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一章倉皇元嘉

第六百六十一章倉皇元嘉

揚鋒漢起第六百六十一章倉皇元嘉八月八日,劉義隆船艦抵達建康,徐羨之、謝晦等人率文武官員至朱雀門外叩拜迎接。

劉義隆接受百官叩拜,換法駕為大駕,在眾人的護衛中浩浩蕩蕩前往中堂。

徐羨之急於了解劉義隆的情況,與傅亮並肩而行,悄聲問道:「大王可與誰相比?」

傅亮應道:「應在姬重耳、劉啟之上。」

徐羨之盯着傅亮道:「大王一定能明白我等的一片忠心。」

傅亮想起此行劉義隆表現出的種種,輕嘆道:「但願如此。」

八月九日,劉義隆前往劉裕陵前祭拜后回返中堂。徐羨之、傅亮等人奉上傳國玉璽,請劉義隆更衣稱帝。

劉義隆推辭四次,方才接受玉璽,換上天子服飾後接受百官朝拜。接着登車入宮登太極殿登坐寶座,大赦天下,改元元嘉,封賞文武。

徐羨之由司空晉陞為司徒,衛將軍王弘接任司空,傅亮加授開府儀同三司,同意領軍將軍謝晦接任荊州刺史,加授衛將軍;檀道濟由鎮北將軍升為征北將軍。

劉義隆下旨,「朕政刑多所未悉,朝政可由司徒、司空共決之。」

接着,劉義隆任命王曇首為侍中,右衛將軍;王華為侍中,驍騎將軍;朱容子為右軍將軍;到彥之為中領軍,掌控禁軍軍權,控制住建康兵馬。

晚間,謝晦、傅亮等人簡裝前往徐羨之府邸,今日朝堂封賞讓三人感到劉義隆對他們的防備之心甚重。

商議至子時,三人議出四條對策。一是舉薦到彥之為豫州刺史,讓其出京;二是讓謝晦儘快前往荊州,在外策應;三是儘力交好王弘、王曇首等人,向天子表示不臣之心;四是任用程道惠、徐珮之、王韶之等人,控制好尚書、中書兩省,讓劉義隆不敢輕易對他們下手。

八月十日,天子劉義隆前往祖廟祭祀,回歸太極殿後下詔,恢復劉義真廬陵王之位,將劉義真靈柩及其生母孫脩華,王妃謝妃迎回京中。

當頭一記悶棒敲得徐羨之、傅亮和謝晦頭暈眼花,心中驚懼不已。謝晦生怕出事,準備迅速離京前往荊州。

臨行前,謝晦前去向蔡廓辭行,摒退左右後問道:「看天子對我等忌憚甚重,不知我等能否免禍?」

蔡廓嘆道:「卿受先帝顧命,任以社稷,廢昏立明,在大義上並無不妥。可是你等殺了天子的兩位兄長,天子怎會安心,要想活命,恐怕困難。」

八月十二日,謝晦倉皇乘船出京前往江陵,待船隻駛過石頭城進入長江,謝晦難掩喜色,連連呼道:「脫得虎口,幸甚幸甚。」

…………

六月初,楊安玄收到徐羨之等人廢黜宋少帝的消息,笑道:「權臣謀主,劉宋將亂,一統之機已至。」

一聲令下,兵馬、輜重、糧草紛紛奔赴前線。經過兩年時間的休整,庫中糧草充實,輜重充足,光火藥就儲備了近五萬斤,輕騎已過十萬;墊江打造的戰艦超過四百艘,劉衷打造的龍骨戰艦已多達四十艘。

此次楊安玄準備趁劉宋內部不穩的良機,一鼓作氣奪取劉宋江山,用來滅宋的兵馬總數超過三十萬;江州水師戰艦五百艘、漢江水師戰艦六百艘,劉衷海師戰艦八百艘。

選擇何時出擊,楊安玄經過深思熟慮,按照他所知的歷史,劉義隆即位后不久便會着手除去徐羨之、傅亮和謝晦等人,按說那時動手更為有利。

但歷史因自己的出現已經發生了嚴重的偏離,有自己這個強敵在,劉義隆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對付擁他為帝的顧命大臣。

