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5.文明交互在河潢

325.文明交互在河潢

差不多到十一點,老太太帶着他轉游完遺址和目的,最後許樂和老人家要了通信地址和大隊的電話,告訴老人家自己還要到齊家坪和馬家窯去看看,老人家才依依不捨的放了許樂離開,許樂也想多呆會,但是沒辦法,必須要把那兩個看完了才成!

齊家文化博物館,在廣河縣,距離辛甸也就是二十多公里的樣子,許樂踩着厚厚的積雪,山間沒有人行走,只有一些小獸和野雞之類的東屋,許樂拿着關木不時的敲打着樹木,一路上都是原始森林,伴隨着滾滾的木氣入體,許樂感覺肝臟越來越活躍,雖然單個的吸收量並不大,但是數量多,而且都很有年頭了!

越過了山巔,來到了博物館門口,說是博物館還不說是雜貨鋪,居然還收費,許樂交了兩塊錢!不大的地方,也就是三四百平米,集中展示了周邊地區的一些遺址的東西,很多都是復原的,拼拼湊湊的樣子,中間都是白灰,許樂看着挺漂亮的!

他找來一個工作人員的樣子,給了五塊錢,讓那個中年人給自己講講,在錢的魔力下,這位男子翩翩到來,「齊家文化是以雍州為中心的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並且已經進入銅石並用階段,其名稱來自其主要遺址雍州廣河縣齊家坪遺址。是分佈在河西走廊地區的一支重要的早期青銅時代的考古學文化。齊家坪遺址於由考古學家安特生所發現。時間跨度約為公元前兩千二百年至公元前一千六百年,是黃河上游地區一支具有特殊價值的考古學文化,也是華夏文明的重要來源。」

當許樂聽到說是其主要分佈於雍州東部向西至張掖、西海湖一帶東西近千公里範圍內,地跨雍州、寧回、西海、蒙內等省區的時候,不禁對照着牆上的一幅地圖看着,思考着傳播的路線圖,看着那一條條河流和山脈,想着先民的行進路徑,真的是感慨連連!

齊家文化源自馬家窯文化和常山下層文化,馬家窯文化和常山下層文化都是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發展而來,是寺窪文化和卡約文化的來源之一。這充分證明了文化和文明的交流是不斷的互相影響的,而且許樂現在判斷,大概率是土著民族和西來民族是不斷交融的,但是呢文明和文化在一起定程度上受東部影響更大,這個地方從整體而言是東西方文明的交匯地之一,可能遠遠要比絲綢之路的交流還要早!

許樂覺得自己的論文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僅僅就是華夏與埃雞以東的文明交互就足以說明自己的判斷是正確的,沒有必要過分的糾纏於人類的第一個祖宗到底是誰,讓過去的歸於學術,讓未來的歸於現實,他現在的學術思想越來越清晰!

看着那些大大小小的陶器,雖然是重新拼湊的,但是紋路都還在,非常漂亮,說明當時的工藝很發達了,而且這裏也發現了紅銅製品,反映了當時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為後來青銅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看着那些復原的房屋示意圖多為半地穴式建築,居室鋪一層白灰面,既堅固美觀,又防潮濕。

制陶業發達,雙大耳罐、高領折肩罐和鏤孔豆等為典型器物。已出現冶銅業,有銅刀、錐、鏡、指環等一類小型紅銅器或青銅器。住房多是方形或長方形的半地穴式建築,屋內地面塗一層白灰面,光潔堅實。氏族公共墓地常位於居住區附近,流行長方形土坑墓,有單人葬,也有合葬,以陶器與豬下頜骨等為隨葬品。出現一男一女或一男二女的成年男女合葬墓,其葬式是男性仰身直肢,女性側身屈肢面向男子。這表明當時男子在社會上居於統治地位,女子降至從屬境地。

許樂看着這些墓穴的介紹,想像著遠古社會從母系氏族進入到父系氏族時代,女性地位開始下降,從事一些輔助性的事務,在這個過程中對於飾物的需求量不斷的增加,包括大規模的玉綜、玉鏡等都驗證了審美開始發生變化!

在這裏有許多的獸類骨頭說明了家畜大規模的開始發展起來,這是一個典型的游牧民族,應該說是逐水而居,但是呢,在一年當中又會不斷的變化位置,基本上在幾個地方之間穿來穿去的!

許樂看到介紹,顧大先生都來過,有些納悶了,既然您老人家都來了,為啥還要一門心思的搞懷疑呢,為什麼就不能好好的研究下去呢,有點莫名其妙!

隨後,繼續聽着那個男子介紹著,許樂頻頻點頭,金錢的力量是無窮的,不能說講的有多麼美妙動聽,但是至少是非常的詳細,讓許樂對照着收穫很大,並且還讓他不時的摸一摸,感覺感覺!

