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攻防準備

第二十六章 攻防準備

顯德八年五月十九日,晴。--%網

仲夏的晨曦灑在高牆內外,卻沒有給城內的人帶來一絲暖意,顯德門外列陣以待的周軍那股肅殺的氣勢直令城頭的守軍感到心寒,也就只有他們自己手中兵刃那清冷的光輝方能給自家一點支撐。shuhaige.com

長途跋涉而至的周軍僅僅歇息了一天多的時間,這就要整裝攻城了。

兩天來一直緊張地操持着城守事務的耶律和里在心中默默地念叨著。自打聽聞大股周軍來到駐蹕山下紮營的軍情之後,耶律和里就再不能安坐於留守府衙了,他的心裏面很清楚,與先前從山林中鑽出來的萬餘周軍不同,新來的這兩三萬周軍斷不可等閑視之。

先前的那萬餘周軍可以看得出來,穿越五六百里的山林地帶的確給他們造成了相當大的阻礙,那些人根本就沒有攜帶任何重型的兵器,所以一切攻城器械都必須到了天福城下才能開始臨時打造,而守軍的兵力對比又不處於劣勢,因而當時耶律和里並沒有太把對方當回事。

雖然當時城內也在按部就班地籌措守城物資,但是動作並不倉促,也沒有搞一些額外的準備,只是依照守城的常態從容不迫地進行着準備,甚至八座城門都沒有用土石封閉,為的就是在戰機到來的時候可以派兵出城對敵軍進行反突擊。

才一萬多敵軍而已,所有的攻城器械都需要臨時打造,打造好了就想要攻城?這麼點兵力顯然不可能去封堵各座城門,而只會在其紮營的東邊集中兵力,出動數千人利用攻城器械撲城,留下數千人扎住陣腳。

這等程度的可能攻擊自然根本就不會讓耶律和里感覺到壓力,如果周軍當真敢發起攻城,他不吝於給敵軍沉重的打擊,在此創下擊敗周軍第一人的功業——數千人規模的普通強度撲城,只需要少量的渤海軍驅策城中壯丁就足以應付了,他完全可以集中起城內的契丹精騎。在漢兒軍的援應下出城迂迴側擊敵軍,屆時攻城屢屢受挫的周軍怎樣崩潰都不稀奇。

但是駐蹕山下再新增這兩三萬敵軍,遼陽府的整個攻守形勢就大不一樣了。

將近四萬周軍。面對城中的萬餘守軍的確還是不可能分兵封堵八門,但是只要周軍將攻城的重點僅放在一兩個城門的話,攻城的力度卻是可以強烈得多,而且護衛攻城部隊的兩翼也能夠做到足夠強大。城內想要出兵迂迴側擊,成功的可能性太小。

更何況這股周軍定然是通過海路過來溯遼水而上的,一路都有大船裝載輜重糧草,只有最後的一百多里地是陸路,而且還是相當寬敞易行的瀕河平原地區。顯然也阻礙不了周軍運送作戰輜重。

這些輜重裏面,如果只有和早先過來的周軍臨時打造的一般,都是拋石機、雲梯、衝車等尋常攻城器械也就罷了,那頂多就是增加一點守城的防禦負荷,怕就怕他們運來了傳說中可怖的大炮,還有那些稀奇古怪的破城方法。

如果新來的這股周軍有那些物事,這個城就不太好守了。

正是基於以上考慮,耶律和里斷然下令封堵城門。在八座城門裏面用土石堵死了六座。僅留下兩座城門用於必要時的出擊通道——他儘管不再認為自己有能力徹底擊敗敵軍,卻仍然對本方側擊騷擾的能力心存期待,自然不肯把可以用於出擊的通道全數堵死。當然,具體是哪兩座城門不被封堵,耶律和里自信周軍方面是猜不到的。

另外,城頭上的防禦設施也必須進行加固。對付周軍可能有的傳說中的大炮,需要一些獨特的方法。

夯土牆自然是最好的。據說夯土比石塊的防禦效果還要好,只不過現在一時之間也來不及加厚城牆了。將來女牆的破損則盡量不要使用木女牆來填充。不管是為了增強防禦效果還是為了將來補牆,城頭上都必須準備足量的草袋土方,可惜遼陽府根本就沒有來得及準備應對周軍的攻擊,這些物資儲備都差得很遠,在周軍兵臨城下之後又不可能到城外去裝運土方,耶律和里只能期待周軍帶來的大炮不多,或者大炮的威力不如傳說中的那麼可怕。

當然,城頭上用於防禦箭矢、投石的布幔還是準備得相當充分的,東京道畢竟是原渤海國轄區,是遼國目前少有的集中農業區,當地的渤海人與漢兒也會養蠶繅絲織布,更會種麻織布,雖然織造的布帛遠不如中原的精細華美,弄些厚實的布幔卻不算太難——要是算起價錢來可能很虧,不過打仗的時候獲勝才是第一位的,減輕傷亡可是比價錢重要得多的因素,再說臨戰之際從民間徵調還不需要花錢。

