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減丁律(下)

第一百九十七章 減丁律(下)

每一個王朝的興替,都伴隨着曠日持久的征戰和無情的殺戮,每一個帝王必是穿過無數枯骨鋪就的道路,趟過鮮血匯聚而成的河流,才登上了那個權勢的巔峰。

無情是每一個王朝的締造者所必須擁有的氣質,殺戮是則是成就皇圖霸業必用的手段,古今中外,莫不如是。

赫舍里草原從有了人開始就有了主人,開始是一家一戶佔據一片草場,他們就成了這片草場的主人。到後來,首領出現了,再後來草原之主出現了,到了這時候,草原才算有了真正的主人。

和湮沒在久遠歲月里的那些曾經的赫舍里之主相比,以拓跋家為首的赫舍里九部,最開始並不算是草原的主人。那時候的草原還不叫赫舍里,而且赫舍里這個稱謂是當時的草原之主,專門用來稱呼現在的赫舍里九部及其附屬部族的。

現在,赫舍里這個詞是天神的牧場的意思。但在那時候,這個詞的意思卻是狐狼,也就是奸詐兇惡的意思。由此可見,在當時的草原之主眼裏,赫舍里九部其實是被當做心腹大患看待的。

為了抑制赫舍里九部的壯大,當時的草原之主制定一個簡單粗暴且不仁道的律法,《減丁律》。

所謂《減丁律》,就是定期派兵對赫舍里九部進行清點圍剿,用長刀將赫舍里九部的人口限定在一定數量範圍內,從而達到削弱赫舍里九部力量的目的。

大燕國史館珍藏的前朝文獻《北戎記事》中,記載了當時的草原之主對赫舍里九部的統治手段。文載:「北戎四至鄰國地理遠近,正北至瀚海。國無君長所管,亦無耕種,以弋獵為業,不常其居,每四季出行,惟逐水草,所食惟肉酪而已。」

這裏的北戎不單指赫舍里,而是指包括草原之主在內的,所有逐水草而居的游牧部族。這時候的赫舍里九部,一直充當着當時的草原之主征伐其他部族的先鋒和炮灰,說他們是鷹犬都有點高抬了。

當時的草原之主曾經發動大規模西征,對於當時盤踞在草原西部的各個部族造成了巨大的殺傷。赫舍里九部因為能戰善戰、屢建奇功,因此草原之主就將草原西部賜給赫舍里九部治理。每年,赫舍里九部要向草原之主進獻大量的牛羊、戰馬以及珍貴的皮帽。同時還要替草原之主監視和抵禦西極各國(也就是現在的大良那一帶)。

但是草原之主對赫舍里九部並不放心,怕他們做大之後威脅自己的統治,所以明面上把草原西部交給赫舍里九部治理,但同時又派駐了軍隊和官員專門盯着赫舍里。

當時的赫舍里九部並未結成同盟,各部之間實力相差不多,九部之間又都是同根同源,所以形成了一個微妙的均衡局面,誰都不會貿然打破這個均衡,但這種均衡卻是草原之主不願看到的。

當赫舍里九部在這種均衡中人丁興旺之後,就讓草原之主寢食難安了,畢竟那時候的草原之主的本部部眾,比赫舍里九部的部眾要少一半還多。比如靠近中原王朝邊境的耶律部,光是騎兵就高達七萬之眾。拓跋部、赫連部、庫狄部的騎兵也有五到六萬人馬,其他五部最少的也有三萬騎兵,九部加起來將近五十萬人馬,這讓任何一個統治者都不可能熟視無睹。

而此時,草原之主既要對付南邊的中原王朝,又要防備東邊的東海和百胡,對內要鎮壓各部族因不滿引發的叛亂,向西還得防著赫舍里九部,可以說是四面受敵。本就焦頭爛額,鬧心不已的草原之主一見赫舍里九部小日子過得挺滋潤,心裏瞬間不平衡了。於是腦瓜一熱,想出了對付赫舍里的三大策略:修壕,挑唆和減丁。

因為還得靠赫舍里九部抵禦西極各國,協助對抗中原王朝,所以草原之主對赫舍里採取了以防守為主,進攻為輔的策略。具體來說首先就是修壕,在草原之主和赫舍里九部的交界處挖了一條兩米來深兩米來寬的大壕溝。因為深溝可以阻斷騎兵,達到阻止赫舍里九部的目的,同時每隔一段距離就修築一座堡壘,其作用就是預警和遲滯敵軍。jj.br>

這是借鑒了中原王朝修建邊牆和烽火台的思路,只是草原上沒那麼多石頭,所以就向下挖。在草原上挖溝很容易,鏟掉上面的草皮和腐殖土層,下面全是沙土,這可比修城牆輕鬆多了。

