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51章 糧食,必須官營!

第0151章 糧食,必須官營!

在蕭何正愁眉苦臉的走在蒿街,向陽城延解析劉盈『禁賈屯糧令』所會導致的後果之時,未央宮內,送走蕭何、陽城延二人的劉盈,也是等來了母親呂雉的到來。

同過去十數日般,將意圖起身招呼的劉盈摁坐下來,呂雉便坐在了劉盈身邊,問起了方才的事。

「前些時日,盈兒言欲勸酇侯布令關中,以禁商賈屯糧、貨糧事,又於長安南設糧市,售少府平價糧與關中民。」

「酇侯方才入宮,可是為此事?」

聽聞此問,劉盈只面帶微笑的一點頭,稍有些感懷的長嘆了口氣。

關中糧食價格居高不下,其實並非是什麼新出現的問題。

無論是劉盈腦海中的那段陌生記憶里,漢室過往幾年的糧價跌宕,亦或是前一世,劉盈成為傀儡天子后的那些年,糧價,一直都是長安朝堂的一大心病。

結合劉盈尚未穿越而來時,對過去所保有的記憶,以及前世成為傀儡天子后的印象,『糧價』一詞,始終是朝議、廷議的主要內容。

在劉盈腦海當中,關於糧價最早的記憶,便是漢五年,即垓下一戰那年,劉盈被當時還只是漢王的老爹劉邦送往長安。

劉盈清楚地記得,關中那一年的糧價區間,是每石二千五百錢到四千錢,秋收前後底,春、夏兩季高。

之後的漢六年,關中的糧價,便經歷了有漢以來,第一次有人為痕迹的暴漲!

在漢六年,也就是韓王信即將跳反,漢匈白登一戰在即那一年夏天,關中的糧價,一度漲到了八千錢一石!

八千錢一石的糧價,究竟對底層百姓造成了多大的傷害,劉盈並不清楚。

但有一個數據,或許能側面說明,突然暴漲的糧價,究竟會對漢室、對天下造成怎樣惡劣的影響。

——漢五年春,劉邦於洛陽繼天子位,立漢國祚,幾乎是同一時間下令:凡自山林走出,至官府登記戶籍,以為漢民者,皆授公士之爵、百畝之田!

在《授民田爵令》的帶動下,在漢五年春天到秋天,這不到半年的時間,光是三千里秦中,便迎來了『人口大噴發』。

直到如今,都還儲存在丞相的內史戶籍檔案里,那半年的時間,關中的戶口,便從十五萬,暴漲到了將近六十萬!

在籍人口,更是從不到八十萬,暴漲到了將近三百萬!

可到了第二年,也就是漢六年,同樣是半年的時間,同樣是春天到夏天,關中的戶籍、人口,卻詭異的沒有絲毫增長!

——要知道今年,可已經是劉邦頒佈《授民田爵令》的第七個年頭了!

而即便是如今,也依舊有不斷從深山老林走下來,領取戶籍、田畝的關中百姓,讓關中的戶口、人口按每年一成左右的速度增長!

那為什麼漢六年,《授民田爵令》剛頒佈之後的第二年,關中的戶口、人口,便詭異的沒有再增長呢?

難道是居高不下的糧價,讓那些躲進深山老林,以躲避戰亂的前秦、戰國遺民不願意下山了?

這個問題的答案,並沒有被記錄在漢室的檔案當中,劉盈也很確定未來,某位太史公的史書之上,也不會為這個問題,給出太過明確的答案。

因為這個答案,太過於殘酷,又太過於令人悲痛······

事實是:《授民田爵令》頒佈的第二年,『下山登記戶籍可以領田畝』的消息傳播的更為廣泛的漢六年,關中新多出來的戶口,比漢五年還要多!

但在那一年,在那『石八千錢』的天價糧食麵前,有數之不盡的農民,從最開始的賣兒、賣女,到後來的易子相食,最終,淪落到了活活餓死的地步······

才剛下山,從官府領到田畝的『新民』,都沒來得及適應自己『漢人』得身份,就發現自己傾盡家財,都買不起春耕的糧種!

