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誘餌

第370章 誘餌

趙成棟這廝早前在西北當邊軍,投了老李后很快就成了秦朗的俘虜,勞改結束后雖然在清河立了一場大功,接着又在之前戰事中有了些苦勞,但要說跟韃子精銳真刀真槍的拼殺,趙成棟是真心沒有。

但趙成棟卻一直不認為自己就是弱雞了。

畢竟是出身邊軍的西北漢子,怎麼可能認為自己就弱了韃子呢。

何況現在的他,胯下有駿馬,身上有良甲,囊中更是有兩把雙管手銃,一切都讓趙良棟信心爆棚,他心中都覺得自己一個人都能把前面的幾個韃子給解決了。

十步之外手銃是沒準的,可十步之內手銃是又快又准。

趙成棟等人策馬在平野上奔跑,寒風撲面,絲毫沒影響他們的速度。但眼看着只剩下百十米就要打照面了,趙成棟幾人勐地發現了不對。他們的左右兩側各有一隊清軍探騎奔出,而正前方向,前頭幾個人影的後面,也有小十騎顯露出來。

這竟是一個圈套!

圈套還是一個非常非常淺薄的圈套,所以趙成棟是破口大罵,然後就立馬招呼手下調轉馬頭。

好漢不吃眼前虧!

韃子數倍於他們,這要硬碰硬,豈不是自找死路嗎?

分得撥什庫看着前方急忙勒住戰馬,調轉門頭的五名秦朗軍探騎,臉上全都是笑容。

進了套兒的獵物,豈能還逃脫的掉?

他這兒的戰馬已經是全力疾馳了,百十米距離根本就是眨眼而逝。

所以看着雙方距離還挺遠的,實則很近很近了。

趙成棟等人勒住戰馬需要時間,調轉馬頭也需要時間,然後再加速疾馳,還需要時間。同時騎術如何,戰馬品質如何,也都關係到這個時間的長短。

分得撥什庫是看不起秦朗軍的哨騎和戰馬的,誰都知道秦朗麾下騎兵是最大的短板,那他們還能有馬術精良的騎手和神駿的戰馬嗎?這根本不可能么。

所以分得撥什庫非常的有信心,有信心自己能在趙成棟他們起速前抓住他們。甚至很有可能趙成棟幾人剛剛調轉回馬頭,自己就已經殺到他們後背了呢……

但韃子有信心,趙成棟更加的有信心啊。他也是老騎兵了,韃子知道的東西他也一樣知道啊。事實上這種情況下,最好的辦法不是勒住戰馬掉頭,而是直接帶偏方向,繞過一弧線,跑路。

所以韃子在左右兩側佈置人手真不是白瞎的。

趙成棟就也索性勒住了戰馬,橫豎他們幾個胯下戰馬好著呢,一個個馬術也了得,根本不怕被韃子追上。

事實也的確如此。

分得撥什庫看着雙方越拉越遠的距離,整個人都要不好了。

一波探馬哨騎而已,怎麼個個都騎的如此好馬?

他們胯下的坐騎可是不差的,絕對的軍中好馬,但卻被對手生生的拉開了距離,這說明啥?說明對面的戰馬至少強出他們胯下戰馬一個檔次。

這怎麼可能?

配合著秦朗騎兵短板天下皆知這一事實,怎麼瞧都是那麼的荒唐。

强牺 读牺。分得撥什庫終於拿起了弓箭,可是馬背上射箭,準頭完全沒譜的。他可不是鰲拜那種天下有數的勇將,真正的騎**通。

坐在疾馳的馬背上休說是射人,就是射兔子都一射一個準。

可這個分得撥什庫沒鰲拜那樣的本事啊。

他所謂的騎**通,只是朝着大致方向大致目標亂射而已。

對手若是一個偌大的步兵方陣,那保管能把箭射到敵人的頭上;可要是單單的一個人,

就只能靠運氣了。

今天這分得撥什庫的運氣明顯不很好,一連幾支箭射過去,他身邊的人也紛紛張弓射去,卻全沒傷到趙成棟幾人一根毫毛。

行蹤暴露的分得撥什庫一行人不敢久追不放,而感覺著不美的趙成棟也火速跑回了設伏地點,經驗告訴他,韃子出沒在那個要緊地方絕不是沒有來的,很可能這次設伏要暴露了。

然後一切就都如趙成棟所料一般,等到次日裏保定來的清軍明確無誤的在伏擊圈外止步,而且騎兵列陣,探騎斥候四處……

這候17bxW*章汜。丁進嘆為觀止:「國公爺真是神算啊。」

秦朗說這次伏擊多是不能成事的,畢竟清兵有了提防之後,兵馬再想橫穿二百里去埋伏之就太不可能了。

但丁進卻有些不信。

自打上次秦朗大軍完成了伏擊壯舉之後,現在其主力已經拿下了通州,正對着京城虎視眈眈,然後也分出一支偏師飛快的席捲京畿諸州縣。此舉雖不可能全然斷絕清軍之眼線,卻也重重打壓了京畿縉紳地主傾向韃清之心。

大家都不是光腳的,全都拖家帶口,有田有產,誰敢豁出去一切?

不怕秦朗日後拉清單嗎?

所以現在秦朗軍橫穿京畿,-其行蹤之隱秘性,可比之前高的多了。

同時還有兵馬的移動速度。

橫掃了京畿諸多州縣的秦朗偏師,可是從中繳獲了不少車馬的,依賴於車馬載運,秦朗軍的行軍速度是又大大上升了一截。

「走吧……」丁進嘆息了一聲,但臉上卻也不見半分懊惱。因為他這一隊人馬何嘗又不是一個誘餌了?

對比在這兒埋伏的五個營,稍後的八個營才是真正的伏擊主力。

秦朗都料定丁進不能成事了,又怎麼可能一點後手都沒有?

自己雖然用偏師橫掃了京畿,但依著縉紳地主的尿性,己方大軍一動就不可能徹底隱瞞的了。所以就專門放出一個引子不得了么?

制大制梟。明明出動近萬人,卻只把三四千人做五六千人擺在明面上,橫豎那些個眼線也不懂這個,倒是不難湖弄。

接着就把永清縣城給封死,但被封死的永清縣也是給別人看的,秦朗真正的藏兵地是河岔口。

前文說了,盧溝河流到京城后一分為二,其北支從三角淀的北頭流入,南支流趟一段后又一分為二,分別從三角淀的中部和南頭匯入,那個一分為二的分叉口就在永清縣城南。

秦朗埋伏了八個營的兵力在河岔口,同時丁進在伏擊被發現後向永清城撤退,以河岔口為目的地也十分的具有說服性。

那個地方三面環水,秦朗軍兵又是以火器聞名,這一旦有了盧溝河南支的兩條支流做依靠,可不立馬就變得牢不可破了?

喜歡明末:我是神豪我怕誰請大家收藏:()明末:我是神豪我怕誰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明末:我是神豪我怕誰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明末:我是神豪我怕誰
上一章下一章

第370章 誘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