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開荒 鬧事

第三章 開荒 鬧事

「姓名?」

「王大樹。」

「轉身,不是屁股對着我!左邊轉,對,再轉到右邊。好了,下一個!」

李湛在王大樹名下寫下一行字:「鋸牙披髮,炭面雜須,右耳缺殘。」

本來李湛是比較擔心用毛筆寫繁體字的事情的,可是昨天拿起筆想練字的時候,卻突然發現用筆自然,寫法順手,好像是一種本能——那倒霉孩子殘存的本能吧。

再看下一個人,李湛的手抖了抖,冊子上落了個墨點。

這人身材不高,卻很壯實,五官原本周正,可臉上那道傷疤太猙獰了,從額頭左角起,一路劈開眉毛,破開眼瞼,把鼻樑咬個豁口,在嘴角留下深溝,一直到下巴才隱沒於胡茬之中。

「叫什麼?」李湛思量著等下怎麼寫該壯士的形貌特徵。

沉默。

李湛抬起頭再看。

陽光很燦爛,傷疤很刺眼。他就那麼站着,像木樁,木樁當然不會說話,替他回答的,是站在他身後的人,「他叫楊大眼。」

李湛沒忍住,撲哧笑了,他想起名冊上,已經有十幾個「大」了,大石、大龍、大狗、大樹、現在又多個大眼。

然而李湛很快意識到這缺乏起碼的尊重——骨子裏,他至少懂得尊重人,他不知道在眼下這個時代,這算不算是個壞習慣。

「他不是啞巴吧?」李湛問剛才答話的人。目光還停留在木樁的身上,木樁的表情還是那麼木,看不出喜怒。

「不是!就是不愛說話咧,一路上就沒聽見他說過話。」

「沒聽過他說話你就知道他不是啞巴?」李湛乾脆不看木樁了,轉而望着答話的人問道。

「是這……他聽的到俄們說話嘛。」

「能聽不能說那是聾子!」

「十聾九啞嘛……他不是聾子,八成也就不是啞巴咧!」

李湛為之氣結,他忽然發現自己被愚弄了。他壓根就不該在這個問題上糾纏,特別是和這種老兵油子多費口舌。

然而他不甘心就這麼認輸。

「那你又知道他叫什麼?」李湛冷笑。

「俄也是聽別人家說的嘛。」

李湛咳咳兩聲,揮手讓楊大眼退下。

「體格魁梧,面帶傷疤,左額至右頜。」李湛放下筆,對這個楊大眼有了一絲好奇。

這一批府軍遷戶,除了家屬之外,大多身有傷殘,不過還都不算嚴重,想想也是,這個年代在戰場上受了重傷,還不得等死么?

況且邊軍屯田,亦軍亦民,弄些缺胳膊斷腿的傷兵那就成了榮軍療養院了。

這個楊大眼,沒看出眼睛有多大,傷疤倒是很打眼——不知道他自己在乎不?這深深的一道傷疤,是否隱藏着什麼慘烈的故事?

可能他不愛說話的性格,並非天生吧。

李湛有點走神,直到下一個人上來自報家門:「俄叫侯富貴。」

這就是剛才那個多嘴的傢伙。

看着很精明一人,可惜對不起他的名字,絲毫沒有富貴相。

「尖臉短眉,薄唇無須。」李湛實在找不出別的特徵了。如果非得再加上一條,那就只好寫此人「無明顯傷痕」了。

團貌是個帶有一定挑戰性的工作。李湛在一開始的時候很是撓頭。劉聞道在看他編造的幾頁遷戶記述后,無奈的找了幾冊去年編好的給他拿去做範本。

忙碌了三天,李湛算是堪堪完成了分配給自己的任務。

八百六十一戶,兩千三百六十二人,除去剛來就病死的四個,還有兩千三百五十八人,這其中,有一家七口拖兒帶女的大家庭,也有一人吃飽全家不愁的單幹戶。

這些人,怎麼安置,就成為眼下最為撓頭的問題了,這個問題,不僅僅是都督府賀平將軍的,也是伊州都督府全體同僚們的。

其實這個問題原本不是問題。

按照計劃,這批遷戶能夠分到位於伊州城北的薄田,以及城西尚可開荒的大片土地,然而一個月前,突厥一部回紇人歸附大唐,朝廷下令就近安置於伊州,原本計劃好的土地劃歸給了回紇兄弟們,這樣一來,問題就不可避免的出現了。

再開荒?伊州荒地鹼性大,水源不足,打井已經來不及,再開渠也不現實。

伊州地薄,熟地尚且收成欠佳,開荒薄田就更難說了,這八百多遷戶再過些日子就要誤了農時,屯田屯田,田還未成,難道先吃一年老本不成?

