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 決戰江南

第三百四十三章 決戰江南

駐防蘇州的康喀喇現在是個光桿司令,他的兩千五百人,之前在常州折了七百多,現在還有一千多駐防在蘇州,他是跟土國寶一起來江寧議事的,然後現在就回不去了。

康喀喇沉悶的坐了一會後,提出要回蘇州。

「我建議經略立即調杭州的鄭繼武、朱大綱、李遇春等北上,匯合杭嘉湖松江等地兵馬,先至蘇州會師,然後我再帶蘇州兵一起來救援江寧。」

杭州和松江還各有兩千五八旗,而浙西的李遇春鄭繼武等勇悍能戰,手下兵馬不少,加一起,能起碼抽出一萬多甚至兩萬人來援。

浙江清軍戰績彪悍,若他們增援江寧,那仍有與明軍一戰之力。

但土國寶反對,理由是明軍控制着運河,浙西雖一直在清軍牢牢控制下,但在現在這種情況下,讓浙西清軍穿越蘇常鎮來救援江寧,並不容易,反而有被半路伏擊打援的危險,甚至因此可能讓浙西空虛,被明軍鑽空子奪取。

「杭州不能再有失了。」

「蘇州現在兵馬也不多,應當堅守城池,否則蘇州就可能第四次失守了。」

土國寶甚至建議康喀喇現在就留在江寧城中,他怕他出了城,根本回不到蘇州,半路會被明軍攔截俘虜。

康喀喇仍然堅持認為,應當集中江南之兵守衛江寧城,與明軍一戰。

現在外無援兵,如果分散守城,才可能被明軍各個擊破,應當向江寧靠攏匯合。

「康侍郎說的很有道理,江寧城不容有失,但杭州也不能不守。」嚴我公沉吟一番,「我以為現在情況,應當調集上游的安慶徽州等地兵增援江寧,蘇州杭州各留守部份綠營守城,而把最精銳能戰的駐防八旗兵和督撫標營等都調來增援江寧。馬部堂,你以為如何?」

三省總督馬國柱頭痛的很,至今想不明白,怎麼鎮江敗的這麼快這麼慘。

一萬精銳去守鎮江,還有長江之險,結果轉眼間就大敗而歸,兩千五八旗精銳啊全沒了,更要命的是,江南的火炮有七成在鎮江丟掉了,火藥更是在鎮江丟了九成。

江寧城大堅固,可這樣的大城也需要更多的兵馬來守,僅八千戰兵是守不住這樣大城的,尤其是現在城中缺火藥,明軍卻偏偏擁有大量的火炮火藥的情況下,又在水師上佔有完全優勢。

這仗他都不知道要怎麼打。

「如果要調江南的八旗和綠營來守江寧,那麼各地就有可能守不住。」

如上游的安徽各地,現在都是被明軍堵在城裏出不得門,一旦主力再來江寧,那不說路上會不會被伏擊,就說主力走了后,留守的兵更可能守不住城了。

嚴我公也嘆氣,「現在我們只有兩條路走,要麼集中力量保江寧城,要麼就仍各守城池待援,但援軍三五個月都未必能到,我們要做好堅守一年的準備,但以現在明軍的兵馬數量和火炮以及戰艦,我估計我們守不了一年,三個月都未必守的住。現在江南的兵這裏幾千,那裏幾千的分散著,一旦江寧城這裏不守,那整個江南都要崩盤,到時必將被明軍各個擊破。」

馬國柱道,「可朝廷不可能坐視我們不管,三個月的時間,我以為朝廷應當是能派兵來援的,甚至用不着三個月,」他跟嚴我公等分析,如果兗州的譚泰他們全力來援,就算運河堵住了,但只攜帶少量糧草,直接陸路南下,那麼從兗州到揚州,約千里路程。

步行每日百里,也頂多十天。

就算過不了江,但他們直接在江北紮營,也能策應江寧城,威脅到明軍的後背,讓他們不敢全力攻城。

「糧草呢?十天到揚州,可沒有糧草接應,兩萬人如何維持?」

馬國柱咬着牙道,「當年大凌河之戰,我朝五萬軍圍一萬餘明軍於城中,圍城打援,城中斷糧兩月余,該吃的都吃了,不該吃的也都吃了,城中人相食猶死守,最後降城。他們吃掉了一萬多人!」

「山東兩萬援軍到揚州駐防,可以在江北徵集糧草,秋收剛過,多少總能徵集上來一些的,除了糧草,牛馬豬羊皆可食,甚至到了必要的時候,人也可以捕來吃!」

這番吃人言論十分駭然,但古往今來史書上有太多戰爭中食人的記錄了,尤其是在圍城之時,食人的就更多,最慘烈的莫過於唐代的睢陽守城之戰了。

甚至就連上次杭州守城的時候,城中都出現了把乞丐綁了屠為米肉出賣的事情。

而當年大凌河之戰,據說祖大壽等堅城拒守,沒有糧食,把城中的民夫百姓全都給吃完了。

現在馬國柱也宣稱,譚泰等南下后直接搶江北百姓手中的糧維持,而不是再考慮如何從北直或山東河南等地運糧過來,就地取糧。沒糧就把牲畜吃了,再沒了牲畜那就直接把附近的百姓抓來充當軍糧。

