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衡陽之戰(續)

第33章 衡陽之戰(續)

大西軍騎兵雖然三倍於敵,但仍舊不敢有絲毫懈怠,趁著清軍被火器偷襲,倉皇失措之際,當即按著計劃,以各自主將親領精銳強兵,猛突而入,將尼堪僅存的兩千餘護軍硬生生地給截成了三段。

隨着一陣震耳欲聾的踩踏聲,叫喊聲,嘶鳴聲,金戈鐵馬碰撞摩擦發出的刺耳聲陡然響起,熟悉的一幕再度重演。

只不過,這一次,是清軍被同樣裝備精良,悍不畏死的大西軍猛然一鑿,頃刻間損兵折將,死傷無數,三部清軍更是已經是被團團包圍,突圍無望了。

且說,清軍被炮火襲擊,又分兵突圍,陣型早已經鬆動,哪裏頂得住蓄勢待發的大西軍如此一擊?

若不是此處山道狹窄,大西軍的優勢兵力無法展開,恐怕局勢只會更好,清軍更沒有時間緩衝周旋,組織反撲!

但作為尼堪的護軍,精銳中的精銳,這裏的絕大多數清軍騎兵,都可謂是死人堆里殺出來的,而滿州八旗兵素來軍法嚴密,各級將官又身先士卒,勉力維持,更是反應得當,及時斬殺了妄自退卻的士兵,所以到底是且戰且退,拚死頑抗,還不至於一擊即潰。

而且,此番南征以來,到底是打得太順利了,入關以來,清軍又幾乎每戰必勝,心理慣性之下,這些清軍又哪裏會把眼前蜂擁而至的漢人南兵放在眼裏?

所以,縱然是已經遭受數擊,三千人馬已經折損了五六百之眾,尼堪的這支護軍,仍舊還有着極強的戰鬥力。

這便是真正的強者之戰了:清軍騎兵作戰經驗更加豐富,戰鬥技巧更加嫻熟,但畢竟是長途奔襲,人困馬乏,如此又和以逸待勞,嚴陣以待,但是作戰經驗,戰鬥技巧還和真正的百戰強兵有些差距的大西軍騎兵形成了某種程度的平衡。

不過,清軍雖然被同樣悍勇的大西軍給死死壓制着,但是雙方直接對決的兵力幾乎相當,大西軍不過是佔了些許優勢,所以一時之間,也還無法將這股清軍殲滅。

兩軍上萬人馬擠在這山道之間,彼此廝殺,對峙,你來我往,不斷交鋒,箭矢飛竄如雨,刀槍斧錘犬牙交錯,不斷碰撞......

這個時候,脫離了紅夷大炮,滅虜炮,虎蹲炮,以及火銃鳥槍等火器的干擾,士兵之間的配合和個人勇武,便又一次佔據了上風。

不止是清軍將領奮勇殺敵,衝鋒在前,大西軍的各級將官,也絲毫不示弱,特別是南明三馬中最為勇猛的武將馬寶,領着一支幾十人的騎兵縱馬而來,於亂軍之中率先突入清軍防線,揮動馬槊砍殺身旁的清軍騎兵就尤如砍瓜切菜一般。

而此時,尼堪也終於是從驚駭之中醒悟了過來,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見局勢到了如此地步,主動突圍已經是不可能,還是他真的以為滿州八旗兵是天兵天將,面對手下將領的要護送其突圍的要求,尼堪斷然拒絕。

便是到了此時,他依舊面帶傲色,睥睨道:「我滿州八旗兵凡臨陣禦敵,非勝即死,何以輕言後退?何況本王身為太祖之孫,皇家宗室,又何能言退?不殺光這群賊寇,我還有什麼面目回去見皇上?」

局勢如此危急之下,不等一時語塞的諸將出言相勸,尼堪環望一圈,卻是當機立斷,奮力大呼道:「喀爾他喇!達爾布!」

「末將在!」護軍統領喀爾他喇,護軍參領達爾布兩人當即於馬背之上應聲!

「喀爾他喇,領着你部勇士,跟在本王的右翼;達爾布,領着你部勇士,

跟在本王的左翼,隨本王一齊衝鋒,直攻那李定國的中軍!」

說罷,尼堪再次將手中的長槍往前一揮,陽光照耀之下,高高舉起,閃閃發光的槍頭直指李定國的帥旗而去!

諸將幾乎是本能地扭頭朝着長槍指向的位置看去,然後無不一臉不可置信——如此危局之下,稍有不慎便是全軍覆沒,王爺難道還想要反殺過去不成?

這......這不是在送死嗎?

