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5 七娃養豬

355 七娃養豬

離開了鋼鐵廠,黃賀一行人浩浩蕩蕩,去到了養殖場。

養殖場的廠長是七娃。

當初10086號工地裏面,跟黃賀最先接觸的幾個人,陳楚生、狗剩子、大娃他們七兄弟。

七娃跟黃賀的關係要淺一些,大概是因為他不善言辭,年紀小的緣故。

可黃賀並沒有虧待他們這群老弟兄,所以還是把這些肥的流油的工廠,交由他們管理。

人心都是肉長的,任人唯親並不算是一個壞的習慣。

如果貿然啟用的都是新人,能力先不說,單說這信任就是個很大的問題。

而且黃賀的胸中有溝壑,怎麼發展、如何發展、怎麼管理這些東西都存在他的腦子裏。

底下的人只需要按部就班的執行他的意志就好。

在細節上或許需要專業人員來修補,但是打的方向上,只需要黃賀一個人的聲音就夠了。

養殖場設置在驪山的南面的仁宗鄉。

此處養殖場佔地面積廣闊,足有一萬多公頃。

北靠驪山,南臨戲河。

有山有水,人畜興旺。

在養殖場內,還挖了一個巨大的人工湖泊,以方便養殖場內的牛羊飲水。

養殖場內現有牛一千頭、豬5000頭、羊20000隻、其餘的雞鴨鵝總計在十萬隻以上。

養殖場裏面雇傭了仁宗鄉的大量剩餘勞動力,實行的也是包牲畜到戶。

七娃按照黃賀的意思,每家每戶負責一部分的牲畜,要確保其不掉秤、生產健康。

長成以後,會給這些養殖戶百分之三十的利潤。

由於驪山的百姓生活富足,還有軍隊的大量消耗,養殖場的牲畜壓根不愁賣。

相比於種地來說,養殖的風險雖然大了些,但是收益也是相對要高。

仁宗鄉的百姓也是熱情高漲,他們本就有蓄養牲畜的經驗,所以在養殖場內做工也是得心應手。

俗話說家財萬貫,帶毛的不算。

養殖面臨的最大風險,就是養殖的牲畜會得病。

牲畜得病跟人一樣,一得就是一大片,一死也是一大片。

所以必須要有專業的飼養員來餵養。

瓊英望着一望無際的畜牧場,只覺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這裏真的跟北方好像,一樣的遼闊,一樣的沒有邊際。」

黃賀笑道:「那等以後,我帶你去北方的大草原,咱們馳騁在馬背上,仰望藍天白雲,享受一次天為被、地為床的日子。」

瓊英白了他一眼,「鬼才要跟你那樣,真不知羞。」

「你要是不願意,那我可找別人了。」

「不許!」瓊英急了,跳過來揪住黃賀的耳朵,「你都答應了我的,不許再跟別的女人那樣。」

瓊英可是聽說,黃賀的身邊有個美貌的小侍女。

如今已是驪山有數的大官。

她第一次聽說的時候,還以為是假消息,可真當她確認了之後,心中就沒來由的心慌和不爽。

她聽說那個侍女以前是趙高府上的丫鬟,地位低下,據說還是西方的大月氏族的女子。

在秦朝人眼裏,什麼匈奴、烏孫、羌族、大月氏統統都是番邦,比他們秦人天生就是低人一等。

後世做官和經商,也是權力大於金錢。

歷代的帝王無不重農抑商,商人甚至連穿衣、坐馬車都要嚴格遵守規章制度。

在秦朝也是一樣。

雖然有呂不韋這樣的大商人,但是人家最後也通過奇貨可居,搖身一變,成為了秦國的宰相。

所以不論任何時候,商人在秦朝,永遠是不如做官的。

瓊英作為巴蜀商會的會長,何嘗不想謀求政治上的進步?

但是即便是做到她母親寡婦清那樣的地步,最後也不過是和大商人烏氏倮那樣,被國家當作上賓禮遇。

秦始皇表彰其守貞之節,封其為貞婦,下令在其葬地築「女懷清台」,以昭天下。

一個表彰,這位曠世奇女子就到頭了。

黃賀一邊聽着七娃的介紹,一邊感慨道:「養殖場的規模還是要繼續擴大啊。」

「咱們驪山現在的人口已經到了55萬,這可不是現代社會的55萬,那些人口中可能有流動人口、外出務工人員。」

「這是實實在在的55萬人,這些人每天一睜開眼,就要吃喝拉撒、穿衣、出行、看病、有各種各樣的需求。」

「按照每人每天一斤肉的需求,驪山的肉需就是55萬斤每日。」

「一頭牛不過500斤——2000斤,就按1500斤來算,每日需要366頭牛,你這裏不過才1000頭牛,三天就能吃完。」

「如果換算成豬牛羊,雞鴨鵝,那都是一個天文數字。」

七娃苦着臉道:「可光是養這些牲畜,就已經是咱們養殖場的極限了,養殖場的草料不夠,都需要每日派人去山上、地里打豬草、收麥稈。」

「就是那些玉米稈也被咱們高價收購過來了。」

「這些牲口光吃草還不行,還需要一些粗糧餵養,否則就會掉秤,所以咱們還從驪山縣城的大食堂里收泔水,光是這樣,也就堪堪持平。」

「這養殖場的人看着不少,但是每日裏打掃豬圈羊圈、清理牛棚,防治病害、蟲害的人也是累得要命。」

「冬天還好一些,尤其到了夏天,牛棚里的蚊子比人拳頭都大,叮一口就能腫起老大的包,還有那股氣味,簡直睜不開眼。」

項羽一行人聽得直皺眉頭。

他們從來沒有伺候過畜生,頂多餵養自己的愛馬,對於七娃講的這些腌臢事情,深表厭惡。

黃賀點點頭道:「隔行如隔山,如果不親自過來看一看,走一走,哪會知道養殖這麼辛苦?」

「對了,你們這裏的工人月薪是多少?」

七娃苦大仇深的臉上終於露出一絲笑容,「這個活計苦,不過都是仁宗鄉的鄉民,有經驗,所以每個人每月是四十斤糧票,獸醫高一些,每月五十斤糧票。」

「至於那些打豬草、收糧食、拉泔水的,就相對低一些,每人每月三十斤糧票。」

黃賀對於底層勞動者的報酬一塊,一直是非常的重視。

他來自後世,知道如果想要讓一個地區的經濟更好,必須提升底層人民的收入。

現在驪山施行的是一種很奇怪的制度,既不是後世的兩種主義,也不是秦朝的封建制度。

它既有兩種主義的優點,也有封建制度的優點。

第一,它是黃賀的一言堂,黃賀說什麼,底下的官員就做什麼,完全執行黃賀的意志。

第二,在這裏,沒有資本的原始積累,不會出現每個毛孔都滲透著鮮血。

第三,這裏的所有勞動力,都是驪山的刑徒、百姓自發貢獻出來的,他們出賣勞動力,黃賀就給他們發錢、發東西,兩全其美。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穿越:赳赳大秦,做我打工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穿越:赳赳大秦,做我打工人
上一章下一章

355 七娃養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