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天下之合(終章加後記)

第二百二十七章 天下之合(終章加後記)

趙國逼迫白起自殺之後守諾將剩下的八萬秦軍放歸函谷關的事引起了各國一片讚譽聲,雖然這些讚美之多少帶着些戰戰兢兢的意味,但各國都明白,趙國不殺那八萬人不單單是想博取美譽,更重要的則是要在掐住秦國命脈的同時給各國一顆定心丸吃。

定心丸是必須要給的,雖然此戰趙軍並沒有傷筋動骨,但十三萬人的戰損外加整整半年的軍糧消耗還是挺讓人喘不過來氣的,趙國絕不願意看到這時候別國突然對他發起進攻。

趙國如此做也就是防患於未然罷了,免得出現什麼意外情況落下「不仁」的口實,把韓魏齊楚嚇毛了當真來個連橫抗趙。事實上各國對趙國發起進攻的可能性幾乎沒有,畢竟秦國出人意料的在一次大戰之後就徹底衰落,誰也沒想到他們會敗得這麼慘這麼快,以至於大家都沒有時間調整戰略反過來幫助秦國對抗趙國,那麼所謂的三足鼎就算完全被毀了,如今變成了趙國一家獨大的局面。以後大家抱起團防止佔據了整個天下北半部的趙國南下進攻還有可能,但若說反過來入侵趙國,已經沒有哪個國家能夠承受趙軍五年內從五萬暴增到十五萬的強大騎軍外加上百萬主軍輔軍的蹂躪了。

雖然各國完全可以合起伙來與趙國爭上一爭,但正如合縱無法對付秦國一樣,韓魏楚秦齊五國即便在私底下達成連橫協議,實質上的各國利益分歧也必將使這種合縱無法維持下去。趙國只需在其一兩個國家身上運作運作,所謂連橫也必將分崩離析。

楚國雖大,奈何君王昏庸,更何況這種所謂的「大」也僅僅只是相對於韓魏齊三國而言。與再一次大大擴展領土的趙國相比根本就不是個兒,哪還有膽量做什麼連橫盟主?楚國都不敢出頭,韓魏齊這三個傳統的趙國「盟友」就更不用說了,特別是魏國,雖然邊境線離邯鄲頗近,但你讓他進攻一個試試?

膽怯使連橫不能成事是一回事,實際的獲利安穩了眾心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雖然因為各國的畏畏縮縮使山東各國小合縱變成了趙國單獨抵抗秦國進攻。以至於徹底惹惱了趙勝,公開宣佈再也不與各國合作,但在趙國大敗秦國以後,趙勝還是非常仁義地默認了當初小合縱各國實際佔有領土的計劃。

這樣一來楚國心滿意足的搶回了上庸郡。而且順帶着還把原來根本就是秦國土地的武關以東丹水沿岸上百里土地搶在了手裏。而韓國和魏國則如願地收回了函谷關以東河東郡所有失地,將西邊的國境線推到了函谷關前。單單這些實際利益也足夠他們興奮上很長一段時間了,一時之間哪裏還會去怨恨趙國?

不過沒時間去「怨恨」趙國並不等於各國沒有事情可做,就在趙勝於年底返回邯鄲繼續埋頭髮展內政、消化新占上郡、河東、上黨領土的同時,楚國對秦國依然佔據的黔郡發起了強力進攻。然而很不幸的是,秦國雖然慘敗在趙國手裏,剩餘的殘兵對抗楚國卻不含糊,雙方拉鋸似的在黔折騰了三年。直到最後秦國因關大旱缺糧無法再支撐下去才出現了勝負的苗頭。

此時秦國已經沒有什麼爭霸天下的雄心了,眼看着黔一丟。楚國下一步必將窺覬巴蜀,發愁之下趕忙求到了趙國頭上。希望趙勝能替他主持「公道」。

趙勝很快就向楚王橫發去了國書,信提到:黔本為夷地,楚國自佔有后並未能長期固有,秦國於此立郡已有二十餘年,楚國並未提出異議,也無法說清黔應歸秦國所有還是應歸楚國所有,所以此一戰實為楚國趁人之危欺凌弱小。趙國秉承公道,故而支持秦國守土,不過考慮到黔為楚國都城郢的西南大門,同時也理解楚國此舉的苦衷。

故此,為免楚秦兩國繼續紛爭塗炭生靈,趙勝建議秦國將黔郡沅水以東以及沅水北零陽邑讓給楚國,同時作為交換,楚國退還所佔武關東秦國領土,從此不得再起紛爭,如若其一方發起挑釁,趙國將與另一方合盟攻伐,懲戒貪慾。

說起來沅水以東加上零陽邑面積已經很大了,但是因為黔郡地處荒蠻,人煙極其稀少,論起人口和財富來甚至比不上武關東那百十里土地。楚王之所以一直對秦國佔據黔郡耿耿於懷,一方面是因為黔郡原先是秦國進攻楚國郢都的重要跳板,一直以來都讓楚王寢食難安,這一次老對手終於衰敗了下去,楚國都城已經無恙,但同時也催生出了楚王對黔郡乃至巴郡、蜀郡的貪慾。他在楚國幾乎快要勝利的時候怎麼肯因為趙勝的一番話就放棄到嘴的肥肉?

