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7章、三士

第067章、三士

句町縣,又名町國。

乃春秋時期,濮人建立的王國,王族乃毋姓。

於此姓氏中,和牂牁郡的毋單、毋斂兩縣,以及益州郡毋棳縣之名,可大致推斷出故町國的疆域。

然,如今的町國王族,風光不再。

於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時,句町王亡波率部歸附大漢,朝廷以其地置句町縣。

漢昭帝始元五年(公元前82年),亡波因協助平定姑繒、葉榆的反叛有功,而被封為「句町王」,享受着國縣並置的特殊待遇。

但如今,句町城外東南兩向,所繁衍生息的獠人部落,日漸強盛。

獠人多不服王化,生性好鬥兇狠,通過戰爭將濮人城外的田畝佔據,已然成為句町縣人口最多的大族。

此亦然,乃是朱褒選擇句町,為牂牁南部堅守之地的首要緣由。

自從朱褒前來牂牁任職太守伊始,便極力推行扶持獠人打壓濮人的策略,以圖將抹去舊日句町王室的威望,更便於郡縣的政令推行。

數年積恩累下,句町縣獠人部落已然壯大,亦對朱褒感恩戴德,願為其效死。

另一緣由,乃是句町縣儲備了不少糧秣。

雖說句町一帶,可開闢的坦地不多,比毗鄰益州郡的牂牁西南之地,如漏卧、同並、漏江及毋單等諸縣,匱乏不少。

然,此地盛產一種樹木,喚作「桄榔木」。【注1】

其木堅如鐵,可為鋘鋤刀兵;其皮心酥軟,以牛酥酪可作面,可食之,百姓資以為糧。

當地習俗,若土人獠夷欲取其木,先當祠祀之。

朱褒昔日扶持獠人部落時,便存儲了不少桄榔食麵;舉叛旗后,更大肆砍伐桄榔木作刀甲及糧秣之儲。

堪稱人心可用,糧秣輜重充足。

若是他能活着歸來句町,朝廷想攻破此縣,絕非易事。

然而,可惜了。

隨着他的身亡,昔日種種恩惠,亦悉數葬盡了。

他的長子,先行一步前來句町縣主事之人,話語權已然無法壓制其他兩股勢力,陷入了「人走茶涼」的無奈中。

另外兩股勢力,一乃獠人眾部落的耆老宗長的聯合;另一則是龍、傅、董和謝四大郡內大姓的聯盟。

原先,他們都是追隨朱褒反叛之人。

但現今,卻是對朱褒之子、年僅及冠的朱邪,能否對抗朝廷討伐大軍,毫無信心。

朱邪得知其父兵敗身喪,自然是想與朝廷死戰到底。

而諸大姓則是不願為之陪葬,心生投降之念。

他們覺得,朝廷若想讓牂牁郡安寧,必然會啟用郡內有威望的大姓,代為約束土人蠻夷部落。

因而,不會對所有人斬盡殺絕。

今,朱褒已亡,相當於首惡已誅。

他們這些從叛者,若率眾請降,必然可得朝廷赦免。

哪怕是朱褒之子,亦會被當成彰顯朝廷恩義、拉攏蠻夷部落的對象,得以赦免活命。

至於獠人眾部落的心思,則是想朱邪率軍隨他們歸去山澤險要中,暫避朝廷鋒芒,待朝廷大軍歸去后,再圖奪回句町縣。

此兩家之言,一乃聲稱欲保朱家血脈得以延續;一乃聲稱讓朱邪後日再起,皆有各自的理由。

讓朱邪無法反駁。

但他心中亦明了,此兩種言論,皆不可選。

彼諸大姓之心,不過是求自家族得以存續罷了!

誠如他們所言,朝廷今日或會不究朱家之罪,但「舉兵作叛者,夷三族」乃律法!日後任何一位牂牁太守,皆會心存芥蒂而積心打壓朱家,直至朱家淪為庶民或奴僕!

至於眾獠人部落,亦不安好心。

他們不過是,想將朱褒昔日在牂牁郡的威名,加以利用!

若朱邪隨他們前去部落中落足,必然會被挾持!哪怕,日後奪回句町縣以及牂牁南部了,朱邪亦不過一傀儡罷了!

是故,他們各執一辭而爭。

且,三家在城內的兵力相當,皆不能壓制其餘,便僵持下來。

竟拖延到鄭璞率軍至,亦無決斷出。

所幸,漢軍前來的兵卒,僅千人,尚不能對坐擁兵力三千的他們構成威脅。

反之,敵我懸殊之下,他們還暫時達成了共識:先協力合兵,攻打這支先遣漢軍!

是戰是降,或是遁走,且先試試漢軍的實力也好。

若能大勝之,對三方都有好處。

於朱邪而言,乃喚起他人的堅守死戰之心;於大姓而言,投降時亦以此要挾更有底氣;於獠人部落而言,得以彰顯實力讓朝廷不敢小窺之,無論他日句町縣孰人為主,皆不能撼動獠人乃第一大族的地位。

然,他們的傾巢而出,卻寸功未竟。

僅攜一千士卒,便膽敢孤軍先來句町縣的鄭璞,安能沒有倚仗?

見叛軍出城來襲,當即便讓士卒們將輜車橫連於前,盾兵及長矛兵插空列陣,將五百弩兵護衛在中間。擺出了大漢步卒野外遇敵,最常用亦是最有效強勁的車弩陣!

