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七章 朝貢,歲幣

第五百四十七章 朝貢,歲幣

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

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聖人出於亂世!

登州城裏前來參加正旦大朝的人,無不生出這樣一種感慨。

大明出聖人了。

若不是大明國祚未絕,又怎麼會出此聖人?而朱以海若不是聖人,又怎麼可能做到兩年內,把一個已經崩亡的大明朝再起死還生,還這麼迅速的就把韃子打的節節敗退?

必須是聖人。

聖人出世,大明中興在望啊。

不管是誰,當親眼來到登州,看着這位年輕的明天子,都無不發出這般感慨。

甚至都不由的想起民間的一些傳聞,諸如這位聖天子早幾年在清軍南下時,被攻破魯藩王城的韃子砍了三刀,身上的刀疤痕卻恰好就是一條金龍纏身。

朝鮮國世子也是公開在金殿上亮明身份,並親自向天子誦讀朝鮮國書。

其中直言。

「我國臣事皇朝,二百餘年,名份早定,絕無異意。韃虜兩侵朝鮮,凌迫我國。我國雖弱小,素以禮儀著稱,不敢有半分辜負皇朝。雖被韃虜破我都城,脅我國王,然亦忍辱負重,心中不敢片刻有負皇朝。

我國與天朝,

父子之國,可會以危急存亡,變易臣節乎?

天道好遠,曲直有在。

我國即日起,發兵北伐,攻虜報仇,永保大明!」

對於朝鮮世子這番明顯有些自我美化的話,朱以海當然也沒揭穿,畢竟朝鮮雖然臣服韃子是事實,但畢竟他們也確實曾兩度抵抗,只是最終連世子也被俘虜了,國王大臣們都被圍的要餓死了,投降也是沒辦法的事。

但朝鮮國王李倧和世子李淏對韃子的怨恨,對大明的忠心,卻也是事實。

尤其他們之前還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不僅殺了心向韃子的世子,之前又給大明送糧,協助奪取登州等,都是明證。

現在耿仲明重開東江鎮,進駐皮島,並在附近朝鮮境內開闢屯田,大明御營也在鴨綠江對岸奪取了鎮江等地,駐兵屯守。

朝鮮此時有了大明爸爸兩大軍事集團守在鴨綠江口,又有明軍控制遼南半島,整個遼東海上,包括鴨綠江基本上已經由明軍接管。

這種情況下,朝鮮可以說沒有了半點後顧之憂。

世子一行來大明前,朝鮮國內已經發起了一起軍事行動,對駐朝鮮國內的韃子使者和手下的滿兵,來了個突襲,將他們圍住,全都亂刀砍死,這次世子來,就還帶了這些滿兵的首級前來邀功請賞。

除了韃子首級,世子還把原來朝鮮該交給清廷的歲幣也給轉帶來進貢給大明。

除了原給大清的歲幣外,這次朝鮮使團人數很多,攜帶了大量的朝鮮商貨,前來貿易,不僅有官方貿易代表團,也還有許多民間貿易商人,因為之前大明已經給朝鮮說過,允許放開貿易,不再限制朝鮮官民貿易,所以這次朝鮮也是趁機組了個大團。

當初清軍入侵朝鮮,迫使朝鮮納貢,先是結兄弟之盟,後來又讓他們稱臣為屬,定的歲幣單子也一再更改。

朝鮮也是苦不堪言,這可不是朝貢貿易,而是歲幣,單方面的進貢,沒有回賜的。

每年,朝鮮要向清廷進貢,黃金百兩,白銀千兩,綿紬千匹,麻布千匹,細布萬匹,貂皮百張,豹皮五十張、獺皮四百張,水牛角百副,蘇木二百斤,大紙千帙,次紙千帙,霜華紙五百卷、白綿紙一千卷、龍紋細席一條,花席百條,胡椒一石,綠皮二百張,腰刀二十口,順刀二十口,角弓一百副,松蘿茶一千包,黃粟、大棗、銀杏等各十斗,干柿五十貼,米萬包······

