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2)蘆盪英豪

第一章(2)蘆盪英豪

[筆下文學Www.bxwx.net]

自西漢末年王匡、王鳳兄弟發動綠林軍起義以來,「綠林」和「綠林好漢」就成了與官府對抗、打家劫舍等武裝組織和武裝人員的代名詞。在歷史上,凡是在封建統治階級的壓迫和迫害下走上武裝反抗道路的農民起義武裝人員,打家劫舍殺富濟貧的武裝人員都可稱之為「綠林好漢」;而那些專以打家劫舍為業謀生的武裝人員雖然身在「綠林」,要將其稱之為「綠林好漢」就多少有些勉強了,稱之為土匪則更為符合他們本身的職業特性。所以自古以來綠林隊伍中的成分相當複雜。身在「綠林」的武裝人員往往以「綠林好漢」而自詡;而官府和老百姓對這類武裝人員則往往是以「土匪」來相稱的。

自清室愛新覺羅氏入主中原以來,歷代嘯聚在黑龍港蘆葦盪的綠林武裝人士數不勝數,其中不乏反滿抗清的義士;也不乏效仿梁山好漢打着「替天行道」的旗號,打家劫舍殺富濟貧的英雄豪傑;更多的則是被生活所迫走投無路鋌而走險的貧苦農民和其他社會底層的各類人員。不管是社會政治多麼清明,還是社會政治多麼**,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勞動人民若是不被逼得實在沒有活路的地步,又有誰會放着好好的日子不過,而甘願冒着流血殺頭的危險跑到這滿目荒涼的蘆葦盪里來天天與魚蝦相伴呢!

傳說在清同治年間,在黑龍港的綠林中出了一個名叫左青牛的俠盜,專和給滿人做鷹犬的漢官做對,他憑藉自己的絕世武功,多次戲耍位高權重的直隸總督李鴻章;有一次,他竟在深夜闖過嚴密的護衛,直入李鴻章的寢室,將其小老婆的繡花鞋給盜了出來,並拿着盜來的繡花鞋在綠林到處宣揚,搞得李鴻章大為惱火,派下多路武林高手到黑龍港緝拿他。由於他武藝高強,輕功卓絕,又狡詐無匹,機變百出,李鴻章派來的侍衛多次圍住了他,又眼睜睜看着他逃脫了。最後,李鴻章沒有辦法,只好請出滄州的武林名宿出面調停,讓左青牛按著江湖規矩道了個歉草草了事。他的許多佚聞趣事,至今仍為當地老百姓所津津樂道。

新海縣地面的「綠林」武裝之所以歷久不衰且高手雲集,原因是多方面的。黑龍港如同於當年的梁山泊一般,易於「綠林」人士藏身棲居,這只是其中的一的原因;另外,這和當地民間尚武的歷史傳統有着莫大的關聯。隸屬於滄州的新海縣,自古以來就是個武術之鄉,民間習武成風,就像新疆的維吾爾族人自打會走路時就會跳舞一樣,這裏的武術運動相當普及,上至耄耋老人,下至三尺孩童,大都會練個三招兩式。每年一等秋收結束以後,特別在冬春季節,打麥場就成了各村上的練武場。這又如同我國如今的國球選手稱雄世界乒壇一樣,有普及才會有提高,所以在這裏代代不乏武林高手。做「綠林好漢」需要有做「綠林好漢」的本錢,能夠在「綠林」中揚名立萬、站得住腳跟的人,個個都不是等閑之輩!

