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三章 兵臨庫倫城

第五百四十三章 兵臨庫倫城

7月9日,擔任北海軍騎兵團先頭部隊的一個騎兵連抵達了位於庫倫以北210里的博羅諾爾台站附近。當那面帶有白色五角星的紅旗出現在博羅河東側的丘陵上時,緊隨其後冒出來的,是一個個身穿墨綠色迷彩服、外罩防雨披風、肩挎步槍、馬鞍上斜挎著馬刀的北海軍騎兵。駐紮在博羅諾爾台站的蒙古騎兵共有三百多人,他們已經不是驛兵了,而是札薩克多羅郡王桑齋多爾濟麾下的騎兵。這些來自車臣汗旗的箭丁們對北海軍並不了解,對北海軍的騎兵更是不屑一顧。當帶隊的協領從哨探口中得知北海軍就來了一百多人,他立刻就做出了一個「違背祖宗」的決定,要教訓一下這群不知天高地厚的北海賊。「殺北海賊!俘獲的馬本官只要三成,其餘都歸爾等!」北海軍騎兵的坐騎主要來源於跟沙俄作戰的繳獲,也就是肩高為米~米的卡巴金馬。這是一種產自北高加索的山地馬,身型結實,肌肉發達,耐久力強,具有在薄霧和黑暗中找到出路的奇特能力。至於另一時空裏鼎鼎大名的頓河馬......抱歉,這會兒還沒培育出來呢!北海軍帶隊的是騎兵一營三連的連長博克。這位是達斡爾人,在那場發生在乾隆五十三年黑龍江城清軍抗擊俄軍的戰鬥結束后,因傷被拋在黑龍江城的博克,在經過北海軍的救治脫離生命危險后,便毅然投靠了北海軍。當博克從望遠鏡里看到博羅諾爾台站的蒙古騎兵開始出動,嘴角露出一絲冷笑,他隨即便發出了命令:「機槍準備!」北海軍單個騎兵連的火力還是挺強大的,每個連都配備了兩到三挺毫米口徑的pkm通用機槍,一個排一挺。普通騎兵是一人雙馬,而機槍組則是兩人六匹馬,其中有兩匹專門負責馱彈藥箱和備件。容量為一百發的彈藥箱重量是3.9公斤,兩匹馬最多可以攜帶12個滿彈的彈藥箱以及裝鏈器、備用槍管等相關零件。這樣做的目的是保證小股騎兵部隊在遭到圍困時,有足夠的火力用於突圍。話說用這玩意對付從兩翼包抄過來的蒙古騎兵,實在有些勝之不武。所以博克也沒了觀看的興緻,他只是吩咐手下的排長要抓幾個俘虜,然後便專心研究起地圖來。負責左翼的機槍手進入簡易的射擊陣地后,用瞄準鏡搜尋了半天目標,最後將首發目標定在了五百多米外的一個傢伙身上。沒辦法,那廝的一身穿戴在一眾蒙古騎兵里實在太惹眼了,至少是個三品官。此人的頭盔頂部立着一根大拇指粗的猞猁猻毛,下面則是垂成一圈的硃紅色盔纓;頭盔寶蓋盤座下的前後樑上,還有一條亮閃閃的鍍銀雲龍。那廝的身上的甲胄則更是花哨,胸口和護肩上都綉有團蟒,護肩接衣處也同樣鑲著鍍銀雲龍。行了,就你了!當「噠噠噠」的短促射擊聲響起時,已經策馬爬上山坡的蒙古騎兵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不過胯下的戰馬遠比人更警覺,它們已經意識到了自己身處死亡陷阱,於是便用嘶吼和躁動提醒自己的主人撤退。奈何這些蒙古騎兵從沒上過戰場,也很少使用火槍,所以他們根本不知道機槍射擊意味着什麼,還以為北海軍是在放炮仗嚇唬他們。自乾隆二十二年阿睦爾撒納兵敗之後,喀爾喀蒙古就再也沒有發生過大規模軍事行動。上過戰場的那一代人不是老去就是逝去,而年輕一代的蒙古人已經忘了什麼是血與火。