當叛軍咆哮沖陣而來,弩陣便以「三段擊」的方式,將如蝗弩矢傾瀉而出,讓那叛軍的屍首,鋪出一條死法形狀各異的伏屍之路。

且,沖得最近的屍首,尚離漢軍輜車半箭之地。

甫一衝陣,尚未白刃相接,便死傷兩三百兵卒,人心本就不起的叛軍三家,亦無法再堅持下去。尤其是,有些被弩箭所中而將死未死者,哀嚎起伏,喪人膽魄。

無奈之下,他們便又歸去了城內,為日後如何取捨,再度爆發爭執。

鄭璞兵少,不能將城池圍困住,便在城北角約莫十里,落下營寨。

每日讓柳隱及乞牙厝二人,各自攜帶扈從外出巡視,監視城內叛軍的動靜。且讓句扶領了三百板楯蠻,隨時待命著。

以防叛軍出城遁去時,能及時追擊而戰。

自身,則是將那些中了弩箭而被俘虜的叛軍士卒,逐一細細盤問。

待了解城內如今主事者有三,且互不統籌后,便蹙眉而思。

旋即,雙眸灼灼,捏胡而笑。

若真如俘虜所言,此句町縣想拔之,不難矣!

不過,他心中所需,得先等太守馬忠後續兵馬到來,有了兵力優勢后,方能實施。

卻是不想,馬忠領兵尚在途中,其他軍情,倒率先紛至沓來。

皆是好消息。

一乃陳式的軍報。

他攜朱褒之首,別遣千餘兵馬往牂牁西南諸縣進發,一路順利無比,叛軍望風而降。

另一,乃是庲降都督李恢。

李恢所領兵馬有萬餘,得知丞相從成都兵發南來后,當即便率軍突進益州郡。兵馬動時,幾與牂牁郡同時。

然而,他進軍比馬忠更為順利。

他本乃建寧俞元人,深諳益州郡的山勢地形,無迷途之困,以及鮮少被當地蠻夷部落所阻。

且,越嶲夷王高定,間接幫了他一把。

李恢進軍之時,恰好是叛軍內訌、雍闓被殺之際。

當時益州郡叛軍無首,眾部混亂無人統籌,於孟獲上位申令嚴明之前,李恢早就率軍入了益州郡治滇池縣。

但他的輕裝貿進,亦付出了代價。

孟獲樹立威望畢,親率數倍大軍將滇池圍困住,讓李恢成為了瓮中之鱉。

且局勢,乃是外無援軍,岌岌可危。

從成都進軍的丞相諸葛亮,尚且在越嶲郡與夷王高定大戰中,於李恢之軍糧秣斷絕前,絕無可能趕至救援。

萬幸,丞相兵鋒甚利!

越嶲夷王高定所佈防阻敵的地點,分別是西夷道途中的旄牛、定笮、卑水三地。

指望將兵鋒阻在漢嘉郡內,不讓戰火損自身所控的越嶲郡。

然,丞相諸葛亮,焉能遂他所願?

直接率軍順着岷江而出,於樂山西轉入大渡河,轉至旄牛東東三十公里處,循着支流越西河(牛日河),向南進抵至闡縣,繞過越嶲夷王高定的佈防,兵鋒切入後方的卑水縣而來!

越嶲夷王高定無奈,只得率軍來戰。

卻是連戰皆負,自身亦然被陣斬!

其餘部落的耆老宗長,皆引潰兵奔往來益州郡,依附孟獲合力,共抗朝廷兵鋒。

孟獲得聞,又見丞相親率主力進入益州地界,遂親自領軍北上迎敵。

亦給了李恢逆轉局勢的機會。

當時,被困的李恢,思得緩兵之計,謂叛亂南人曰:「官軍糧盡,欲規退還,吾中間久斥鄉里,乃今得旋,不能復北,欲還與汝等同計謀,故以誠相告。」

以南人豪族昔日的同氣連枝,拋出勢窮欲從叛的籌碼,取信於叛軍。

待城外叛軍圍守怠緩,便趁機激勵將士,誓死出擊,大破之!

但他並沒有率軍北上,與丞相諸葛亮的主力,前後夾擊孟獲所率的叛軍。

而是輾益州郡東南部的叛軍追奔逐北,將益州郡南至槃江(南盤江)、東接牂牁的諸縣皆收復,讓孟獲再無回軍之地。

至此,昔日聲勢浩大的南中叛亂,已然日暮西山。

句町縣內,三家勢力得聞越嶲及益州郡戰事,如喪考妣。

又見馬忠及陳式率軍合圍而來,乃各自私下頻頻聚心腹商議,皆圖自身之計,不復前日三家合謀矣。

而城外漢軍營地,鄭璞與馬忠二人,駐馬於一矮丘之上,極目眺望着句町縣防禦。

鄭璞肅容,對馬忠輕謂道,「太守,句町城堅,守備充足,若強攻之,殊為不智。我近日有思,或可效仿昔日晏子『二桃殺三士』之法,不費吹灰之力,破之!」

------------------------------------------------------------------------------

【注1:《臨海異物志》曰:「桄桹木外皮有毛,似栟櫚而散生。其木剛,作鋘鋤利如鐵,中石更利,唯中焦根乃致敗耳。皮中有似搗稻米片,又似麥面,中作餅餌。」《廣志》曰:「桄桹樹大四五圍,長五六丈,洪直,旁無枝條,其顛生葉不過數十,似棕葉,破其木肌堅難傷,入數寸得面,赤黃密緻,可食也。」】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蜀臣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蜀臣
上一章下一章

第067章、三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