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 家鄉春露:缽子飯好香好甜

第二回 家鄉春露:缽子飯好香好甜

[筆下文學Www.bxwx.net]

我的家鄉自然條件不錯。那裏丘陵連綿不絕,一座座小山丘常年青翠如畫,筆直挺拔的杉樹形似寶塔,粗壯的馬尾松樹枝繁葉茂,墩實的油茶樹摻雜其間。如果有幸從飛機上往下看,那一座座小山包如同綠色的駝峰,牢牢的鑲嵌在洞庭湖平原上。山丘之間鋪展着一壠壠的稻田,彎彎曲曲的小溪纏繞在山丘與田壠之間。

小溪連着水庫和池塘。每到春暖花開的季節,池塘里的小魚兒就會順着小溪競相「上水」。這時田壠里的蛙聲也會漸漸地多起來。喧鬧的蛙聲吵醒了山村,催促人們開始一年的耕耘。

我喜歡這些跳躍在水田裏、池塘邊、瓜棚下的小精靈。青蛙趵突的眼睛又大又亮,平時只要你不打擾它,它就會在那兒靜靜地坐一會兒,然後縱身躍起,去和同伴們嘻鬧遊玩。春未夏初的蛙聲要持續兩個多月,給山村增添了熱鬧,也帶來了生命的活力與躁動。聽慣了蛙聲的人們也不覺得心煩。

我的童年正逢國家剛剛從戰爭廢墟中建立起來。儘管物質還很貧乏,但人民掙脫了舊社會「三座大山」的重壓,對未來充滿著希望與夢想。人們幼稚地以為**很快就會到來,這種不切實際的想法招致了失誤的出現。

「大躍進」中許多作法的後果每一個生活在那個時代的人都能感受到。這使「三年困難時期(1958——1960)」成了當代中國歷史中一個確切的時代標記,也給童年的我留下了不能抹去的印象。

「鑼鼓響,過新年,一顆爆竹飛上天;飛上天,天上逛,到處都有好景象;好景象……」。唱着這樣的兒歌,盼過年的心景纏繞在心頭,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伴隨着我成長的童年。公共食堂的「缽子飯」真的好甜好香,吃完了還想吃。沒有魚沒有肉,一缽白菜一缽飯,公共食堂的生活就這麼簡單。

我們生產隊的公共食堂里有老老少少一百幾十口人吃飯,蒸飯的甑是一層層疊起來的方形大木盒子,每層能蒸二十多缽米飯。

米飯按大人小孩定量。記得當時大人吃四兩,小孩根據年齡大小分為二兩和一兩。蒸飯用的是圓形的飯缽,有大、中、小三種規格。有人形象的將最小的飯缽叫「牛眼睛蒸缽」,也就是說這種缽子與牛的眼睛差不多大。我當時就是吃的二兩米的小缽子飯。

或許是由於不夠吃的原因吧,很多時候剛吃過午飯就盼望吃晚飯。我和小夥伴們經常圍着食堂里的大人轉,只要看到甑上出來大熱氣,就知道開飯的時間快到了。現在想起當時那個饞樣真是有點好笑,用當地人的話說叫做「前世沒有吃過飯」。

我家三弟兄數我的飯量大,吃得也快。「慢點吃,沒有人跟你搶」,媽媽不停地叮囑。可我仍然是狼吞虎咽,別人還有一半時,我的飯已經吃完。吃完了就坐在那裏不動。媽媽有時看不過去,將自己的飯撬一它放到我碗裏。

「不要臉,要媽媽的飯」,弟弟的呵斥聲引來鄰桌人的笑聲。

我多不懂事啊,媽媽還要幹活呢。可有時實在忍不住,還真的吃過媽媽給的飯。這事如今想起來我還覺得臉紅,老弟說得不錯,的確是我不要臉。

每天公共食堂的早餐都開得很早,一大幫子人等著吃了早飯幹活呢!