在黑龍港周圍方圓幾百里之內,雖然土地廣闊,村莊稀少,可是耕田多為瘠薄的鹽鹼地,良田較少,沿海一帶更是鹽鹼不毛之地,古來人稱「苦海沿邊」,生存條件極差。在清末和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由於政治**,戰亂頻仍,官府的苛捐雜稅多如牛毛,壓得老百姓喘不過氣來,許多人生計無著,走投無路,便走進蘆葦盪干起了打家劫舍攔路搶劫的勾當。

由於新海縣地處南北交通的要衝,是天津的南大門,是南來北往的客商往來京、津的必經之路,在客觀條件上為打家劫舍攔路搶劫的「綠林好漢」和土匪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生財之道,使得這一帶的「綠林」武裝隊伍不斷壯大,就連天津、山東的盜匪也來此地加盟,致使匪患日甚。到蘆溝橋事變前,在黑龍港一帶活動的綠林武裝,包括土匪、海盜達到了數十股。比較出名的有秦氏三虎、黑老五、郭四愣子、張鐵匠、「沒耳朵」劉子奇、鄒同義、呂景文等各路武裝十多股,總計有上千人,其中僅鄒同義和呂景文兩股武裝就有五百多人。

在黑龍港打家劫舍攔路搶劫的各路「綠林」武裝雖然同在一片蘆葦盪里蝸居,且時有往來,卻各不統屬,一個門口一個天。但是他們卻共同雷打不動地遵守着由祖師爺傳承下來的一套老規矩,自古以來有三不劫之說,即:和尚道士不劫;信使郵差不劫;說書唱戲者不劫!這些打家劫舍攔路搶劫的強人,他們雖然幹得是殺人放火的勾當,卻時時想着百年之後去到陰曹地府過活的時候仍然可以逍遙法外。由於綠林好漢和土匪也都是人生父母養的,不是像孫悟空一樣是從石頭縫裏蹦出來的,也都是有家有口的人,而且家人多在附近老家居住,劫了信使郵差有可能就劫了給自己的家人或親屬送信的人,所以他們歷來對信使郵差都是網開一面。至於不劫說書唱戲的人,一來是這些人本來就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無財可劫,而且弄不好就會讓這些說書唱戲的人借走街串鄉之際給他們傳了「罵名」!同是天涯淪落人,活着都不容易,所以就得饒人處且饒人了!

另外,出於對自身環境安全的考慮,不管是替天行道的「綠林好漢」還是打家劫舍的土匪,一概遵循「兔子不吃窩邊草」的古訓,不但不對周圍鄰近的村莊進行騷擾,反而呵護有加。因此上,和周圍稍遠的村鎮相比,黑龍港附近老百姓的生活則相對安定了許多。而對於救死扶傷的醫生大夫,他們也是輕易不去冒犯的,干著刀頭上舔血的勾當,流血受傷的事是家常便飯,得罪了醫生大夫就等於丟了半條命,得不償失的買賣他們是不會去乾的。

在黑龍港打家劫舍的綠林武裝還有一條鐵打的規矩,就是不允許擄掠姦淫婦女,因為這是人世間最傷天害理和最易於激起民憤的事情,比殺人放火更遭人恨;且大家都是一塊土上的人,在農村十里八鄉是十門九親,若是任意胡為很可能就傷害到港內弟兄的遠親舊誼,這是港內的綠林人士最為忌諱的。

康氏一族雖然自祖上就是富豪之家,但由於沾了世代行醫的光,數十年來不僅沒有受到任何綠林武裝和土匪武裝的騷擾,反而自覺不自覺地與黑龍港的強人交上了關係,成為黑龍港綠林好漢和土匪武裝敬仰的朋友。在黑龍港綠林中聲名顯赫的鄒同義和呂景文兩位綠林盜魁都曾因械鬥受傷在康天祿的手下妙手回春;江湖中講究的是恩怨分明、義字當先,因此這兩人都視康天祿為自己的救命恩人,對康天祿禮敬有加。

康洪恩這次去到黑龍港,就是以引薦人的身份陪同華北民眾抗日救國總會軍事委員長景元甫和抗日救**總指揮向靖遠去會見鄒同義和呂景文,動員他們拉出隊伍參加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聯手抗日的。由於老康家與鄒、呂二人有些薄面,康洪恩在徵得父親康天祿同意后便自告奮勇地當起了引薦人;而實際上他也是參加這次合作談判的抗日救國會的代表之一,只不過為了接洽工作的方便沒有事先同鄒、呂二人把這層窗戶紙捅破而已。

