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一章 開壇

第四百五十一章 開壇

爺倆一個白天教書授課,一個晚上傳武練槍。

一段時間后,大丘集裏已經對爺倆非常尊敬,家家娃兒都拜老夫子為師識字讀書,年輕男子們則都跟着趙忠義練槍。

趙忠義不僅教大家練紅纓槍,還教大家軍陣戰法,旗號金鼓這些。

不久后,有一夥捻子來襲,趙忠義聚集村中百姓,帶着跟他練槍的青壯們迎戰捻子,先是誘敵放他們進村,然後三伍成群的組成小隊攔截阻殺這些捻賊。

那一戰,三十多個來襲的捻賊騎着騾馬來,結果一個都沒走出大丘集,被他們殺光。而趙忠義帶着的村民們,居然一個沒死,只有幾個受了點傷。

這件事後,讓村民們大受鼓舞,于是之后練槍的更多了。

甚至附近村落的村民們,也趕來這裏拜師求教。

於是乎,水到渠成的,爺倆正式在大丘集開壇立會,打出了忠義紅槍會的旗號來,他們從大丘集的練槍村民中,挑選一些勇敢忠厚的,收為門徒,將他們正式納入會中。

趙夫子被稱為紅槍會的老夫子,也是會長。

而趙忠義被稱為傳功大師兄,兼總教頭。

趙忠義挑選了一批信的過的入會,授予他們二師兄、三師兄等,然後讓他們再去其它村開壇傳功。

由一個村子迅速擴張到了多個村子,老夫子也用鄉民們捐獻的錢糧,招了一些讀書人,在其它村子建立了紅槍會學校。

這些學校不僅免費招收學生教書識字,更重要的還是他們忠義紅槍會打入其它村的重要工具,還成為各地的秘密聯絡據點等,負責收集傳遞情報等。

總會統領各地分壇,各壇有老師、師兄、教頭們負責,分管情報、訓練等,對入會的會眾,不僅要傳授槍法武藝,還要組織他們學習戰陣、旗令等,完全就是按照明軍營伍之法來編設。

比如隊、哨、營等,一個村的會眾編為一隊或幾隊,幾個壇的可能就編為一哨或一營。

開分壇的地方,必然會設學校。

甚至為示區別,還分系不同的腰帶,比如紅黃藍黑白青紫等色,明面上稱學區學員,暗裏實際上就是分壇會眾。

今天是端午,

一個不錯的日子。

老夫子讓趙忠義去準備,今晚要開壇。

開壇一般有兩件事,一是開壇入會收人,一是開壇聚眾傳教。

紅槍會有外圍成員,也有內部成員。

外圍成員就是普通練槍的村民,而內部成員,就是必須經過觀察和考核,最終入選並經過開壇入會儀式的。

經過開壇入會儀式后,他們會被授予腰帶、纓槍,以及一塊忠義紅槍會的牌子,名字也會列入花名冊中。

現如今,忠義紅槍會已經不局限於永城,而是傳播到了歸德府其它縣,甚至進入了徐州、毫州、兗州、潁州等地,遍地開花。

加入紅槍會的各村子人口加起來得有數萬人,外圍練槍的也有上萬,內部會員也很多。

趙忠義去了村裏的大曬場,這曾是個很大的村子,曾經還有熱鬧的集市,不過這兩年,整個淮河兩岸,都被兵災飢荒給摧殘的不行。

大丘集曾有大丘神社,以在大丘之上所立神社而得名.

