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六章 皇子歸來

第六百三十六章 皇子歸來

新年將至。

皇帝朱以海返回東京,各地督撫、布按、分巡、知府等入京朝集。

趕在新年前,明軍在張國維、王之仁、王相等指揮下,經過數月圍攻,最終穴地爆破,轟開兗州城,韃虜負頑抗死戰,明軍與之展開激烈巷戰,付出數千傷亡代價下,全殲城中萬餘虜兵。

越國公王之仁下令殺光城中虜兵,不論滿蒙漢旗兵還是綠營、團練,一個不留,斬殺兩萬人。

消息送達東京的時候,朱以海正在高興的在吃團圓飯。

兩位被擄往遼東的皇子終於在錦衣衛等不懈努力下找到,並成功的救回東京,長子弘甲,三子弘槻,崇禎十五年兗州城破后被擄,父子分別六年,兩人也都長成半大少年,但回來後人卻完全變了。

他們目光躲閃,不敢直視人,一有點大的聲音動靜,總是很慌亂,長的也都十分的瘦弱,朱以海帶他們洗澡,衣服下,骨瘦如柴,沒半點肉,而且還有許多鞭痕。

兩兄弟很不幸,小小年紀被擄,一路跋涉往遼東,路上挨鞭子忍飢受凍,到了關外又被幾經轉賣。幸運的是,他們活下來了,而且一直都是在一起。

兩人初見朱以海時目光陌生,他們似乎不認得父親了。

朱以海叫他們,他們也很害怕,朱以海幫他們洗澡,一起吃飯,聊天,甚至一起睡覺,三天後,他們才似乎終於相信這個有些印象的人就是父親,雖然與印象中很不一樣了。

當初他們被擄走時,老大七歲,老三六歲,如今六年過去,老大十三,老三也十二歲了。

兩個少年換上皇子蟒袍,往朱以海身邊一站,其實所有人都明白,如假包換,這就是皇帝被擄的兒子,因為他們雖然瘦弱,可眉目臉面跟皇帝都非常相像。

兩位皇子回來后,宮裏又新添了兩位皇子。

一位是小張嬪所生,一位是小黃嬪所生。

加上先前陳貴妃所生的五皇子,如今朱以海倒是一下子有了五個皇子。

不過有些讓人不安的還是這五位皇子該如何安排。

長子朱弘甲雖和老三都是魯王側妃所生,但是朱以海曾把老大過繼給了元妃名下,所以他被擄走時就是嫡長了,後來他襲爵魯王,還因此追封老大為世子。

南京繼位后,也是追封老大為太子。

現在老大卻回來了。

五個皇子本來都是庶出,可老大畢竟曾過繼給元配嫡妻張氏。

現在朝中有兩個聲音。

一些人認為弘甲曾經是正式過繼給元妃的,元妃後來也追封元皇后,所以弘甲理應被封為太子。

而有些人則認為弘甲本是側室所生,又被擄到關外六年,如今這樣子並不適合立為太子,畢竟皇后也還年輕,之前生了位四公主,如今又有身孕,也快要生了,若生下皇子,自當是太子。