蘆溝橋事變后,**中央北方局根據中央的指示,要求各級黨委迅速撤出城市,轉入農村工作,號召**員脫下長衫,到農村去放手發展抗日武裝,開展游擊戰爭,建立抗日根據地和抗日政權。**津南工委根據當時的形勢,決定在津南各縣農村立即組織抗日武裝,便委派老家在新海縣的康洪恩回鄉來開展抗日宣傳和組織工作。

康洪恩於七月初回到家鄉以後,立即聯絡附近各村的愛國知識青年開展起了抗日宣傳和救亡活動,並開始醞釀籌備成立新海縣抗日救國會。當時的國民黨新海縣政府官員都已經攜眷南逃,縣區鄉村地方各級政權機構都已經癱瘓,**領導的抗日組織還沒有在當地建立,全縣的老百姓猶如一片散沙,形勢非常混亂,在既無組織又無武裝的情況下工作很難開展。

到七月中旬,他聽說「華北民眾抗日救國總會」在鄰近的鹽山縣成立,而且還組建成立了抗日救**,覺得當地的抗日活動應該在抗日救國總會的領導下統一進行,便和同村的愛國青年許耀亭前去總會駐地山東樂陵進行聯繫,時任抗日救國總會軍事委員長的景元甫熱情地接待了他們,並引薦他們會見了抗日救**總指揮向靖遠。經過與總會領導協商,決定在新海縣組建成立華北民眾抗日救國總會第十一分會。

在總會討論抗日組織工作如何開展的時候,大家對新海縣的抗日形勢進行了全面認真的分析。在當時,日寇還沒有佔領新海縣,為儘快打開新海縣抗日鬥爭的新局面,在會上確定了三項任務:一是廣泛發動群眾參加抗日活動,向當地的豪門富戶徵集槍支,組織成立**領導下的抗日武裝;二是爭取鄒同義、呂景文等綠林武裝和各村的民團參加抗日隊伍,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三是遏制和打擊投降賣國的反動勢力。

在救國總會領導的安排下,景元甫、向靖遠和康洪恩接受了爭取鄒同義和呂景文加入抗日武裝的任務。景元甫是鹽山當地人,今年雖然只有三十一歲,卻是一位一九二九年加入中國**的老黨員,而且是一位屢經戰陣的行伍軍人。他早年投身軍伍,在西北軍當兵,從事過兵運工作,后在國民革命軍二十六軍肖之楚處任參謀。蘆溝橋事變的第三天,他和一群矢志報國的熱血青年到鹽山舊縣集上發表抗日演講,散發抗日傳單,積極參與華北民眾抗日救國會和抗日救**的創建,因為其有多年的從軍經歷和作戰經驗,被推選為華北民眾抗日救國會的軍事委員會委員長。

[筆下文學Www.bxwx.net]

自西漢末年王匡、王鳳兄弟發動綠林軍起義以來,「綠林」和「綠林好漢」就成了與官府對抗、打家劫舍等武裝組織和武裝人員的代名詞。在歷史上,凡是在封建統治階級的壓迫和迫害下走上武裝反抗道路的農民起義武裝人員,打家劫舍殺富濟貧的武裝人員都可稱之為「綠林好漢」;而那些專以打家劫舍為業謀生的武裝人員雖然身在「綠林」,要將其稱之為「綠林好漢」就多少有些勉強了,稱之為土匪則更為符合他們本身的職業特性。所以自古以來綠林隊伍中的成分相當複雜。身在「綠林」的武裝人員往往以「綠林好漢」而自詡;而官府和老百姓對這類武裝人員則往往是以「土匪」來相稱的。

自清室愛新覺羅氏入主中原以來,歷代嘯聚在黑龍港蘆葦盪的綠林武裝人士數不勝數,其中不乏反滿抗清的義士;也不乏效仿梁山好漢打着「替天行道」的旗號,打家劫舍殺富濟貧的英雄豪傑;更多的則是被生活所迫走投無路鋌而走險的貧苦農民和其他社會底層的各類人員。不管是社會政治多麼清明,還是社會政治多麼**,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勞動人民若是不被逼得實在沒有活路的地步,又有誰會放着好好的日子不過,而甘願冒着流血殺頭的危險跑到這滿目荒涼的蘆葦盪里來天天與魚蝦相伴呢!