答應還是不答應……楚王實在沒有底,畢竟他看到了趙國乾淨利落的將強秦收拾服帖的整個過程,實在不知自己有沒有本事忤逆趙勝的意思,那麼最好的選擇自然是乖乖聽話。

然而趙勝那種以上對下判決似的口吻實在令楚王著惱,楚王心道周天還在,你趙國就算再強,在名義上又算老幾?同樣是君王憑什麼要聽你的?更何況趙楚之間還隔着韓魏齊三國,你趙國就算想收拾楚國,難道就不怕韓魏齊三國心俱之下聯合起來對你發起進攻么。

惱恨加貪慾激起了楚王的雄心,於是乎這種雄心與一直擔憂趙國過於強大必將吞併天下的老臣昭滑以及冉冉升起的新星重臣黃歇一拍即合,君臣商議之後,黃歇秘密出使洛陽,巧舌如簧的將周天勸說的渾身熱血沸騰,緊接着又東去韓魏齊三國想遊說,明之以理、動之以情。告訴他們只有削弱趙國,使楚國足以抗衡才能保證這三國的安危。

這樣一番勸說之後,那個動不動就暈倒的韓王緊接着就依附到了楚國一邊;魏王頗有些猶豫,雖然沒敢接着答應。但也沒將黃歇的話傳到趙國去;而齊王田法章卻很乾脆,在對楚國舊恨未除的情況下,即刻扣留了黃歇並將其送到了邯鄲交由趙勝懲治。

田法章這樣幼稚的舉動實實在在給趙勝出了個難題,如果對黃歇處理不好必然會使搖擺不定的魏國結結實實的靠到楚國身上去,那樣一來反而促成了連橫。為此趙勝大張旗鼓的釋放了黃歇,並將楚國圖謀連橫是為了打秦國黔郡主意、進而並包巴蜀,從而坐大重新打破天下穩定的意思傳給了韓魏兩王,而且即刻遣使洛陽。促請周天調停秦楚之爭。

趙勝這番舉動洗白了自己,畢竟他沒有以此為借口對楚國發動戰爭,這就相當於大人不記小人過,在罵了楚王一場之後卻又給楚國留下了後路。楚王如果聰明的話就此借坡下驢完全可以保證現有天下局面保持下去,那才是真正符合韓魏齊各國利益的選擇。

然而符合韓魏齊各國利益的事卻並不符合楚國利益,他們三年之間在黔搭進去了二十餘萬軍隊,眼瞅著就要勝利了卻要放掉到嘴的肥肉,讓人如何能夠甘心?

這一次昭滑退縮了。但是蘭卻頂了上去,攛掇著楚王先拖延些時日,先把黔郡拿下來造成既定事實再與趙國談判。這個主意正楚王下懷,最終將昭滑的勸告扔在了一邊。突然大起軍隊趁著秦軍等待趙國消息,從而放鬆了警惕的當口一舉拿下了黔。僅過了半個月便將秦楚邊境線推到了巴郡邊上。

楚國此舉算是捅了馬蜂窩了,雖然楚王接着就遣使去向趙勝謝罪。並保證今後維持現有邊境不動,不會再對秦國或者韓魏齊發起攻擊,但打一巴掌給個甜棗的事兒弱者可以接受,作為天下第一強國的鐵血君王,趙勝卻無法接受。趙勝當即斥責了楚國的挑釁行為,並即刻遣使韓魏齊秦四國,提出了連橫懲戒楚國的請求。

如果說在楚國奪下黔之前韓魏齊三國對出兵楚國還頗有猶豫,但現在楚國奪下了黔之後再說什麼「要和平」還能有什麼信譽可言?於是楚王的不明智再加上昔日與韓魏齊連續不斷的領土爭端終於將這三國推到了趙國一邊。特別是韓國,此前因為「爽快」的答應了楚國的連橫要求,為了彌補過錯,更是第一個站到了趙國一邊。

連橫攻楚不論是在道義上還是利益上都已經成熟,進入趙王勝十年正月,伐楚盟會正式在濮陽召開,趙秦韓魏齊五國達成了伐楚協議,規定按照趙國佔四成、韓魏齊各佔兩成的比例出借糧食幫助秦國度過眼下難關並助其軍資,接着分配各國利益為秦國奪回黔,韓國奪取泚水以北、武關以東所有楚國土地,魏國奪取淮水以北、潁水以西所有楚國土地,齊國奪回莒邑以南原齊屬領地並向南佔據泗水以東淮水以北楚國土地。