「太過駭人聽聞,直接去抓百姓做軍糧,那豈不是朱粲、黃巢等人所為嗎?那朝廷還如何能得民心擁護?」嚴我公質問。

馬國柱卻毫不在意的道,「戰爭本就是殘酷的,試問我等若是被圍困在江寧城中,江寧如此大城,城中居民眾多,一旦缺糧,到時會是什麼景象?我來告訴經略,到時城中百姓會先把那些乞丐吃了,然後是一些沒什麼保護的流民、老弱,最後是婦孺,再後來就是易子而食,直到城破,或者吃到最後一人為止·····」

「要保江寧,也只能不走尋常路,兗州有兩萬精銳在,不能因為沒有糧草就動不了,關鍵的時候,一切手段都得用上。」

「如果兗州兩萬人至江北揚州,然後浙西等再匯聚兩萬人至南面蘇州,再放棄池太徽寧等城,把兵馬都調來江寧,則我至少還能聚起五萬人馬,完全可與明軍一戰。我一直認為,明魯監國興起時間不長,其兵馬也不多,尤其精銳更少,一直以來都是流竄作戰,避實就虛,真正要正面對決,我們倚江寧堅城,再建江北江南兩大營,則不僅能守住江寧,甚至有機會將明軍一舉擊潰。」

「必要時,甚至湖廣的兵還可再順流而下增援。」

康喀喇表態,「我支持馬總督的提議,我大清入關以來,戰無不勝,湖廣明賊的潰敗更說明清軍多是烏合,我們必須得主動。」

嚴我公沉吟許久。

「也好,那就按馬總督和康侍郎所言,咱們就在這江寧跟明賊決一死戰。我這就給朝廷上奏疏,請你們與我一起聯名上奏,急調山東譚泰兩萬人,再調湖廣一萬八旗南下,並調浙西等兩萬人,以及安慶池徽等地萬餘綠營過來,其它的先不管了,先集中兵馬跟明賊主力會戰。」

「土國寶。」

「下官在。」

「你是本經略新授江寧巡撫兼提督操江,就由你隨康侍郎先去蘇杭,召集南面之兵,至蘇州集結匯合,然後沿運河北上至鎮江建立江南大營,收復鎮江再援江寧。」

「馬總督,還得有勞你親自去趟山東,請譚泰大軍南下,並進駐揚州,在揚州建立江北大營。並調河南兵南下。」

「劉應賓!」

原安徽巡撫,現江南左布政使劉應賓一直沒吭聲,聽到點名趕緊站起來。

「你去上游太平安慶徽池等府,調集各地綠營趕到江寧西面的大勝關一帶建立江西大營。」

「本經略領兵八千守衛江寧城,城外三路大營,誓死守衛江寧城,與明軍決戰到底!」

土國寶愣神。

「經略,部堂,現在弘光還在城中,錢謙益和陳洪範也在城中,是不是利用弘光跟魯監國議和?朝廷不是答應說只要魯監國肯談,可以放寬些條件嗎?」

「可魯監國根本不見使者,也不肯議和。」

「那把條件放寬些?哪怕是能拖延一時也好啊。」

土國寶心裏沒底,而且他也並不願意看到清軍真的就將明軍給擊潰殲滅,甚至因為認定嚴我公就是魯監國的間諜,所以他覺得嚴我公的這個大動作大部署,明顯裏面肯定有許多坑,就跟鎮江一戰一樣。

他寧願少折騰。

「那魯監國正佔上風,此時哪有到嘴肉不吃的道理?」

「不如先送點銀子,實在不行,把弘光直接送過去也行。」

嚴我公看向馬國柱和康喀喇。

康喀喇低頭不語,明顯不願意摻合這事,或者說不想將來擔責任。

馬國柱則猶豫了下后道,「借議和之機多爭取些時間是好的,只是現在也沒多少銀子了。」

嚴我公道,「現在府庫沒錢,也只能讓士紳百姓們捐,形勢危急,人人都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每戶當出一丁,輪流上城協防。按上次派捐的數額,再征三百萬兩銀上來,一百萬拿來送去明軍以示議和誠意,剩下的兩百萬,拿來賞賜將士義勇!」

馬國柱等都是點頭同意,反正又不用掏他們的銀子。

上次征三百萬,他們還分了一百萬,現在還少了好幾個死鬼分銀子,若是再分一百兩,那他們到手的能多分許多。

一百萬送給魯監國求和,一百萬賞軍,他們幾個再分一百萬,完美。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海上升明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海上升明帝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百四十三章 決戰江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