傳說在清同治年間,在黑龍港的綠林中出了一個名叫左青牛的俠盜,專和給滿人做鷹犬的漢官做對,他憑藉自己的絕世武功,多次戲耍位高權重的直隸總督李鴻章;有一次,他竟在深夜闖過嚴密的護衛,直入李鴻章的寢室,將其小老婆的繡花鞋給盜了出來,並拿着盜來的繡花鞋在綠林到處宣揚,搞得李鴻章大為惱火,派下多路武林高手到黑龍港緝拿他。由於他武藝高強,輕功卓絕,又狡詐無匹,機變百出,李鴻章派來的侍衛多次圍住了他,又眼睜睜看着他逃脫了。最後,李鴻章沒有辦法,只好請出滄州的武林名宿出面調停,讓左青牛按著江湖規矩道了個歉草草了事。他的許多佚聞趣事,至今仍為當地老百姓所津津樂道。

新海縣地面的「綠林」武裝之所以歷久不衰且高手雲集,原因是多方面的。黑龍港如同於當年的梁山泊一般,易於「綠林」人士藏身棲居,這只是其中的一的原因;另外,這和當地民間尚武的歷史傳統有着莫大的關聯。隸屬於滄州的新海縣,自古以來就是個武術之鄉,民間習武成風,就像新疆的維吾爾族人自打會走路時就會跳舞一樣,這裏的武術運動相當普及,上至耄耋老人,下至三尺孩童,大都會練個三招兩式。每年一等秋收結束以後,特別在冬春季節,打麥場就成了各村上的練武場。這又如同我國如今的國球選手稱雄世界乒壇一樣,有普及才會有提高,所以在這裏代代不乏武林高手。做「綠林好漢」需要有做「綠林好漢」的本錢,能夠在「綠林」中揚名立萬、站得住腳跟的人,個個都不是等閑之輩!

在黑龍港周圍方圓幾百里之內,雖然土地廣闊,村莊稀少,可是耕田多為瘠薄的鹽鹼地,良田較少,沿海一帶更是鹽鹼不毛之地,古來人稱「苦海沿邊」,生存條件極差。在清末和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由於政治**,戰亂頻仍,官府的苛捐雜稅多如牛毛,壓得老百姓喘不過氣來,許多人生計無著,走投無路,便走進蘆葦盪干起了打家劫舍攔路搶劫的勾當。

由於新海縣地處南北交通的要衝,是天津的南大門,是南來北往的客商往來京、津的必經之路,在客觀條件上為打家劫舍攔路搶劫的「綠林好漢」和土匪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生財之道,使得這一帶的「綠林」武裝隊伍不斷壯大,就連天津、山東的盜匪也來此地加盟,致使匪患日甚。到蘆溝橋事變前,在黑龍港一帶活動的綠林武裝,包括土匪、海盜達到了數十股。比較出名的有秦氏三虎、黑老五、郭四愣子、張鐵匠、「沒耳朵」劉子奇、鄒同義、呂景文等各路武裝十多股,總計有上千人,其中僅鄒同義和呂景文兩股武裝就有五百多人。

在黑龍港打家劫舍攔路搶劫的各路「綠林」武裝雖然同在一片蘆葦盪里蝸居,且時有往來,卻各不統屬,一個門口一個天。但是他們卻共同雷打不動地遵守着由祖師爺傳承下來的一套老規矩,自古以來有三不劫之說,即:和尚道士不劫;信使郵差不劫;說書唱戲者不劫!這些打家劫舍攔路搶劫的強人,他們雖然幹得是殺人放火的勾當,卻時時想着百年之後去到陰曹地府過活的時候仍然可以逍遙法外。由於綠林好漢和土匪也都是人生父母養的,不是像孫悟空一樣是從石頭縫裏蹦出來的,也都是有家有口的人,而且家人多在附近老家居住,劫了信使郵差有可能就劫了給自己的家人或親屬送信的人,所以他們歷來對信使郵差都是網開一面。至於不劫說書唱戲的人,一來是這些人本來就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無財可劫,而且弄不好就會讓這些說書唱戲的人借走街串鄉之際給他們傳了「罵名」!同是天涯淪落人,活着都不容易,所以就得饒人處且饒人了!