然而還得開荒。不過不是在伊州城附近,而是西北一百三十里之外的天山之上。

那裏有個很好聽的名字——甘露川。

賀平是個有雄心壯志的人。或者按照李湛的理解,是個不甘平庸的、沒事找事、精力旺盛的人,在這樣的人手底下做事,你也別想安生。

早在賀平剛來伊州之時,他便有開疆拓土的具體計劃了,在他的眼裏,甘露川上最好能修築起一座新城,因為他去過。

地勢險要,水草豐美。這是他對甘露川的八字批語。

然而賀平不知道這批遷戶是否願意到遠離州城的山區中開荒屯田。誠然,他可以下令強迫他們去,但是他不願這樣做——即使是眼下這種局面。

這稍一猶豫,就猶豫出事情來了。

事情還鬧的不小。

起因還是土地,遷戶中不知道是誰從哪兒得知了原本屬於他們的土地,劃歸給了突厥人——在他們的理解中,回紇就等於突厥,而突厥是咱大唐的敵人,哪怕你現在是來歸附的,那也是打不過咱們投降來的,怎麼投降的人有地種,打了勝仗的咱們卻沒地了?

這個看上去很不合理的說法很快就在遷戶中傳播開來。

這讓這些老兵們很憋氣,憋不住的,自然就想撒氣,而撒氣的對象只能是霸佔了他們土地的回紇人。

於是幾個很有撒氣**的老兵帶着遷戶眾氣勢洶洶的去了城北。

——其實,他們並非為了單純的撒氣,如果是那樣,也許事情會簡單很多,但是他們要土地,要吃糧,這可是關係到全家老小生存的大事。

李湛當時正好和紫茵在城北,只見黑壓壓一片人群吵吵嚷嚷洶湧而來,不停的叫罵着,先還不知道是什麼事,可等看到事情不對時,躲也躲不掉了。

一邊是理直氣壯來者不善的老兵,一邊是語言不通心有戚戚然的異族,身邊是兩個嬌弱的少女外帶一個瘦小的僮僕,李湛心中罵道:「倒霉催的,這事怎麼就讓我趕上了?」

他今天找紫茵出來,是想側面了解一下自己以前和她都發生了什麼——雖然這很有難度。

然而話還沒有說上幾句,他和紫茵連同順兒翠竹就被人群淹沒了。

「姓名?」

「王大樹。」

「轉身,不是屁股對着我!左邊轉,對,再轉到右邊。好了,下一個!」

李湛在王大樹名下寫下一行字:「鋸牙披髮,炭面雜須,右耳缺殘。」

本來李湛是比較擔心用毛筆寫繁體字的事情的,可是昨天拿起筆想練字的時候,卻突然發現用筆自然,寫法順手,好像是一種本能——那倒霉孩子殘存的本能吧。

再看下一個人,李湛的手抖了抖,冊子上落了個墨點。

這人身材不高,卻很壯實,五官原本周正,可臉上那道傷疤太猙獰了,從額頭左角起,一路劈開眉毛,破開眼瞼,把鼻樑咬個豁口,在嘴角留下深溝,一直到下巴才隱沒於胡茬之中。

「叫什麼?」李湛思量著等下怎麼寫該壯士的形貌特徵。

沉默。

李湛抬起頭再看。

陽光很燦爛,傷疤很刺眼。他就那麼站着,像木樁,木樁當然不會說話,替他回答的,是站在他身後的人,「他叫楊大眼。」

李湛沒忍住,撲哧笑了,他想起名冊上,已經有十幾個「大」了,大石、大龍、大狗、大樹、現在又多個大眼。

然而李湛很快意識到這缺乏起碼的尊重——骨子裏,他至少懂得尊重人,他不知道在眼下這個時代,這算不算是個壞習慣。

「他不是啞巴吧?」李湛問剛才答話的人。目光還停留在木樁的身上,木樁的表情還是那麼木,看不出喜怒。

「不是!就是不愛說話咧,一路上就沒聽見他說過話。」

「沒聽過他說話你就知道他不是啞巴?」李湛乾脆不看木樁了,轉而望着答話的人問道。