炊事員老早就起了床,七點前必須開餐。那時也沒有定時的時鐘,就憑着聽雞鳴幾遍來估摸時辰。一般情況,雞叫頭道是凌晨一點左右,叫二道就是三點來鍾。炊事員必須在凌晨三點左右起床,才能保證早晨七點前開飯。偶爾也有由於炊事員起床晚了或者由於燒柴不好等其他原因不能按時開飯的情況出現,這時炊事員准挨隊長一頓狠批。

「都幹什麼去了,耽誤了工負得起責嗎?」炊事員此時只有認錯的份,也不敢爭辯。

那時的生產隊大人天天都在隊里幹活,因為有公共食堂就無須家家做飯,也不要自己種菜。只有到了晚上才各自為家。

最美妙的日子要算夏天的夜晚,村裏人在自家的屋前禾場上擺上涼竹床,人們沒有點燈,一個個只穿條大褲叉趟在上面納涼,是很愜意的。

晚風吹拂著,仰望着天上的點點繁星,聽着大人們講述著那一個個不知道是真是假的天南海北的傳說。媽媽就在身邊用芭蕉扇不停地拍打着煩人的蚊子,我慢慢地進入了夢鄉。

也不知道是什麼時候,父母親把我抱到了屋裏的床上。一覺醒來,天已經大亮。

那時雖然沒有飽飯吃,也沒有什麼好衣穿,可還是阻止不了我和小夥伴們那不知疲倦地玩。

[筆下文學Www.bxwx.net]

我的家鄉自然條件不錯。那裏丘陵連綿不絕,一座座小山丘常年青翠如畫,筆直挺拔的杉樹形似寶塔,粗壯的馬尾松樹枝繁葉茂,墩實的油茶樹摻雜其間。如果有幸從飛機上往下看,那一座座小山包如同綠色的駝峰,牢牢的鑲嵌在洞庭湖平原上。山丘之間鋪展着一壠壠的稻田,彎彎曲曲的小溪纏繞在山丘與田壠之間。

小溪連着水庫和池塘。每到春暖花開的季節,池塘里的小魚兒就會順着小溪競相「上水」。這時田壠里的蛙聲也會漸漸地多起來。喧鬧的蛙聲吵醒了山村,催促人們開始一年的耕耘。

我喜歡這些跳躍在水田裏、池塘邊、瓜棚下的小精靈。青蛙趵突的眼睛又大又亮,平時只要你不打擾它,它就會在那兒靜靜地坐一會兒,然後縱身躍起,去和同伴們嘻鬧遊玩。春未夏初的蛙聲要持續兩個多月,給山村增添了熱鬧,也帶來了生命的活力與躁動。聽慣了蛙聲的人們也不覺得心煩。

我的童年正逢國家剛剛從戰爭廢墟中建立起來。儘管物質還很貧乏,但人民掙脫了舊社會「三座大山」的重壓,對未來充滿著希望與夢想。人們幼稚地以為**很快就會到來,這種不切實際的想法招致了失誤的出現。

「大躍進」中許多作法的後果每一個生活在那個時代的人都能感受到。這使「三年困難時期(1958——1960)」成了當代中國歷史中一個確切的時代標記,也給童年的我留下了不能抹去的印象。

「鑼鼓響,過新年,一顆爆竹飛上天;飛上天,天上逛,到處都有好景象;好景象……」。唱着這樣的兒歌,盼過年的心景纏繞在心頭,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伴隨着我成長的童年。公共食堂的「缽子飯」真的好甜好香,吃完了還想吃。沒有魚沒有肉,一缽白菜一缽飯,公共食堂的生活就這麼簡單。

我們生產隊的公共食堂里有老老少少一百幾十口人吃飯,蒸飯的甑是一層層疊起來的方形大木盒子,每層能蒸二十多缽米飯。

米飯按大人小孩定量。記得當時大人吃四兩,小孩根據年齡大小分為二兩和一兩。蒸飯用的是圓形的飯缽,有大、中、小三種規格。有人形象的將最小的飯缽叫「牛眼睛蒸缽」,也就是說這種缽子與牛的眼睛差不多大。我當時就是吃的二兩米的小缽子飯。

或許是由於不夠吃的原因吧,很多時候剛吃過午飯就盼望吃晚飯。我和小夥伴們經常圍着食堂里的大人轉,只要看到甑上出來大熱氣,就知道開飯的時間快到了。現在想起當時那個饞樣真是有點好笑,用當地人的話說叫做「前世沒有吃過飯」。