另外,出於對自身環境安全的考慮,不管是替天行道的「綠林好漢」還是打家劫舍的土匪,一概遵循「兔子不吃窩邊草」的古訓,不但不對周圍鄰近的村莊進行騷擾,反而呵護有加。因此上,和周圍稍遠的村鎮相比,黑龍港附近老百姓的生活則相對安定了許多。而對於救死扶傷的醫生大夫,他們也是輕易不去冒犯的,干著刀頭上舔血的勾當,流血受傷的事是家常便飯,得罪了醫生大夫就等於丟了半條命,得不償失的買賣他們是不會去乾的。

在黑龍港打家劫舍的綠林武裝還有一條鐵打的規矩,就是不允許擄掠姦淫婦女,因為這是人世間最傷天害理和最易於激起民憤的事情,比殺人放火更遭人恨;且大家都是一塊土上的人,在農村十里八鄉是十門九親,若是任意胡為很可能就傷害到港內弟兄的遠親舊誼,這是港內的綠林人士最為忌諱的。

康氏一族雖然自祖上就是富豪之家,但由於沾了世代行醫的光,數十年來不僅沒有受到任何綠林武裝和土匪武裝的騷擾,反而自覺不自覺地與黑龍港的強人交上了關係,成為黑龍港綠林好漢和土匪武裝敬仰的朋友。在黑龍港綠林中聲名顯赫的鄒同義和呂景文兩位綠林盜魁都曾因械鬥受傷在康天祿的手下妙手回春;江湖中講究的是恩怨分明、義字當先,因此這兩人都視康天祿為自己的救命恩人,對康天祿禮敬有加。

康洪恩這次去到黑龍港,就是以引薦人的身份陪同華北民眾抗日救國總會軍事委員長景元甫和抗日救**總指揮向靖遠去會見鄒同義和呂景文,動員他們拉出隊伍參加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聯手抗日的。由於老康家與鄒、呂二人有些薄面,康洪恩在徵得父親康天祿同意后便自告奮勇地當起了引薦人;而實際上他也是參加這次合作談判的抗日救國會的代表之一,只不過為了接洽工作的方便沒有事先同鄒、呂二人把這層窗戶紙捅破而已。

蘆溝橋事變后,**中央北方局根據中央的指示,要求各級黨委迅速撤出城市,轉入農村工作,號召**員脫下長衫,到農村去放手發展抗日武裝,開展游擊戰爭,建立抗日根據地和抗日政權。**津南工委根據當時的形勢,決定在津南各縣農村立即組織抗日武裝,便委派老家在新海縣的康洪恩回鄉來開展抗日宣傳和組織工作。

康洪恩於七月初回到家鄉以後,立即聯絡附近各村的愛國知識青年開展起了抗日宣傳和救亡活動,並開始醞釀籌備成立新海縣抗日救國會。當時的國民黨新海縣政府官員都已經攜眷南逃,縣區鄉村地方各級政權機構都已經癱瘓,**領導的抗日組織還沒有在當地建立,全縣的老百姓猶如一片散沙,形勢非常混亂,在既無組織又無武裝的情況下工作很難開展。

到七月中旬,他聽說「華北民眾抗日救國總會」在鄰近的鹽山縣成立,而且還組建成立了抗日救**,覺得當地的抗日活動應該在抗日救國總會的領導下統一進行,便和同村的愛國青年許耀亭前去總會駐地山東樂陵進行聯繫,時任抗日救國總會軍事委員長的景元甫熱情地接待了他們,並引薦他們會見了抗日救**總指揮向靖遠。經過與總會領導協商,決定在新海縣組建成立華北民眾抗日救國總會第十一分會。