隨着兩挺機槍錯落有致的射擊,以及隨後加入的步槍射擊,在前面進攻的二十幾個蒙古兵突然發現,自己身後的夥伴都哪去了?二十分鐘后,當騎兵們打掃完戰場,押著十幾個垂頭喪氣的俘虜慢悠悠抵達五里之外的博羅諾爾台站時,留守在這裏的幾十個蒙古兵早就跑的人影都沒了,他們連放火都顧不上。「我不服!你們用的是妖術,算什麼好漢!有本事跟我比摔跤,來呀!來呀!」被俘的鑲白旗蒙古領催溫都爾干自打緩過神之後,嘴就布拉布拉沒停過,奈何草屋外面的北海軍誰也不搭理他,這讓溫都爾干愈發惱怒。這算什麼?實在太憋屈了!乒乒乓乓噼啪亂響一通,連敵人近前八十步都還沒到,自己這邊就死傷慘重,協領大人也戰死了,然後他們這些活着的就被人家給活捉了。等溫都爾干噴的唾沫都幹了,破舊的屋門這才被人打開。由於草屋內十分黑暗,屋裏的一眾俘虜並沒有看清走進來那人的相貌,只見那人用手指著溫都爾乾和另外兩個蒙古兵,操著一口十分熟稔的蒙古話道:「你,你,還有你,起來,跟我走!」不出意外,來人是帶他們去接受審問的。當見到騎兵連連長博克時,溫都爾干看着對方那酷似蒙古人的面孔,脫口而出道:「你是蒙古人?」「達斡爾人。」博克嘴角一撇,不等對方分辨繼續訓斥道:「剛才就是你一直在叫嚷吧?當了俘虜還不老實!省省力氣吧,實話告訴你,就我們這些人里,隨便挑出哪個來收拾你都綽綽有餘!」他說完示意手下拿杯水餵給溫都爾干三人喝,等三人喝完,這才道:「說說吧,庫倫現在是什麼情況?」溫都爾干還是咽不下那口氣,他用捆着的雙手擦了擦下巴,一臉傲然道:「看你也是條漢子,跟我單挑,贏了我把知道的都告訴你!」「哈哈哈~~」博克放聲大笑,霍然起身道:「給他鬆綁!」半個小時后,被摔的鼻青臉腫的溫都爾干仰天躺在驛站的院子裏,再也沒了力氣;叉腰站立的騎兵連長博克臉上也是青一塊紫一塊,氣喘吁吁。如此場面,讓所有圍觀看熱鬧的人都是暗暗咂舌。過了好一會,溫都爾干終於坐了起來,黯然道:「我輸了,你想問什麼就問吧。」當晚九點,騎兵團的大隊人馬和輜重隊陸續抵達博羅諾爾台站。團長薩木素和副團長巴彥到達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給東線指揮部發報,接着就聽取博克的彙報。這兩位在北海軍里絕對算是異數,兩人最早都是來自琿春的駐防八旗兵。乾隆四十九年,趙新他們第一次跟滿清交手,抓獲了十三名俘虜,薩木素和巴彥便是其中之一。這些人先是幹了兩年的勞役,腌魚、伐木、淘金都干過;雖然辛苦,可趙新從不在吃穿上苛待,由此十三名俘虜都是心懷感激。乾隆五十一年北海軍第一次攻克琿春后,十三名俘虜的家眷都被接到了北海鎮,自此他們便加入北海軍,開始死心塌地的給趙新賣命。到了乾隆五十二年初,北海軍開始組建騎兵部隊,薩木素和巴彥憑藉過人的騎術和對趙新的忠貞不二,從一眾士兵中脫穎而出,成為最早的兩個騎兵連的連長。之後又跟着趙新打沙俄,一路升為營長、團長。「庫倫有多少敵人?」剛一進屋,薩木素張口就問。博克道:「根據俘虜的交待,車臣汗部的23個旗、40個佐領全到了,一共有六千多人。土謝圖汗部20個旗、52個佐領來了一半,大致有三千多人。差不多有一萬人吧。眼下他們都駐紮在庫倫東南方向的昭莫多。」薩木素手下的年輕參謀一邊聽一邊在地圖上做着記號。