我家三弟兄數我的飯量大,吃得也快。「慢點吃,沒有人跟你搶」,媽媽不停地叮囑。可我仍然是狼吞虎咽,別人還有一半時,我的飯已經吃完。吃完了就坐在那裏不動。媽媽有時看不過去,將自己的飯撬一它放到我碗裏。

「不要臉,要媽媽的飯」,弟弟的呵斥聲引來鄰桌人的笑聲。

我多不懂事啊,媽媽還要幹活呢。可有時實在忍不住,還真的吃過媽媽給的飯。這事如今想起來我還覺得臉紅,老弟說得不錯,的確是我不要臉。

每天公共食堂的早餐都開得很早,一大幫子人等著吃了早飯幹活呢!

炊事員老早就起了床,七點前必須開餐。那時也沒有定時的時鐘,就憑着聽雞鳴幾遍來估摸時辰。一般情況,雞叫頭道是凌晨一點左右,叫二道就是三點來鍾。炊事員必須在凌晨三點左右起床,才能保證早晨七點前開飯。偶爾也有由於炊事員起床晚了或者由於燒柴不好等其他原因不能按時開飯的情況出現,這時炊事員准挨隊長一頓狠批。

「都幹什麼去了,耽誤了工負得起責嗎?」炊事員此時只有認錯的份,也不敢爭辯。

那時的生產隊大人天天都在隊里幹活,因為有公共食堂就無須家家做飯,也不要自己種菜。只有到了晚上才各自為家。

最美妙的日子要算夏天的夜晚,村裏人在自家的屋前禾場上擺上涼竹床,人們沒有點燈,一個個只穿條大褲叉趟在上面納涼,是很愜意的。

晚風吹拂著,仰望着天上的點點繁星,聽着大人們講述著那一個個不知道是真是假的天南海北的傳說。媽媽就在身邊用芭蕉扇不停地拍打着煩人的蚊子,我慢慢地進入了夢鄉。

也不知道是什麼時候,父母親把我抱到了屋裏的床上。一覺醒來,天已經大亮。

那時雖然沒有飽飯吃,也沒有什麼好衣穿,可還是阻止不了我和小夥伴們那不知疲倦地玩。

[筆下文學Www.bxwx.net]

我的家鄉自然條件不錯。那裏丘陵連綿不絕,一座座小山丘常年青翠如畫,筆直挺拔的杉樹形似寶塔,粗壯的馬尾松樹枝繁葉茂,墩實的油茶樹摻雜其間。如果有幸從飛機上往下看,那一座座小山包如同綠色的駝峰,牢牢的鑲嵌在洞庭湖平原上。山丘之間鋪展着一壠壠的稻田,彎彎曲曲的小溪纏繞在山丘與田壠之間。

小溪連着水庫和池塘。每到春暖花開的季節,池塘里的小魚兒就會順着小溪競相「上水」。這時田壠里的蛙聲也會漸漸地多起來。喧鬧的蛙聲吵醒了山村,催促人們開始一年的耕耘。

我喜歡這些跳躍在水田裏、池塘邊、瓜棚下的小精靈。青蛙趵突的眼睛又大又亮,平時只要你不打擾它,它就會在那兒靜靜地坐一會兒,然後縱身躍起,去和同伴們嘻鬧遊玩。春未夏初的蛙聲要持續兩個多月,給山村增添了熱鬧,也帶來了生命的活力與躁動。聽慣了蛙聲的人們也不覺得心煩。

我的童年正逢國家剛剛從戰爭廢墟中建立起來。儘管物質還很貧乏,但人民掙脫了舊社會「三座大山」的重壓,對未來充滿著希望與夢想。人們幼稚地以為**很快就會到來,這種不切實際的想法招致了失誤的出現。

「大躍進」中許多作法的後果每一個生活在那個時代的人都能感受到。這使「三年困難時期(1958——1960)」成了當代中國歷史中一個確切的時代標記,也給童年的我留下了不能抹去的印象。

「鑼鼓響,過新年,一顆爆竹飛上天;飛上天,天上逛,到處都有好景象;好景象……」。唱着這樣的兒歌,盼過年的心景纏繞在心頭,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伴隨着我成長的童年。公共食堂的「缽子飯」真的好甜好香,吃完了還想吃。沒有魚沒有肉,一缽白菜一缽飯,公共食堂的生活就這麼簡單。