許樂看着這一切,不禁想到一個問題,浸潤這馬家窯文化、齊家文化、辛店文化的先民其族屬何在?

這裏到底是源發地還是說真的是早在五千年前的黃帝時期,二帝干仗,然後黃帝把炎帝給廢了,結果炎帝部落被打敗西逃。炎帝姓姜,而在遠古時期羌姜不分,難道這就是羌族的起源?

還是說先有的羌族,但是不對啊,這時間上就不對,一定是被打過來的,順便帶着東部的文明也就過來了,最終走上了畜牧的道路,許樂搖著頭不斷地思考着這個問題!

只要是四千年來的時間段基本上都可以認定為後發現象,這是一定的!還有一種可能也可以認定這種說法,那就是許樂昨天翻得秦學禮的一些文章,裏面有一些文字的解釋,母系氏族時期人們多用姜,象徵掌權的是女人,而到了父系社會時,男人掌權了,自然就用的是「兒」,也就出現了羌。更進一步的解釋是,姜、羌在甲骨文中是頭戴羊角頭飾之人,顯然他們是以羊為圖騰的原始游牧部落。

許樂聽着介紹說道「華夏文明西來說的始作俑者就是安特生,他認為齊家文化要早於仰韶文化,而齊家文化是有西方文明的影子的,所以受到西方的喜歡,但是夏大鼎先生在寧定縣陽窪灣齊家文化遺址的填土中有兩片仰韶時期的陶片,根據考古地層學的原理,在早期的地層中不可能出現晚期的遺物,這一發現使得仰韶文化和齊家文化的年代序列有了地層學上的鐵證。這一發現完全攻破了安特生的觀點,「華夏文化西來說」就失去了考古學上的根基。

許樂不禁笑了笑,然後仔細的看了一下「華夏第一銅刀」,這是在馬家窯遺址中發現的,銅刀取到了石刀和骨刀,生產力大幅提高,許樂看着這把銅刀在想着這和二里頭是否有關係啊,尤其是再看到那些玉器,從東邊的良渚到北邊的紅山再到這裏,中原實際上產玉就一個地方啊,而且是沒有綠松石的,綠松石大部分都是在西邊啊,那是不是說明了夏商兩代大量的綠松石都來自於這裏呢?

許樂看着那幾件圓雕玉人立像的複製品,造型精美,玉質通透,且男女有別,古樸生動,有的雕像在各器官部位嵌有多顆綠松石。這類雕像或許是作為膜拜的對象而製作的,這是對神的崇拜還是華夏早期的宗法觀念呢?是不是一種對祖先的崇拜和尊敬,用珍貴的玉料來製作祖先像可能是對祖先的一種敬畏?

許樂有點想不明白,隨後被那個中年人帶到了遺址坑旁邊看了看,比辛店那邊好點,但是也沒啥東西了,都沒有人看護,很無奈的樣子!

隨後,許樂向那人道謝,就直接往臨洮馬家窯遺址!

下午兩點多,許樂到了臨洮的縣城,吃了五六碗的拉麵,地道,要了不少的牛肉,然後趕緊快走,在三點之前到了馬家窯遺址,東臨洮河。

這裏就是著名的馬家窯文化的發源地,也是安特生乾的,弄走了不少完整的彩陶,都是華夏的瑰寶,想想那個時候的正反府啊,沒人顧得過來這些啊,哎!

許樂現在是明白了,啥都不如錢管用,他直接找了人給了五塊錢,那邊有個男的,屁顛屁顛的就帶着許樂轉悠起來,這邊沒有東西了,其實剛才在齊家坪那的博物館都有了,主要是感覺一下現場的情況!

那個男同志給許樂講著房子、目的、陶器等東西,分析對筆者馬家窯遺址和半山、馬廠、石嶺下遺址的不同,還大致介紹了東鄉林家、臨洮馬家窯、廣河地巴坪,以及蘭州的青崗岔、花寨子、土谷台、白道溝坪與永昌鴛鴦池和西海樂都柳灣等各地的不同,最後得出結論:從地層疊壓情況看,馬家窯文化諸類型的年代順序是:石嶺下類型—馬家窯類型—半山類型—馬廠類型。

最主要的是這個男子給許樂看了兩張照片,是一個權杖的照片和一個神人紋彩陶壺的照片,許樂一愣,權杖一般都是在西方,怎麼在這也有了,那個男子說就是本地出土的,但是現在已經被弄到金城博物館了,許樂感覺到這裏確實是一個文化的交流地啊!

