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九章 來自女皇的最後通牒

第四百七十九章 來自女皇的最後通牒

跟王遠方談完后,趙新隨即命令參謀部的一半人員馬上收拾行裝,最遲後天出發北上,務必在六月上旬抵達伊爾庫茨克。隨着北海軍參謀部一道道命令的發出,整個北海鎮各地的水路運輸開始變得愈發繁忙。除了二團和三團,由仙台藩和長州藩組成的青葉營和萩營、以及阿伊努營也在五天後陸續北上。黑龍江、烏蘇里江的日常客貨船運全都暫時中斷,兩百多條內河機帆船滿載着士兵和物資向黑龍江上游進發。不管是北海鎮的居民、沿江的各族邊民、亦或是滿清派出的密探,所有人都意識到北海軍在黑龍江上游要有大動作。坐鎮吉林烏拉的福康安在接到密探發來的消息后,一邊向京城發出奏摺;同時又命人攜書信前往庫倫,提醒庫倫辦事大臣松筠和定邊左副將軍恆瑞,讓他們注意近期北海軍和沙俄的動向。1790年5月底,回到北海鎮的陳青松跟趙新提出,考慮到寧古塔、琿春、三姓、伯力的發展建設,他打算將民政的總部搬到富爾丹城。趙新經過短暫考慮,隨即同意了陳青松的請求。民政總部搬家是件挺啰嗦的事,趙新也不插手,他和陳青松、於德利、王遠方、洪濤等人開了一次會,對離開期間的事務做了一番安排后,便着手動身北上。1790年6月初,趙新帶着副官徐壽南和警衛營從北海鎮出發,用了四天時間抵達伯力。他要在這裏做短暫停留,視察鐵路項目的基礎施工進展。經過連續兩年的移民和大規模投入,如今的伯力已經成為外東北最大的商品交易中心。大量的皮貨、魚肉製品從黑龍江和烏蘇里江下游運抵這裏,然後又變成糧食、布匹、食鹽等各類生活物資,極大的加強了北海鎮和外東北各部族村鎮之間的聯繫。同時因為大批新移民的到來,伯力鎮周邊已經出現了十幾個村落。更加耐寒的黑麥逐漸取代了過去邊民種植的粟米,成為外東北居民的主糧。而甜菜種植和畜牧業的發展,也使打獵捕魚不再是獲得肉類蛋白質的唯一渠道。從1789年6月開始,林子平帶領的測繪隊開始了從伯力到黑龍江城鐵路的沿線勘測工作。到了去年8月,隨着高橋義時、淺田五龍、司馬江漢、麻田剛立等島國蘭學者的陸續抵達,北海鎮的鐵路勘測工作逐步加快。截止1790年5月中旬,八百公里鐵道線路的勘測已經完成了進度的四分之三。在此期間,大批通過幕府「北海奉行」輸送到北海鎮的島國勞工,也被陸續送到了黑龍江城和伯力。本年4月,整條鐵路線的基礎施工從線路兩段同時進行。之所以這麼早就開始,主要還是因為南烏蘇里的氣候條件。根據民政部門以往的觀測數據,每年夏天的七、八兩個月,會有10~12次強降雨,降雨量佔全年總量的近90%。面對這樣的集中降雨,首先要做的就是道路沿線的水利工程。來自島國的民工們在民政水利技術人員的指揮下,在鐵路沿線砍伐森林,挖掘出上百公里的引水渠和儲水點。當雨季來臨時,便可通過引水渠排入農田或是黑龍江里。另外位於西段的黑龍江城施工地帶,由於沼澤縱橫,還需要經過排水、深挖、填充后再進行路面施工。施工過程中面臨的最大難題莫過於中段的施工,因為要在山地修建,因此施工將在路基較高和溝壑較深的地段進行,甚至還要在懸崖進行大規模施工。炸山之後的石料運出,以及建築材料的運入也是個大問題。為此,島國工人還必須提前在鐵路沿線修築一條將近一千公里長的道路,將鐵路線中段炸山之後的碎石運送到各個工地。鐵路沿線的橋樑設計由葡萄牙人佩雷拉負責,在伯力鎮的鋼鐵廠建成投產以前,所有的橋樑構件都需要在北海鎮提前製作,然後通過陸路轉水路再轉陸路運送到施工地點。另外,在伯力鎮的對岸還設立了一家鋸木廠,將砍伐下的原木加工成板材后,再通過陸路運輸到施工地。總之,一切都是瑣碎的,千頭萬緒;但是一切又都是有序的,修建期間所有地方行政機構都有義務協助施工,但不能對其指手劃腳。由於為鐵路工程項目專門配備了治安警系統,現場的施工紀律也是非常嚴格,一應飲食住宿全力保障,但施工延期無論是什麼理由都會受到懲罰。「principe,我不得不說,能參與如此偉大的工程,實在是我的榮耀。」