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五章

第五百七十五章

ps:本章先不要訂閱!

吉普賽女郎並沒有什麼殺傷力,但是賣酒的吉普賽女郎對於奧地利騎兵和步兵的殺傷力卻是任何人都想像不出來的巨大——

眾所周知,沙鵝和奧斯曼土雞之間有着無法調和的矛盾——歐羅巴的十字軍東征徹底蓋上了拜占庭帝國的棺材板,而在拜占庭帝國滅亡十一年之後,莫思科大公尹凡三世迎娶了拜占庭帝國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侄女索菲亞公主,宣稱繼承拜占庭帝國,後世繼承人統稱為沙皇,也正是從這一刻開始,雙頭鷹的標誌融入了沙鵝的血液,歷代沙皇的君士坦丁堡情節就像南宋時中原堂口對汴梁夢的執著一樣。

而奧斯曼土雞在佔領了拜占庭帝國的地盤之後也宣稱是拜占庭帝國的繼承者,聲稱要繼承並延續東羅馬的榮耀。

一個從地圖上消失的帝國忽然冒出了兩個繼承者,一個繼承者實際控制了原本拜占庭帝國的地盤,而另一個繼承者則是擁有法律上的繼承權,這也就註定了沙鵝和奧斯曼土雞之間不可調節的矛盾。

這麼說吧,如果非得在弄死波蘭老表和弄死奧斯曼之間選擇一個,那麼沙鵝家的沙皇們絕對會選擇弄死奧斯曼土雞,因為從第一次鵝土戰爭開始算起,沙鵝和奧斯曼之間平均每十九年就要來上一次較大規模的戰爭,跟波蘭老表才打了幾仗?

而在1788年的第六次鵝土戰爭中,卻發生了一件十分好笑的事情,而這件事情就跟賣酒的吉普賽女郎有關。

1787年,奧斯曼土雞要求沙鵝歸還克里米亞並承認喬治亞是奧斯曼帝國的屬地,還要對出入奧斯曼帝國境地的沙鵝船隻進行檢查——在此之前的第五次鵝土戰爭當中,土雞是挨揍的一方,不得已在1774年7月21日簽訂《庫楚克開納吉和約》,賠償給沙鵝二百五十萬盧布的戰爭賠款以及黑海沿岸兩個重要軍港,克里米亞半島也被沙鵝完全控制,土雞這次就是打算找回場子。

而沙鵝則是想都不想就直接拒絕了奧斯曼土雞的要求——我憑本事搶來的地盤,為什麼要還?如果非得要我歸還克里米亞,那你先把君士坦丁堡還給我!

奧斯曼土雞尋思著踏馬拜占庭涼了之後,他家的院子就由我來繼承,你一個不知道遠了多少輩而且家還在外地的「女婿」還想跑來跟我爭家產?

再說了,你上一次能打贏本雞,難道這次你還能贏?

削他!

越想越氣的奧斯曼帝國乾脆派出了二十萬軍隊和一支包括戰19艘戰列艦、16艘巡航艦、5艘輕巡航炮艦在內的強大艦隊,打算用拳頭跟沙鵝好好講道理。

而沙鵝自然也是不肯示弱,反正跟奧斯曼都已經乒乒乓乓的打了這麼多回,也不差再多打一回不是?

然後,沙鵝也也快速召集了手下的馬仔們,打算跟奧斯曼再打一場。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奧地利選擇了加入沙鵝陣營,並且派出科布爾格斯基親王率軍兩萬六千人的軍隊開赴摩爾達維亞作戰。

為了阻止土雞軍隊的挺進,科布爾格斯基親王還特意派出了一支騎兵部隊和一支步兵搶在奧斯曼帝國前面佔領了考蘭謝拜希平原。

打仗是打仗,但士兵們也是需要放鬆的。正好來了一群買酒的吉普賽人。幾個奧地利的騎兵一看有酒,馬上就跑過去向吉普賽人買了一車酒。正準備喝的時候,又來了幾個奧地利的步兵,一看騎兵們手中有酒,這把他們高興的,跑上去就要步兵請他們喝兩口。

其實喝兩口倒也沒事,但騎兵就是看不起步兵,更不用說請步兵喝酒了,當即就拒絕步兵的請求。感覺自尊心受到的傷害的步兵不爽了,立馬就破口大罵起來。騎兵們也不甘示弱,把酒瓶放在一邊也跟步兵罵了起來。