各國都有好處,自然也不能少了趙國這個連橫盟長的好處,所以在秦韓魏齊皆得利的情況下將魏國南邊泚水以南、潁水以東、淮水以北、泗水以西的楚國土地歸由趙國所有,同時為了詔示誠意,以免這一片土地變成趙國的飛地,魏國將剛剛佔下沒有幾年的原宋國亢父、方於、蕭邑、彭城一線東西寬約百十里的南北通道讓與趙國,趙國則從應該得到的楚國土地分出西部陳邑、辛邑、新郯三地作為交換。

這一份「分贓」協議之所以能順利達成並非意味着韓魏齊三國不明白削弱楚國對趙國的好處,而是因為這樣一來,在楚國被削弱的同時,韓魏齊三國本身卻相應增強了實力,一正一反事實上並沒有什麼大變化,而且單從各國將來對抗趙國有可能發起的攻擊方面來說,韓魏齊三國與其仰楚國鼻息,還不知道能不能得到他們的幫助,甚至還有可能被他們從背後捅一刀,倒不如實實在在的增強自己的抗打擊能力。而且楚國被徹底限制在淮河以南,完全退出了原。力量損失過半之下,不也解除了韓魏齊三國的後顧之憂了么?

協議一達成,楚國便陷入了戰火之,剛剛進入二月。西至秦國巴郡、東至大海邊上,整條楚國北部邊境在同時受到了連橫軍隊的攻擊。這一次戰爭可謂傾國之戰,趙國出兵十萬,秦國出兵三十萬、韓國出兵二十萬、魏國出兵三十萬、齊國出兵二十萬,各國幾乎都將箱底翻了出來,並且目標很明確,全部都是奔著合約分給自己的土地而去,頗合當年趙勝所提小合縱的神韻。

在超過一百五十萬大軍多路進攻之下。楚國分兵乏術,僅僅兩個月之內便在損兵三十餘萬的情況下全線潰退,在將黔全部丟還給秦國的同時,被迫退到了淮水及泚水南岸。並且向各國俯首稱臣,屈辱的結束了此次戰爭。

淮河之北及泚水以北單從面積上來說只佔楚國五分之一不到,但因為這個時代長江以南還是一片尚未開墾的荒蠻之地,單單一個淮北就佔了楚國將近成人口。也就是說此戰過後楚國雖然只丟失了不到五分之一的國土,但原先五百萬左右的人口卻只剩下了兩百萬上下。徹底變成了無足輕重的小國。

此一役過後,趙國實際領有人口已過千萬,達到了全天下人口的一半,並且佔據了傳統天下概念五分之二的領土。而韓魏秦齊各國雖然也相應增強了實力。但從長遠角度來說,徹底將楚國打的衰落不堪。終究還是失去了最有可能成為抗趙堅的力量。

趙王勝十一年三月,魏王遫病逝。追謚為魏昭王。臨終前告誡太魏圉勤於內政,謹慎事趙,並交好韓齊秦楚各國,切勿發動戰爭,以免削弱實力無法聯合各國暗對抗趙國。魏圉滿口答應,卻並未往心裏去,未出先王喪期便於宮尋歡作樂,全不理睬朝務,完全跟魏昭王兩個樣。

月,天下大豐,秦國也漸漸從飢荒之緩過了勁兒來。韓王為利所驅,要求秦國高利返還頭一年所借糧食。現如今秦國已經成了馬瘦被人騎,僅僅只是緩過了些勁兒來,糧食都舔嘴裏去了,連倉廩都是空的,哪還還得了高利?自然沒法答應。於是欺軟怕硬的韓王咎跟剛剛上台,正欲燒上三把火的魏王圉一商量,乾脆糧食也不要了,仗着與趙國的傳統友誼,直接向秦國索取漢郡。

漢郡若是一丟,咸陽就會一南一北被趙韓魏三國困死,而且秦國真正人口眾多的膏腴之地就將所剩無幾,自然更不能答應,雙方一來一去爭執了一個多月,正當秦國決定再次找趙國仲裁時,韓國和魏國當先出兵攻向了漢,戰爭再次爆發。

這一次韓魏兩國完全錯估了形勢,秦國雖然在趙國手敗得很慘,但一直以來的功爵制度並不是蓋的,雖然白起死了,單單一個王齕也不是韓魏兩國能對付的,戰爭進入趙王勝十二年,王齕率領秦軍將韓魏聯軍二十餘萬人馬全殲在了漢,並且一路攻出武關將丹水和析水之間的三角地帶全部佔據。韓魏兩國滿朝皆驚之下急忙向趙國求援,趙勝未予理睬,韓魏秦三國一直打到趙王勝十五年秋天才在雙方都已精闢力盡,兵力損耗嚴重的情況下停止了戰爭。