昭莫多北靠肯特嶺,千仞壁立,東峙丘陵,西臨土拉河,考慮到喀爾喀蒙古兵多為騎兵,很有可能會沿河佈陣,同時扼守肯特嶺的山口。「情況可靠么?」博克這才將自己而那個蒙古人溫都爾干單挑的事做了彙報,聽到博克將對方摔的最後都爬不起來,薩木素和巴彥二人不禁哈哈大笑。笑了一會,薩木素臉色變得嚴肅起來,沉聲道:「南下前,指揮部組織各團主官開會,首長們特意講到了一百年前的昭莫多大捷。看來喀爾喀蒙古人是想學康熙,依託山勢,居高臨下的跟我們打一場。」博克好奇的問道:「昭莫多大捷?誰跟誰?」薩木素背着一隻手,指着地圖解釋道:「一百年前,康熙御駕親征,帶着十萬人和噶爾丹的三萬大軍在那裏打了一場。說是十萬,實際上只有五萬。」巴彥看着地圖想了片刻道:「看來敵人是想把咱們引到昭莫多,利用那裏山勢和密林佈設伏兵,來個三麵包圍。」薩木素看破了喀爾喀蒙古人的意圖,不由得意洋洋的道:「他們想引老子過去,老子偏不上當。」他隨即對參謀道:「給指揮部發報,從明天開始,我部不再安排交替前進,全團一起行動,佔領庫依台。我倒要看看,放着庫倫不打,看誰先着急。」騎兵團自從擔任先頭部隊后,由於後勤補給上的壓力,基本上都是以連為單位交替前進。每個連每天奔襲的路程,最多以奪取兩座驛站為目標;如果兩座驛站之間的距離超過100里,則只佔領一座。到了晚上,後面的大隊人馬和輜重隊陸續抵達,然後養精蓄銳的下一個連第二天再次重複上述節奏。之所以會這樣,主要是跟戰馬的口糧供給有關;另外這也是之前雖然繳獲了俄軍和清軍的大量戰馬,可趙新卻一直不敢擴大騎兵規模的原因。事先說一句,戰馬是騎兵的半條命,那些說讓戰馬吃野草的都可以洗洗睡了。馬吃草可以,但必須是非作戰時間,回到牧場去吃優質草料,比如苜蓿。至於野草的營養價值則非常低,有些還有毒。讓戰馬吃野草,它會越吃越瘦,戰場上跑不動跑不快,最後抵抗力下降,很容易得病。在行軍過程中,如果讓戰馬以草為主食,那麼它就需要一天進食12小時以上。要知道馬這個動物和牛羊不一樣,馬的胃很小,就靠一根直腸來運轉。所以經常會看到馬不管黑天白天都在吃,它很少有閑的時候;閑的時候就打打盹,站那睡會兒覺,醒了就開始吃,一天忙活不停的往嘴裏塞東西。實際上,騎兵行軍打仗,白天要利用騎兵的機動性快速穿插,只有晚上才有時間喂馬。問題是士兵不可能大晚上放馬出去吃草啊……敵軍萬一偷襲,自己怎麼辦?摸黑找馬?所以戰馬在行軍打仗期間,得和士兵一樣吃糧食,而且待遇高的多;甚至有時候士兵餓肚子也得保證戰馬的口糧。只有這樣,才能保持戰鬥力。在北海軍里,騎兵部隊戰馬在戰時的配給要求比士兵還高兩倍;所有戰馬每天的伙食標準是20斤精糧--包括了豆粉、蛋清和小麥粉。按照一人雙馬來計算,騎兵團兩千多人,四千多匹戰馬一天的口糧就是40噸以上。大規模騎兵部隊行軍作戰時,一旦後勤補給斷了,導致戰馬挨餓,部隊的機動力立刻就會下降;即便是不顧馬的死活,但最多也只能扛一天,第三天戰馬就全蔫了。就像普通人養寵物一樣,騎兵愛自己的馬更甚於寵物。誰捨得讓自己的馬累死累活一天,然後就掛了?別說北海軍了,就算是滿清也不會這麼干。所以薩木素現在要是派人去昭莫多偵察的話,會看見上萬匹馬正在草場上吃草,不停的吃。話說電報發出去一個小時后,東線指揮部回電:「同意你部計劃。另對庫倫城圍而不打,切記!!!」