「是這……他聽的到俄們說話嘛。」

「能聽不能說那是聾子!」

「十聾九啞嘛……他不是聾子,八成也就不是啞巴咧!」

李湛為之氣結,他忽然發現自己被愚弄了。他壓根就不該在這個問題上糾纏,特別是和這種老兵油子多費口舌。

然而他不甘心就這麼認輸。

「那你又知道他叫什麼?」李湛冷笑。

「俄也是聽別人家說的嘛。」

李湛咳咳兩聲,揮手讓楊大眼退下。

「體格魁梧,面帶傷疤,左額至右頜。」李湛放下筆,對這個楊大眼有了一絲好奇。

這一批府軍遷戶,除了家屬之外,大多身有傷殘,不過還都不算嚴重,想想也是,這個年代在戰場上受了重傷,還不得等死么?

況且邊軍屯田,亦軍亦民,弄些缺胳膊斷腿的傷兵那就成了榮軍療養院了。

這個楊大眼,沒看出眼睛有多大,傷疤倒是很打眼——不知道他自己在乎不?這深深的一道傷疤,是否隱藏着什麼慘烈的故事?

可能他不愛說話的性格,並非天生吧。

李湛有點走神,直到下一個人上來自報家門:「俄叫侯富貴。」

這就是剛才那個多嘴的傢伙。

看着很精明一人,可惜對不起他的名字,絲毫沒有富貴相。

「尖臉短眉,薄唇無須。」李湛實在找不出別的特徵了。如果非得再加上一條,那就只好寫此人「無明顯傷痕」了。

團貌是個帶有一定挑戰性的工作。李湛在一開始的時候很是撓頭。劉聞道在看他編造的幾頁遷戶記述后,無奈的找了幾冊去年編好的給他拿去做範本。

忙碌了三天,李湛算是堪堪完成了分配給自己的任務。

八百六十一戶,兩千三百六十二人,除去剛來就病死的四個,還有兩千三百五十八人,這其中,有一家七口拖兒帶女的大家庭,也有一人吃飽全家不愁的單幹戶。

這些人,怎麼安置,就成為眼下最為撓頭的問題了,這個問題,不僅僅是都督府賀平將軍的,也是伊州都督府全體同僚們的。

其實這個問題原本不是問題。

按照計劃,這批遷戶能夠分到位於伊州城北的薄田,以及城西尚可開荒的大片土地,然而一個月前,突厥一部回紇人歸附大唐,朝廷下令就近安置於伊州,原本計劃好的土地劃歸給了回紇兄弟們,這樣一來,問題就不可避免的出現了。

再開荒?伊州荒地鹼性大,水源不足,打井已經來不及,再開渠也不現實。

伊州地薄,熟地尚且收成欠佳,開荒薄田就更難說了,這八百多遷戶再過些日子就要誤了農時,屯田屯田,田還未成,難道先吃一年老本不成?

然而還得開荒。不過不是在伊州城附近,而是西北一百三十里之外的天山之上。

那裏有個很好聽的名字——甘露川。

賀平是個有雄心壯志的人。或者按照李湛的理解,是個不甘平庸的、沒事找事、精力旺盛的人,在這樣的人手底下做事,你也別想安生。

早在賀平剛來伊州之時,他便有開疆拓土的具體計劃了,在他的眼裏,甘露川上最好能修築起一座新城,因為他去過。

地勢險要,水草豐美。這是他對甘露川的八字批語。

然而賀平不知道這批遷戶是否願意到遠離州城的山區中開荒屯田。誠然,他可以下令強迫他們去,但是他不願這樣做——即使是眼下這種局面。

這稍一猶豫,就猶豫出事情來了。

事情還鬧的不小。

起因還是土地,遷戶中不知道是誰從哪兒得知了原本屬於他們的土地,劃歸給了突厥人——在他們的理解中,回紇就等於突厥,而突厥是咱大唐的敵人,哪怕你現在是來歸附的,那也是打不過咱們投降來的,怎麼投降的人有地種,打了勝仗的咱們卻沒地了?