相比劉義符、劉義真,劉義隆頗有手段,史書上記載有「元嘉之治」,若讓他有時間與徐羨之等人磨合,劉宋的國力會迅速增強,屆

時再戰事倍而功半。

八月九日,劉義隆在京城即位;八月十二日,雍軍全線出擊。

八月十二日楊孜敬率一萬兵馬至即丘城,與胡藩一萬六千兵馬合力南下,攻打東海郡郯縣,與檀道濟大軍交戰。

江夏郡,楊安玄派來援軍一萬二千人。沈慶之率一萬五千大軍於八月十四日開始攻打涢口。

八月十三日,楊安遠率一萬輕騎繞過壽春,襲擾宋國芍陂屯田,沿路破壞劉懷慎修築的戍堡;劉懷慎彼時身染重疾,命庶長子劉榮祖率軍迎敵。

八月十六日,朱齡石兵出沛縣,兩萬兵萬至彭城西安營,劉遵考據城固守。

八月二十日,杜驥率水師出江州,九月六日至夷陵;朱超石率八千兵馬從陸路趕赴夷陵,與水師合圍;九月十七日,夷陵城破,高進之西逃入山。

九月二十日,雍軍水師至夷道,破夷道城外宋軍水師,順流而下奪取樂鄉。

八月二十日,魯軌率軍攻打江陵城北,錢磊率雍軍水師自揚水進攻江陵城東,劉粹率水師迎敵,不敵敗走。江陵城北、東被雍軍所圍。

此時,謝晦已至江陵就任。劉義隆前往京城即位,將江陵城精兵強將以及強兵利刃悉數帶走,江陵城中軍械不足。

樂鄉被奪,江陵震動,謝晦派人向建康告急,請求夏口水師派軍救援。

建康城,劉義隆得知雍軍發動全面進攻,忙派賀朗向魏國求救。

賀朗剛至魏國境內,便得知魏國國主拓跋嗣身故,太子拓跋燾繼位。柔然紇升蓋可汗郁久閭大檀得知拓跋嗣逝世,看不起年僅十六歲的魏國少年天子,率領六萬兵馬進犯雲中,攻陷魏國盛樂故宮。

拓跋燾親率一萬輕騎由平城出發,三天兩夜抵達雲中,被柔然兵馬包圍。魏軍大為驚恐,拓跋燾神色如色,指揮若定,軍心稍安。

郁久閭大檀命侄子郁久閭於陟斤率軍攻打魏兵,拓跋燾命平陽王長孫翰迎敵,陣斬郁久閭於陟斤,柔然兵馬撤走。拓跋燾率軍駐守雲中,等候徵調的兵馬集結。

賀朗得知魏軍兵馬北調,長嘆道:「此天亡宋也。」不再北上,轉而西行前往洛陽,投奔司馬德文。

檀道濟在郯城抵住雍軍,不料劉衷率水師南下攻打郁州,八千雍軍將士登陸,於九月三日奪取朐縣,接着兵向西南厚丘城。

檀道濟聞訊大驚,若讓雍軍奪取厚兵繼續西向便是下邳,一旦下邳有失,自己便沒有了退路,只能往西逃往彭城,而雍軍便能長驅南下,前往廣陵。廣陵若失,江北便大半落入雍軍手中。