早一些下山,或本身就沒有上山避難的百姓們,更是欲哭無淚的看着手中,那一堆堆賣了幾百石糧食才換來,如今卻買不回幾十石糧食的銅錢。

就連官府、朝堂,乃至於天子劉邦,在如此令人髮指的超高糧價面前,都只能祭出『漢三銖』這種自掘墳墓、自毀根基的經濟舉措,以緩解中央財政的困局。

自漢六年那次全關中範圍內的糧價鼎沸起,關中人口銳減、戶口減少,糧價舉報不下,私鑄三銖莢錢成風等一系列後遺症,都讓漢室,陷入了長達數十年的困頓。

為了撫平那一次糧價暴漲所產生的不良後果,漢室容忍了『面值半兩的三銖錢』這種怪胎,在漢室存在了足足八年。

直到漢太祖高皇帝劉邦駕崩,太后呂雉親頒詔諭,禁民私鑄錢,漢室的貨幣市場才稍稍回到正軌。

至於糧價,那就更不用說了。

——劉盈至今都還記得:前世,自己年滿二十二歲的那一年,即漢十九年,關中的糧價,也依舊沒有跌下每石千錢!

在原本的歷史之上,為了讓關中的糧價,從漢六年的每石八千錢,降到漢武帝元年的每石六十錢,漢室,足足耗費了近百年的時間。

而這百年中的大部分時間,便被後世史學家籠統的稱之為:文景之治······

「母后或有不知。」

將沉重的心緒從瞎想中拉回眼前,對母親呂雉稍一微笑,劉盈的面容之上,也不由帶上了些許沉凝之色。

「去歲秋九月,兒因整修鄭國渠而往蓮勺,沿途所見食不果腹、衣不遮體之關中農戶,不知凡幾。」

「至蓮勺,得見自來而修渠之渭北民壯,兒更屢見民男歲三十餘,卻仍骨瘦嶙峋,面呈菜色者!」

「——須知父皇授民田爵,至今不過六歲;凡關中之民,皆坐擁百畝良田!」

「得此百畝良田,又身一戶之棟樑,然糧米之缺,卻仍使此輩食不飽腹啊······」

面帶哀愁的搖頭一聲長嘆,便見劉盈將嘴唇稍抿緊了些。

「先前,兒還不知個中詳由,只當關中水利多年久失修,田畝累年減產,這才使民耕于田,而農獲不足食。」

「然往十數日,而卧榻靜思良久,方知關中民食不飽腹,非因糧產不足。」

說着說着,劉盈的情緒,也是稍有些激動起來。

「——良田百畝,縱畝產二石,亦可得糧米二百石;去農稅、口賦,亦余不下百九十石!」

「得此糧百九十石,一戶五口之家,安能不足食?」

「須知今,縱南、北二軍之卒,年食糧亦不過三十石!」

「糧米百九十石,當可供養夫妻二人、父母雙親,另兒孫五、六,而另有餘!」

說到這裏,劉盈終是按捺不住胸中惱意,將手緊緊握成拳,不輕不重的在自己膝蓋上砸了一下。

「若非往數年,關中糧商惡賈附食民血,如今朝堂,何愁父皇大軍之糧草?」

「何愁整修鄭國渠之力役、興建長安城之錢糧?!」

「每念及此,兒恨不能提三尺之劍,盡屠關中之糧商米賈!!!」

滿是怒意的發出一聲低吼,劉盈又是用拳頭狠狠砸了一下身側的軟榻,一時間,竟氣的連胸膛,都有些起伏不定起來。

見劉盈這般作態,一旁的呂雉輕笑之語,暗地裏,也是默然點了點頭。

「難得盈兒於糧賈、國本之事,得如此透徹之知解。」

面帶笑意的發出一聲贊可,便見呂雉溫柔的拍了拍劉盈的手背,稍帶試探道:「然縱如此,盈兒也不當以偏概全才是。」

「盈兒需知,低買高賣、牟其差利,乃商賈安身立命、發家致富之本。」

「凡賈者,若不明此道,皆無以得利。」

「及關中糧商,雖偶有不軌之舉,卻也有『為民儲量』之功;縱米價稍貴,亦不至言曰『附食民血』之地······」

溫聲撫慰著劉盈隱隱有些暴躁起來的情緒,便見呂雉面色稍一滯,旋即若有所思的低下頭。

只片刻之後,又見呂雉意味深長的一笑,稍凝望向劉盈目光深處。

「盈兒方才言:糧商惡賈?」

「莫非天下之奸商,只糧賈一類?」

聽聞老娘突兀的發出這麼一問,劉盈只稍一思慮,便余怒未消的嘟囔道:「余者,兒不知。」

「然糧賈,確當盡為意欲顛覆社稷,亂我漢家之逆賊!」

見劉盈才剛平復下去些許的情緒,被自己一個問題又重新點燃,呂雉卻並沒有着急寬慰,而是笑着一仰頭。

