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新理論(三千多字的章節)

第69章 新理論(三千多字的章節)

把人接到213廠的職工宿舍,這群人不顧遠途疲勞和身體狀況,打算直接開始工作,但王洛拒絕了他們。

「來到這裏,一切有我,大家不用擔心,你們目前最大的任務不是工作,而是老老實實的休息,吃飯,等到什麼時候你們的身體允許了,我就允許你們開始工作。」王洛斬釘截鐵的回答到。

他專門叮囑了廠里的小食堂,「我不管他們以前是什麼身份,來到這裏,他們就是專家,你們小食堂的所有人員別的任何事都不用管,只負責他們的伙食,讓他們把身體養好,明白嗎?」

「明白,放心吧,廠長,誰敢扎刺,我就揍他,」胖大廚狠狠的揮了一下拳頭。

這下子王洛就放心了,他打算在這幫人還沒開始工作之前,利用金手指先把機床硬件給造出來。

其實其他的普通機床也能用,但精度太菜,不如一步到位,直接上高精密機床。

從倉庫里扒拉出所需要的材料,找了台車拉出去,溜了一圈,半路把材料收進空間,等過幾天製造出來,再拉回了,別人只知道是找外邊一些單位加工的,可以堵住一些好奇之人的嘴巴。

回到辦公室,把門從裏面關起來,開始利用空間根據圖紙製造零部件,空間里製造的零部件能保證最大精度,是人為加工不能比擬的。

花了半個小時,零件已經全部製造出來了,這下他就只等數控的操作系統就行了。

過了幾天,這群專家終於把身體養好了,就立刻投入到了工作中去了,王洛現在正和祝總在車間里進行新坦克樣車的試製工作。

「廠長,咱們為什麼不直接採用59式的底盤懸掛呢,我覺得59式的五對負重輪就不錯,行程遠,維修也方便,而這種新坦克卻採用鷹醬的七對小負重輪,感覺沒有必要吧?」一個剛進入車間實習學習的知識青年問道。

這不得不說一下坦克的地盤懸掛系統問題了,當今主流的坦克懸掛多是扭桿懸掛,但是早期的T-54/55主戰坦克負重輪比較大,而現在主流的主戰坦克負重輪都比較小。原因可能就是噸位和車體體積的問題了,不得不增加負重輪數量以支撐坦克的通過性,因此負重輪大小也被限制了。當然負重輪不是大就不好,二戰時期當做附加裝甲增強防護也有這種可能,畢竟小口徑反坦克炮當年也有很多。

二戰時期大輪應用為交錯負重輪時,側面防護可以得到最大提高。

負重輪的大小在二戰時期受懸掛系統不同影響,因此大多使用克里斯蒂懸掛系統的如BT-5/7等快速坦克和T-34坦克的負重輪就比較大隻有五對負重輪。鷹醬和麵條的坦克多是平衡式懸掛系統,兩個負重輪共用一組懸掛,這種佈局的負重輪一般也只能是小輪。而採用扭桿懸掛系統的坦克,如漢斯四號等採用小直徑負重輪共有八對負重輪。當然這只是輕中型坦克的負重輪,事實上漢斯虎式、豹式坦克使用了交錯負重輪后比四號坦克的負重輪要大很多。且因為負重輪排列緊密,車體側面防護能力得到增強,要說機動能力和維護困難等問題這是防護提高換來的沒有必要較真,畢竟虎式坦克是當時最重的重型坦克之一,而不是現在的主戰坦克。

扭桿懸掛的優勢大量應用在當今的主戰坦克上,小輪不是必須,但是輪子數量要支撐起五六十噸重的坦克,且通過性必須高。

T-55坦克的較大負重輪存在的問題會因為它是早期主戰坦克抵消,

畢竟是當時最成功的主戰坦克之一,不過大負重輪的通過性是比較差的。

二戰後的主戰坦克以百夫長、M-60坦克為例只使用了六隊負重輪,而同時期的T-55和T62使用了五對較大的負重輪,當然這時期的毛熊主戰坦克噸位多在40噸以下自然負重輪數量要比西方其他國家要少。而後毛熊開發了T-64、T-72、T-80主戰坦克改進版噸位也在50噸左右,不過不否定毛熊坦克低矮車身造成了懸掛佈置只能以小負重輪為主,而不一定是噸位的問題。而這就是小負重輪的優勢之一,能夠省下一定的空間壓縮車體高度,從而使坦克被彈面積減少。

小負重輪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坦克設計得更低矮,被彈面積更小。

為什麼現在最先進的主戰坦克坦克幾乎沒有使用大負重輪?這裏可能需要再說側面防護問題,戰後的反坦克武器威力大增,實際上能夠滿足正面不被擊穿已經難能可貴,並且只能滿足正面的防護。側面增加再多的防護也不夠看,不說坦克主炮,就是步戰車使用脫殼穿甲彈主戰坦克的側后依然扛不住。自然取消了增加坦克重量影響坦克機動能力的大負重輪。小負重輪是扭桿懸掛比較容易佈局的類型,倘若使用大負重輪扭桿過高就會佔用車體空間,進而使車體增高是不可取的。懸掛可不能像負重輪那樣抗炮彈,懸掛系統受損後果很嚴重,這比一般履帶斷裂脫落更難維護。因此小負重輪也是有後勤優勢的。

反坦克武器的巨大威力使得當今坦克的防護以正前為主,自然側面很難顧及,而使用大負重輪甚至交錯負重輪實屬下策,即便交錯負重輪也能提高行駛穩定性能。此後一般在戰時會安裝裙甲提高坦克的生存性。

使用小負重輪,負重輪數量增加這個可以使坦克行進更加平穩,而無須考慮大負重輪彈簧或者液壓機構的壓力。大負重輪的優勢已經不在了,交錯負重輪也因為增加的懸掛機構複雜,重量增加沒有大規模應用。

負重輪的多寡主要取決於車重和體積,通過性是後來才認識到的。

大負重輪沒有了還有裙板,湊活着過吧!