已經在去年年底入籍北海鎮的佩雷拉在見到趙新后,一臉恭敬的恭維著南烏蘇里鐵路項目。他口中所說「principe」,其實就是拉丁語里「親王」的意思,英語中王子一詞就是從這裏演化的。它既可以指女王的丈夫,也可以指國王的兒子們,甚至是地方實權派。當然,他如此稱呼趙新,肯定是第三種含義。趙新滿意的點點頭,拍了拍對方的肩膀道:「羅德里戈,你的家人我會讓人在今年聖誕節前接到北海鎮來。」佩雷拉的家人現在都在澳門,不過既然他現在已經入籍,那就必須得接過來,以防澳葡那裏搞小動作。當他聽到這個好消息后,立刻激動向趙新躬身致意,表示一定會努力工作。「殿下,現在我們工程上最大的問題就是每年的工期太短。南烏蘇里地區每年的夏季只有130天,春秋兩季又太短。」趙新點頭道:「是啊,所以你們得想辦法縮短工期,另外要探索一下如何在冬季建設橋樑和道路,免得一到冬天整個工程就得停下來。」見完了項目工程人員,趙新又視察了工地。當一群島國來的勞工和作為監工的幕府下級武士聽說是鼎鼎大名的趙王駕到,都跪伏在地上恭迎。尤其是那些武士,在看到趙新時,連口大氣都不敢出。事實上趙新在島國的名聲是兩個極端,農民們認為這位體恤民生,都巴不得讓自己歸於北海鎮治下;而對於各地大名和幕府來說,絕對是惡名昭昭。這位從不按平常人的思路出牌,東一榔頭西一棒子,把幕府搞的「欲仙欲死」。光是在南九州三郡搞的那套「公三民七」的稅賦體系,如今已經傳遍了島國各地,民間要求降低稅賦比例的呼聲此起彼伏,讓諸藩大名和幕府恨的是牙痒痒,卻又無可奈何。「公巴民二」日子還過的緊巴巴,借了一屁股爛債呢,要是調過個收稅,那大家就別活了!問題是趙新在打完南九州、跟幕府簽完協定后,就不再管島國的爛事了。除了仙台藩和長州藩,其他諸藩連個投奔麾下的機會都不給,讓一眾大名急的直跳腳。趙新之所以接受長州藩的投效,目的還是想把另一時空明治時代的那幾個「長州幹將」掐死腹中。比如有一位名叫井上五郎三郎光亨的藩士,就已經由平太傳話,被毛利家找了個由頭讓其剖腹了。對於島國,趙新的做法就是明的暗的一起招呼。炮轟江戶和打薩摩,樹立中華武力的威信;通過吸引蘭學者,來影響正值變化中的島國儒家文化;搞掉萬世一系,是為了掐斷「皇道神話」的根。至於以後島國將走向何方,可以跟棒子去慢慢掐,也可以跟隨北海鎮的腳步去大洋彼岸跟西班牙人掐;再不濟還可以送他們去錫蘭幫着攪合一下,給英國鬼畜們添添堵。6月12日,趙新突然抵達了黑龍江城。聞訊而來的郭大路、李弼和盛海舟等人來到江岸上迎接。趙新沒有進城,而是在船上和三人見了一面。李弼去年赴北海鎮做了疤痕修復手術后,趙新對他已經是恩同再造,所以在回到黑龍江城之後更是一心一意的為北海鎮效力。趙新先是同三人談了一下黑龍江城的情況,又詳細了解了墨爾根方向清軍的動向,得知清軍目前已經將大部分兵力向布特哈和呼倫布俞爾收縮,墨爾根城內現在只剩了五百駐防八旗,明顯是採取了守勢。他隨即告誡郭大路和李弼,要全力開發黑龍江右岸的廣闊地區,對於左岸,暫時最遠就到密齊哩河為止。對於各族邊民,必須要一視同仁,不能歧視。尤其是以飼養馴鹿,逐草而居的索倫部,要派人教他們如何農耕、如何集中飼養馴鹿,使其逐漸定居下來,形成村落化。談完內政,趙新打發走了李郭二人,把盛海舟單獨留了下來。經過了兩年遠離北海鎮權力中心的生活,年輕的盛海舟已經變得越發沉穩,黑龍江城冬日的凜冽寒風也將其原本白凈的臉吹的黑里透紅,額前眉心的皺紋稍一凝思便聚在一處,看來沒少熬夜苦想。「想清楚了嗎?」面對趙新毫無所指的提問,盛海舟愣了片刻,隨即點點頭看向趙新道:「我永遠是主公您的僕人,您讓我怎麼做,我就怎麼做。其他的,都與我無關。」趙新聽了,微微點頭。當初他之所以把盛海舟發配到黑龍江城,就是要切斷他和林子平的聯繫,決不能讓島國的文人把手伸進北海軍內部,而所謂的「擁立事件」其實只是個借口。林子平從那之後便看懂了趙新的意圖,於是又另闢蹊徑,試圖招募一批蘭學者為北海鎮效力,從而擴大島國士人在北海鎮的影響力。於是當汪中提出延請江南士子,趙新馬上就同意了,之後對江藩更是顯示出親近又加。