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以為自己是曹操,其實是淳于瓊

第131章 以為自己是曹操,其實是淳于瓊

——

崇禎十二年七月的大明天下,實在是千頭萬緒,劇變連連。

李自成攻洛陽后,短短二十天裏,天下接連發生了一大串的連鎖反應,簡直比彈藥庫殉爆還誇張。

福王被殺、楊嗣昌請罪、左良玉被牽連削去將軍號移鎮……這些消息傳回京城后僅僅五天,

湖廣方面又傳來「襄陽被流賊假扮成百姓入城滲透作亂、刺殺藩王」的重磅消息。鬧得京城的皇帝和京官們都徹底懵逼了。

除了一群噴人不怕事大的言官之外,沒人想看到這種局面。

這次的消息,是湖廣兵備僉事沈樹人六百里加急送來的,僅僅兩天之後,楊嗣昌也送來了再一次的請罪摺子。

據說楊嗣昌聽說襄王、貴王被殺,還急火攻心又吐血昏厥過去了,但好在是暫時沒生命危險,康復后還能吊著一口氣繼續戴罪督師。

應該是沈樹人也第一時間派人去安慰過了楊嗣昌,並且把自己的說辭、打算跟楊嗣昌透過氣了,才讓楊嗣昌不至於像歷史同期那樣憂懼絕食而死。

因為歷史上他犯下的是「失地陷藩」的大罪,自覺肯定會被治罪處死,還有可能禍及家人,才希望早點「工傷殉職」,換取一個體面。

現在沈樹人的補救,死死把事情的性質咬死在「刺殺」而非「失地陷藩」上,就還有轉機,讓楊嗣昌看到了希望,能繼續燃起一陣子求生意志。

當然了,楊嗣昌肯定會讓他在京城的心腹盯着點消息,看看崇禎最後究竟怎麼給這事兒定性。如果崇禎能接受沈樹人上報的定性,拍板說着就是「滲透作亂刺殺」,那楊嗣昌也就不急着去死了。

如果崇禎最後不接受沈樹人上報的定性,非要拍板成「失地陷藩」,那楊嗣昌就得趕緊在司法程序走完之前自殺、以保護家人。

這種等著消息決定是否要自殺的日子,真不是人過的。

……

「短短几日,連續那麼多藩王被流賊殺害!楊嗣昌到底幹什麼吃的!朕要滅他的族!」

文華殿內,剛剛驚聞噩耗時的崇禎,果然還是很不冷靜,泄憤地砸了很多瓷器玉器,旁邊包括王承恩在內的宦官宮女,全都大氣也不敢出。

不一會兒,被皇帝召見的六科給事中等諫官,也陸續來到宮裏,要討論這事兒的定性。

最終定性肯定不是給事中級別的小官能拍板的,但他們代表了相關科道言官的意見,皇帝也得參考一下外部對這事兒的看法、會不會給皇帝丟面子。新筆趣閣

崇禎這人很愛面子,所以有時候他殺不殺人,決策因素不是看對方罪該不該殺,而是「外面的人是否會因為皇帝這次沒殺人而看不起皇帝、覺得皇帝丟臉了」。

以至於崇禎朝各科的給事中也暗暗掌握了這個規律,對於自己想攻訐的政敵,一旦對方攤上事兒了,他們被皇帝召對時,就添油加醋說「這次的事兒外面都知道了,傳得沸沸揚揚,如果陛下不嚴明執法,恐怕會被天下士林恥笑」。

如此一來,陷害死犯事兒大臣的概率,就能提高那麼幾成。

當然,這招也不可能百試百靈,不然崇禎朝的文官早就被政敵陷害殺光了,崇禎也是有底限的。

如果科道言官敢誇大其詞、最後被發現純屬捕風捉影煽風點火,那也會付出相應的代價。坐實了誣告罪的話,被反坐殺頭的也不是沒有。

這一次,要給楊嗣昌的疏忽定罪,崇禎首先召見的便是兵科給事中沈迅。

好在楊嗣昌也不傻,他離京外出督師,留在京城的兵科給事中當然都是他安插的心腹——歷史上,這位沈迅和後來的兵部尚書陳新甲,都是楊嗣昌外放前提拔上來、留在京城兵部的耳目。