朱以海也知曉這些聲音,不過他沒去想這些事。

他現在基本上每天把兩個少年帶在身邊,以彌補他們,更是給他們更多的安全、溫暖,讓他們能夠早點安寧下來,畢竟此時宮中,他們熟悉的人已經不多了。

朱以海還特意讓劉朝每天來陪他們,他是兩兄弟難得還記得的魯王府舊人了。

「六皇子賜名弘椮,七皇子賜名弘楷。」

「晉封六皇子母張嬪為賢妃,七皇子母黃妃為淑妃。」

「賜封大皇子弘甲為秦王,三皇子弘櫕為漢王,五皇子弘彬改封晉王,六皇子弘椮封唐王,七皇子弘楷封宋王。

各賜食邑萬戶,實封八百戶,中原賜永業田八百畝,另台灣賜荒地萬畝。」

「大赦天下,

與國同慶!」

「文武百官、三軍將士,皆加俸一月!」

當東京城裏各種聲音越來越大的時候,皇帝終於在大年三十的除夕,頒旨詔告天下。

沒有立弘甲為太子,但卻改封為秦王,這本是五皇子爵位,如今賜封大皇子,五皇子改封晉王。

小張嬪和小黃嬪,也母以子貴,晉位為妃。

東京的蓬來宮中,朱以海親自給兩位皇子授金印冊書,皇帝身穿十二團龍袞服,給兩位皇子賜九團龍服。

爺三都是明黃龍袍。

不過兩位皇子身上是九團,皇帝是十二團,皇帝身上的龍是五爪龍,皇子們的是四爪,確切的說是蟒。

殿中。

紫金香爐里的香煙鳥鳥升起,在宮殿的樑柱間蘊繞。

兩位皇子領銜受封,另三位太年少,由三名太監抱着受封。

他們面前擺放着凋刻着蟠螭的精美紅漆檀木寶匣,翻開的蓋子,向大家展示著裏面含金九五鑄靠的親王之寶。

上面用篆文陽刻着秦王之寶、漢王之寶、晉王之寶、唐王之寶、宋王之寶。

每個周尺方五寸二分厚一寸五分,重十八斤。

禮部尚書余煌捧金冊上前,拜位侍立。

禮部贊禮官贊唱。

宮樂起。

一曲宮樂結束。

承製官在殿內承跪御旨,高聲贊稱,「有制!」

贊禮官贊唱,「跪!」

兩位親王領頭跪拜。

宣贊官宣制,賜封五王。

宣制完,贊禮官贊,「諸王,俯伏,興!」

兩王由正跪姿勢轉為俯身,叩拜,恢復正跪平身。

承製官捧制上前,向皇帝跪報,「奉,傳制畢!」

朱以海微笑着點頭。

贊禮官再贊,「諸王鞠躬,再拜,行禮。」

諸王再次上前,來到御座下拜禮。

「跪,受冊寶!」

禮部尚書余煌親自宣讀親王寶冊,

「冊曰:昔君天下者,祿及有德貴子必王此人事耳朵然居位受福國於一方尤簡在帝心。長子弘甲,今命爾為秦王,分矛胙土,豈易事哉。朕起自疏藩臨危濟命挽狂瀾於既倒,撫大廈於將傾,宗廟社稷傾危,艱難百端。

志在奉天地、享神祇。

親提六師,伐虜救民。

時刻弗怠以成大業,今爾固其國者,當敬天地在心,不可逾禮。以祀其宗社山川,依時享之。謹兵衛,恤下民,必盡其道於戲。

勤民奉天,藩輔帝室,允執厥中,則永膺多福,體朕訓言,尚其慎之!」

讀冊比。

余煌將冊書授予大禮使首輔建極殿大學士、總理處大臣臨猩侯宋之輔。

宋之輔把笏插於腰間,躬身接冊。

贊禮官喊,搢圭。

大宗令,南陽王朱聿鍵豎起代表祖宗家法的玉圭。

宋之輔將金冊跪授秦王朱弘甲,捧冊寶官同跑於側,跪授金寶。

······

儀式莊重。

五王依次上前跪封受冊寶,全部授完,諸王四拜,禮畢。

冊封五皇子后,還再頒旨詔告天下,大赦天下,賞賜百官將士。

朱以海坐在上面,看着兩大三小五位皇子,突然有股很安慰的感覺。

原本計劃是要在正旦時宣佈,但卻還是提前了。

皇子十歲授封是比較合理的,當初封五皇子也是因為無子,所以生下來就封,也是安定人心。

而現在急着封,則是必須得給兩位歸來的皇子一個安排,否則現在朝中這種亂鬨哄的聲音繼續下去,就容易形成對立紛爭,不利安定團結。

既然封兩位皇子,那乾脆剩下的兩個一起封了。

這次的分封還是相較突然,朱以海也並沒有過多與大臣們商議。

到底是要分封立國,還是就恩養京師,其實也一直有不同聲音。

大明以前近三百年的分封制度,無疑是失敗的,雖然太祖初定分封的時候,設想是好的,可架不住後來建文削藩和朱棣靖難,徹底的破壞了這個制度初衷,所以後來的宗藩們雖還分封地方,卻只是養豬了。

朱以海之前已經大刀闊斧的改革宗室,所以現在皇帝諸子如何封,也是個大問題。

有人認為應當再復太祖舊制,分封地方,帶兵守邊。

有人認為當效彷唐宋之制,把皇子皇孫們就養在京師,幾代后再安排去陪都,再往後就可以不受限制,聽便科舉入伍或四業自由。

各朝舊例,也各有利弊。

關鍵還是看從什麼角度來考慮。

如果是要實際分封建藩,也是有利有弊,如太祖那樣,分封各地,擁有很強的兵馬護衛,也不全是好事。

但如果是如寧王那樣的塞王,其實又有好處,比如說雲南的黔國公沐家一系,雖不是真正的封藩,但也算是事實上的封藩,他們在雲南世代鎮守,其實還是有不錯的效果的。

朱以海也考慮過,要把皇子將來封到邊疆去,比如雲南貴州廣西甚至是河西遼東塞北台灣等地,盡量封在長城外、嶺南等地,甚至是海外。

這樣能對中央威脅最小,但條件太差的話,皇子們也未必願意去好好經營,甚至可能經營不起來。

畢竟就算是此時代的外國殖民者,也多是些罪犯、破落戶的冒險者們,哪個真正的貴族願意跑海外去殖民。

不過如唐朝後來那樣搞十王宅百孫院養在京城,也不行,既容易加劇京城政治複雜性,還容易被一鍋端,不能為國出力。

好在皇子們還小,還有時間慢慢考慮。

儀式結束。

朱以海晚上宮宴后,特別叫來兩位皇子在御書房聊天。

經過這些時間的相處,兩人對朱以海倒是熟悉多了,跟他相處也沒那麼害怕拘束,整個人也變的大方不少,只是還是比較沉默,話不多。

「這六年你們在關外放牛牧馬,捕魚打獵,冰天雪地的實在太辛苦了,也沒機會再讀書學習。

父皇打算等年後時,會效彷唐代,設崇文館和弘文館二飽,你們到時可到弘文館讀書。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海上升明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海上升明帝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六百三十六章 皇子歸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