薩木素看完電報,將報文遞給副團長巴彥,笑着道:「總指揮的命令來的太是時候了!說真的,庫倫城裏那一群喇嘛,老子可不耐煩伺候!」與此同時,在210裏外的庫倫城裏,數千名來自喀爾喀各札薩克的喇嘛僧眾正各自聚集在自己的「愛瑪克」里,大作法事,那些從各地率兵聚集到此的札薩克王公們已經在白天參加了活動。僧侶們的此舉是應庫倫辦事大臣松筠所請,進行為期二十一天的「護國息災法會」,眼下已經到了第五天。所謂的「愛瑪克」,是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下設的為各地來庫倫學習的喇嘛僧侶下設的固定機構,是整個喀爾喀宗教活動的中心,一共有三十個,全部位於庫倫城內的寺院庫倫里。為了防止與世俗人口混雜,各個愛瑪克的內部都由柵欄分開,由噶柵長帶領,並由格斯貴喇嘛加以督導管理。眼下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去了熱河,所以整個寺院庫倫的管理就落在了多尼爾喇嘛達姆查喇布嘉和洛布桑達爾嘉二人的身上。清代喀爾喀蒙古一共有六個喇嘛旗,也就是僧眾的專屬領地,由六大呼圖克圖喇嘛分別管理。這其中以哲布尊丹巴的領地最大,也只有在他的領地里,設有由清廷任命的類似於正副宰相的職務。這兩位前者管政務,後者管宗教,有時又互相交叉,權力並駕齊驅。這一點從他們在清廷官方授予的正式職務上就能看出來。前者是「掌管敷教安民哲布尊丹巴喇嘛徒眾、辦理庫倫事務額爾德尼商卓特巴」,簡稱「商卓特巴」。後者是「掌管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經壇、總理番僧事務堪布諾門汗」,簡稱「堪布諾門汗」。眼下北海軍距離庫倫越來越近,雖然滿蒙兩位庫倫辦事大臣都勸多尼爾喇嘛達姆查喇布嘉和洛布桑達爾嘉率僧眾撤離,前往庫蘇古爾湖畔的故地,可幾千僧眾在城內學習,還有上萬的廟丁、奴隸和牛羊馬匹,真要倉促撤走,那絕對是損失慘重。於是多尼爾喇嘛達姆查喇布嘉和洛布桑達爾嘉經過兩天的商量,最終還是決定派出密使,聯絡一下北海軍。負責這項談判任務的,也是兩位喇嘛,商卓特巴和堪布諾門汗給他們的談判上限是五十萬石粟米和五千頭羊,或者是相應的金銀。總之是花錢消災,哪怕被北海軍訛一筆,也要保證「寺院庫倫」的僧眾和內部財產的平安。問題是眼下庫倫城內各處戒嚴,閑雜人等沒有辦事大臣的手令根本出不去,等好不容易花錢買通了值守在寺院庫倫外的兵丁,悄悄出了城,時間已經來到了7月10日。此時北海軍騎兵部隊已經在前往庫依台站的路上,而范統和劉勝二人也從他沙爾台站匯合后一同出發,大部隊距離庫倫城僅有280里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乾隆四十八年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乾隆四十八年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五百四十三章 兵臨庫倫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