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9.堯舜為何要殺鯀

349.堯舜為何要殺鯀

休息了一晚上的大家精神飽滿的起來了,在許樂執意留下了五百塊錢並要讓他們幫忙了解一下周邊的教育后,許樂帶着人又上路了!

從早晨開了八個小時才到了阿熱塘,晚上五點就到了,太陽還沒有下山,許樂本來想着到羊八井,有點晚了,另外就是明天再到納木錯還要往回開,不好!

空氣寒冷,飄着小雪花,地熱田一帶總瀰漫着白色霧氣,產生的巨大蒸汽團從湖面冒起,如人間仙境。

許樂讓大家辦理好住宿,就都進了溫泉池,這裏的溫泉水含大量硫化氫,對多種慢性疾病都有治療作用。沐浴的地點是一個露天的游泳池。由於水溫太高,需要先經過兩個個露天水池的降溫,許樂看着周圍的雪山,感覺著漫天飛雪,感覺說不出的浪漫愜意。

許樂靠着泳池的石壁,頭望着天,兩邊是兩個讓秀,阿鍾站在後面沒有下水,小白也在水裏。想着一路的事情,現在才知道錢的重要性,以前他總覺得錢有啥意義,但是現在他挺佩服清凝的,有些事情是需要知識,但是一路走來他發現錢更重要,一定要改變這裏,不僅僅是知識的投入,更多的是錢的支出,沒有財力支持是不能達到知識的普及和傳播的,仰望着星空,他彷彿是睡著了一樣,沒有一絲白雲,沒有一絲塵埃。真是天人合一,渾然一體了。這裏是接近天庭的大浴池,這來自天上的聖水,可以一洗人世的污垢,洗去人世一切煩惱。眺望雪山天際,思接千載,讓人感到離天是如此之近,人這時的心也是最靜、最清。有什麼洗浴能比這天浴,它不僅洗得人舒爽,也使人的心靈得到一次徹底的洗禮。

許樂覺得人生就是在不斷地洗刷自我,不斷地更新自我,不斷地向前趕路。在人生的旅途上走了一程又一程,心中總有詩和遠方,總有新的目標、新的征程在等著,豈敢沉睡在溫柔鄉里有一絲的懈怠。

許樂的頭腦更加清醒,精神更加振奮,前行的動力也就更加強勁,他想到了華夏的那些上古先民,想到了大禹,想到了堯舜,想到了黃帝,想到了青陽帝、昌意帝、顓頊、帝嚳、鯀、后稷、伯益、商湯、盤庚、武丁、婦好、殷紂,想到了雍州、想到了西海、想到了黃河與長江、想到了西海湖好像有東西在等著自己一樣,他不知道是誰留下的,但是他知道那個東西對自己有好處,但是他想着留給她!

他想到了馬綻蘭,也想到了索南還有扎巴,以及這一路上看到的兒童!

他想到了蘇先生和齊先生他們殷切的希望,他想到了師兄們,想到了乾娘、干爺爺和自己的父母還有小意,想到了清凝和她!

他知道自己沒有懈怠的時間,唯有不斷的在路上去尋找!

許樂在池子裏完成了行功,回到了招待所,許樂打開了電腦,開始寫起《堯舜殺鯀的禪讓制悖論》!

大禹父親鯀,受堯帝之命治水,方法欠妥,以堵為策,九年不成,被堯或舜殺死……,但是僅僅是治水無功這麼簡單嘛?

接觸過華夏古代神話傳說或者學過古代歷史的人,都知道這個人:鯀。說是古代洪水肆虐,天下怨咨。天子堯不得不召集四岳官員開會,大家一致推薦鯀去治理洪水。於是堯抱着試試看的態度把治水的任務交給了鯀。鯀是誰呢?禹的爸爸。《山海經·海內經》說:「黃帝生駱明,駱明生白馬,白馬是為鯀。」原來,鯀是黃帝的孫子。據堯說,鯀的品行不好,做事情老是獨斷專行。其實,鯀還是注意聽取意見和建議的。他聽貓頭鷹和烏龜說,黃帝那裏有一種寶貝叫做「息壤」,是可以隨意增長的泥土,就像傳說的「聚寶盆」一樣。於是,鯀設法把「息壤」偷到手,用來壅堵(「堙、陻、障」三字同義)洪水。但是,九年沒見成效。《山海經·海內經》說:「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殺鯀於羽郊。」

鯀,魚字旁,意思是古代的一種大魚!那就是說鯀是生活在水邊的人啊,這種人怎麼會不知道如何治水呢?

