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你敢打我?

第九章 你敢打我?

有一天傍晚,我外出歸來,看見辰辰和幾個孩子在小區里玩得熱火朝天,你追我趕,嘻嘻哈哈,好不熱鬧。我無端地生出一種感動,似回到了我的童年,我悄悄地走了過去,生怕孩子們見到我還得叫聲阿姨,這多影響他們玩的興緻啊!

正當我要離去的時候,突然聽到一聲大喊:「陽陽,你給我回來,作業做好了沒有?就知道玩,你給我先把作業做好了,否則以後都不準再玩。」

那個叫陽陽的孩子一聽,本來眉飛色舞的小臉立刻像霜打的茄子一樣,他留戀地看了看小夥伴們,又看了看一臉盛怒的媽媽,最終,不情不願地往家裏走去。我聽到那位媽媽還在數落自己的孩子:「你整天就知道瘋玩,學習卻一點也不刻苦努力,你什麼時候能用你玩的勁頭學習了,我保證你每次考試都得第一,你說說你什麼時候才能不讓我操心啊?」

孩子耷拉着腦袋,被媽媽半拉着回家了。我可以想像得出來,陽陽回到家后,一定被父母拉到書桌前寫作業,但是他的心肯定還停留在和小夥伴一起玩耍的瞬間,而不會專心致志地寫作業。

又過了一小時,辰辰也回來了,玩得滿頭大汗,臉上髒得像個小花貓似的,他第一時間衝進浴室,舒舒服服地洗了一個澡,然後吃飯。

大概7點鐘的時候,我看見他開始寫作業了。後來,我偷偷看過他的作業本,寫得很工整,看得出來他寫的時候很認真。

我對辰辰的要求是這樣的:玩的時候你就盡情地玩,腦子裏不用想着學習的事;學習的時候就專心地學。對於孩子而言,最糟糕的結果就是:玩的時候還記掛着尚未完成的作業,所以沒有玩好,學習的時候心裏還在想着玩的事,結果也沒有玩好,最終把學習和玩都給耽誤了。

大家肯定覺得這種結果非常不值得,可這卻是很多孩子的現狀。一直以來,父母對孩子學習態度上的要求就是:學習要刻苦努力。這點我自己深有體會,在我上學的時候,只要我哪次考試沒有考好,父母就會告訴我:你學習還不夠刻苦努力,所以才會沒考好,然後再引申到我何時和同學玩得太瘋,好像就因為某次玩耍,才導致考試沒考好。

並且他們還給我講鑿壁偷光、懸樑刺股這些故事,每次聽完我都會不以為然地對父母說:「我要是向他們學習,最後成不了偉大的文豪,只有可能成為流芳千古的書獃子。」父母當時對我的評價就是強詞奪理、狡辯!而我心裏也很憋氣,考試和玩耍哪有什麼必然的關係,偶爾一兩次考不好,不是很正常的嗎?只是成績代表一切,我說什麼父母都早已對我蓋棺論定了。

所以,當自己有了孩子后,我堅決不想再重複這些做法。我認為在學習上培養孩子的專心是必需的,但非要孩子長時間、高密度地去刻苦學習,則既不科學也不現實,沒幾個孩子能夠讓大人滿意。

父母總覺得「刻苦」、「勤奮」所表達的是一種堅韌不拔的精神。作為成年人,我們考慮事情的時候,知道為了美好的結果要付出我們的努力和汗水。所以,我們把這種經驗推廣到教育孩子身上,希望他能夠刻苦努力地學習,換取一個優異的成績,等到那時候,孩子就知道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確實,這樣的思路本身並沒有什麼問題。可是放在孩子的身上,真的妥當嗎?

父母無形中向孩子傳達了一種信息:學習是件很苦很苦的事,你要忍受得了這個苦。這種信息使孩子一聽到學習,就把它和「吃苦」聯繫在一起,從內心就產生排斥。為了某種成功去心甘情願地受苦,這種精神和毅力連大人都不是人人具備的,卻用它來要求孩子,自然難以如願了。

記得曾經看到過一篇寫猶太人教育孩子的文章,每一個猶太母親在孩子出生之後會進行一個儀式,把蜂蜜滴在聖經上讓孩子去舔,然後告訴孩子書本是甜的。沒有人喜歡受苦,孩子尤其如此。讓他感覺輕鬆、愉快的事他就喜歡,讓他覺得辛苦、難受的事他就討厭。

曾經參加過一位加拿大教育學博士的課程,一位中國媽媽問博士:「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夠在學習上積極熱情、刻苦努力,請問有什麼辦法嗎?」

博士沒有回答她的問題,反問道:「請問您自己小時候熱愛學習、刻苦努力嗎?」

這位媽媽啞口無言。我們大多數時候都是理所當然地向孩子提出要求,卻從來不去思考這個要求是否符合孩子的天性。每一位父母都從童年走過,絕大部分都有被家長逼迫的經歷,可是當自己為人父母后,卻往往忘記了自己童年時的感受。我聽到好幾位父母都跟我訴苦:孩子不願意學習,被逼迫得很痛苦,可是有那麼多升學考試在,不願意也得學啊!等他長大后自然就明白父母是為他好了。

