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九九章 子承父業可長久

第九九九章 子承父業可長久

或許是連上蒼都覺得趙興想要橫掃世界的念頭過於逆天,從漢歷二年開始,獲得重生的大漢帝國便開始遭受接二兩三的打擊,若非皇帝擁有遠超常人的氣魄和聲望,若非大漢各級官府新上任的官吏們能力強悍,帝國發動的第一次西征很有可能便要因為後繼無力而不得不中斷或者功敗垂成。

漢歷二年春夏兩季,西北地區大旱,河套乃至關中地區顆粒無收。帝國動用了儲備在朔方和西域的兩座戰備糧庫,力保西北地區無一人餓死。因為天氣大旱,許多河川斷流,趙興命令西北四百萬勞力吃着賑濟糧,人人皆參於到挖掘河道、興修水利、開山採礦的行動中來。其餘的老弱婦孺則要麼在家紡線,要麼前往中原地區學習各種技術,總之受災地區的老百姓都不能閑着,必須人人有事可做。

為了支援西北地區,長江以南的荊州、吳州和揚州等產糧大州緊急籌措稻米五百萬石,先經長江入海運至青州,然後由黃河河道送至洛陽,再從洛陽派出車隊送往西北各地。

第二年,也就是漢歷三年,西北的旱災仍在持續,北方的草原上卻又遭受了重大的雪災,凍死牛羊無數。皇帝似乎早就預料到這種更加複雜和嚴峻的局面,在前一年冬季到來之時,便向堯興、黃軒和炎晟三族發出指示,要求三族民眾入秋之後便從遙遠的北方趕着牛羊向南遷徙,這才使得三族在遭遇百年難遇的嚴重雪災時,凍死的人員並不十分嚴重。

三族民眾越是向南而來,便可以快速接受到更多的救濟,尤其是沿路修築的一些應急救援點,平時看不出來作用,但到了大雪埋屋的時候,便發揮出難以想像的效果。這些救援點內儲備有足量的煤石、食鹽、藥品以及一些糧草,是為了幫助牧民們應對突發災難,平時並不對外開放,僅留幾個人進行維護。

雪災到來之後,從極北之地向南遷徙的牧民們便被風雪阻攔在了南歸的道路之上,當他們幾乎快要絕望的時候,忽然想起了傳說中的災民救濟點,於是想盡辦法趕到最近的一處據點,然後便能生存下來。

按照帝國皇帝的教導,任何時候人的生命都是最重要的,牛羊被凍死了沒有關係,來年還可以重新養。就算把種牛、種羊都凍死光了,那也沒有關係,大漢農科院設在西疆、并州、幽州以及東北等地的牧場之中,年年都會保留一批做種的優質牲畜。

大雪災雖然會讓牧民辛苦一年的勞動成果縮水,但也可以凍死草原上大部分的病菌,只要挺過去,接下來就能連續幾年獲得好收成。等到大雪停止之後,躲進救濟點內的牧民趕緊帶着食鹽回到自家的牛羊圈內,按照以往的經驗,迅速地將被凍死的牛羊剝皮腌制最後風乾。雖然這樣的腌制肉沒有活蹦亂跳的活牛和活羊好賣,但官府卻從來不會拒絕收購,倒是能為牧民們減輕不少的損失。

被牧民們腌制的牛羊肉收入官庫之後,大部分會被送往西征大軍的後勤補給站,其餘部分則會出現在長安、洛陽、陳留、許昌等大都會的市集之上,被各地的老百姓購買一空。如今隨着普通民眾的收入提高,大漢國民的生活水平日益得到改善,像以往很難吃到的牛羊肉如今也走上了普通百姓的餐桌。

連續兩年,皇帝親自擔任賑災委員會主席,指導大漢這架龐大的機器順利挺過了旱災和雪災的難關。然而,更大的危機和考驗接踵而來。

漢歷三年,黃河以北的冀州、并州、幽州也跟着關中發生旱災,同時整個北方還發生了蝗災。這還遠遠不算完,原本主產稻米的江南地區發生重大洪災,同時還爆發了大規模的瘧疾。

因為各種災害接踵而至,倒是讓趙興想到了新中國成立不久之後遭遇的那場連續自然災害。趙興在心裏安慰自己,如今大漢的人口只有六千萬,遠遠不比後世那四億多人口,加之大漢如今的疆域已經拓展的極為龐大,總有沒受災的地方可以有效支援受災的地方。