朝鮮從天聰元年開始向清廷納歲幣,納到去年,納了多年的歲幣。雖然對於歲幣,朝鮮也經常找各種理由少給,但總的來說,也是沒少給。

韃子勢大后,也開始減少朝鮮的歲幣額,不過是從開始的掠奪變為懷柔而已。

但不管怎麼減,這畢竟是單方面的進貢,比起以前跟明朝的朝貢貿易,還能賺一點相比,那就是凈付出的。

所以朝鮮如今有機會甩開韃子,當然是毫不猶豫。

這次世子前來朝正,也是第一次正式恢復朝貢。

送來的貢品,比韃子要求的還要多。

世子在殿上大聲誦讀這份貢品名單,很是自豪。

「我朝鮮國特向天朝上國進貢黃金一千兩,白銀一萬兩,

綿紬三千匹,麻布五千匹,細布萬匹。

虎皮三十張,豹皮百張,貂皮三百張,獺皮千張,水牛角三百副。

蘇木五百斤,胡椒十石。

霜華紙一千卷,白綿紙三千卷,龍紋細席十條,花席三百條。

腰刀一千口,角弓一千副,松蘿茶等兩千包。

另米三萬包、高麗參八千斤········」

這進貢單子很長,東西也非常不錯。

真金白銀,全是好東西。

當然,朱以海也沒有太過高興,因為他很清楚,朝鮮確實給他漲面子,但這些東西不全是送的。朝鮮之前跟大明已經私下裏貿易了小半年了,大明朝鮮兩邊的貿易非常火熱,朝鮮得利甚多,所以這裏面的甜頭他們早嘗過了。

大明也特意提前告訴了朝鮮,這次朝貢,到時朝廷會給予回賜,意思就是仍然還是朝貢貿易性質的,不會讓你們虧本,互通有無,甚至還能減免些關稅等,比平常的貿易不要讓利一些的。

所以朝鮮其實是來薅羊毛的,趁著這難得的機會,組團搞了一個大船隊的貨來,其實都是來賣的。

朱以海其實也是歡迎的,貿易嘛,還是國際貿易,好多東西都是稀缺貨,運來了就不愁賣。

朝廷這邊由內務府吃下朝鮮的貨,轉頭再賣到市場上,還能大賺一筆呢。

朝鮮的貢品,朝廷這邊早拿到了,也早就擬好了要回賜的東西。

於是大殿上,內侍接下了朝鮮國書和他們的貢品單子,然後光祿寺卿出來,在殿上宣讀朝廷給朝鮮的回賜。

同樣是非常豐富的。

從商船、炮艦到火槍,從鎧甲到彈藥,又有茶葉、瓷器、絲綢、棉布、蔗糖、藥品、宣紙等。

甚至還有龍紋銀元、銅元、紹天通寶銅錢,金銀玉器、飾品等。

皇帝的這張回賜物品清單,同樣豐富,甚至每樣後面還特意標記了對應的市值價格。

絕對沒有虛標,真正的行市價格。

朝鮮的進貢物品價值將近二十萬兩白銀,其中那八千斤高麗參,現在市價就值八萬兩,這玩意以前是很少賣到大明來的,因為倭國小日本子基本上包銷了,倭國人最喜歡高麗參,非常迷信,覺得包治百病,所以有多少買多少。

