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長沙北山》

第四十二章《長沙北山》

連同劉慧,一行人馱著大包小包,分兩隊,直接出了長沙城,往北而行。至於這為何出發往北而行,還是孫林提的主意,研究了一個晚上,就這地圖的構造,結合劉慧對長沙河流的描述,猜測這河流應該在長沙北區,就這幾下子的功夫,看樣子這孫林的功底真不是蓋的,畢竟也是李健這幾人中的翹楚。

長沙,又稱「楚漢名城」,是楚文明和湘楚文化的發源地。自春秋戰國時期始建城,秦開始建郡,至西漢為長沙國都城,東漢復為長沙郡治,上隸荊州,歷經唐、宋、元、明、清各個朝代,有着三千年悠久的歷史文化,約有二千四白年建城史。因歷史悠久和歷史中的特殊地位,長沙城各時期發掘了眾多古墓,以漢代古墓為主,分佈在湘江兩岸,也是各個時代的盜墓賊所「親耐」的「香餑餑」,尤其是清朝、民國至建國初期的近代,盜墓尤為猖獗,在利益的驅使之下,鋌而走險的越來越多。

加入了這伙盜墓賊的隊伍,劉慧也不閑着,處處留了心眼,畢竟自己也是考古研究所得一員,歷史的使命感一直深耕在內心的底層,這次的行動更是一次「身臨其境」,為國家和城市歷史文化的保護做出自己的貢獻,想到這,更加堅定了作為「卧底」的神聖使命。

出了城,走了大半天山路,找尋半天,臨近黃昏來到一農家住戶處,這雖離長沙城不遠,但是發展程度而言,有着天然的差別,更別提繁華了,說是凄涼更加貼切,方圓幾里,才看到一處人家,而且在大山深處。一行人假借礦產勘察研究隊的名義住了進去,這農戶見是礦產勘察,也沒有多留心眼,還給了大把的大團結,更是臉上笑開了花,趕緊殺雞宰鴨,忙的不亦樂乎。

大團結,八十年代對一百元人民幣的別稱,和現代的人民幣還是有着很大的區別,最小面額還有到分的,更別百元大鈔,普通人家十元的都見得少。

次日清晨,一縷陽光從東頭的大山上直嵌在農家院子內,從大門外挑着一擔水進門的是劉凡志,六十歲上下的老人。

「劉老哥,早啊」出門的正是李健,見劉凡志進門,連忙上前幫忙。

「李隊長,你也起的這麼早,昨晚睡得可還踏實」

幾句簡短的寒暄之後,劉凡志和老伴忙着燒火添材,準備早飯去了,畢竟兩人收了白花花的大團結,可得把這幾個財神爺供著。

趁著早飯時間,趙琪向劉凡志打聽了這裏的地名和地形,順變還問了周邊居民情況,在劉凡志的介紹中得知,這地方叫大坡村,方圓五里都少有人家,原先自己祖輩都生活在此,也有十幾戶人家,後來政策變化,都舉家搬遷至城裏了,只留下自己一家還居住在此,其原因不是別的,因膝下無兒無女,搬出去了也無法生存,就靠着幾畝農田過活,雖然清貧,倒也知足。

聽着介紹,趙琪開始打着哈哈,一方面是順時迎合,一方面也聽出了很多信息,周邊無居民,肯定方便自己一行人行動,另外,這老兩口性格樸素,給點小恩小惠,肯定能讓他們知足,想到這,還一個勁的鼓勵他們。

「劉大哥,我們是組織上派來的,你幫助我們,就是幫助了組織,說不定,組織上還會給二位在長沙安排房子,到時候和胡大嫂去那邊享清福了昵」

「嘿嘿,這敢都不敢想,小趙同志盡會框我這老太婆」聽着趙琪的甜言蜜語,讓本來沒有想法的胡大嫂心理樂開了花。

聊天歸聊天,這吃罷早飯,帶足了乾糧,一行人大包小包的就出發了,還特地囑咐劉凡志兩夫婦要過幾天才會回來,把一些重要的「儀器」放在這邊,而且還特地交代,別丟了,因為是組織上的東西,壞了就交代不清了,嚇得這樸素的兩人,一個勁的說着,就是自己折了,也不會折這些寶貝。