楊嗣昌活着的時候,沈迅和陳新甲之間關係還可以,兩人也都忠於提拔他們的楊嗣昌。

但楊嗣昌死後,這沈迅和陳新甲的矛盾就激化了,最後陳新甲被人彈劾問斬之前,沈迅還落井下石了,結果崇禎聽說之後,都有些不齒,還噴他說「當年楊嗣昌提拔你倆,要是讓你上你還不如陳新甲呢」。

所以,如今這一切雖然還沒發生,但沈迅好歹是忠於楊嗣昌的,此時此刻還不至於跳反。

面對皇帝的垂詢,他也誠懇地說:「陛下,臣以為此次變故,湖廣兵備沈樹人所奏確屬有理。張獻忠並未能攻佔、長期佔領襄陽,只是派出了一些死士滲透入城刺殺。

這些人都不穿甲胄,兵器也是另外偷藏進城的。讓朝廷大軍負責排查這些刺客,屬實有些為難。所謂術業有專攻,出了這種事兒,應該是王府護衛和地方典史、衙役捕快的罪責。

如果是發現了流賊滲透后、一刀一槍正面搏殺打不過流賊死士,導致城池陷落,那才是守軍將士和督師督撫之責。」

崇禎原本其實也不太想嚴懲楊嗣昌,因為他已經通篇細讀過了沈樹人的奏請,看明白其中「張獻忠謀害藩王,就是想陷害督撫、利用大明律法的空子讓朝廷自毀長城」。

既然如此,崇禎也不傻,不能中了張獻忠的計。

因此,只要皇帝不丟臉,有台階下,就可以不殺楊嗣昌,最多只是訓誡降職、降低待遇、罰俸,但是依然管原來的事兒。

待遇可以降,權力不能隨便變,不能破壞剿賊大業。就像諸葛亮街亭兵敗、貶官三級,雖然掛右將軍的頭銜,管的還是原來的事兒。

崇禎對沈迅試探再三,見對方言辭懇切,有了台階,這事兒也就暫時揭過。

然後他又召見了如今還只是兵部侍郎的陳新甲,也問了一番,陳新甲的意見也差不多,崇禎就決定等幾天、風頭過了再慢慢下論斷。

……

然而,崇禎沒想到的是,大明朝到了這節骨眼上,黨同伐異互相攻訐的破事兒永遠不會少。

楊嗣昌走之前,把兵科的給事中都安排成自己人,但他不可能把六科的給事中,以及全部的科道言官,都安排成自己人。

楊嗣昌一派跟東林之間也有不少恩怨糾葛,所以很快就有一些不負責兵事的言官,也開始抨擊楊嗣昌,外加不服「襄王貴王之死是刺殺」的定性。

也反對朝廷明確解釋相關律令、明確「失地陷藩」的時間尺度。覺得「暫時被刺客滲透擾亂某座城池數日、就被朝廷大軍趕回平賊」的情況,也該繼續算「失地」。

「失地」怎麼可以因為是被偷襲、是臨時不差,時間短,就不算失地呢?一天都不行!

東林「眾正」從來都是絲毫不允許有道德瑕疵的,原則問題哪能給個寬限期?

上書抨擊得最狠的,是兩名給事中方士亮、馬嘉植——說來也巧,這倆人正好是歷史上一年後彈劾弄死陳新甲的。

不過仔細想想也正常,陳新甲算是楊嗣昌的餘黨,那些歷史上跟陳新甲不死不休的東林眾正,自然也會是此刻最想給楊嗣昌上眼藥的。

方士亮、馬嘉植拚命拱火澆油,渲染「現在外面士林清議都在恥笑陛下執法不嚴,不能駕馭地方督撫,任由地方上隨意降低守土標準、有辱我大明剛正誓死不退的威嚴」云云。

崇禎被鬧得很沒面子,不免又生出了殺楊嗣昌的心思。

如此局面,想幫楊嗣昌斡旋的沈迅也沒了辦法,他畢竟只是一個給事中,不可能跟其他一群給事中對噴,那也不是他的職責,如果表現太積極還會被懷疑——

言官的存在,價值就是查漏補缺,彈劾事務官,哪有言官主要火力是用來噴別的言官的?你是什麼居心?