一斤參賣十兩銀,平時還買不到,這還屬於普通參。

這次朝鮮國王也是下了血本,把國內的高麗參一下子弄了許多大明,跟國內兩班貴族們組了個高麗參團,包圓了。

甚至黃金白銀也是弄來許多。

朱以海回賜的禮物,遠超二十萬兩白銀。

當然,朱以海不虧。

因為朝鮮那邊弄來的大多是些原材料或初加工物品,而朱以海回賜的卻大多是些附加值高的加工商品。

比如說朝鮮送黃金白銀,朱以海回賜的是金銀首飾器物,以及鑄造的銀元、銅元、銅錢等,這些玩意經過鑄幣局加工后,裏面利潤很大的。

就好比現在大量流通的龍紋銀元,一塊就是面值一兩紋銀,紋銀為記賬單位,規定成色是九三點五多,其它各色銀子成色不一,都按紋銀成色標準折算,或升水或降水。

理論上一百塊銀元應當等於九十三兩五足銀,每百塊升水六塊五,才等於百兩足銀,但實際上紹天龍紋銀元,成色是八九,比九三五紋銀低了不少,這其實就是鑄幣銳。銀加銅,鑄成成色八九的銀元,結果卻是按面值一兩流通,而不必再進行升水。

朝鮮進貢的一萬兩銀子,是按紋銀升水計算的,朱以海回賜龍紋銀元,卻是按面額算。這就實打實賺了一筆。

他還回賜了銅元、銅錢,這些鑄造的錢幣,利潤更大。

至於其它的商船、炮艇,火槍、彈藥這些更不用說,如浙江造綿甲,成本約八兩銀,但賣肯定不可能只賣八兩,給友情價,十二兩。

一套只賺四兩,但是卻是加價百分之五十,賣的越多賺的越多。

還是商船、炮艇,利潤就更大了。

朱以海還回賜朝鮮許多絲綢,但卻不賜他們生絲,因為加工好的絲織品,附加價值更高,利潤也越大。

直接賣生絲或熟絲,都要少賺許多。

另外朱以海賣加工好的藥品,或炮製好的藥材,不賣原料。

賣書不賣紙,要賣也是最高檔的宣紙這些。

其它如瓷器、茶葉,都是高檔貨,便宜的還不上檔次,不回賜。

大明內地茶葉,一斤高檔茶葉兩三錢銀一斤,最頂級的岕片茶,二三兩一斤,這種屬於頂級奢侈品茶了。

朱以海給朝鮮回賜茶葉,就弄了不少這種二三兩一斤的,另外其餘的也多是二三錢一斤的,那種幾文錢一斤的根本就沒弄。

而朝鮮人進貢的松蘿茶,其實是大明出口過去的,原產黃山休寧。

內務府擬的這批回賜禮物,還是很高大上的,總價值二十多萬兩,直接面上就讓朝鮮人賺上好幾萬兩。

但大明絕對不虧,八千斤人蔘、三萬包米,這就值十二三萬兩銀子了,還有真金白銀等呢,內府務估計過,能夠很快出手這批貨,有的還可以再精細加工一下,能賣更高。

總之,僅朝鮮這批貨到手,倒倒手或加工一下,能賺個小十萬兩不成問題。

而大明的這批貨說是值二十多萬兩,其實真正核算下來,成本也就十來萬兩,報出的市價,其實已經翻了一倍了。

所以表面上看是大明用二十多萬兩價值的好東西,回賜朝鮮進貢的十來萬兩的貢品,其實真實情況恰是反過來的,大明用成本十來萬兩的東西,換回的是轉手就能賣二十多萬甚至價值近三十萬的貨。

另一方面,這些回賜貨物,也還能促進絲綢瓷器書籍藥材金銀等加工商人們的生意,擴大需求。

甚至能換來現在寶貴的糧食布匹等。

反正是很划算的一個買賣,而且各國使者看着大明跟朝鮮這父子一唱一和,哪個不羨慕不眼紅啊。

他們可不會知道這裏面道道這麼多,也不會算的這麼精,就知道朝鮮這批貢品,換回去的回賜,老賺了。

一個個甚至都開始有些後悔這次帶來的貢品太少了些。

貢的少,-回賜的也少啊。

這要是跟朝鮮一樣狠狠的進貢,那回賜的也是相當驚人啊。

可惜。

遺憾。

後悔。

無數人望着御座上的紹天皇帝,此時更加覺得這位是大聖人了,不僅是大聖人,甚至還有種馬上要給國內寫信的衝動。

內容都想好了。

人傻,錢多,速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海上升明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海上升明帝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五百四十七章 朝貢,歲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