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契丹來襲(一)

第423章 契丹來襲(一)

天佑九年(912年)五月初七夜,唐軍統帥氏叔琮指揮大軍攻破張漢傑所率偽梁左右天威軍大營,斬敵四千,俘獲一萬兩千餘人,梁軍主帥張漢傑率領少數親兵逃走。

第二日,河陽城中節度使張全義和節度副使段凝驚聞張漢傑大軍覆滅,率領親信南渡黃河,把河陽三城拱手讓於唐軍。

自此,唐軍攻佔河陽節度使全境。

消息傳到洛陽,本欲出兵北渡黃河的袁象先嚇得立即把軍隊帶回洛陽,並加強洛陽的防守,生怕唐軍南下。

擔心的不只是袁象先,在開封的朱友貞也被嚇了一大跳,若是洛陽被唐軍攻陷,則開封危矣。

好在唐軍攻佔河陽后,並未有渡河的打算。

對於河陽,大唐朝廷並未保持河陽節度使建制,而是以孟州、懷州二地成立河陽都督府,為下都督府,歸屬鎮南都督府管轄。

在朝廷派遣的官員抵達后,氏叔琮就率領大軍班師回朝。

抵達潞州時,朝廷宣佈以陳宏為昭義行軍司馬,同時把數名昭義高級將領調至河陽都督府任職,又從其他地方調去一人擔任澤州刺史。

本來在之前,李柷是決定把潞州刺史一職也一併換掉,奈何契丹隨時南下,李柷便沒有節外生枝,反而以昭義大將石君立為潞州刺史。

同時,李柷下令讓石君立率領一萬昭義步騎前往太原集結。

接到這個命令的不只是昭義鎮,不少藩鎮都接到了朝廷兵部的調令:關內道調集五千步騎,另三千黨項等部族騎兵;鎮西都督府一萬兵馬;大同節度使一萬五千兵馬,另五千吐谷渾、韃靼等部族騎兵;安北都護府五千兵馬,另五千各部族騎兵;河東道一萬步兵,另一萬五千團結兵;橫海節度使五千兵馬。

僅按照這幾封聖旨,朝廷就可以調集近九萬兵馬,其中騎兵超過兩萬人。而且按照旨意,這些兵馬除卻大同、安北都護府和橫海節度使兵馬外,其餘各都督府或道的兵馬必須在六月一日前抵達太原集結。

除了從各地抽調軍隊,朝廷也下令把左羽林軍、左神策軍調回太原府。

朝廷如此大規模的軍隊調動,也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和猜測,甚至有人懷疑朝廷是否要跟偽梁全面開戰。

朝廷在各地都在抽調軍隊,加上太原府境內的禁軍,完全可以調集二十萬左右的兵力。這麼多軍隊,攻打偽梁倒不是不行。

可他們不知道的事,之所以朝廷突然這麼大張旗鼓地抽調軍隊,是因為幽州那邊傳來了新的消息。

在五月初,營州下轄的數個軍鎮突然遭到契丹軍隊的襲擊,營州折損近千軍隊,其中兩個軍鎮失陷。

沒幾天,平州境內的軍鎮也遭到襲擊。

同時,武州和儒州的邊界都發現了不少契丹游騎的出現。這都證明契丹人真要來了,幽州送至太原的奏報一封接一封,希望朝廷可以出兵增援幽州。

對此,李柷這才快速下令從各地調集軍隊。

趁著契丹的大軍尚未到來之時,朝廷還有時間調集糧草和軍隊。這麼大規模的軍隊調動,根本就瞞不住,甚至有人在傳朝廷想要趁機削藩。

但之前一直擔心朝廷削藩的成德和義武兩鎮卻是知道跟契丹有關,幽州距離他們很近,所以得到一些消息並不難。若真的契丹大舉南下,他們兩鎮肯定要出兵,不然他們也會遭殃。

。。。。。。

幽州節度使,武州。

武州是目前大唐最北邊的一個州之一,設立於唐昭宗龍紀元年(889年),治文德縣(今張家口市宣化區),原屬河東道,現歸屬於幽州節度使。

武州的設立,本就是為了防備契丹南下,所以在大唐滅桀燕后,朝廷依然保留了武州建制,作為防備契丹南下的屏障,並以幽州本地人出身的高行矽擔任刺史。

從地理位置上看,武州位於幽州最北方,南邊便是媯州、新州和儒州,相互之間距離很近,構成了一條密集的防線。

契丹南下主要以三條路為主,東邊的營州、平州方向;中間的武州、媯州方向;西邊的雲州、朔州向。

大唐從立國到現在並未修建長城,但從這防備契丹的各州來看,正好位於前世明長城附近。

從東往西分別是營州、平州、薊州、檀州、儒州、武州、雲州、朔州都在明長城的邊上。之所以前世的明長城會和大唐此時防備契丹的防線高度重合,是因為這也是自古的中原王朝和塞外游牧民族的邊界線。