可戰場局勢如此危急,哪裏容得半點猶豫?喀爾他喇,達爾布兩位尼堪護軍中的支柱將領更是明知如此也只好毅然受命,隨即便開始號令本部人馬,隨着滿清定遠大將軍,敬謹親王尼堪奮力衝殺而去。

「殺敵立功,為國捐軀,便是此時,咱們滿州的勇士們,隨本王殺過去,砍了那李定國的腦袋!」尼堪見眾將沒有一絲猶豫,當即領兵跟上了自己,心中頓時大喜。

然後,他不顧四周箭矢飛竄,奮力抬槍,率領百餘剛剛集合而來的騎兵,朝着李定國帥旗所在的方向猛衝直馳而去。

不過,尼堪這邊是所謂的冒死衝鋒,李定國則在親衛的簇擁下,正居高臨下,氣定神閑地看着山道之中的混戰,然後滿意地點了點頭。

眼下的局勢已經是再清楚不過了,如此分割包圍,四面圍攻之下,清軍根本就是插翅難逃了。

所以,當李定國遠遠地看到尼堪的龍旗朝着自己的方向直衝而來時,卻是只覺得好笑——說到底,尼堪不僅缺乏一軍統帥該有的沉穩,還有勇無謀,若不是憑着出身,何以擔當一軍主帥?

而正當尼堪率軍奮勇直衝,想要突破大西軍的重重包圍之時,卻被一支騎兵以極其粗暴的方式,給硬生生地截斷了。

且說馬寶一路所向披靡,帶着幾十騎兵在亂軍之中橫衝直撞了十幾回,僅僅是他自己,便已經殺了十幾人,卻始終沒能找到酋王尼堪。

結果,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尼堪居然直接朝着自己的方向襲來了!

馬寶隨即大呼一聲,一直緊隨其後的幾十騎兵當即有十幾個從混戰中脫身,然後跟着這位大西軍中一等一的猛將,毫不懼色地朝着數倍於己的清軍衝去。

不過,就是馬寶自己也不知道,在原來的歷史上,也正是從衡陽之戰斬尼堪開始,其後在三藩之亂中,作為吳周大軍的前鋒,從雲南一路打到江西,從廣西又戰至四川,他成了吳三桂麾下戰績最佳的猛將。

而且,作為與吳國貴,王屏藩兩人共同被清廷稱為「吳軍三大猛將」的馬寶,成為了那個時代漢人中,少數幾個打得滿洲八旗不敢出城野戰的戰將。

只不過,作為失敗的一方,馬寶一直在歷史上籍籍無名,幾乎沒有什麼人知道他那耀眼的戰績!

回到眼前,且說尼堪的龍旗一路直衝,十分招搖,所經之處引得無數大西軍將士側目,然後就是還沒衝出二里地,其左右兩翼的騎兵便有幾十人被纏住脫隊了。

而不等尼堪思考如何破局,他目光所見,一名虎背熊腰,目露凶光的明軍大將,騎在馬上,手持馬槊,連劈了擋路的三個騎兵,然後竟如狼似虎般,朝着自己猛衝而來。

不過,尼堪並不認得此人,心中更是毫無懼怕,心中更是不屑一顧:區區漢將,如何可與滿洲親王相提並論?

於是乎,遭此埋伏,心中憋悶已久的尼堪,一股怒氣頓時便湧上心頭,隨即大吼一聲,一臉獰笑,舉槍策馬朝着馬寶正面沖了上去。

而此時,尼堪身邊尚未脫隊的一等伯程尼,護軍參領肅丹,一等護衛沙布,一等侍衛回色,喀喇等二十幾人,見親王如此悍勇,也當即緊隨其後,誓要斬殺了眼前這十幾個不知天高地厚的漢人。

幾十年的勝利所塑造的必勝信心,使得這些滿清八旗兵,就算到了這個時候,仍舊膽氣十足!

狹路相逢勇者勝,不過須臾之間,馬寶和尼堪兩人便已經率先激斗在了一起,各自身後的親兵護衛,也隨之而來,殺聲震天。

兩人相向而近之時,尼堪忽然舉槍,猛然一刺,想要將馬寶挑落馬下,不料馬寶直接側身閃過,然後手臂微曲,從側面橫槊一掃,槊風呼嘯。尼堪聞聲見狀,驚駭之下,也當即奮力后傾,唯恐被馬寶直接掃落馬下。

不過,尼堪雖然無謀,個人勇武卻是不缺的,他反應到底還是快了一些,疾速掃來的馬槊只是擦過他胸前的護甲,伴隨着刺耳的金屬摩擦聲,盔甲之上,一時火星四射。

但馬寶若是如此簡單,那如何稱得上這個時代數一數二的猛將?