雖然只是挖溝和建起幾座堡壘,但在那年月也算是一個超級大工程了。直到赫舍里九部成了草原之主的時候,這工程也沒完工。後來隨着風雨侵蝕,那壕溝有的成了水泡子,有的成了河道,有的則坍塌之後漸漸恢復了平地的模樣。不過在當年,還真是起到了阻擋赫舍里九部的作用。

修壕畢竟是個長期的工程,見效比較緩慢,草原之主哪裏等得及,於是使出了另外兩招,挑唆和減丁。

每隔一年或者三五年,草原之主就會派出精兵強將對赫舍里九部進行掃蕩。「向西剿殺」「極於大河」,這是當年的草原之主定下的減丁範圍,大河就是現在梅琳楚河。減丁是有要求的,對於赫舍里九部的財物一概放棄,青壯年全部殺光,孩子全部抓走販賣給中原王朝和東海、西極等國為奴。這樣的做法雖然讓赫舍里九部飽受摧殘,但也種下了仇恨的惡因。但是,草原之主覺得這還遠遠不夠,減丁的方法有很多,除了自己動手之外,還可以讓赫舍里九部當炮灰,還可以讓他們自相殘殺。

為了能夠讓赫舍里九部徹底分崩離析,永遠不會形成一個統一的強權,草原之主挑唆親附他的金牛部和南部各部對赫舍里九部進行攻殺,而金牛部是執行減丁律最堅決最徹底,也是獲利最豐厚的部族。

草原之主怎麼也沒想到,他做法不僅沒有讓赫舍里九部衰弱,反而把赫舍里九部捏在了一起。減丁雖然削弱了赫舍里九部,但大多數是他們的附屬部族,真正的九部本部損失並不大。而且草原之主的殘暴行徑,使得赫舍里九部因為有共同的敵人和仇恨而團結在一起。被叫做狐狼的部族絕不會是軟弱可欺的,於是赫舍里九部組成了部族同盟,推選耶律家的首領為九部共主,稱可汗。緊跟着,復仇之戰開始了。

復仇是開戰的最好理由,報仇是最好的戰鬥動力。本就處在風雨飄搖中的草原之主的統治瞬間崩潰,而此時的中原王朝恰好也處在改朝換代的時候,所以沒精力搭理草原上的事。於是,赫舍里九部在耶律家的帶領下成功地將草原之主的全家殺得乾乾淨淨,將所有不服的部族殺的血流成河。

血仇必須用血來消除,這是赫舍里人的信條。所以,草原的主人換成了耶律家,草原帝國終於有了一個響亮的國名,赫舍里汗國。赫舍里九部當家做主了,那些原本依附於草原之主的部族,以及那些受了挑唆攻擊赫舍里九部的部族倒了霉,在被殺的人口凋零之後,全部被攆到了中原和弘吉剌山之間的南部草原上,成了阻擋中原攻擊赫舍里的第一道防線,金牛部就是其中之一。

而此時,中原的改朝換代已完成了。大燕各地升起了赤血龍旗,一位姓李的君主在祭祀天地之後,登基稱帝。新朝初立,急需發出自己的最強音,年輕的大燕太祖皇帝,年輕的初代赫舍里大可汗,不約而同地將目光對準了對方。於是,新一輪的征戰開始了,這一打就是千百年。

赫舍里都不用減丁了,連年的征戰就是減少人口的最佳方式。只要戰爭打響,有多少人都不夠往裏填的。所以,減丁律一直沒用,但也一直沒有作廢,它就像是赫舍里大可汗手邊的一把入鞘的屠刀,隨時等著被主人拔出刀鞘。如今,這把屠刀被拓跋顯拔了出來,而重新出鞘的屠刀首先對準的就是南部各部,這怎能不讓各部首領心寒呢,又怎能不想起自己的祖先和赫舍里九部之間的仇怨呢。

自己人殺自己人,這在大燕是不可想像的,即使有也不敢做得明目張膽。而在赫舍里,這似乎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

拓跋顯笑着說:「各位別慌,本王的減丁律和過去的不一樣。而且本王不動手,是你們自己動手。減的那些人丁,是那些老弱病殘之人。他們已經沒用了,留着也是浪費物資。所以,就幫他們一把。送他們回到天神那裏去吧。」

「在遇到大災之年的時候,部族裏的那些老人和病弱之人,都會自行離開部族。一是怕浪費了物資,二是怕把疫病傳給別人和牛羊。自從兼并之戰開始后,各部的老弱病已經不多了。殘的倒是有不少,都是在廝殺中僥倖活下來的。年歲都不是很大,有的雖然眼瞎了,但是還能騎馬放羊。有的。」

這位首領剛說到這,就被拓跋顯打斷。

「不要說了!本王說得很清楚了,老弱病殘,都在減丁之列!你們自己動手,本王派人查驗。若有隱匿,舉族皆殺!」

各部首領皆不敢再言。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燕都水監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大燕都水監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百九十七章 減丁律(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