若是中原王朝強大,這邊界線自然就往北移;若是不強大,就只能固守,甚至無險可守。

歷史上北宋就是如此,上述八州就位列於燕雲十六州。

當然,若想擋住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僅靠上述八州是不行的,還得有縱深,才能有效阻攔北方游牧民族大軍南下。

武州以北,就是奚族的地盤。

奚族與契丹族同是源出鮮卑宇文部的一支。

早期為宇文部所控制,屬於相對弱小的部落。東晉時期﹐鮮卑慕容部北攻宇文部﹐宇文部單於逸豆歸走死漠北﹐其殘部分為契丹與奚,契丹也源於東胡之鮮卑,奚與契丹語言相通、文化和生活習俗相近,是同族異部的兄弟關係,雖說是叫奚族和契丹族,但實際上屬於同一個民族。

公元630年東突厥汗國瓦解,奚族內附於唐朝。唐在奚族五個部落設五個州,置饒樂都督府管理,都督由奚族大酋長擔任,賜姓李。

公元7世初至9世紀中葉,是奚族的發展鼎盛時期。在這一階段,其軍事實力與契丹旗鼓相當,有時還稍強於契丹;奚和契丹並強於東北地區,被唐並稱「兩蕃」。

安史之亂之後,大唐對東北地區的控制力大幅下降,契丹日強,奚族為其所控制。但奚族畢竟是一度強過契丹的大族,在唐僖宗李儇光啟年間,部分奚人在酋長來諸的率領下叛出契丹西遷至媯州(今河北懷來縣)內附於唐,史稱西奚。

因此如今的奚族有東奚、西奚之分。

此時契丹境內,奚族是僅次於契丹族的第二大族,加上兩族為同源,執掌契丹大權的耶律阿保機對奚採取了征服、聯姻、結盟的懷柔政策,「撫其帳部,擬於國族」。

雖說耶律阿保機想盡辦法拉攏和吞併東奚族,但東奚並未老實聽話,僅他執掌契丹大權以來,東奚便數次作亂,他也四次出兵攻打東奚。最近的一次就是去年,也就是天佑八年(911年),耶律阿保機就派出一支偏師前往東奚平叛。

但東奚也因為族內的反契丹勢力越來越弱,所以就出現作亂準備的時間也來越長,規模也越來越小。

自從二十多年前的奚族分裂,東奚內部投降派的實力遠強於強硬派,被契丹吞併也是遲早的事。

不過此時在東奚境內,卻是有數十萬大軍正在集結,總得加起來達到了驚人的四十萬人。

契丹作為游牧民族,可謂是全民皆兵,如今契丹境內的人口近四十萬戶,這麼多軍隊差不多是每戶都出動了一人。

當然,這四十萬軍隊並不都是契丹人,真正的契丹騎兵不過二十萬人而已。

別看契丹轄境擁有差不多四十萬戶臣民,但契丹族不到一半,大約十七萬戶,人口約八十萬。正是部族的強大,契丹才能成為此時草原上最強大的部落。

剩下的臣民中,又以奚族和漢族最多,其中奚族差不多七萬戶,這也是為什麼耶律阿保機一直對東奚採取征服、聯姻、結盟的懷柔政策,千方百計把東奚劃為國族。因為只要徹底吞併東奚,契丹的實力就能更上一層樓。

除了契丹和東奚之外,契丹境內第三大族群卻是漢族。

這些漢族一部分是世代居住在契丹現在國境內的,一部分是契丹近些年從南邊俘獲的,大約有六萬戶,主要在遼東境內。

除了這三族,還有高句麗、室韋、韃靼、烏古、女真、靺鞨等部。

這些部族的實力都不是很強大,例如高句麗,大約有三萬戶左右,而且還分散在遼東各地。

室韋和韃靼的實力其實也不算弱,但部族分散,又無耶律阿保機這樣的領袖人物,被契丹征服后就成為了契丹的附庸,雖然不時反叛,卻也難逃契丹的控制。

除了這二十萬契丹軍隊,東奚也出動了五萬步騎,甚至還有兩萬漢軍。

別看契丹是游牧民族,這四十萬軍隊大多更是騎兵,可這麼多軍隊集結卻也不是一件小事,不然之前對幽州的騷擾不會是幾千人的規模,直接四十萬人壓上去,誰能擋得住?要知道幽州如今加上團結兵也才十萬軍隊,而且分散在各州。

已經抵達東奚王庭的耶律阿保機看着山下平地上那密密麻麻的帳篷,豪情萬丈的同時,也憂心忡忡。

這次南下,他也是迫不得已,若是不能達到最初的目的,他所面臨的局勢會更加艱難。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唐第一暴君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大唐第一暴君
上一章下一章

第423章 契丹來襲(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