北的軍隊,是具備一定的戰鬥力的,比起九邊其他的的軍鎮,那可算是一支精銳了。

被譽為所謂的有抱負的,愛惜百姓的,生不逢時的崇禎皇帝,不去想辦法減除百姓的負擔就算了,還加征了剿響和練響。

完全是在逼迫老百姓走造反這條路,大明在他的手上亡國,可以說完全是活該。

那些後世各種吹捧他的,如果讓他穿越到明末的陝西來,恐怕他會心甘情願的成為李自成的排頭兵,造反明朝。

朱由校曾經翻過一些書籍,他依稀記得,當時明朝的財政收入,有三成是來自陝西一省之地,富庶無比的江南之地,才承擔了區區的兩成。

由此可以看出,明朝的財政早已處於崩潰的狀態,朝廷和皇帝根本管了那些富戶地主。

甚至可以這麼說,朝廷能收多少賦稅錢糧上來,取決於這些富戶地主們願意繳納多少。

而對於那些無權無勢的平民百姓呢,可以說剝削到了極致,這樣的朝廷,怎麼會有威信,民心又豈會聚攏起來。

因此當王二殺官造反后,西北的百姓響應者無數,在短短的幾年間,出現了幾十家巨寇。

起初只是平民百姓活不下去而造反,事態還沒有到一發不可收拾的地步。

可到了崇禎四年以後,農民軍的內部,出現了許多的邊軍士卒,他們也開始參與造反了。

為什麼呢,因為朝廷拖欠了他們大量的糧餉,就算是等到朝廷撥發糧餉下來,將領和官員也要剋扣掉大部分。

到他們手上的,可以說寥寥無幾,正所謂皇帝還不差餓兵呢,不給錢糧也就算了,還要他們上戰場去打生打死的,哪個願意。

俗話說的好,寧願被撐死也不做餓死鬼,這些走投無路的邊軍士卒,乾脆投靠了農民軍,去搶錢搶糧,逍遙自在。

所以在明末的歷史上,西北幾個軍鎮的邊軍存在感並不高,皇帝和朝廷也極少的去調動和驅使他們。

畢竟軍隊的人都快跑光了,將領都要成光桿司令了,還怎麼去打仗呢。

更不用說還要防備蒙古人的入寇和少民的造反了。

而當時的朝臣和官員,以及皇帝呢,他們不可能不知道因為財政崩潰,賦稅過重而引起的局勢糜爛。

至於為什麼不去改變呢,還是在於執政皇帝本身,誰不知道,崇禎皇帝朱由檢是個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

李自成圍攻北京時,他自己都已經安排王承恩準備跑路的事宜了,結果被大臣懟兩句,就當場泄了氣,隻字不敢提。

而且心胸極度狹隘,沒有容人之量,生性又多疑,他怎麼敢去向朝臣官員,以及天下的士紳富戶開戰呢。

朱由校可不是朱由檢,如果真的無法挽回的話,他寧願大明朝被他折騰到死,也不願意破罐子破摔的苟延殘喘。

只有穩定住北方的民心,朱由校才能夠有作為,只要北方不爆發大規模民亂,大明朝就不會像歷史上那樣,遍地烽煙。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明完美暴君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大明完美暴君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百七十九章 糜爛根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