罵還是好的,等到後面直接變成群體打架事件。打架就打架了,後面竟然又把軍刀,槍支拿了出來。這下子不得了了,有的被刀砍死有的被槍打死,奧地利的步兵和騎兵火氣全都上來了,雙方紛紛操起武器向對方發起了進攻。

可是,他們都是奧地利的部隊啊!騎兵和步兵本來就是兄弟部隊,戰場上更是相互擋子彈的存在,現在竟然因為喝酒的事情動刀動槍的殺了起來。等到奧斯曼帝國的軍隊到達時,偌大的平原上,已經躺滿奧地利九千多具士兵的屍體。

隨着朱皇帝的話音落下,在場的一眾生員們頓時心中一顫。

崔老漢說:開荒不是什麼時候都能開的,得趕在秋後到開春的那段時間之前——現在正是大冬天,可不就是在秋後和開春之前?

崔老漢說:如果冬天開荒,土會凍得硬梆梆的,一撅頭下去只有一道白印兒,震得手都生疼。

只是崔保國卻面露出為難之色:「陛下,咱們崔各庄滿打滿算也就千來口子人,其中還有許多都是婦孺,而且工具還不一定夠……」

劉鶴鳴當即便笑了起來:「陛下放心,臣一定把這些生員老爺們安排明白,保證讓他們沒有偷懶的機會。」

即便心裏已經有所準備,可是真當朱皇帝的命令下來之後,在場的一眾生員們卻還是免不了一陣絕望。

那些丘八……他們能在晚上精準幹掉那些衝出帳篷的生員而不誤傷其他任何一個留在帳篷里的生員,誰敢說他們的眼神不好?

就這,他朱皇帝還要讓劉鶴鳴再專門挑幾個眼神好的!

等劉鶴鳴和崔保國等人帶着一眾生員往遠處的荒地走去后,曾誠便忍不住問道:「陛下的意思是?」

曾誠默然。

……

「砰!」

徐振東倒也不惱,只是抖了抖雙手,又咬緊牙關舉起撅頭刨了下去。

「砰!」

崔保國嘿嘿笑了一聲,瞧著再一次被震到雙手發疼發麻的徐振東道:「換鎬頭吧,不用鎬頭,你今天一整天的工夫也開不出半分地。」

「還有,兩隻手都不要握的太實,要不然兩鎬頭下去,你的手上就得全是血泡。」

徐振東不敢再跟崔保國犟嘴,悶着頭老老實實的換了鎬頭之後便開始了一又一次的刨地。

徐振東的心裏甚至隱隱有些絕望。

瞧著滿臉絕望的徐振東,崔保國冷笑一聲后從徐振東的手裏接過鎬頭,用力刨了下去。

同樣是「砰」的一聲,徐振東只能將鎬尖刨進土裏寸許,而崔保國卻能將鎬尖深深的刨進土裏。

崔保國雙手握住鎬把,口中發出嘿的一聲,雙手勐的用力,被深深刨進土裏的鎬尖便帶起了一大片的凍土。

徐振東傻傻的看了看着自個兒用盡了力氣才刨出來的那個小坑,再瞧瞧崔保國刨出來的大坑,心裏頓時有一萬句麻賣批想要講一講。

你一個常年種地的莊稼漢,跟我這種讀書人比誰的力氣大,比誰更會開荒?

徐振東有種無言以對的挫敗感。

連踏馬講道理都講不過眼前這些泥腿子!

如果可以,徐振東更希望自個兒肚子裏的那些詩詞歌賦能夠換成力氣,也好早點兒把這一分荒地開出來。

或者朱皇帝換個條件,讓俺們跟這些泥腿子們比讀書!

心裏越想越不爽,徐振東乾脆默默的從崔保國那雙長滿老繭的手中接過鎬頭,仔細揣摩一番后便再一次舉起鎬頭,重重的刨了下去。

徐振東的揣摩並沒有什麼鳥用,儘管他學足了崔保國用鎬的樣子,儘管他也用盡了全身的力氣,但是換回來的卻依舊是「砰」的一聲,依舊是僅僅只砸入土中寸許的鎬尖兒。

崔保國哈的笑了一聲,望着徐振東說道:「進士老爺,你說你連個地都刨不明白,怎麼就有臉跑到紫禁城去給皇上添堵呢?」

徐振東的臉色頓時黑了下來,然而崔保國卻好像沒有看到,繼續對徐振東冷嘲熱諷:「」

「所以,無論是那些豪商巨賈還是官老爺們,都希望看到你們鬧騰起來,都想靠着你們的聲勢逼迫皇帝陛下改弦易轍,讓大明再一次回到以農耕為主、以普通百姓賦稅為主但是輕商稅的老路上,讓官老爺們再一次拿到更多的特權。」