後來,關於是誰殺死鯀的,就有了不同的說法:《左傳·昭公七年》:「昔堯殛鯀於羽山」,說殺鯀的是堯;《國語·周語下》:「舜之刑也亟鯀」說殺鯀的是舜。

許樂不斷的寫着「東西方的神話傳說裏邊,都有遠古人類遭遇大洪水的內容。好好的地球,忽然來了那麼多洪水,是從哪兒來的?《書·大禹謨》:「洚水儆予。」洚水,洪水泛濫。儆予,也作警余。天地讓洪水泛濫,是為了懲戒人類。

人類怎麼啦?大約是不大聽話,不肯服從天帝的意志。西方的傳說說得更清楚。《舊約·創世紀》第六章說,上帝耶見人類罪惡深重,很後悔在地球上造出人類;便讓洪水到處泛濫,想要毀滅天下。

原來,天帝的本意是要用洪水來毀滅人類。

堯和舜知道不知道?他們即使知道,也斷不會把天地的惡毒的本意揭露於人間的。反正,鯀不得不死。殺死鯀,鞏固了天帝的權威,也樹立了堯舜他們自己的權威。他們殺鯀,能夠拿得出來的理由有三點:第一,偷了天帝的息壤。第二,擅自採用堙、障的辦法來治水。第三,治水沒有成功。至於品行不好,那無關緊要,所以記載含糊。既然「息壤」能夠堙障洪水,那麼,天帝為什麼不早一點把它拿出來,以拯救人類呢?如果鯀成功了的話,人們一定會追究天帝消滅人類的罪惡企圖的。幸虧鯀沒有成功。如果鯀不死,如果採取堙障和疏導相結合的辦法,他會成功的。當然,鯀即使成功了,也是違背了天帝的本意。所以,他是非死不可的。

有人說:不對。鯀的兒子禹後來治水成功了,堯舜為什麼不殺禹,舜還把帝位讓給了禹,讓他成了開創人類新紀元的第一人?這和天帝沒有關係,但和堯、舜有很大關係。他們不會聽任天帝毀滅人類的。要是人類沒有了,他們的「帝位」豈不是也就沒有基礎了嗎?他們是聯繫神話與歷史的過渡環節,是聯繫天上與人間的中間層次。在他們之前,人類猶如螻蟻,完全在大自然的操控之下;在他們之後,天帝退隱,堯舜代替了天帝,以人抗天,人類開始了自己新的征程。堯舜要把人類引到哪裏去?他們自己知道不知道?

還有一種說法,是正反三台利益衝突的結果。

在華夏上古神話中,大禹的父親因為治水方法不當,九年都沒有把洪水治好而被殺,死後變成一頭熊。大禹子承父志,用「疏」的方法,最終把洪水制服。最後舜把帝位禪讓給了禹。

這是一般人接受的神話版本,也相當於是官方版本。但是歷史本來就迷霧重重,何況是沒有文字記錄的上古神話!細細推敲一下,可以發現這個版本裏面其實有很多疑點。

鯀是被誰所殺?關於這個問題,史書上有不同說法。例如,《左傳·昭公七年》:「昔堯殛鯀於羽山。」說殺鯀的是堯。同書《僖公三十三年》卻載:「舜之罪也殛鯀。」同一本書都有兩種說法。

多數史書都說殺鯀的是舜。《國語·晉語五》:「舜之刑也亟鯀。」。《尚書》、《史記》諸書也基本將此案的主判者認定是舜。鯀是被舜判罪而流放、殺害應該不成問題。

不過,在這個問題上,鯀被誰所殺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被統治集團殺掉的。

那麼問題又來了,鯀真的是因為治水無功而被殺?

很多史書一般都說鯀因治水無功而獲罪。如《國語·魯語》說:「鯀障洪水而殛死。」《史記·五帝本紀》說,鯀治水九年,「功用不成,水害不息。」認為鯀治水用「障」與「堙」(即堵與塞)的辦法而不用疏導的方法導致失敗。

這個說法有幾個問題:

第一,在鯀治水的時代,木、石是主要的生產工具。用這些東西來治洪水本來就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鯀用這些原始工具兢兢業業辛苦了九年,正所謂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就算治水還沒有成功,頂多判個瀆職罪,讓他引咎稱職就是了,肯定罪不至死。

第二,鯀的兒子禹治水改用「疏」的方法,但是用時十三年,也超過了九年才成功,為什麼舜沒有在第九年的時候問禹的罪呢?這也說明鯀的死並不是因為治水不力。

許樂在寫到這一點的時候,專門寫了一句「是否是因為他進行疏導到現在的位置,那裏荒無人煙,所以造成的傷害比較小呢」?

第三,鯀治水其實是有成功的希望的。《山海經·海內經》說:「洪水滔天,鯀竊帝之息壤以堙(yīn)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殺鯀於羽郊。鯀復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這裏傳達的信息是,鯀不但治水很賣力,而且有希臘神話中的普羅米修斯的獻身精神,冒着生命危險偷了帝的神土來治水,因為冒犯了帝的權威而被殺。這裏並沒有說他治水沒有效果。連屈原都在《天問》中為鯀鳴不平:「順欲成功,帝何刑焉?」眼看就要成功了,帝為什麼要殺了他呢?

由此可見,鯀根本不是因為治不了水而被殺的。他的死,應該另有原因。

那麼鯀的真正死因是什麼?