坦克的負重輪也就是承重輪,整個坦克的重量都壓在負重輪上,負重輪沒有動力源,屬於被動行動,這樣一來它的性能體現就會影響到坦克行駛的平穩性和對地形的適應性能,這是負重輪能夠反應出來的東西。但負重輪直徑的大小也受坦克的重量,長度的限制,並不能單純的說大的好或是小的好,各有優缺點,合適的就是最好的。我們在評價59的五對輪坦克時往往通過負重輪的多少來評判性能的好壞,這是不嚴謹的。例如,你一個30多噸的坦克安裝7對輪合適嗎?坦克重量輕,車身必然要短,如果非要追求7對輪,哪么,這些負重輪該有多小啊,否則長度限制安裝不了。其實坦克重量的大小決定了負重輪的多少,負重輪的多少決定了直徑大小,就這麼簡單。

負重輪的直徑大,行程也會大,比如說,同樣走兩米的路,大輪轉一圈半,而小輪轉兩圈,這樣小輪的使用壽命肯定不如大輪。早期的坦克懸掛系統不先進,減震多採用彈簧,負重輪小不利於安裝,而且負重輪多了也會佔用車體空間,所以都是採用大輪的多,例如,著名的T-34坦克,採用五對大輪,連托帶輪都不用了,直接由五對輪負責,實戰中很少有掉鏈子的情況發生。而現在採用小直徑負重輪+托帶輪的掉鏈子彷彿多了。這是不是就是說負重輪越大越好呢?非也。

負重輪大,行程大,安裝簡單,特別是更能掌握坦克的離地高度要求,同時,方便維修保養,漢斯二戰時虎式坦克一相互交錯的一堆負重輪,對維修保養的負擔很重,虎式坦克因為負重輪的故障很多。為什麼不少裝幾個,不行太重了。小負重輪的優勢是,由於直徑小,相同的長度下就必須要多安裝,這樣坦克的重量分攤到每一個負重輪上的承重就少,同時,輪距之間的履帶的空間小,履帶出現凸凹的程度也小,所以行駛的平穩性好,乘坐舒服。如果按照虎式坦克的安裝方式可以肯定非常平穩舒服。另外從力學扭力結構來說,當凹凸面大於輪半徑時,負重輪的曲線軌跡是平滑過度,當凹凸面小於輪半徑時,負重輪反而會呈現彈跳的運動曲線,所以說,小直徑軍要比大直徑輪的運動平穩性能好,也更適合凹凸的地面。

負重輪的大小要根據坦克的重量來定,並且還要考慮到對地形的要求,同時習慣也是一個因素,很難說哪個好哪個不好,當然這個必須建立在合適的基礎上。例如,鷹醬的M1A1坦克,60多噸噸重,車體長7.918米,8米了,而履帶着地距離只有4.65米,所以7對負重輪的直徑也就600毫米左右。比它稍輕的以色列梅卡瓦坦克採用6對輪,腳盆雞的10式坦克44噸採用了5對輪。所以重量是主因,並不是負重輪越多越好。負重輪多技術也複雜,武器裝備的原則永遠是在滿足了使用要求的情況下越簡單越好。

最後,小輪的上下緩衝行程肯定比大輪大!行進中也要平穩的多了,配合穩定儀,火炮射擊精度也提高嘛!

王洛聽到這位學員的問題后,想了一下,根據後世知道的經驗好好的給這位同學普及了一下大輪和小輪的優缺點。

最後說到:「我們的新坦克預計是46到48噸,這樣重量就比59高了十幾噸,後續我們還可以給他換裝新裝備,重量會繼續增加,如果我們繼續採用大輪,適應通過性就不好,平穩性也不行,所以重量才是決定是否使用什麼樣的負重輪的關鍵所在,懂了沒?」

不但那位學員,就連在一旁旁聽的祝總和其他人聽了他的話都感覺收益匪淺,畢竟有很多理論,目前為止不管是西方國家還是咱們國家都還沒有出現,王洛算是開了先河。

「廠長,如果時間允許的情況下,麻煩你來給我們上上課,感覺你的理論知識很紮實,一些觀念我都沒有聽說過的,」祝總肯定了王洛的理論,抓住機會,請求王洛。

「行,沒想到我還有成為老師的一天,那我就在你們這群大能中班門弄斧了。」

正好給他們上上課,提高一下對於他們對於未來坦克的認識,說不定還能對新坦克的試製有更好的幫助呢。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四合院之大佬人生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四合院之大佬人生
上一章下一章

第69章 新理論(三千多字的章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