我們生產隊的公共食堂里有老老少少一百幾十口人吃飯,蒸飯的甑是一層層疊起來的方形大木盒子,每層能蒸二十多缽米飯。

米飯按大人小孩定量。記得當時大人吃四兩,小孩根據年齡大小分為二兩和一兩。蒸飯用的是圓形的飯缽,有大、中、小三種規格。有人形象的將最小的飯缽叫「牛眼睛蒸缽」,也就是說這種缽子與牛的眼睛差不多大。我當時就是吃的二兩米的小缽子飯。

或許是由於不夠吃的原因吧,很多時候剛吃過午飯就盼望吃晚飯。我和小夥伴們經常圍着食堂里的大人轉,只要看到甑上出來大熱氣,就知道開飯的時間快到了。現在想起當時那個饞樣真是有點好笑,用當地人的話說叫做「前世沒有吃過飯」。

我家三弟兄數我的飯量大,吃得也快。「慢點吃,沒有人跟你搶」,媽媽不停地叮囑。可我仍然是狼吞虎咽,別人還有一半時,我的飯已經吃完。吃完了就坐在那裏不動。媽媽有時看不過去,將自己的飯撬一它放到我碗裏。

「不要臉,要媽媽的飯」,弟弟的呵斥聲引來鄰桌人的笑聲。

我多不懂事啊,媽媽還要幹活呢。可有時實在忍不住,還真的吃過媽媽給的飯。這事如今想起來我還覺得臉紅,老弟說得不錯,的確是我不要臉。

每天公共食堂的早餐都開得很早,一大幫子人等著吃了早飯幹活呢!

炊事員老早就起了床,七點前必須開餐。那時也沒有定時的時鐘,就憑着聽雞鳴幾遍來估摸時辰。一般情況,雞叫頭道是凌晨一點左右,叫二道就是三點來鍾。炊事員必須在凌晨三點左右起床,才能保證早晨七點前開飯。偶爾也有由於炊事員起床晚了或者由於燒柴不好等其他原因不能按時開飯的情況出現,這時炊事員准挨隊長一頓狠批。

「都幹什麼去了,耽誤了工負得起責嗎?」炊事員此時只有認錯的份,也不敢爭辯。

那時的生產隊大人天天都在隊里幹活,因為有公共食堂就無須家家做飯,也不要自己種菜。只有到了晚上才各自為家。

最美妙的日子要算夏天的夜晚,村裏人在自家的屋前禾場上擺上涼竹床,人們沒有點燈,一個個只穿條大褲叉趟在上面納涼,是很愜意的。

晚風吹拂著,仰望着天上的點點繁星,聽着大人們講述著那一個個不知道是真是假的天南海北的傳說。媽媽就在身邊用芭蕉扇不停地拍打着煩人的蚊子,我慢慢地進入了夢鄉。

也不知道是什麼時候,父母親把我抱到了屋裏的床上。一覺醒來,天已經大亮。

那時雖然沒有飽飯吃,也沒有什麼好衣穿,可還是阻止不了我和小夥伴們那不知疲倦地玩。

[筆下文學Www.bxwx.net]

我的家鄉自然條件不錯。那裏丘陵連綿不絕,一座座小山丘常年青翠如畫,筆直挺拔的杉樹形似寶塔,粗壯的馬尾松樹枝繁葉茂,墩實的油茶樹摻雜其間。如果有幸從飛機上往下看,那一座座小山包如同綠色的駝峰,牢牢的鑲嵌在洞庭湖平原上。山丘之間鋪展着一壠壠的稻田,彎彎曲曲的小溪纏繞在山丘與田壠之間。

小溪連着水庫和池塘。每到春暖花開的季節,池塘里的小魚兒就會順着小溪競相「上水」。這時田壠里的蛙聲也會漸漸地多起來。喧鬧的蛙聲吵醒了山村,催促人們開始一年的耕耘。

我喜歡這些跳躍在水田裏、池塘邊、瓜棚下的小精靈。青蛙趵突的眼睛又大又亮,平時只要你不打擾它,它就會在那兒靜靜地坐一會兒,然後縱身躍起,去和同伴們嘻鬧遊玩。春未夏初的蛙聲要持續兩個多月,給山村增添了熱鬧,也帶來了生命的活力與躁動。聽慣了蛙聲的人們也不覺得心煩。