「哦?」

看着老娘幾乎明寫在臉上的『展開說說』幾個字,劉盈也是不得不暫且壓抑住心中惱怒,稍一措辭,便側過頭。

「吾漢家治天下者,其本有三。」

「一曰:孝;二曰:農;三曰:陵。」

「孝者,百善之先,為吾漢家用於引民向善。」

「而農者,自三皇五帝以降,便乃為國本、民本。」

「陵,便為邑;乃父皇取奉春君婁敬之議,廣遷天下豪傑入關中,以為強本弱末之策。」

「孝、農、陵,乃吾漢家治國之三本;又三者相輔相成。」

面帶篤定的道出此語,劉盈的目光中,也是迸發出了些許精光。

「而今,糧商惡賈之所為,盡損此三者!」

「——糧商惡賈屯糧居奇,哄抬糧價,首損者,便乃農本!」

「今關中,每逢季夏之後、秋收在即之時,糧價立跌;及春、夏二季,民青黃不接之時,糧價又立漲!」

「長此以往,若民皆因糧價之跌宕,而失農耕之欲,吾漢之國本,便當立為不穩!」

聽聞此言,呂雉只面色淡然的一點頭,就見劉盈稍一清嗓,便繼續道:「次損者,乃陵本!」

「——陵邑之制,本乃關東遠長安,又地方豪強富戶尾大不掉,郡縣二千石不能治,方借『孝守帝陵』之名,強遷關中而弱之。」

「然今關中,凡貨糧之賈,幾無一不為漢七年,蕭相國自關東遷入長陵之地方豪強!」

「長此以往,吾漢家強本弱末、強幹弱枝,鎮豪強而善黔首之陵邑制,豈不成了關東豪強遷居關中,以壓剝關中民之進階梯?」

「待往後,聞『遷關中帝陵而守靈』,恐關東豪強,當不復今如喪考妣之色,反盡彈冠相慶,以魚肉關中民!」

聽到這裏,呂雉的面容之上,頓時出現了些許異色。

糧價的起伏,會影響農業生產,這一點自是無可厚非。

——糧價跌宕不定,谷貴傷農、谷賤害農,自然會導致百姓的耕種意願下降,動力減少。

這也是如今朝堂,乃至於整個天下的共識。

而當劉盈說出『糧價起伏,不單單傷害農本,還會破壞民風、孝道,以及陵邑制度』的時候,呂雉還沒有太當回事兒。

直到劉盈說出來這第二點,呂雉才猛然反應過來:對啊!

如今關中,那些個哄抬糧價的糧商,可都是早年,從關東遷入的地方豪強!

陵邑制度的本意,原是把這些地方官沒法治理的刺兒頭拉到關中,順帶壓制一下,好鞏固國本,以防地方勢力尾大不掉。

但如今的狀況,可不正如劉盈所說:原本應該到關中被鎮壓的地方豪強,都如魚得水的開始剝削起了關中的農民?

照這樣發展下去,真要過了百八十年,劉盈的猜測,還真有可能成為現實!

——聽說自家被強制遷入關中,地方豪強非但不恐懼、不失落,反而興高采烈地表示:終於可以換個地方,而且還是天子腳下,去魚肉關中百姓了······

「其三,孝本······」

正思慮間,劉盈卻是自顧自的,道出了自己的第三點看法。

「孝道者,乃子孝父母親長,妹弟恭兄姊;及孝行,亦不過供養以糧米、布帛。」

「然今,關中民自尚食不果腹、衣不遮體,何來余財,行孝道的親長?」

「長此以往,豈不關中之民盡奔走於生計,而枉顧孝道?」

「如此,孝本便不復存在,吾漢家之民,亦當不復見淳厚之風······」

言罷,見老娘只若有所思的陷入思慮之中,劉盈卻是沒做停留,直接道出了自己的結論。

「故兒以為:為吾漢家之萬世計,糧商,必絕於關中,乃至於天下!」

「糧米之貨買,關乎吾漢家孝、農、陵三本,又乃兵馬調動之時,不可或缺之重器!」

「如此重器,絕不可付於賤商惡賈之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漢第一太子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大漢第一太子
上一章下一章

第0151章 糧食,必須官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