趙王勝十年秋,趙國在大規模開發晉陽煤炭之利的推動之下,鐵器完全取代銅器,牛耕也在全國範圍內普遍推開。經過十餘年的全力開發,除雲草原以外,各處農田皆已大規模開墾,並且形成了遍及全國的水利系統,已經在一定程度上足以抵禦天災帶來的糧食減產。

農業的穩定增產推動了趙國各業的全面快速發展,到這一年為止,趙國已經完全控制了全天下的煤、鐵、絲綢、糧食等等關鍵性行業的貿易。工商業取得了突飛猛進的大發展,雖然不可能取代農業的基礎地位,但單就賦稅來說卻已經遠遠超過了農業。

也是在這一年,周天再次向趙國告飢,趙勝在慷慨解囊的同時卻提出了一個令周天如何也沒想到的條件,那就是借給你的糧不用還了,但是卻要以你的名義向天下宣佈兩件事,一件是為各國貿易着想統一天下的度量衡,第二件則是周天保留洛陽為養邑,卻要到趙國邯鄲榮養,同時趙國贈予周天一萬戶封邑的待遇,並替他還清全部債務。

周天本來就窮的光剩個名兒了,而且早已債台高築快要在洛陽活不下去了,這樣的優惠條件怎麼可能不答應?所以當即做出了回復,並於同月在趙**隊的保護之下搬去了邯鄲。

周天的到來加快了趙勝統一天下的步伐,趙王勝十七年春,趙國以周天名義命令秦國從武關東退回關,所命期限尚未到時,韓魏兩國便急不可耐的做出了武力驅逐秦軍的舉動,在秦國為免給趙國留下把柄不得不自動退回關的情況下,居然再次縱兵攻入武關。

這一次趙勝不再施以仁厚了,當即以周天的名義宣佈韓魏兩國罪狀,未等秦國從韓魏聯軍糾纏之下脫出身來告訴他們應該把軍隊撤回去先防趙國,便兵分兩路僅用二十天時間拿下了新鄭和大梁,將韓魏二王押解至邯鄲向周天請罪。

韓魏兩國的滅亡徹底改變了天下平衡的局面。東邊齊國,西邊秦國、南邊楚國就算有聯合抵抗趙國的意圖,卻也沒有了抵抗的能力。

趙王勝十八年,在調整完軍事部署,得以確保齊楚兩國無法攻過濟水和淮水從後方搗亂的情況下,趙國全起傾國之力,發兵一百五十萬從上郡、漢兩個方向攻入關,秦國滅亡。

趙王勝二十年,趙勝為免再動刀兵,去使勸說楚王稱臣,楚王大怒之下憤而殺死趙使,趙軍隨即越過淮水攻入楚境,楚國滅亡。

趙王勝二十一年,周天在又一次獲得一萬戶封邑的情況下「爽快」的將天之位禪讓給了趙勝。就在這同一年,齊王田法章未等趙勝發話便主動稱臣,趙勝立臨淄為田法章封稅養邑,齊國滅亡。

天下紛擾絕非一個統一就能完全解決的,但天下統一了,力量得以整合,各方面的事做起來不是順暢了么……

全書完)

後記:

其實也算不上什麼後記,也就是隨便說兩句。這本書真的已經沒什麼可寫的了,白起死了,秦國衰落了,已經不可能再有人阻擋趙國統一天下的步伐。如果繼續細寫的話,無非是些鬥心眼的重複劇情或者灌水內容,已經沒有任何意義。怎麼說呢……該到結束的時候,那麼就讓他結束好了。

這本書的成績不想再提了,出現這樣的情況雖然可以找出許許多多的原因,比如題材小眾什麼什麼的,但說實話問題的根實實在在出在我自己身上。當初開始寫的時候這本書的成績應該說是不錯的,差不多有兩周多的樣處於分類新人榜的首位以及新人總榜的前十,但是那時候我太有些好高騖遠了,總覺得遠遠沒有實現自己想像的目標,實在調動不起積極性,因此其間連續兩次長時間停更,最終才導致了現在這種情況。

很慶幸最終我還是堅持了下來,就像有句話說的那樣,摔倒了再爬起來繼續往前走,這一次摔跤就成了你的教訓和財富。我會繼續往前走的,下一本書將寫宋朝,也不再打廣告了,若是有緣我們再相見吧。

再見了,朋友們,謝謝大家。(未完待續。。)

【**百度搜索**網由書友高品質手打更新速度超快(天才一秒鐘記住網)】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悍趙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悍趙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百二十七章 天下之合(終章加後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