「我說,咱們這找了兩天也走了這麼久了,怎麼一點都沒有發現」李二河已經累的氣喘吁吁,本身就是體力有限,雖說是邊走邊查看,但是這翻山越嶺的,但是身上背的東西可不清,身子骨也開始垮的不行了。

「他娘的,你不是河神嗎?你倒是找到這條河啊,瞧你那癆病鬼的樣子」李健見沒有外人在場,一改在劉氏夫婦那一本正經的模樣,開始對着李二河指鼻子瞪眼的開罵。

罵歸罵,一屁股坐在地上喘著粗氣,本來就是江湖人,有點錢就到處揮霍找樂子,身體早就被偷空了,晃過神之後開始問著身邊的孫林,孫林也沒去理會,拿着指南針在森林裏邊走邊揣摩,發現有點情況,還特地爬上了一石頭上往外眺望。

只見現在身處一條峽谷中,兩邊被大山包圍,峽谷的走向也符合自東向西,峽谷的下流還有一個不高不低的小山堆。

「老大,有情況,我們下去看看」來不及解釋,獨自一人向峽谷下跑去。

一行人也開始了精神頭,背起傢伙就往孫林的方向走,留下劉慧一人在最後,劉慧見這些人全都離自己有十來丈遠,趕緊拿起隨身攜帶的小刀在樹上刻了一把叉。

「把地圖來出來看看,別又找錯了」張大彪走到小山堆上,找了一空曠的地方,把自己的背包仍在了地上,連忙催促着李國富。

「這山谷應該是古河道,你看還有水流沖刷過的鵝卵石,估計是幾百年過去了,這河流枯竭了」看着地圖后,孫林和趙琪在那比劃着,越說臉上表情越輕鬆,張大彪也舒了一口氣。

幾人對過地圖,手忙腳亂的開始找入口,留下肖思國一人在那揣著本書在那悠閑地翻著,好像根本就把眼前的事情放在心上,是不是還哼著歌。

「肖哥,你咋一個人在這清閑,不去幫忙嗎?」劉慧這會出來也是一邊打聽着這幾人的性格,一邊和他們混的臉熟。

「嘿嘿,這個我可幫不上忙,有力使不上哦」肖思國邊說邊拿出乾糧啃了起來。

經過差不多半個時辰的時間,幾人累的氣喘吁吁,就連身經百戰的李健和張大彪也開始犯起了嘀咕。

「他娘的,這挖了不下七八個洞了吧,糯米泥都沒有看到,不會是找錯了吧」張大彪放下了手中的摺疊鏟,開始大口喝着水說道。

「應該不會錯,但是就是找不到任何東西,都是老土和朱甲土」李健也是身經百戰的主,這在以前,憑着自己的經驗,看準地方,幾鏟子下去絕對挖到封土堆。

這封土堆就是前文提到過的墓完成後的回填土,古墓一般以土葬為多,葬法先在老土(原生土)內挖成長方形墓坑,將葬具放進去,然後以土回填或夯築,上面再築封土堆。這李健根據經驗識別古墓就是根據古墓的封土和墓坑的回填土的成色、夯層、含水濕度來判斷。概括來說是「一看二挖」,「看」就是看封土堆是人工堆積而成的或是自然堆積形成的;「挖」就是用鋤頭透過地表取出樣土,用手挖碎來看,是否有夯築層次現象或濕度。這會李健算是失了面子,像往常,挖到封土堆,就讓小弟們去開井,俗稱盜洞,這半下午的功夫,都沒有找到位置。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茅山筆記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偵探推理 茅山筆記
上一章下一章

第四十二章《長沙北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