所以,只有受恩於楊嗣昌的兵部侍郎陳新甲,可以勉為其難在那兒苦苦支撐,卻獨力難支。

……

事情又過了三四天,總算出現了一些轉機,主要是左子雄終於押解著艾能奇到了京城。

之前送信的是六百里加急,而押送囚犯不可能跑這麼快。哪怕有騎兵快馬兼程護送,比送信使者慢上一倍多時間也是正常的。

左子雄抵達京城這天,已經是七月底了。而戰俘和流賊囚犯的事兒,當然歸兵部管,所以左子雄就把人直接送去了陳新甲那兒。

陳新甲很鄭重地親自接見了如今才剛升參將的左子雄,顯然是想從前方挖掘一些對楊閣老有利的素材。

他看了沈樹人讓左子雄隨身攜帶的信件、以及聽了左子雄自己的一些補充陳述后,才稍稍有些喜色,連忙確認道:

「哦?沈兵備在襄陽平息刺客時,還繳獲了被刺客劫走的一部分襄王府、貴王府、及其他被害豪紳的家財?還一併押運了一部分到京城來?」

左子雄誠懇答道:「確如尚書所言,當時城中被殺藩王、豪門、富戶逾數百,不過凡是沒有闔門而喪、全族被滅的,沈兵備都找到了苦主,把被劫家財歸還了苦主。

只有那些闔門滅絕的,沒有苦主可以發還,才送來京城,理當上繳國庫——不過,也不是全部,相當一部分粗重財物,主要是糧食、綢緞、布匹、器物。張逆麾下義子、賊將在破府後,就選擇了直接發散給襄陽城內百姓,以收攏人心、招募新兵。

沈兵備怕強行把流賊發給百姓邀買人心的財物徵收回來,會導致民心愈發向賊,也就默認了這一部分。具體該如何向朝廷澄清,就看陳侍郎定奪了。」

陳新甲點點頭,知道這筆銀子還可以操作,還可以想辦法幫楊嗣昌在京城稍微疏通一下。另外,他也知道沈樹人肯定自己也留下了很多,不會那麼好心都送來的。

倉促間也不可能把百萬兩級別的家產送到京城,半路上早就被人見財起意、甚至會誘惑押運軍隊自己見財起意就反水。

陳新甲繼續往下看,又關注到幾個點,重點詢問:「按你的說法,沈兵備在派你押送艾能奇時,就已經想到張獻忠可能派人在半路攔截、也有可能想搶回這些銀子,所以沈兵備實際上安排了一明一暗兩支隊伍,明的護送、暗的埋伏。

最後,還真就等到了張獻忠部的一次伏擊嘗試,但是被你們成功拖延到暗中護送人馬出現、將張獻忠的劫囚隊伍再次擊敗?又斬獲百餘人、俘虜數十騎?

另外,根據沈兵備的調查,還能確認楊閣老身邊和襄陽城裏,確有張獻忠的內應細作、他這才能如此料敵先機?而這些細作的身份,你們也通過嚴刑拷打艾能奇及其他被俘的流賊部總以上軍官,問出了幾個?」