搞政治就是得講平衡,允執厥中嘛。目前是島國歸化階層和內陸移民的平衡,蘭學者和「新揚州八怪」的平衡;以後則是江南士人和北方士人的平衡,北海鎮儒學體系和舊有官紳體系的平衡,如此而已。趙新對盛海舟道:「以後不要摻和那些有的沒的,這次是給你一個教訓。再有下一次,就該去苦葉島了。」盛海舟聽完,隨即從椅子上起身,跪伏在地上深施一禮。看着面前這個當初被自己從死人堆里撿回來的年輕人,趙新不動聲色的道:「給你兩個小時,和副營長辦一下交接,跟我走。」盛海舟聞言心中大喜,不過他沒敢多問,起身敬禮離開。6月14日,趙新抵達了呼瑪爾兵站,他只是檢查了物資儲備和轉運情況,隨即又立刻動身北上。三天後,他抵達了雅克薩。此時的雅克薩經過俄軍戰俘們兩年的辛苦勞動,已經完全變了個模樣。從對岸的額穆爾卡倫開始,一條路基寬度為25米的碎石路蜿蜒穿過層層的密林和山道,向東南延伸,經多錦城、烏庫爾、依西肯、鄂錫們等諸多原清軍卡倫,一直抵達了察罕顏。估計到了今年冬天,就能和從黑龍江城起修的大路匯合。身為雅克薩戰俘管理部的一號人物,自從把老婆接過來之後,吳思宇明顯比過去胖了,而且他老婆已經懷上了。趙新在雅克薩城停留了三天,跟吳思宇進行了一場徹夜交談。當得知秋天一到,自己就會返回北海鎮,吳思宇還是挺高興的。這兩年天天和戰俘打交道,這廝現在說話時經常不自覺的甩出一句俄文。之後趙新還花了半天時間和那位克魯托戈羅夫做了一番交談。與剛開始時緊張兮兮又信心不足的狀態相比,如今的克魯托戈羅夫已經坦然接受了「普加喬夫兒子」的身份,而且是信心滿滿。他從戰俘中發展的手下已經達到了三千多人,根據吳思宇的建議,被編成了六個營,正在由從璦琿城返回的哥薩克們訓練。趙新這一次帶來了由北海鎮兵工廠生產的兩千支「90式前裝線膛槍」以及三十門「88型前裝滑膛炮」,交由吳思宇保管。而一旦「哥薩克王國」的士兵們掌握了這些武器的使用,他們就該動身了。1790年6月18日上午,一份由葉卡捷琳娜二世簽署,從聖彼得堡發出的最後通牒,被俄軍信使送到了「北海特別區」軍事長官劉勝的手裏。「將軍閣下,我謹代表俄羅斯帝國葉卡捷琳娜二世.阿列克謝耶芙娜女皇陛下,向貴方遞交最後通牒......」沙俄派來的使者是一位三十多歲的少校軍官,他穿着華麗的沙俄陸軍禮服,身形筆直,一臉傲慢的宣讀著最後通牒。他之所以稱劉勝為「將軍」,是因為在今年年初,因肩負整個東西伯利亞的軍事部署以及後期的對蒙作戰,劉勝被北海軍司令部授予了少將軍銜。實際上,這個所謂的「司令部」目前只有一個人,就是趙新。「......綜上所述,鑒於貴方沒有在最後期限達成我方提出的和平請求,貴方將對之後發生的一切後果承擔全部責任!為了保衛帝國的疆域完整和證明其不可侵犯,以及在鞏固的基礎之上奠定遠東的和平,我方將竭盡全部力量以企臻達此一目標,包括並不限于軍事行為。特此通告!」劉勝面無表情的看着對方布拉布拉的宣讀通牒,之後則由伊爾庫茨克的市政府秘書馬爾科維奇給他做了翻譯。「和平?」劉勝將手中蓋着女皇大印的文告扔在了面前的桌子上,冷笑道:「你們也配談和平?!當初在黑龍江上燒殺搶掠的時候怎麼不談和平?跟土耳其人打的你死我活的時候怎麼不說談和平?回去告訴你們的女皇和那位老元帥,北海軍將消滅一切來犯之敵!要是我們願意,還可以打到喀山去!」「你!」俄軍少校聽完馬爾科維奇的翻譯,頓時氣的面色通紅,心說如此赤裸裸毫不掩飾野心,實在是太不講禮儀了。等劉勝說出「送客」二字后,他連禮都沒敬,直接轉身離去。一個小時后,正在順着石勒喀河向赤塔前進的趙新,接到了劉勝發來的電報,上面只有四個字:沙俄宣戰。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乾隆四十八年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乾隆四十八年
上一章下一章

第四百七十九章 來自女皇的最後通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