在總會討論抗日組織工作如何開展的時候,大家對新海縣的抗日形勢進行了全面認真的分析。在當時,日寇還沒有佔領新海縣,為儘快打開新海縣抗日鬥爭的新局面,在會上確定了三項任務:一是廣泛發動群眾參加抗日活動,向當地的豪門富戶徵集槍支,組織成立**領導下的抗日武裝;二是爭取鄒同義、呂景文等綠林武裝和各村的民團參加抗日隊伍,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三是遏制和打擊投降賣國的反動勢力。

在救國總會領導的安排下,景元甫、向靖遠和康洪恩接受了爭取鄒同義和呂景文加入抗日武裝的任務。景元甫是鹽山當地人,今年雖然只有三十一歲,卻是一位一九二九年加入中國**的老黨員,而且是一位屢經戰陣的行伍軍人。他早年投身軍伍,在西北軍當兵,從事過兵運工作,后在國民革命軍二十六軍肖之楚處任參謀。蘆溝橋事變的第三天,他和一群矢志報國的熱血青年到鹽山舊縣集上發表抗日演講,散發抗日傳單,積極參與華北民眾抗日救國會和抗日救**的創建,因為其有多年的從軍經歷和作戰經驗,被推選為華北民眾抗日救國會的軍事委員會委員長。

[筆下文學Www.bxwx.net]

自西漢末年王匡、王鳳兄弟發動綠林軍起義以來,「綠林」和「綠林好漢」就成了與官府對抗、打家劫舍等武裝組織和武裝人員的代名詞。在歷史上,凡是在封建統治階級的壓迫和迫害下走上武裝反抗道路的農民起義武裝人員,打家劫舍殺富濟貧的武裝人員都可稱之為「綠林好漢」;而那些專以打家劫舍為業謀生的武裝人員雖然身在「綠林」,要將其稱之為「綠林好漢」就多少有些勉強了,稱之為土匪則更為符合他們本身的職業特性。所以自古以來綠林隊伍中的成分相當複雜。身在「綠林」的武裝人員往往以「綠林好漢」而自詡;而官府和老百姓對這類武裝人員則往往是以「土匪」來相稱的。

自清室愛新覺羅氏入主中原以來,歷代嘯聚在黑龍港蘆葦盪的綠林武裝人士數不勝數,其中不乏反滿抗清的義士;也不乏效仿梁山好漢打着「替天行道」的旗號,打家劫舍殺富濟貧的英雄豪傑;更多的則是被生活所迫走投無路鋌而走險的貧苦農民和其他社會底層的各類人員。不管是社會政治多麼清明,還是社會政治多麼**,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勞動人民若是不被逼得實在沒有活路的地步,又有誰會放着好好的日子不過,而甘願冒着流血殺頭的危險跑到這滿目荒涼的蘆葦盪里來天天與魚蝦相伴呢!

傳說在清同治年間,在黑龍港的綠林中出了一個名叫左青牛的俠盜,專和給滿人做鷹犬的漢官做對,他憑藉自己的絕世武功,多次戲耍位高權重的直隸總督李鴻章;有一次,他竟在深夜闖過嚴密的護衛,直入李鴻章的寢室,將其小老婆的繡花鞋給盜了出來,並拿着盜來的繡花鞋在綠林到處宣揚,搞得李鴻章大為惱火,派下多路武林高手到黑龍港緝拿他。由於他武藝高強,輕功卓絕,又狡詐無匹,機變百出,李鴻章派來的侍衛多次圍住了他,又眼睜睜看着他逃脫了。最後,李鴻章沒有辦法,只好請出滄州的武林名宿出面調停,讓左青牛按著江湖規矩道了個歉草草了事。他的許多佚聞趣事,至今仍為當地老百姓所津津樂道。

