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六章 奇思破局

第四百七十六章 奇思破局

季漢當興風起蜀中第四百七十六章奇思破局聽完楊清的計策,諸葛亮閉目思索起來,堂下眾人見狀皆屏氣斂息,生怕驚擾到丞相深思。

在諸葛亮想來,楊清所獻的遣使曉以大義、增兵永安邊境兩個法子頗為可行,唯獨收復長安一法有些過於冒進。

此策若能成功自是可以成為阻攔孫權稱帝的一大制衡手段,可長安乃是魏軍在關中的根本,不僅城牆高大堅固,而且還有魏國名將曹真親自領兵鎮守,絕非輕易能夠攻取的。

因此攻打長安非興大軍不可,可是眼下朝廷已經定下了一兩年內止兵休戈、休養生息的方略,派遣數萬精兵強攻長安已是不可能之事,故而只有依靠雍州本地的兵馬自行奪取。

然而楊清麾下的雍州軍不過萬餘人,就算加上即將調往關中駐紮的無當飛軍,也不過兩萬多人,憑這點兵力就想收復長安,恐怕有些痴人說夢。

再則,照東吳君臣近兩個月的架勢,孫權稱帝勢必會在上半年進行,雍州軍馬在如此短的期限內攻破長安就更加困難了。

想到這裏,諸葛亮心中已經有了決斷,睜開雙眼緩緩說道:「明之所言甚合吾意,唯收復長安一策關係重大,需要從長計議。

至於派遣使者前往東吳曉以利害以及往永安增添兵力以示天威兩策,吾覺得都可以在恰當的時機施行,諸位以為如何?」

「我等謹遵丞相鈞意。」

諸葛亮道:「好,過兩日吾就會上奏朝廷,請天子決斷。」頓了一頓,又道:「不過我等也必須做最壞的打算,若各種手段都不能阻止孫權稱帝,我等即將面臨一個重大的問題,那就是漢吳兩國的關係該如何處理?

適才不少人已經表達過斷盟、絕交、征討的意見,吾想問一下還有沒有不一樣的看法?」

「丞相,這一年多以來,我大漢與東吳兵力北向,連破魏軍,斬將殺敵,攻城略地,戰果不可謂不豐富,足見兩家結盟的好處。

若孫權稱帝,我大漢與東吳斷盟,則國家勢必會陷入兩面受敵的不利態勢,到那時不僅興復大業難以進行,恐怕就是自保也將十分艱難。

方今天下仍然以曹魏的國力的最為強大,縱使漢吳兩家加起來也只能堪堪與之匹敵,是以琬認為斷盟絕交乃是最壞的打算,不到最後一刻不能倉促施行,必須慎之又慎。」蔣琬道。

他這番談論稱得上是老成謀國之言,放在平常定會引來不少贊和,可孫權稱帝一事對漢室正統來說屬實是打擊太大,多數人都是怒氣填胸、滿腔義憤,此刻聽到蔣琬似有妥協之意,頓時就有人心懷不滿,立刻站出來反駁。

「蔣參軍此言非是正論,帝位正統象著着天命所在,我四百年煌煌炎漢,上承天命,下合民心,豈有容忍別國稱帝的道理?縱然我大漢與東吳聯盟好處甚多,但正統乃第一大義,絕不能為了眼前之利而忍讓、妥協。」

「不錯,曹氏篡位已然削弱了漢室正統,我等絕不能容忍東吳再削弱第二次。」

「縱然與東吳翻臉為敵,我等也不能允許或者承認孫權稱帝。兩面受敵又如何,只要我等眾志成城、上下一心,北伐曹魏,東抗孫吳,又有何懼哉?」

......