只見兩馬相交之時,尼堪還因為用力過度,重心不穩之際,馬寶卻是藉著馬匹前沖的慣性,一把握住了尼堪手中的長搶,隨後咬牙一拽,竟能以單手死死捏住槍桿,直接將長槍從尼堪的手中奪了過來,而尼堪本來就重心不穩,一招不慎,也從馬背上摔倒落地。

尼堪一時只覺得整個身子都輕飄飄的,自己還沒反應過來,便已經從馬上狠狠地摔了下去,轟隆一聲之後,頓覺渾身失力,眼前發黑,根本就是已經不能起身了,嘴中還吐出一口鮮血。

而馬寶藉著馬力,前沖之際,一手持槍,一手持槊,兩邊一齊用力,眨眼之間便又挑落了兩名清軍騎兵。

當他棄了尼堪的長搶,調轉馬頭,準備擊殺尼堪之時,清廷議政大臣,一等伯程尼卻不知死活,策馬沖了上來,結果被馬寶奮力一刺,槊尖直接頂破了他胸前的護甲,直穿心臟而出,可謂是「一招斃命」。

這個時候,尼堪身邊的那些所謂的滿州勇士,一等侍衛,一等護衛們,見得此狀,一時間目瞪口呆,哪裏還有什麼膽氣?便是被一個侍衛扶起的尼堪,也不由得怔了一怔。他從未想過,漢人之中,竟能有如此勇士!

不過,不由得尼堪發怔再想,馬寶卻是已經策馬上前。他原本還想抵抗,忍痛發力拔出腰刀想做最後一擊,卻是被馬寶一槊砍斷了橫擋的腰刀,削掉了腦袋,血霧噴騰而起,人頭猝然落地!

而隨着尼堪被殺,象著着他的龍旗也被馬寶的親兵一刀砍斷,伏倒在地,一直支撐著清軍的所謂「信心,膽氣」也隨之土崩瓦解,而大西軍軍中的畏滿之氣,也隨之一掃而空,士氣大漲,攻勢自然迅猛無比。

這便是大軍的士氣了,一旦士兵認為勝利屬於自己,打起仗來自然不會畏手畏腳!

換句話說,這支清軍之所以可以支撐那麼久,大西軍之所以需要打那麼久,和兩邊的士氣,是有很大關係的,

於是乎,這支被分割成三部,一直在勉力支撐,實際上早已經疲憊不堪的清軍精銳,才是徹底堅持不住了。所謂兵敗如山倒,竟是在一瞬之間。

但是,近三萬大軍團團包圍,前後是三倍於己的騎兵,兩側是無數的火槍手,炮手,剩餘的幾百殘兵又如何突圍得出去呢?

不過是倉皇之間,前後不通,奔向兩側,然後被一直靜默,如今終於可以發揮作用的火槍,在「砰砰砰」的齊射聲中射死。

隨着兩側山坡之上白煙不斷升起,瀰漫一片,數百名趁亂奔向兩側的清軍騎兵悉數被射倒在地。那些被鉛彈命中的騎兵和馬匹身上鮮血四濺,血霧騰飛。

有十幾匹被擊中的戰馬一時之間還沒有咽氣,劇烈的疼痛使得他們不斷地蹬著四肢,抽搐發抖,痛苦嘶鳴,直到身下的血水流了滿滿一灘,力竭方休。

而與此同時,馮雙禮,馬進忠兩部人馬也如期從兩翼進攻屯齊所率領的滿清主力大軍。

雖然說李定國精心謀划的這場伏擊戰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只是殲滅了尼堪的三千護軍,但是失去了主帥的清軍十餘萬大軍,此時又受到了兩面夾擊,哪裏還敢冒險繼續作戰?

於是乎,隨着李定國收攏兵馬,又從南面掩殺而來的時候。面對三面夾擊,敵暗我明,主帥生死未知且多半凶多吉少的情況,屯齊只能下令趕緊撤軍。

不過,馮雙禮和馬進忠,到底還是死死咬住了一部分清軍,在屯齊率清軍主力脫離戰場,一路北撤之後,三面圍攻之下,被大西軍兩翼伏兵死死咬住,被迫留下來阻擊的近萬清軍也幾乎被全殲,其中僅僅滿洲八旗兵就接近兩千。

自此,兩軍攻守之勢易之,清軍一路北逃,大西軍一路北攻,如虎驅羊,勢不可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伐清1652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伐清1652
上一章下一章

第33章 衡陽之戰(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