左子雄非常坦蕩地承認:「確如侍郎所言,末將此番護送,半路又殺退一波劫囚者,但實在不敢居功,是沈兵備思慮嚴密,末將不過是動手的武夫。

沈兵備還說,張獻忠多疑,如果真遇到劫囚並且成功挫敗,還能進一步讓張獻忠懷疑他麾下諸義子有內鬥。但具體會如何發展、如何利用,沈兵備也不可能預測。

他說早就聽聞陳侍郎您是楊閣老提拔的兵部官員中、最足智多謀的。相信您能隨機應變,把這些條件充分利用好。」

陳新甲聽了左子雄轉述的吹捧言語,也是有些得意。他這人別的不說,至少還是知恩圖報、實用主義的。

稍微琢磨了一下,就意識到這次的俘虜能有大用。畢竟俘虜的口供,殺傷力是很大的,尤其還能證明張獻忠確實擅長收買內奸、眼線,這挖出來就是一個大案。

很快,陳新甲就自己想到了一條毒計——天地良心,這完全是陳新甲自己想要打擊政敵,跟沈樹人完全沒半毛錢關係。

那些京城的齷齪派系鬥爭,沈樹人是一點都不想沾,他只是不希望朝廷的剿賊方略出現反覆。

……

又數日之後,陳新甲的反擊還真就組織好了。

一方面,也是張獻忠給力,在搶劫、殺藩襄陽的部隊被重創、幾乎全殲,去救艾能奇的劫囚小隊也被反殺后。

張獻忠惱羞成怒,為了儘快以陷藩罪害死楊嗣昌,他不惜血本又組織了幾次死士滲透作亂、刺殺藩王的戲碼。大部分沒成功,也有少數成功了,但因為都是小股刺客,也沒有別的收益,搶不到什麼財物,搶到了也轉移不出去,基本上是有來無回的死士。

另一方面,陳新甲重新嚴刑拷問了被送來京城的俘虜后,抓到了一些新的「口供」:張獻忠多次在其軍中反覆強調,如今的當務之急,是趁著楊嗣昌因為福王之死憂懼將死,要趕緊添一把火把楊嗣昌的死坐實了。

所以,他有收買朝中言官把張獻忠部的損害小事化大、給朝廷多丟臉面、促成崇禎多殺地方督撫,把抗賊最激烈的督撫能害死一個就害死一個。

原本只是「刺殺」的行為,要讓這些言官們把事情鬧大到「失地陷藩」的程度,讓皇帝下不來台。

最後,陳新甲還拿到一份口供:吏科給事中方士亮,就曾經收過張獻忠的銀子,要裏應外合把「刺殺」擴大化為「失地陷藩」,作為張獻忠的內應,幫張獻忠陷殺地方督撫!

崇禎得到這份來自「張獻忠義子」的口供后,果然大怒,也有了借口,立刻把最能嗶嗶賴賴的言官方士亮直接以「通賊內應」的罪名抓起來,居然最後還真從方士亮府邸抄出十幾萬兩銀子的不明來源財物。

天地良心,這筆銀子倒是真不怎麼需要人去栽贓,因為隨便一個京官,抄家出十萬兩都是正常的。陳新甲最多就是稍微玩了點輔助性質的小花招。

人贓並獲,還有流賊一方的口供,還跟流賊的陷害督撫動機完全吻合,出身東林檔的吏科給事中方士亮,就這樣被夷滅了三族——通賊內應的罪名,這樣處置絕對是應該的。

一時之間,其他東林言官瞬間噤若寒蟬。

哪怕是原本再強的大噴子,這時候也不敢開口了。

死了也就罷了,還死得那麼窩囊,被流賊賊酋的義子招供出來說他是張獻忠的內應,那簡直是辱沒祖宗十八代了。

這事兒也就算這麼過去了。

楊嗣昌該罰還是要罰,如前所述降級、罰俸、取消待遇,依然管原先的事兒。

而兵部尚書銜也被徹底拿掉,藉著這個機會,崇禎也給兵部侍郎陳新甲順勢提拔了一下,讓陳新甲正式當上了兵部尚書。

陳新甲履新之後,對於沈樹人這個朋友當然是徹底認下了。從此京城六部裏面,至少有兵部尚書陳新甲和戶部尚書蔣德璟,都是沈家的鐵桿盟友。

沈樹人在地方上的生存環境,顯然又能優化一點。

也不用太擔心最後一年多里崇禎哪天情緒不穩定對湖廣人事亂來——崇禎對地方的控制,也就剩一年了。別看他還有兩年半才死,但洪承疇降清之後,崇禎就已經失去對地方的實際掌控了。

——

PS:開頭有點澄清說明,這一章又有一點史料,就五千五百字一次性發了。除掉開頭的說明,正文至少也五千字以上。

這書均訂不到《三國忽悠》的十分之一,爆更肯定是不可能爆更了,沒人會為了每個月兩千塊錢爆更的。我的人品能保證完本,好好寫下去,就這樣。

今天其實也九千字了,我雖然不爆更,但經常有大章,八千到一萬字的日子也不少,知足吧。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愛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愛閱小說app閱讀最新章節。

新筆趣閣為你提供最快的國姓竊明更新,第42章塵埃落定免費閱讀。https://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國姓竊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國姓竊明
上一章下一章

第131章 以為自己是曹操,其實是淳于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