據說周朝初期,太丘神社社主,從殷墟南朝歌回遷太丘神社后,因變身為宋國神社而被司馬遷稱為宋太丘社。

太丘神社被稱為華夏民族最古老的神社之一。

丘本是原始自然的高大土丘,人們將神社建於其上,而社在遠古,是替代圖騰的東西,神社即是祭祀圖騰的聖地。

社稷之神,便是天地之神。

從神社到古城,再到漸漸變成一個村集,歲月流逝,許多東西都變的面目全非,就如這些年的兵災飢荒,也在慢慢的毀掉這裏。

若不是之前趙忠義率領村民提槍擊潰捻匪,也許這裏就跟其它許多地方一樣,早就成了一片無人煙的廢墟了。

曾經和九鼎一樣是華夏國寶的太丘神社,如今也湮滅了。

大丘集只剩下了一個大土丘,不見神社。

如今,在這個大土丘上,立起了忠義旗。

初夏。

自從有忠義紅槍會在此建立,大丘集也變的安穩了起來,那次他們殺了三十多個捻子后,一時震動四方,小股的捻子、湯將根本不敢來,一些大股的一開始也沒注意這邊。

等注意到這裏時,紅槍會已經發展的很迅速了,各處分壇立起,到處都是扛紅纓槍的,也就不願意輕易來碰這硬刺頭。

「大師兄!」

「總教頭!」

趙忠義一出現在曬場上,便是無數聲問好,不管男女老少都會尊敬稱呼,更有人直接把手上的餅子等食物遞給了。

「剛吃過,今個天氣不錯啊。」

「是啊,正好搶收小麥,趁天氣好趕緊曬了碾了收了。」

谷巓

端午時節,卻也正是歸德這一帶小麥收穫季節,從數天前,他們就已經開始陸續開鐮收割小麥,現在正在緊張忙碌之中,得趕天氣好儘快收完。

整個小麥夏收,大約能持續半個月左右。

「收穫如何?」

「今年小麥一般,長的不太好,這幾年天時不好,而且兵荒馬亂,這水利也失修,又沒多少時間打理,能收些已經不錯了。」幾個老漢望着場上剛挑回來的麥子道。

雖然麥穗不夠飽滿,但看着這些金黃的麥桿,大家還是滿臉欣喜。

熬過了漫長而又寒冷的冬天,又經過了青黃不接飢腸轆轆的春天,終於在這個暖和的夏天收穫了。

眼看着新麥收穫,大家也終於能夠感覺安心些了。

「新麥下來,一會給老夫子和教頭送二斗去。」一個老漢滿心感激的道,這年頭世道太亂,普通的百姓很難生存,就算抱團,可沒有個有能力的人指揮帶領,也很能敵的過那些亂匪以及官兵。

大丘集能有如今這份安定,非常不易,他們很清楚是誰的功勞。

「新麥下來,大家先把糧藏好了先,我和老夫子就兩人,能吃的了多少糧,不用不用。」

他笑着跟大家打招呼,遇到會眾就會上前交待一聲,晚上開壇。

大丘集因為是紅槍會的總壇所在,每天都有不少人過來,甚至這裏隱隱還成為各個開了分壇的村子的集市中心。

大家也會帶些東西來這裏互通有無,因為紅槍會負責維持這裏的治安,而且保證交易公平,不會亂收稅費等,不僅村民們願意來這裏互通有無,甚至還有一些商販也前來。

慢慢的,也恢復了一些傳統的手工行業,打鐵、制銀、造紙、扎編、釀酒,印染,甚至磨豆腐,釀醋,釀醬油,榨油、裁縫,石匠、船匠、蘿匠、去勢閹割,燒窯、木工等等,居然每隔幾天都會有一個新開的鋪子。

就因為這裏日漸安穩,因為這裏每天都有一支紅槍隊在站崗,沒有亂七八糟的攤派,沒有各種索要卡拿。

這使的如今的大丘集,其實反而比永城縣城還要熱鬧幾分。

其實在紅槍會控制下的大丘集,也是會收錢的,不過規矩就是規矩,不管是來開鋪子開作坊的,還是來販賣東西的,統一都是抽厘,也就是值百抽一。

而一些普通百姓們的一些小交易,都是不收錢的。

此外,沒有其它。

安全、公平,這些都是吸引附近商販百姓來此交易的重要原因,甚至不少人地主鄉紳,都因為這裏安穩,跑到這裏來暫住。

趙忠義以前是江陰城外黃田港的一個孤兒,以打零工為生,但急公好義,為人慷慨。江陰舉義,那時還叫趙三的他號召村民們響應江陰城中義士,卻為村民嘲諷奚落,甚至被地主趙四老爺的僕人打。

可他仍然向老夫子討要了忠義二字,請隔壁寡婦為他縫了面忠義旗,一人舉著床單縫成的旗要去支持江陰義軍。

老夫子感動,帶劍同往,二人入江陰城加入義軍,抗擊韃虜。

去年隨御營北上到山東,最後決定留下來,被派來永城建立地下組織,他們打出忠義紅槍會的旗號,經過近一年的發展,有了如今成績。

現在的趙忠義是鄉民們尊重的傳功大師兄,是會中總教頭,沒人知道他其實是大明朝的團練把總,視正七品。

他所到之處,人人跟他打招呼。

「今晚開壇,有重要事情宣佈!」

「好的,一定到。」

「晚上開壇!」

「準時到。」

·······

轉了一圈,便與村裏的核心會員們打了一圈招呼,讓他們再分頭傳遞消息下去。

然後他又去了村口。

那裏有一隊紅槍會員提着紅纓槍在站崗,雖然眼下是收麥農忙時節,但大丘集仍然有紅槍隊在守村巡邏。

這支紅槍隊,屬於紅槍會下的直屬應急機動部隊,也叫護衛隊,人員不多,總共是五百人,但分為四哨加護法隊,也就是一個標準戰營的編製。

平時四哨輪流當值。

這五百人,是從整個紅槍會的核心會員中抽調上來的,輪流當班。

他們抽調當班,還能有額外的口糧補貼。

正是因為有這支紅槍隊的存在,所以大丘集如今越來越安定,不僅附近十里八鄉的湯將、捻子不敢來惹,就是永城縣裏的那個韃子綠營守備下的那個營頭的清兵,都輕易不敢招惹。

名義上,趙忠義是給永城縣令送了銀子,甚至給歸德知府都送過禮,報備過的,所以在官府那邊他們屬於官府領導下的鄉團。

這世道就是如此奇妙,明明是秘密結社的反清組織,但就因為送了銀子,他們竟然就還能得到官府承認,是為鄉紳義民們組織的鄉勇組織了。

而趙忠義給永城綠營守備王胖子送了銀子后,還直接就從他那裏得到了一批『破損淘汰』的刀槍盾盔。

雙方還以兄弟相稱,約定如果老湯、捻子等賊匪犯境,趙忠義的大丘鄉勇集結協防。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海上升明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海上升明帝
上一章下一章

第四百五十一章 開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