「對於那些豪商巨賈和官老爺們來說,成功了就最好,失敗了也無所謂,反正他們有足夠的底蘊和底氣,而你們卻只不過是被他們利用的工具罷了。」

「所以,他們支持你們鬧騰是因為他們想要利益,而你們真的鬧騰,則是因為你們蠢!」

因為你們蠢……因為你們蠢……這句話就像是一記響亮的耳光,直接扇在了一眾士子們的臉上,而且還是反覆扇、來回扇、不停的扇,許多士子縱然心中大怒,卻也找不出一句話可以反駁曾誠,唯有任由自個兒的臉被扇成猴兒屁股。

過了好一會兒后,為首的士子忍不住長嘆一聲,向著朱皇帝躬身揖了一禮,拜道:「陛下,是學生太蠢了,若非陛下和曾閣老當頭棒喝,只怕學生就要釀下滔天大禍,還望陛下嚴懲!」

朱皇帝冷笑一聲沒有說話,一眾士子當中卻有一人也跟着躬身拜道:「啟奏陛下,學生等已經認識到了錯誤,還望陛下寬宏大量,饒恕學生等這一回,留下學生有用之身,日後再報效大明。」

聽到有生員公然求饒,曾誠卻是恨不得衝到一眾士子當中直接打死那個求饒的蠢貨——鼓動起數千生員圍在紫禁城外哭宮叩闕,這踏馬就是典型的逼宮,擱在隨便哪個朝代都屬於是大不敬之罪,往狠了甚至可以算做是謀逆,這時候求饒?

陛下他老人家既然選擇出來跟你們這些生員們見面,就說明陛下他老人家沒真的起殺心,最起碼也沒想過要宰了你們這幾千個生員,可是你他娘的一求饒,這事兒的性質就再一次變成了攜眾逼迫皇帝開恩特赦,這踏娘的就是廁所打燈籠,找屎!

只是還沒等曾誠想好該怎麼替這些生員們求情,朱皇帝卻呵的笑了一聲,踱步走到為首的士子身邊,上下打量了兩眼后開口說道:「朕記得你,你是從遼東布政使司考入直隸大學的學生,家裏雙親以務農為生,你能讀書到現在,一是靠你父母供養你讀完了府學,二是靠你自己的成績,不僅拿到了廩膳銀,還得以保送國子監進學。」

為士的士子微微一愣,繼而又微微躬身,拜道:「學生惶恐。」

朱皇帝道:「惶恐什麼?朕雖然是大明的皇帝,可也是國子監的記名山長,對於表現好一些的學生,朕總是知道一些的。」

那可必須得知道一些,跟重視人才與否的關係不大,跟錦衣衛的情報就很有關係——對於這些帶頭哭宮的學生,柯志明早就把他們的相關資料都送到了宮裏,朱皇帝不知道才是怪事兒。

微微笑了笑,朱皇帝又把目光投向了那個開口求饒的士子:「朕也知道你,你家雖然算不得什麼巨富之家,但是在一眾生員當中,你的家庭條件倒也算是極好的。」

然而朱皇帝這次卻不像剛才一樣好說話了,反而冷笑一聲道反問道:「你覺得朕對爾等生員如何?可有對不起你們的地方?故宋文正公曾有言道:一家哭,何如一路哭耶!你覺得朕對待天下士紳和商賈如何,可有對不起他們的地方?朕可讓他們一家家的哭了?」

什麼一家哭、一路哭之類的其實挺好理解,畢竟都是考進了大學甚至已經讀到國子監的生員,某些歷史典故還是知道的。

所以,富弼所說的「一家哭」指的是被革職的官老爺們一家人會因為丟官罷職而哭,范仲淹所謂的「一路哭」則是指的某某布政使司的百姓會因此某個不稱職的官老爺們而哭,可不是指一條路上的百姓哭。

但是知道這個歷史典故並沒有什麼鳥用,因為朱皇帝問的是他有沒有讓那些鄉賢士紳們一家家的哭。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埋葬大清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埋葬大清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五百七十五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