在兩天不到的時間裏面倉促增加了這麼多的防禦準備,耶律和里也算是拚命了。此時站在顯德門的城樓上遠眺周軍駐蹕山營地,以及眼前數百步之外預備攻城的周軍陣容,儘管他的心裏面還不是那麼踏實,卻也有了一點相抗的把握。

已經有兩晚沒有好好合眼了,馬上就要迎來首戰,耶律和里的精神再疲憊,此刻都是睡不着覺的,只有在首戰中扛住周軍的猛撲,他才會有心情下城去好生睡上一覺,當然,如果連第一天都扛不過去的話,那也就不需要再去睡覺了。

…………

「嗯……城上的敵軍準備不夠充足。聽說河東北面行營那邊攻擊的遼國西京道城池,幾乎每一座都備足了填土草袋,大大削弱了我軍炮擊的威力,更降低了我軍火銃對守軍的殺傷,甚至還有個別城寨居然是用條石與夯土交錯築就,連爆破起來都非常棘手,遼人還是很懂得在吃大虧之後的補救。像眼前這座城池的準備程度可就差得太多了……」

遼海行營都部署曹彬駐馬于帥旗旁邊,通過千里鏡細細地打量着眼前這座遼國東京道的第一雄城,三丈高的城牆,東西綿延五六里,和中原的許多大城比起來雖然算不上很大,卻是足夠高峻了。

不過……城牆全是夯土而成,想來堅實程度不會比汴梁、洛陽、晉陽、薊城差多少,但是城牆表面沒有磚石包覆,在城牆腳下鑽洞挖土的難度就不算很大了;城頭準備的填土草袋應該是數量不足,沒能覆蓋大多數的垛口,許多守軍在進行防禦的時候仍然會暴露在周軍的銃口之下;最關鍵的是,這座城門竟然沒有瓮城!

看樣子契丹人終究是沐猴而冠,學中原築城還是沒有學到家啊……雖然以前中原的大多數城池也是沒有瓮城的,不過自唐末以來中原紛亂,規模稍大的州城和一些邊地的重鎮都修築了瓮城,將脆弱的城門化成了多道防線,不再是城防的重大薄弱點了,而這座遼陽城,從渤海國到遼國卻是一直都沒有築起瓮城來保護城門。

「是啊,別說防備我軍火炮、火銃的填土草袋數量太少了,那可能是因為這裏的遼將沒有想到我軍會攻得這麼快,但是這座城池居然連瓮城都沒有建,嘖嘖」伏波旅都指揮使郭守信顯然和曹彬想到一處去了,口中連聲輕嘆,「如果在城牆腳下挖洞爆破不好辦的話,那真是可以乾脆去炸城門得了,就算是不用我軍擅長的火器破城,用最古老的撞門和火燒也是有機會破開這種城門的吧?」

曹彬微微地笑了笑:「不用這般着急。朝廷並沒有給遼海行營限時攻取遼陽,我軍也不怕遼國東京道的兵馬自四方回援,卻是不必在守軍兵力、士氣尚盛之時貿然撲城,那樣傷亡未免太大了些,不怎麼划算,我遼海行營可是要負責攻略整個遼國東京道的……」

內客省使、遼海行營都監翟守素平靜地呼應道:「朝廷確實沒有給行營限定作戰時限,只要是在樞密院劃定的作戰區域內完成預定的作戰目標,具體進程完全由大帥臨機掌握。」

「大帥是想在遼陽城下耍一耍陛下說的那什麼『圍點打援』?」

郭守信試探著問道。

曹彬收起千里鏡,轉頭看了郭守信一眼,這才淡淡地回道:「如果東京道的遼軍大舉回援,如果遼主從上京派來援軍,那麼我軍不妨就圍點打援一次;如果敵軍外圍沒有援軍過來,我軍也就是長圍緩攻,這都無所謂。」

「大帥的意思是……」

「既然我軍有絕對的信心應對敵軍可能的援兵,既然我軍無需趕時間,此戰自然以盡量減少我軍傷亡為主。遼陽守軍準備得如此不足,我軍的各項準備確實充分得很,而且還可以從遼水源源不斷地獲得補給,那麼就慢慢地拚消耗吧——用我軍的軍資去拚敵軍的兵力!」

曹彬目光冷然地瞥向城頭:「如果不把城頭的敵軍打殘打怕,不管是蟻附登城還是爆破城牆、城門,兒郎們需要付出的傷亡都不會小了。既然我軍有時間,卻是不妨和敵軍對轟一陣,敵軍多半會有拋石機,我軍則不光有拋石機,還有大炮!且看他們能夠承受得多久」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混在五代當皇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混在五代當皇帝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十六章 攻防準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