我的童年正逢國家剛剛從戰爭廢墟中建立起來。儘管物質還很貧乏,但人民掙脫了舊社會「三座大山」的重壓,對未來充滿著希望與夢想。人們幼稚地以為**很快就會到來,這種不切實際的想法招致了失誤的出現。

「大躍進」中許多作法的後果每一個生活在那個時代的人都能感受到。這使「三年困難時期(1958——1960)」成了當代中國歷史中一個確切的時代標記,也給童年的我留下了不能抹去的印象。

「鑼鼓響,過新年,一顆爆竹飛上天;飛上天,天上逛,到處都有好景象;好景象……」。唱着這樣的兒歌,盼過年的心景纏繞在心頭,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伴隨着我成長的童年。公共食堂的「缽子飯」真的好甜好香,吃完了還想吃。沒有魚沒有肉,一缽白菜一缽飯,公共食堂的生活就這麼簡單。

我們生產隊的公共食堂里有老老少少一百幾十口人吃飯,蒸飯的甑是一層層疊起來的方形大木盒子,每層能蒸二十多缽米飯。

米飯按大人小孩定量。記得當時大人吃四兩,小孩根據年齡大小分為二兩和一兩。蒸飯用的是圓形的飯缽,有大、中、小三種規格。有人形象的將最小的飯缽叫「牛眼睛蒸缽」,也就是說這種缽子與牛的眼睛差不多大。我當時就是吃的二兩米的小缽子飯。

或許是由於不夠吃的原因吧,很多時候剛吃過午飯就盼望吃晚飯。我和小夥伴們經常圍着食堂里的大人轉,只要看到甑上出來大熱氣,就知道開飯的時間快到了。現在想起當時那個饞樣真是有點好笑,用當地人的話說叫做「前世沒有吃過飯」。

我家三弟兄數我的飯量大,吃得也快。「慢點吃,沒有人跟你搶」,媽媽不停地叮囑。可我仍然是狼吞虎咽,別人還有一半時,我的飯已經吃完。吃完了就坐在那裏不動。媽媽有時看不過去,將自己的飯撬一它放到我碗裏。

「不要臉,要媽媽的飯」,弟弟的呵斥聲引來鄰桌人的笑聲。

我多不懂事啊,媽媽還要幹活呢。可有時實在忍不住,還真的吃過媽媽給的飯。這事如今想起來我還覺得臉紅,老弟說得不錯,的確是我不要臉。

每天公共食堂的早餐都開得很早,一大幫子人等著吃了早飯幹活呢!

炊事員老早就起了床,七點前必須開餐。那時也沒有定時的時鐘,就憑着聽雞鳴幾遍來估摸時辰。一般情況,雞叫頭道是凌晨一點左右,叫二道就是三點來鍾。炊事員必須在凌晨三點左右起床,才能保證早晨七點前開飯。偶爾也有由於炊事員起床晚了或者由於燒柴不好等其他原因不能按時開飯的情況出現,這時炊事員准挨隊長一頓狠批。

「都幹什麼去了,耽誤了工負得起責嗎?」炊事員此時只有認錯的份,也不敢爭辯。

那時的生產隊大人天天都在隊里幹活,因為有公共食堂就無須家家做飯,也不要自己種菜。只有到了晚上才各自為家。

最美妙的日子要算夏天的夜晚,村裏人在自家的屋前禾場上擺上涼竹床,人們沒有點燈,一個個只穿條大褲叉趟在上面納涼,是很愜意的。

晚風吹拂著,仰望着天上的點點繁星,聽着大人們講述著那一個個不知道是真是假的天南海北的傳說。媽媽就在身邊用芭蕉扇不停地拍打着煩人的蚊子,我慢慢地進入了夢鄉。

也不知道是什麼時候,父母親把我抱到了屋裏的床上。一覺醒來,天已經大亮。

那時雖然沒有飽飯吃,也沒有什麼好衣穿,可還是阻止不了我和小夥伴們那不知疲倦地玩。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哪些夢想能成真? ――我的坎坷追夢人生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哪些夢想能成真? ――我的坎坷追夢人生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回 家鄉春露:缽子飯好香好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