九月五日,檀道濟棄郯縣退守下邳,分兵司吾城,與彭城、廣陵聯成防線固守。

十月,漠北大雪。吐谷渾王帳,慕容阿豺奄奄一息,臨終前將汗位傳於同母弟慕容慕璝。慕容阿豺有二十個兒子,為防諸子爭位,折箭教子齊心禦敵。

慕容阿豺交待眾人,雍強不可敵,表面上要與之交好,不可觸怒引來攻伐;暗中要聯涼抗雍,吸納流民、交好部落,向西奪取疆土……

十月八日,張鋒率軍從佷山出征夷道,與樂鄉兵馬強攻夷道城。夷道城守將劉康祖自恃武勇,出城迎敵,兵馬被火箭櫃沖亂,死於亂軍之中。

城中守將蕭斌看到劉康祖的人頭,心知大勢已去,率軍歸降。

十月十二日,張鋒率軍東進,攻打江安,湘州刺史張邵固守不出;十月十五日,王鎮惡率軍出竟陵南下巴陵,楊氏族人楊琨說服守將馬鋒獻城歸降。

十月二十日,建康一萬二千人在石頭城登艦往西救援江陵。

十月二十六日,劉衷水師出

現在長江入海口,三吳震動,京口、建康不安。

徐羨之等人以「強寇內逼,人情惶駭」為由,建議劉義隆移駕前往潯陽暫避其鋒,被劉義隆所拒。

劉義隆派到彥之前往京口坐鎮,將國庫中軍械盡數與之,命其在京口招兵買馬,抵抗雍軍。

劉衷戰艦轉而在浹口登陸,入餘姚、破上虞、取句章,山陰令朱昌驚恐不安,關閉城門,派人向朝廷告急。

雍軍駐於上虞,並未侵擾百姓,劉衷下令開倉放糧,賑濟百姓;虞、顧、周、張、甘、盛、賀、沈等門閥紛紛派子弟前來拜見,捐贈錢糧,表達歸順之意。

十一月四日,王慧龍奉楊安玄之命乘艦抵達上虞縣,以司馬德文的旨意為名廣召江南門閥反宋。半月時間,會稽、臨海、東陽、吳郡、吳興郡等十餘處縣城響應號召,叛宋投雍。

建康城,凄風冷雨。東堂之上,君臣愁對,無計可施。

各處戰場上傳來的都是不利的消息,江陵已成為孤城,謝晦的告急文書如雪片般飛來。

救援江陵的一萬兩千將士乘艦過夏口時沒走漢江,而是從長江往西走巴陵、江安前往江陵。

船艦過巴陵,錢磊率水師以逸待勞,一場激戰,新組建的宋軍很快敗亡,一萬二千人投降雍軍過半,只剩下四千餘人逃回夏口。

仗打到現在,宋國君臣皆知敗局已定,只是能支撐多久的問題。

徐羨之舊話重提,請天子移駕潯陽,萬一雍軍攻來,可從潯陽南下交、廣暫避。

劉義隆看着徐羨之氣恨異常,父皇選擇你為顧命大臣,可是你們卻只顧爭權奪利,甚至膽敢擅殺天子和親王,說不定等雍軍到來,你們還要將朕賣與楊安玄求取富貴。

「朕尚有十數萬忠心耿耿的將士,朕哪裏也不去,就在江陵與楊安玄決一死戰,要死也死在建康。」

說罷,劉義隆憤然起身,拂袖而去。東堂之上,徐羨之與傅亮相對苦笑,看來天子記恨已深,難以消除。

十二月二日,徐羨之、傅亮上表還政於朝,請天子親政,劉義隆不許,命兩人繼續攝任。

程道惠、王韶之、徐珮之等黨羽聞訊至徐羨之府邸規勸,若還政於朝則授柄於人,恐怕禍不旋踵。

劉義隆雖下詔命徐羨之攝政如故,但等著徐羨之繼續上疏,來個三次給足面子便親政理政,可是徐羨之沒了下文,讓劉義隆鬱悶之餘生出怨怒。

侍中王華和步兵校尉孔甯子等親信為了爭取權力,在劉義隆耳邊中傷誹謗徐羨之等人,建康城內針對徐傅謝三人弒君奪權的輿論甚囂塵上,劉義隆亦生出誅殺權臣之意。

主少臣疑,元嘉二年在一片風聲鶴唳中來臨。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揚鋒漢起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揚鋒漢起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六百六十一章倉皇元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