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1章 沈崧留京(一)

第831章 沈崧留京(一)

「沈書記,你去哪裏了?半天沒見人。」

結束跟李柷見面后的沈崧此時還在愣神中,顯然對剛才的經歷有些懵,還在消化見面之事,未回過神來,對於皮光業的詢問也未回答。

「沈書記?」皮光業湊到近前大聲問道。

「啊?」沈崧回過神來,看到映入眼前的皮光業,心虛地回道,「沈某剛才飲酒過多,出去如廁之後就在院中吹了吹風。」

「原來如此,這麼精彩的詩會,沈書記怎麼能不在?」皮光業笑着道。

沈崧搖了搖頭,「沈某不擅詩詞,還是皮推官擅於此道。」

「兩位怎麼在這裏閑聊?瓊王可是要給今晚詩會佼佼者準備了禮物,兩位不去看看?」這時,之前消失了一會兒的李詹不知道從哪裏走來。

兩人這才朝詩會現場看去,的確有些熱鬧,便跟着李詹趕了過去。

今晚的詩會也算是比較熱鬧,但大多都心懷鬼胎,想趁機拉攏跟瓊王的關係,特別是使團之人。

別看皮光業因為其父死於朝廷之手,但作為吳越使團的副使,有責任為錢鏐爭取正式的吳越王身份。

因為元日大朝會時,朝廷宣讀之詞就能看出朝廷不承認偽梁冊封的一切職位、爵位等。

錢鏐其實也有吳王的爵位,但朝廷就只認越王一爵。

所以回到四方館駐地,皮光業就忍不住詢問,「沈書記,之前見你跟那位李司馬聊得頗投機,朝廷對我吳越到底是什麼態度?從瓊王口中,皮某卻是感到不對勁,朝廷明顯偏向楊吳。」

沈崧搖了搖頭,「我從李司馬那裏得到的消息對我吳越也不友好,朝廷到現在只承認大王為越王,而不是吳越王。

據說跟楊吳這次上交了數十萬貫的賦稅有關。」

「數十萬貫賦稅?就這麼簡單?楊吳一年的賦稅起碼有上千萬貫,不過是上繳朝廷數十萬貫,朝廷至於這麼偏袒楊吳嗎?」皮光業聽聞有些不滿。

可以說,此時南方目前排在前三的賦稅勢力就是楊吳、蜀國和吳越。

荊南、馬楚、清海軍、閩國四股勢力的總人口加起來也只是堪堪超過吳越。

清海軍此時的人口也不過十餘萬戶,閩國、荊南的人口更是不足十萬戶。

其實南方還有一股勢力,那就是掌握虔州、韶州的譚全播,之前歸附偽梁,但實力並不強,屬於在夾縫中生存的小勢力。

江淮地區本就是大唐重要的賦稅來源地,楊吳以不足偽梁的人口卻有堪比偽梁的賦稅,就是因為其佔據了江淮地區。

吳越的人口只有楊吳的一半,但本身佔據太湖平原,這裏土地肥沃,糧食產量頗高,因此楊吳和吳越才會圍繞這裏多次大打出手。

還有就是蜀國,蜀國的軍事實力跟楊吳差不多,甚至還有超出,但經濟實力不如楊吳。蜀國的交通不如楊吳便利,人口也略少與楊吳,但因為之前幾十年這裏沒有遭受太大的戰亂,也沒被黃巢、秦宗權這些賊軍禍害,底子在。

除了這三股實力,剩下幾個就半斤八兩了,荊南明顯要弱一些,但地理位置好。

所以吳越有自傲的底氣,自然對楊吳拿着些許賦稅就佔盡便宜感到不滿。

沈崧幽幽道,「我們都不願上繳賦稅,朝廷怎麼可能會承認大王的爵位?」

他們這次北上,倒是準備了不少禮物,但規模遠不如楊吳,也不怪人家朝廷不給吳越面子。稱呼錢鏐為越王都算好的,若是稱呼為節度使,那才叫一個打臉。

「沈書記的意思是每年還是要按期上繳貢賦?」皮光業一臉嚴肅。

「若是這次不能讓朝廷承認大王吳越王的爵位,是得建議大王這麼做。也不需要太多,每年幾十萬貫對於吳越也不是什麼難事。

不然以後朝廷肯定會偏向楊吳,那樣吳越的日子才叫難過。」沈崧建議道。

皮光業神色凝重地點頭道,「沈書記說的有些道理,等我們回去,我就給大王提議。」

不是我們,而是你們,沈崧心裏說道。

「沈書記、皮推官,你們總算回來了。」就在兩人邊走邊談事的時候,一個聲音從前方傳來。

兩人抬頭,便看到一個少年迎面走來,正是此次作為質子入京的錢傳琳,錢鏐的第二十三個兒子,今年才十六歲。

「見過公子。」看到來人,沈崧和皮光業微微行禮。

都排行二十三,而且還是被當作質子送來,以後前途也就這樣了。

「沈書記,你們倒是出去玩耍去了,本公子在這裏都快無聊死了。我也是讀書人,為什麼瓊王不邀請我去?」錢傳琳有些不滿道。

這位在杭州可能是當慣了人上人,如今來到太原,沒人再巴結他,心裏難免有些落差。

這些日子沈崧和皮光業都在四處活動,難免有些怠慢錢傳琳,而且聖上都沒召見這位的意思。

聽到錢傳琳的抱怨,沈崧二人也有些頭疼,你不過一個異姓王的第二十三個兒子,人家瓊王為什麼要邀請你?

你若是世子還差不多。

皮光業連忙勸道,「公子過些日子就好了。這兩日,我們已經在太原聯繫牙儈觀看宅邸,等看好了就會搬離這裏。而公子也會前往國子監讀書,倒也不會太無聊。」

牙儈也就是牙行,不過牙行是宋代以後的稱呼。

錢傳琳去國子監讀書並不稀奇。

國子監下設國子學、太學、四門學、律學、算學、書學。

每個機構招的人不一樣,國子學就只招朝廷三品以上及國公子孫、從二品以上曾孫為生。

錢傳琳的父親錢鏐是朝廷承認的越王,雖為異姓王,但品級卻不低。錢傳琳讀書,自然是去國子監下轄的國子學。

因為朝廷脫胎於河東,所以國子監一直處於半荒廢的狀態,最近幾年才開始正規化,但學生並不多,三品以上者的官員本就稀少。

國子監自然就是大唐官方的最高學府,其學生根據出身不同就讀不同的地方。

說白了,在進入國子監后,人就被分為了三六九等。

這是延續數百年的制度,李柷不好強改,這才有了求知書院。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唐第一暴君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大唐第一暴君
上一章下一章

第831章 沈崧留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