但是那個神人紋卻讓許樂很震撼,他感覺就好像是六個人在手拉手的祈禱一樣,好像是在講各自的力量貫穿起來,向上飛升一般,他突然想到了這不是一種修鍊的功法啊?問那個人這個東西現在在哪裏,那個男子說已經被列入一級文物收藏了!

許樂點了點頭!

最後,許樂又去了一趟寺窪,純粹是屬於湊份子的,就是來了轉悠一圈,和辛店一樣的落魄!

隨後,許樂一路狂奔想着拉寺而來,在山間密林中,雪大還要不時地看着路,終於在晚上八點,許樂感到了拉寺的小鎮上,他隨便找了一個小旅館住了下來,先是洗了個澡!

然後到下面吃了幾碗牛肉麵,回到房間開始寫東西!

先是一片《河潢地區,文明交互的序幕從里來開》,雍州被稱為「絲路孔道」,是絲綢之路的「黃金段」,是東西方文明交流的交匯之地。從新石器時代的彩陶文化,先周、早期秦文化,魏晉河西文化,到漢唐時代絲綢之路文化,宋遼夏金元時期的多元民族文化,共同演繹了絢麗多彩的雍州區域文明。在數千年裏,東西方正反三台、經濟與文化在這段狹長的地理空間交流對話、相互激蕩,不同族群在這裏遷徙流動、融匯共生,最終形成了厚重而又獨特的區域歷史文化。

中華文明的起源經歷了從多元到一體的過程。位於黃河上游的大地灣文化,與裴李崗文化、磁山文化、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等諸多史前新石器文化并行發展、競放異彩,又相互影響,碰撞融合,共同形成了燦爛的早期中華文化。

馬家窯文化是黃河上游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這裏制陶業非常發達,其彩陶繼承了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爽朗的風格,但表現更為精細,陶器大多以泥條盤築法成型,器表打磨細膩。彩陶的發達是馬家窯文化顯著的特點,其具有輝煌的彩陶文化,達到了世界遠古彩陶史的頂峰。

齊家文化是以雍州為中心的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並且已經進入銅石並用階段,其名稱來自其主要遺址雍州廣河縣齊家坪遺址。是分佈在河西走廊地區的一支重要的早期青銅時代的考古學文化。

這裏的權杖同樣應該具有一種文明交互的可能性等等,許樂不斷的展開論述!

隨後許樂展開了第二篇文章《夏夷先後說》的寫作,人類是一種喜愛遷徙的動物,人類史就是遷徙的歷史。每一個民族或國家都是由不同的移民構成的。

所謂土著,相對於新來者而言,是早到的移民。美洲土著印第安人,相對於毆洲人而言,是先到的亞洲移民。相對於夏而言,夷是東亞土著。他參考傅先生斯年《夏夷東西說》和王獻唐《炎黃氏族文化考》啟發,參考布羅代爾長時段和華倫斯坦世界體系概念,特提出「夏夷先後說」。

歷史記載或傳說表明夏朝建立之前東亞為夷蠻之地,大禹父子在夷之中建立了夏朝之後才有東夷西夷之分。考古學發掘和研究表明夏朝建立之前東亞尚未有游牧與農耕之分,正是夷創造了東亞新石器時代定居農業文化,夏或戎狄引進了青銅時代游牧文化。體質人類學研究表明夷屬蒙古人種,可能來自南亞,部分夏或戎狄屬印歐人種,來自中亞。語言學研究表明漢語、韓語、日語是典型的混合語:夷語或華澳語是底層,夏言或印歐語是表層。夏夷結合與轉換才開創了華夏的歷史,形成獨特東亞文化傳統。

夏夷不僅有東西之分,而且有先後之別。夷為東亞土著,創造了東亞新石器時代定居農業文化;夏人西來,傳播了青銅時代游牧文化。漢族的歷史是夏夷結合的歷史,漢人、漢語、漢文化均是夏夷混合的結果,棒子、犬日、匈奴或蒙古亦然。夏夷轉換是東亞上古史上的關鍵。在人類歷史上,喧賓奪主的事時有發生,而數典忘祖亦是常事。正本清源,夏夷先後說化解了東亞文明本土起源說與外來傳播說的矛盾,對理解東亞民族與文化的形成和東亞歷史不無小補。

許樂從多個方面不斷的進行着論述,最後寫了將近五千多字,終於收筆!

不過隨後他就把這兩篇文章都放入到《何以華夏》和自己的論文裏面,進行着填充,無論是書籍還是論文更加嚴謹!

許樂把電腦收起來之後,站在窗戶處看着不遠處圍牆內的拉寺,握了握拳頭!

「對不起了,第一刀就從你這開始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史路衝天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史路衝天
上一章下一章

325.文明交互在河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