新海縣地面的「綠林」武裝之所以歷久不衰且高手雲集,原因是多方面的。黑龍港如同於當年的梁山泊一般,易於「綠林」人士藏身棲居,這只是其中的一的原因;另外,這和當地民間尚武的歷史傳統有着莫大的關聯。隸屬於滄州的新海縣,自古以來就是個武術之鄉,民間習武成風,就像新疆的維吾爾族人自打會走路時就會跳舞一樣,這裏的武術運動相當普及,上至耄耋老人,下至三尺孩童,大都會練個三招兩式。每年一等秋收結束以後,特別在冬春季節,打麥場就成了各村上的練武場。這又如同我國如今的國球選手稱雄世界乒壇一樣,有普及才會有提高,所以在這裏代代不乏武林高手。做「綠林好漢」需要有做「綠林好漢」的本錢,能夠在「綠林」中揚名立萬、站得住腳跟的人,個個都不是等閑之輩!

在黑龍港周圍方圓幾百里之內,雖然土地廣闊,村莊稀少,可是耕田多為瘠薄的鹽鹼地,良田較少,沿海一帶更是鹽鹼不毛之地,古來人稱「苦海沿邊」,生存條件極差。在清末和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由於政治**,戰亂頻仍,官府的苛捐雜稅多如牛毛,壓得老百姓喘不過氣來,許多人生計無著,走投無路,便走進蘆葦盪干起了打家劫舍攔路搶劫的勾當。

由於新海縣地處南北交通的要衝,是天津的南大門,是南來北往的客商往來京、津的必經之路,在客觀條件上為打家劫舍攔路搶劫的「綠林好漢」和土匪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生財之道,使得這一帶的「綠林」武裝隊伍不斷壯大,就連天津、山東的盜匪也來此地加盟,致使匪患日甚。到蘆溝橋事變前,在黑龍港一帶活動的綠林武裝,包括土匪、海盜達到了數十股。比較出名的有秦氏三虎、黑老五、郭四愣子、張鐵匠、「沒耳朵」劉子奇、鄒同義、呂景文等各路武裝十多股,總計有上千人,其中僅鄒同義和呂景文兩股武裝就有五百多人。

在黑龍港打家劫舍攔路搶劫的各路「綠林」武裝雖然同在一片蘆葦盪里蝸居,且時有往來,卻各不統屬,一個門口一個天。但是他們卻共同雷打不動地遵守着由祖師爺傳承下來的一套老規矩,自古以來有三不劫之說,即:和尚道士不劫;信使郵差不劫;說書唱戲者不劫!這些打家劫舍攔路搶劫的強人,他們雖然幹得是殺人放火的勾當,卻時時想着百年之後去到陰曹地府過活的時候仍然可以逍遙法外。由於綠林好漢和土匪也都是人生父母養的,不是像孫悟空一樣是從石頭縫裏蹦出來的,也都是有家有口的人,而且家人多在附近老家居住,劫了信使郵差有可能就劫了給自己的家人或親屬送信的人,所以他們歷來對信使郵差都是網開一面。至於不劫說書唱戲的人,一來是這些人本來就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無財可劫,而且弄不好就會讓這些說書唱戲的人借走街串鄉之際給他們傳了「罵名」!同是天涯淪落人,活着都不容易,所以就得饒人處且饒人了!

另外,出於對自身環境安全的考慮,不管是替天行道的「綠林好漢」還是打家劫舍的土匪,一概遵循「兔子不吃窩邊草」的古訓,不但不對周圍鄰近的村莊進行騷擾,反而呵護有加。因此上,和周圍稍遠的村鎮相比,黑龍港附近老百姓的生活則相對安定了許多。而對於救死扶傷的醫生大夫,他們也是輕易不去冒犯的,干著刀頭上舔血的勾當,流血受傷的事是家常便飯,得罪了醫生大夫就等於丟了半條命,得不償失的買賣他們是不會去乾的。

在黑龍港打家劫舍的綠林武裝還有一條鐵打的規矩,就是不允許擄掠姦淫婦女,因為這是人世間最傷天害理和最易於激起民憤的事情,比殺人放火更遭人恨;且大家都是一塊土上的人,在農村十里八鄉是十門九親,若是任意胡為很可能就傷害到港內弟兄的遠親舊誼,這是港內的綠林人士最為忌諱的。