其實,真正決定孩子成績優劣的,並非刻苦努力,而是他對學習的興趣。我們身邊也有極少數學習很刻苦用功的孩子,但是所謂的刻苦只是表象,真正支撐他這麼做的是興趣,一個人只有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了樂趣,他才會願意去學。就像我剛才舉過的「懸樑刺股」、「鑿壁偷光」的故事,看起來似乎他們都是刻苦努力的表率,但這種現象背後的本質是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已經到了痴迷的地步。

一個人,尤其是一個孩子,不可能內心極其討厭學習,卻又能把學習搞好。事實上,要讓孩子非常喜歡學習,像喜歡玩耍那樣,我也沒有立竿見影的好辦法。畢竟學習還是有很多要求的,還有作業等附加條件,孩子不可能完全沒有壓力,不像玩耍,老師和父母從來不會要求孩子玩好還是玩差了。

因為有這些認識,我從來不要求辰辰一定要非常喜歡學習,所以我追求的是他在學習上能專心。

我對他專心學習上的培養,並非從學習開始的,而是像上文提到的從玩開始。在我們家,我和先生經常讓辰辰專心地玩,但是我們的潛台詞是:你學習的時候也要專心。

在辰辰還小的時候,他經常對某件事產生濃厚的興趣,此刻他的注意力特別集中,比如他聽到有的玩具發出了聲音,便會很好奇地盯上半天,仔細觀察它。這個時候我們絕不去打擾他,讓他自己慢慢研究。辰辰在3歲的時候,有一次我幫他洗澡,放了滿滿一缸水,他用手拍了一下水面,水面就會蕩漾一陣,然後漸漸靜止,他再拍一下,又會如此,他足足盯了十幾分鐘,我沒問他為什麼,直到他自己放棄。

在孩子專註於某件事的時候,父母千萬不要以各種理由去打斷他,而是應該給他提供一個不被打擾的環境,這對培養孩子的專註力有很大的幫助。之所以培養孩子專心去玩,是為了讓他樹立一個意識: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專心,連玩都是如此。

很多父母總把孩子貪玩當成缺點來看待,總是嚮往那些乖乖學習的孩子,其實這是不對的。愛玩的孩子比其他孩子更熱愛生活,也更加活潑,甚至思維也比一般孩子敏捷,這是很多父母忽略的。

前不久,一位四年級孩子的媽媽憂心忡忡地對我說:「再過兩年就小學畢業了,孩子整天還想着玩,怎麼辦啊?」

如果孩子已經到了高中,整天還想着玩耍,那確實是一件令人頭痛的事,玩也要看孩子的年齡段,對於還在上小學的孩子,父母更多地要保證孩子玩耍的時間,不要用學習剝奪孩子玩樂的時間,徹底敗壞了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可以說這個階段玩是最好的學習。

該怎麼玩其實也有竅門,並非讓孩子天天弄成一個泥猴回家,如果在孩子學前及小學這個階段,父母將玩耍和學習很好地結合起來,就不用在孩子初、高中階段為孩子不愛學習而鬧心了。

辰辰小學階段,除了他自己要學的架子鼓,我和先生幾乎沒再給他報什麼興趣班。興趣班顧名思義就是孩子感興趣的事,可現在很多興趣班對於孩子而言,卻是他們最深惡痛絕的事了,這樣的話,早已失去了原本的意義。因為不用周六趕着去學英語,周日趕着去學奧數,每到周末,我和先生就帶着辰辰到處玩,去親近大自然。

有一次,我們一家人去黃山玩,第二天4點去看日出,那時候是秋季,但是山上的氣溫很低,我們裹着軍大衣相互取暖。忽然,東邊出現了一條紅線,先生興奮地喊:「辰辰快看,太陽要出來了。」果然,那條紅線慢慢粗了起來,將東邊的半邊天空映得通紅,不一會兒,太陽已經露出半個腦袋,同時出現了無數道紅光,我們被這種瑰麗的景象震撼了。

辰辰激動地問我:「媽媽,天上不是只有一個太陽嗎?為什麼這裏看到的和家裏看到的不一樣啊?」

這個問題還真難倒了我,先生也無法很好地給辰辰解答,我靈機一動說:「媽媽之前看過《十萬個為什麼》裏有解釋,可是時間久了,媽媽也記不清楚了。」

那次回去,我們就把《十萬個為什麼》和《百科全書》請回了家,而辰辰學到的也不僅僅是這個問題的答案。這種好奇心能夠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而這種不痛苦的學習方式一直使辰辰對學習保持了很高的熱情,並且養成了愛探索的好習慣。

很多時候,不是孩子存心讓我們失望,而是我們需要回到自己的孩提時代,去體會我們那時候的需求,可以說我們那時候希望父母怎麼對我們,就是孩子需要我們怎麼對他們。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都市我為尊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都市我為尊
上一章下一章

第九章 你敢打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