這個看上去很不合理的說法很快就在遷戶中傳播開來。

這讓這些老兵們很憋氣,憋不住的,自然就想撒氣,而撒氣的對象只能是霸佔了他們土地的回紇人。

於是幾個很有撒氣**的老兵帶着遷戶眾氣勢洶洶的去了城北。

——其實,他們並非為了單純的撒氣,如果是那樣,也許事情會簡單很多,但是他們要土地,要吃糧,這可是關係到全家老小生存的大事。

李湛當時正好和紫茵在城北,只見黑壓壓一片人群吵吵嚷嚷洶湧而來,不停的叫罵着,先還不知道是什麼事,可等看到事情不對時,躲也躲不掉了。

一邊是理直氣壯來者不善的老兵,一邊是語言不通心有戚戚然的異族,身邊是兩個嬌弱的少女外帶一個瘦小的僮僕,李湛心中罵道:「倒霉催的,這事怎麼就讓我趕上了?」

他今天找紫茵出來,是想側面了解一下自己以前和她都發生了什麼——雖然這很有難度。

然而話還沒有說上幾句,他和紫茵連同順兒翠竹就被人群淹沒了。

「姓名?」

「王大樹。」

「轉身,不是屁股對着我!左邊轉,對,再轉到右邊。好了,下一個!」

李湛在王大樹名下寫下一行字:「鋸牙披髮,炭面雜須,右耳缺殘。」

本來李湛是比較擔心用毛筆寫繁體字的事情的,可是昨天拿起筆想練字的時候,卻突然發現用筆自然,寫法順手,好像是一種本能——那倒霉孩子殘存的本能吧。

再看下一個人,李湛的手抖了抖,冊子上落了個墨點。

這人身材不高,卻很壯實,五官原本周正,可臉上那道傷疤太猙獰了,從額頭左角起,一路劈開眉毛,破開眼瞼,把鼻樑咬個豁口,在嘴角留下深溝,一直到下巴才隱沒於胡茬之中。

「叫什麼?」李湛思量著等下怎麼寫該壯士的形貌特徵。

沉默。

李湛抬起頭再看。

陽光很燦爛,傷疤很刺眼。他就那麼站着,像木樁,木樁當然不會說話,替他回答的,是站在他身後的人,「他叫楊大眼。」

李湛沒忍住,撲哧笑了,他想起名冊上,已經有十幾個「大」了,大石、大龍、大狗、大樹、現在又多個大眼。

然而李湛很快意識到這缺乏起碼的尊重——骨子裏,他至少懂得尊重人,他不知道在眼下這個時代,這算不算是個壞習慣。

「他不是啞巴吧?」李湛問剛才答話的人。目光還停留在木樁的身上,木樁的表情還是那麼木,看不出喜怒。

「不是!就是不愛說話咧,一路上就沒聽見他說過話。」

「沒聽過他說話你就知道他不是啞巴?」李湛乾脆不看木樁了,轉而望着答話的人問道。

「是這……他聽的到俄們說話嘛。」

「能聽不能說那是聾子!」

「十聾九啞嘛……他不是聾子,八成也就不是啞巴咧!」

李湛為之氣結,他忽然發現自己被愚弄了。他壓根就不該在這個問題上糾纏,特別是和這種老兵油子多費口舌。

然而他不甘心就這麼認輸。

「那你又知道他叫什麼?」李湛冷笑。

「俄也是聽別人家說的嘛。」

李湛咳咳兩聲,揮手讓楊大眼退下。

「體格魁梧,面帶傷疤,左額至右頜。」李湛放下筆,對這個楊大眼有了一絲好奇。

這一批府軍遷戶,除了家屬之外,大多身有傷殘,不過還都不算嚴重,想想也是,這個年代在戰場上受了重傷,還不得等死么?

況且邊軍屯田,亦軍亦民,弄些缺胳膊斷腿的傷兵那就成了榮軍療養院了。

這個楊大眼,沒看出眼睛有多大,傷疤倒是很打眼——不知道他自己在乎不?這深深的一道傷疤,是否隱藏着什麼慘烈的故事?