皇帝命令各地駐軍強勢鎮壓下了那些開始造謠生事,意圖對帝國不利的門閥餘孽之後,再次動用他強大的手腕戰天鬥地,硬生生地扛過了一場又一場災害。

皇帝命令沿海各地的漁船大規模出動,只要天氣和海況允許的情況,便出海捕魚。被漁民們打撈上來的大魚小蝦,統統地被腌制曬乾,然後運往內地作為救濟輔糧使用。當然了,這些漁民也從中得到了巨大的一筆利潤。那個時候的海洋,各種魚類遠比後世品種繁多,數量也更加密集,雖然捕撈的手段有限,但只要架起網來總有收穫。同時,皇帝還命令打開北海(貝加爾湖)的戰備肉庫,將帝國秘密積蓄了十多年的北海漁產盡數解凍之後運往內地,也作為儲備輔糧使用。

已經得到了一定開發的東北地區,此時終於發揮了重大的作用。源源不斷的糧食從遼州、長州、余州和延州經由水陸兩路被送至黃河兩岸和江南地區。處於天府之國的益州也不甘落後,將新產的糧食經由長江航道運送至荊州地區。

遠在西域之地作戰的各路大軍,此時也傳回了讓人振奮的好消息,三路大軍如今已經可以做到自給自足、以戰養戰。除了消耗性的作戰裝備仍需要帝國進行支援以外,糧草這方面已經不足為慮。據說行動較快的征西北路軍佔據了一處大糧倉,甚至開始向西域地區輸送糧食,對帝國進行反哺。

在帝國內部連續五年受災的情況下,除了因為洪災、雪災和地震等不可抵抗的因素造成了各地數十萬人的傷亡以外,竟然沒有出現輕微餓死人的情況,更沒有出現「人吃人」的恐怖畫面。

皇帝登基時,曾經對着天下人說在他任內不會出現「人吃人」的悲劇,如今看來還真能做到。在這五年裏,作為太子的趙振邦經常出現在災害最為嚴重的地區,有幾次甚至差點因為泥石流和地震而回不了洛陽。

作為帝國榮耀的象徵,皇族在這連續五年的抗災過程中不僅出錢出力,而且派出許多皇子皇女親赴各地與當地百姓共同抗災,七名皇妃也是各展手段,為抗災積極奔走,贏得了天下人的真心擁護和愛戴。

到了漢歷七年的時候,帝國終於迎來了風調雨順的好年景。

先是河套地區和關中地區連續八年大獲豐收,收穫的糧食不僅塞滿了帝國此前已經被徹底掏空的戰備糧庫,而且還有大量的糧食被送往開始遭災的西域各地。接着是江南地區試種的南洋高產水稻獲得成功,一舉將江南地區的糧食產量提高了兩倍;已經日趨繁榮的東北地區繼續保持着糧食高產的勢頭,似乎黑土地上撒下種子就能結出無盡的糧食。

除了這些地方,已經全境被佔領的倭奴四島如今正式划入帝國版圖,被趙興命名為瀛州,第一任州牧由帝國皇太子趙振邦親自擔任。為了加強對瀛州的管理,皇帝大手一揮,讓太行書院、鳳凰書院、以及五大院分別派出大量年輕力壯的畢業學員前往東瀛,誓要將東瀛之地經營成為帝國的後花園和旅遊度假勝地。

趙興不相信未來的帝國皇帝,他的親兒子會腦殘到想要在東瀛一隅之地另立山頭。

今後,趙興打算將皇族後裔擔任瀛州最高長官的規定寫入《大漢憲章》,他就不信自己的子子孫孫們沒有能力替大漢帝國守好東大門!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回到三國的無敵特種兵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回到三國的無敵特種兵
上一章下一章

第九九九章 子承父業可長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