蔣琬不過稍有為兩國盟好說話之意,就立馬招致數人的反駁,足見眾人扞衛漢室正統決心的堅定,其實這並非諸葛亮所願意看到的情況,但民意如此洶湧,無奈之下他也不得不避讓一二。

「罷了,今日就先議到這兒吧。君嗣公、明之、公琰、偉度留一下,其餘人都散了。」諸葛亮揮手道。

「我等先行告退。」

待眾人離去后,諸葛亮看向楊清四人道:「有些話當着眾人之面不太好說,你們四人俱是府中大吏,我想聽聽你們對孫權稱帝的真實

想法。」

「丞相,裔以為孫權稱帝已是勢在必行之事,我等想要阻止很難,其實暫時承認孫權稱帝並非什麼了不得之事,漢室衰微如此,正統之數早已被削弱,又何必執著於此呢?

昔日光武皇帝在河北稱帝時,尚有更始帝、建始帝與光武皇帝並立,三帝俱稱正統,然只有最後獲勝之人才有真正的資格延續漢家天命。

是以帝號說重要自是十分重要,說不重要這也是事實,天下分裂之際,終究還是要看各自的實力,只要實力夠強,掃平天下者自然是唯一的皇帝。」張裔道。

諸葛亮道:「君嗣公此言甚是有理,汝等以為如何?」

「丞相,琬與君嗣公想的一樣,為了漢家大業,暫時承認孫權的帝位並非不能做之事。」蔣琬道。

諸葛亮點了點頭,看向胡濟。胡濟連忙拱手:「濟與君嗣、公琰二公是一個看法。」

「明之呢?」

楊清道:「丞相,若是我們用盡各種辦法都不能阻止孫權稱帝,那麼就只能承認他的帝位,這也是最合乎現實的選擇。

畢竟曹魏才是我們的頭號大敵,若無東吳分擔壓力,我大漢想要獨自滅魏十分困難,遑論與曹魏、東吳兩家同時為敵了。

當然正統大義該爭還是得爭,畢竟總得要給天下百姓一個交代。孫權不是不滿意現在只是個王爵嗎?我們可以同意他更進一步,但是這個名頭如果由我們給出或者封賜,東吳的地位仍然在我大漢之下,我大漢的正統地位就依然可以得到保全。」

「哦?怎麼封賜孫權一個名頭?」諸葛亮少有地沒有聽懂下屬話里的意思,好奇地問道。

張裔三人也是一頭霧水,十分好奇,豎耳靜聽楊清的下文。

楊清道:「孫權想要在名位上更進一步,不一定要稱帝嘛,比如我大漢可以封他為東吳國主,這國主既比王爵高半階,又比帝位矮半階,孫權若是同意受封此名位,那漢吳兩家在面子上都可以過得去了。」

「國主?這個稱謂倒是有些意思。只恐孫權不會滿足於此啊?」諸葛亮道。

楊清道:「若孫權不滿足國主這個名位,那我們就只能同意他稱帝了。不過他這個皇帝必須得讓我們大漢皇帝陛下冊封,這樣我大漢的正統天命就仍然未被削弱。」

「皇帝冊封另一個皇帝?這算什麼說法?這在禮數上說不通啊。」張裔驚呼道。

不只是他大吃一驚,就是諸葛亮、蔣琬、胡濟三人也被楊清的言論驚得一時說不出話來,他們怎麼也想不到還有皇帝冊封另一個皇帝的操作。那這兩個皇帝到底誰大,二者之間又該如何稱呼?

楊清看着他們目瞪口呆的表情暗暗好笑,心想你們想不到吧,後世皇帝沒那麼值錢了,一個皇帝冊封另一個皇帝雖然少見,但在我大宋卻已算得上極平常之事了。

「明之果然總是有些奇思妙想,一個皇帝冊封另一個皇帝,我等是聞所未聞,聽起來屬實有些匪夷所思,不過這也算一個可以嘗試的辦法,若真到無計可施的時候,未曾不能施行。

今天就先議到這兒吧,最後到底如何我等還要再從長計議,畢竟此事非一朝一夕所能決斷,我們必須徐徐圖之。」諸葛亮道。

楊清四人站起身來,齊聲行禮:「是,我等告退。」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季漢當興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季漢當興
上一章下一章

第四百七十六章 奇思破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