可能他不愛說話的性格,並非天生吧。

李湛有點走神,直到下一個人上來自報家門:「俄叫侯富貴。」

這就是剛才那個多嘴的傢伙。

看着很精明一人,可惜對不起他的名字,絲毫沒有富貴相。

「尖臉短眉,薄唇無須。」李湛實在找不出別的特徵了。如果非得再加上一條,那就只好寫此人「無明顯傷痕」了。

團貌是個帶有一定挑戰性的工作。李湛在一開始的時候很是撓頭。劉聞道在看他編造的幾頁遷戶記述后,無奈的找了幾冊去年編好的給他拿去做範本。

忙碌了三天,李湛算是堪堪完成了分配給自己的任務。

八百六十一戶,兩千三百六十二人,除去剛來就病死的四個,還有兩千三百五十八人,這其中,有一家七口拖兒帶女的大家庭,也有一人吃飽全家不愁的單幹戶。

這些人,怎麼安置,就成為眼下最為撓頭的問題了,這個問題,不僅僅是都督府賀平將軍的,也是伊州都督府全體同僚們的。

其實這個問題原本不是問題。

按照計劃,這批遷戶能夠分到位於伊州城北的薄田,以及城西尚可開荒的大片土地,然而一個月前,突厥一部回紇人歸附大唐,朝廷下令就近安置於伊州,原本計劃好的土地劃歸給了回紇兄弟們,這樣一來,問題就不可避免的出現了。

再開荒?伊州荒地鹼性大,水源不足,打井已經來不及,再開渠也不現實。

伊州地薄,熟地尚且收成欠佳,開荒薄田就更難說了,這八百多遷戶再過些日子就要誤了農時,屯田屯田,田還未成,難道先吃一年老本不成?

然而還得開荒。不過不是在伊州城附近,而是西北一百三十里之外的天山之上。

那裏有個很好聽的名字——甘露川。

賀平是個有雄心壯志的人。或者按照李湛的理解,是個不甘平庸的、沒事找事、精力旺盛的人,在這樣的人手底下做事,你也別想安生。

早在賀平剛來伊州之時,他便有開疆拓土的具體計劃了,在他的眼裏,甘露川上最好能修築起一座新城,因為他去過。

地勢險要,水草豐美。這是他對甘露川的八字批語。

然而賀平不知道這批遷戶是否願意到遠離州城的山區中開荒屯田。誠然,他可以下令強迫他們去,但是他不願這樣做——即使是眼下這種局面。

這稍一猶豫,就猶豫出事情來了。

事情還鬧的不小。

起因還是土地,遷戶中不知道是誰從哪兒得知了原本屬於他們的土地,劃歸給了突厥人——在他們的理解中,回紇就等於突厥,而突厥是咱大唐的敵人,哪怕你現在是來歸附的,那也是打不過咱們投降來的,怎麼投降的人有地種,打了勝仗的咱們卻沒地了?

這個看上去很不合理的說法很快就在遷戶中傳播開來。

這讓這些老兵們很憋氣,憋不住的,自然就想撒氣,而撒氣的對象只能是霸佔了他們土地的回紇人。

於是幾個很有撒氣**的老兵帶着遷戶眾氣勢洶洶的去了城北。

——其實,他們並非為了單純的撒氣,如果是那樣,也許事情會簡單很多,但是他們要土地,要吃糧,這可是關係到全家老小生存的大事。

李湛當時正好和紫茵在城北,只見黑壓壓一片人群吵吵嚷嚷洶湧而來,不停的叫罵着,先還不知道是什麼事,可等看到事情不對時,躲也躲不掉了。

一邊是理直氣壯來者不善的老兵,一邊是語言不通心有戚戚然的異族,身邊是兩個嬌弱的少女外帶一個瘦小的僮僕,李湛心中罵道:「倒霉催的,這事怎麼就讓我趕上了?」

他今天找紫茵出來,是想側面了解一下自己以前和她都發生了什麼——雖然這很有難度。

然而話還沒有說上幾句,他和紫茵連同順兒翠竹就被人群淹沒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唐朝完美生活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唐朝完美生活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章 開荒 鬧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