康氏一族雖然自祖上就是富豪之家,但由於沾了世代行醫的光,數十年來不僅沒有受到任何綠林武裝和土匪武裝的騷擾,反而自覺不自覺地與黑龍港的強人交上了關係,成為黑龍港綠林好漢和土匪武裝敬仰的朋友。在黑龍港綠林中聲名顯赫的鄒同義和呂景文兩位綠林盜魁都曾因械鬥受傷在康天祿的手下妙手回春;江湖中講究的是恩怨分明、義字當先,因此這兩人都視康天祿為自己的救命恩人,對康天祿禮敬有加。

康洪恩這次去到黑龍港,就是以引薦人的身份陪同華北民眾抗日救國總會軍事委員長景元甫和抗日救**總指揮向靖遠去會見鄒同義和呂景文,動員他們拉出隊伍參加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聯手抗日的。由於老康家與鄒、呂二人有些薄面,康洪恩在徵得父親康天祿同意后便自告奮勇地當起了引薦人;而實際上他也是參加這次合作談判的抗日救國會的代表之一,只不過為了接洽工作的方便沒有事先同鄒、呂二人把這層窗戶紙捅破而已。

蘆溝橋事變后,**中央北方局根據中央的指示,要求各級黨委迅速撤出城市,轉入農村工作,號召**員脫下長衫,到農村去放手發展抗日武裝,開展游擊戰爭,建立抗日根據地和抗日政權。**津南工委根據當時的形勢,決定在津南各縣農村立即組織抗日武裝,便委派老家在新海縣的康洪恩回鄉來開展抗日宣傳和組織工作。

康洪恩於七月初回到家鄉以後,立即聯絡附近各村的愛國知識青年開展起了抗日宣傳和救亡活動,並開始醞釀籌備成立新海縣抗日救國會。當時的國民黨新海縣政府官員都已經攜眷南逃,縣區鄉村地方各級政權機構都已經癱瘓,**領導的抗日組織還沒有在當地建立,全縣的老百姓猶如一片散沙,形勢非常混亂,在既無組織又無武裝的情況下工作很難開展。

到七月中旬,他聽說「華北民眾抗日救國總會」在鄰近的鹽山縣成立,而且還組建成立了抗日救**,覺得當地的抗日活動應該在抗日救國總會的領導下統一進行,便和同村的愛國青年許耀亭前去總會駐地山東樂陵進行聯繫,時任抗日救國總會軍事委員長的景元甫熱情地接待了他們,並引薦他們會見了抗日救**總指揮向靖遠。經過與總會領導協商,決定在新海縣組建成立華北民眾抗日救國總會第十一分會。

在總會討論抗日組織工作如何開展的時候,大家對新海縣的抗日形勢進行了全面認真的分析。在當時,日寇還沒有佔領新海縣,為儘快打開新海縣抗日鬥爭的新局面,在會上確定了三項任務:一是廣泛發動群眾參加抗日活動,向當地的豪門富戶徵集槍支,組織成立**領導下的抗日武裝;二是爭取鄒同義、呂景文等綠林武裝和各村的民團參加抗日隊伍,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三是遏制和打擊投降賣國的反動勢力。

在救國總會領導的安排下,景元甫、向靖遠和康洪恩接受了爭取鄒同義和呂景文加入抗日武裝的任務。景元甫是鹽山當地人,今年雖然只有三十一歲,卻是一位一九二九年加入中國**的老黨員,而且是一位屢經戰陣的行伍軍人。他早年投身軍伍,在西北軍當兵,從事過兵運工作,后在國民革命軍二十六軍肖之楚處任參謀。蘆溝橋事變的第三天,他和一群矢志報國的熱血青年到鹽山舊縣集上發表抗日演講,散發抗日傳單,積極參與華北民眾抗日救國會和抗日救**的創建,因為其有多年的從軍經歷和作戰經驗,被推選為華北民眾抗日救國會的軍事委員會委員長。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邊城烽火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邊城烽火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章(2)蘆盪英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