第一個原因,鯀曾經反對舜繼天子之位。《國語·晉語八》說:「昔者鯀違帝命,殛之羽山。」意思是鯀違抗了帝命,所以被殺死在羽山。那鯀是怎麼違抗帝命的呢?《韓非子·外儲說右上》載:「堯欲傳天下於舜,鯀諫曰:『不祥哉!孰以天下而傳之於匹夫乎?』堯不聽,舉兵而誅殺鯀於羽山之郊。」《呂氏春秋·行論》是說:「堯以天下讓舜,鯀為諸侯,怒於堯曰:『得天之道者為帝,得地之道者為三公。今我得地之道,而不以我為三公。』以堯為失論……於是殛之於羽山。」

這些史籍里都沒有說鯀是因治水不力而獲罪,而是因為不滿堯把帝位傳給舜而得罪了堯,從而被殺。另外,從鯀說自己「得地之道」的說法看,鯀作城,他是一位建築工程專家。說不定那時他治水已經成功了,只是後來被殺后,統治集團為了掩蓋自己的真實目的而修改了歷史。

第二個原因,鯀是舜的競爭對手。鯀除了是一個治水專家,其實在統治集團內部的地位不容小覷,很可能是帝位的候選人之一。《山海經·海內經》說:「黃帝生駱明,駱明生白馬,白馬是為鯀。」原來,鯀是黃帝的孫子,出身豪門,妥妥的「帝三代」。難怪他敢罵舜是「匹夫」了。

鯀根紅苗正,有能力,還不服舜。舜能容他活下去嗎?所以說,鯀是必死無疑,不論他治水有沒有成功。何況,舜根本不會給他成功的機會。正所謂「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何況還有治水不力這一條現成的罪狀。

除了解決鯀之外,堯舜把他的死黨共工、驩兜、三苗也一起解決了,並把他們幾個定為「四凶」,永遠釘死在歷史的恥辱柱上,可謂一勞永逸。《史記·五帝本紀》載:「於是舜歸而言於帝,請流共工於幽陵,以變北狄;放驩兜於崇山,以變南蠻;遷三苗於三危,以變西戎;殛鯀於羽山,以變東夷:四罪而天下咸服。「

由此可見,鯀的被殺,其實是統治集團為了爭權奪利或懲治異己分子而製造的正反三台冤案。鯀可以說是有歷史記載的第一個「冤大頭」。

許樂寫完上面的內容之後,想了想又接着寫,從而好徹底揭開血腥的禪讓。

那個時代,子承父業,父親會把自己餬口的本事傳給自己的兒子,所以,禹會治水,肯定是鯀傳授的。

許樂想到了一個關鍵的問題點,那就是各自的譜繫到底代表了什麼,他想到了顓頊和昌意!高陽帝有兩個子嗣,鯀和窮蟬。鯀是大禹的父親,更是高陽帝之子!高陽帝之後,應該是鯀或窮蟬即位,但實際即位的是高辛(帝嚳),高辛之後帝堯!

為什麼鯀或窮蟬沒有繼承帝位呢?《史記》上沒說,但可以肯定的是,絕對不是禪讓!

如果是禪讓,史書一定會大寫特寫的,可這事連個記錄都沒有,那原因就只可能是,正反三台鬥爭,或血腥奪權。

帝堯即位后,心裏最不服氣的恐怕就是鯀,對帝堯威脅最大的也是鯀。這是為什麼鯀不聽話的原因:鯀才是帝位的合法繼承人。當然,鯀還素有賢名,「等之未有賢於鯀者」。

所以,堯不想用鯀來治水,一是因為鯀不聽話,二是不想鯀因之而聚集自己的力量,畢竟治水需要調動萬民之力,不給權力肯定是不行的。

舜殺鯀,一定是堯授意的,否則舜能隨便殺人?

不想用鯀,因為鯀負命毀國,而不是不會治水;那麼,殺鯀的理由,就決不應該是治水無功,而一定還是負命毀國的問題。

舜帝也是高陽帝這一支脈的,他殺了鯀,用了禹,不知他們是否用了苦肉計?

總之,堯「禪讓」給了舜,但是舜自己的孩子或者後代太不爭氣了,尤其是大禹的功勞太大了,在治水的過程中收攏了一幫強有力的助手,所以最後舜不得不「禪讓」給了禹。

歷史,從來都是殘酷的。」

當許樂寫完最後一句的時候,他突然響了起來,自己怎麼一直都忘了這個事情呢,到底是怎麼回事,自己應該把整個的譜系梳理一遍啊,在這個譜系裏面無論是真還是假多少都有一些秘密在隱藏着,突然他的頭又開始疼了起來,小白拱了拱他才好一點,但是卻忘了剛才所想起的事情!

他看了看吧文章,自己還納悶呢,怎麼會把高陽帝和高辛帝給拉了進來啊?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史路衝天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史路衝天
上一章下一章

349.堯舜為何要殺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