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卷張弓北望射天狼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南來

第十一卷張弓北望射天狼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南來

大秦成武四年八月間。

雲中草原的第一場風雪如期而至。北風卷著雪花,四處飄飛,將天地間染成白茫茫一片。

「夫君成武二年率軍北上,如今算來,可已經有兩個多年頭了。。。。。。。」

風雪之中,五千秦軍將士迤邐而行,遠方,如長蛇般連綿起伏的關城已是若隱若現,前面帶路的一個韃靼人百人隊望着前方,臉上也都露出了輕鬆的笑容,緊趕慢趕,終於是在大學封途之前,來到了這裏。

隊伍中也早已響起不斷的歡呼聲,闊別兩載,秦軍將士終於又見到了熟悉的漢家邊城,其激動和興奮,自是難以言表,有的將士更是三年多未曾回到這漢家故土了,雖然,河東之地也不過剛剛被秦人佔據三個多年頭,但怎麼說,都還是漢人的地方不是?

隊伍不知不覺間便加快了些速度,風雪帶來的嚴寒和不適在這個時候都已不算什麼,多數人都恨不得肋生雙翅飛過這漢家長城,回到大同去。

種七娘凍的紅撲撲的小臉兒上,也露出了歡喜的笑容,策馬前行之中,在趙石身邊,指點着遠方的長城,笑着大聲說着話。

趙石另一側的蒙古少女,在南行之後,話卻變得少了許多,到底年紀還小,驟然離開父兄,去到漢人地界,忐忑也是難免,她此時的歲數,比當年琴其海當年要小的多,也沒有仇恨或者其他什麼支撐,想來以後的日子要難過一些。。。。。。。

趙石深深吸了一口寒冽的空氣,臉上也露出了笑容,「總算這些時日沒有白費。。。。。。。過些時日,等聖旨一到,咱們就立即起程回去,想來應該能趕在年關之前回到京師。。。。。。」

不等他說完,種七娘已經笑道:「到時候,夫君載譽而歸。敘功論賞,想來夫君也沒有多少閑不下來呢。。。。。。。。」

「不過,今年的定軍侯府一定熱鬧無比。。。。。。。」

種七娘臉上多了幾許興奮之色,光耀門楣,蔭及子孫,在她這樣的女子看來,才是一等一的大事。

這時前面的韃靼嚮導派人過來稟報。「前面有兩個部落,要不要在那裏停一停。躲避風雪?」

韃靼諸部重新擁有了廣闊的草場,所以許多部落都在今年陸續北遷,回到自己原來的草場去了,不過還是有些部落留了下來。

這裏氣候不錯,因為金國人的關係,以前這裏很少有部落放牧,草場很是豐茂,就是河流稀少,一些大部都不會停留在這裏。只有一些小部落,留了下來。

這一年多來,許多從南邊的商人路過此地,都會在他們那裏歇腳休息,補充些食物飲水。

和漢人接觸的久了,一些部落受不住蠱惑,在部落首領的率領之下。去了漢人關城以南,加上之前南遷到那裏的一些韃靼人,在大同以北的地方,出現了許多韃靼人的村落。

這也算是大秦最早的一批真正內附的異族了。。。。。。他們多數在大同北邊長城以內的雲內草原定居了下來,許多人學着漢人開始耕種,與漢人通婚。漸漸融入到漢人之中,幾代下來,便與漢人沒什麼兩樣了。

還有些人,固執的保持着草原上的風俗習慣,和北邊的韃靼人也有着聯繫,他們後來大多都成為了商人,來往於韃靼人和漢人之間。讓漢人和韃靼人之間的聯盟更加的牢固,也成為了後來許多韃靼部落內附的引見之人。

廢話少說,回到正題。

趙石瞧了瞧天色,「不用,再緊趕一程,咱們過了長城再休息。。。。。。」

和趙石預料的差不多,午後時分,便已經過了長城關隘,上面已經等了迎接大將軍回軍的一隊人馬。

裏面不但有着萬春年這樣到底沒能趕上草原諸般精彩的國武監將領,也有張峰聚和河東宣慰使府派來的迎接人等。

大將軍北上草原兩年之後,率兵南歸,本不應該如此寒酸冷清,但誰讓趕的日子不對呢,北邊大同這裏,風沒有草原上那麼大,但寒冷之處,卻也不遑稍讓。

在這樣的天氣里,根本無法熱鬧的起來。

兩位河東地界的主官,都派了心腹前來,所幸的是,都不是外人,也不用怎麼僑情客套,陳說一番也就是了,大將軍趙石還能為這點小事怪罪他們兩個?

在關隘之內稍停,五千秦軍加上旁的人等便繼續南下,一路頂風冒雪,艱難之處,不必一一細表。

不過過了長城,沿路驛站什麼的也就多了起來,沿途又早已有人接應,送上飲水食物等等物什,總也比草原行軍強的多了。

隨着一路漸漸向南,不但風雪小了,而且,路途也變得寬敞平坦了起來,這就都屬於這兩年間,秦人治理之功了。

帶人前來迎接的宣慰使大人的心腹,更是宣慰使大人的妻侄,一個很精幹的年輕人,略帶自豪的說起這兩年宣慰使大人的政績。

修路是一個,如今從大同到太原,路程還是那樣的路程,但路面早非當年金國人在時可比,從大同到太原所需時日,幾乎縮短了一半兒。

如今,宣慰使衙門正在為農桑之事奔忙,道路之後,便是修整溝渠,灌溉農田,今年,河東秋收,已然堪堪能夠自給自足,如非各處駐兵,不然的話,已經不需要南邊再運送糧草到河東地界了。

想來這麼下去,再過個三五七年,糧倉漸滿,即便是大軍征戰,也能從河東直接調撥糧草輜重了。

尤其是,按照趙石的吩咐,大同太原這裏,左近的礦藏探明了不少,加上舊礦,不但朝廷兵部,工部在這裏設立了匠器作坊,長安國武監也派出了不少人手,輪番到這裏幫忙。

可以說,用不了幾年,這裏便能成為真正的軍資重鎮。。。。。。。。

當然,這不是宣慰使大人最重要的功績,他的功績除了百姓民生之外,就是梳理河東官場了。

有着宣撫使,冠軍大將軍的全力支持,宣慰使大人不用顧忌太多。

這兩年多來,宣慰使大人的精力,其實多半都放在官場之上,尤其是讓人頭疼的河東降臣層出不窮的貪墨之事,着實耗去了他太多的精力。

一年多前,河東按察使終於到任,此人姓鄭,乃長安鄭氏子,曾任職刑部,官至吏部右丞,如今外放為按察使,卻是官升一級,回去之後,至少應該是侍郎位,如果政績顯著,則有可能直接晉參知政事。

此人能來河東任職,自然有着鄭氏活動的影子,但說起來,他能得到這個位子,最重要的還是自己願意來。

河東地界是個好地方,因為新附不久,更容易做出政績來,但說實話,也沒多少人願意往這裏湊合。

上面有一位大將軍不算,還有一位宣慰使,這可都是皇帝近臣,若和他們處的好了,之後前程自然光明無比,但那兩位是什麼人?

尤其是冠軍大將軍其人,領的其實就是河東節度使的職位,只不過以宣撫使名之罷了,那可不是一位好相處的人,按察使如果時刻聽命於宣撫使,那這個位子坐來又談何出什麼政績?

所以,想跟這兩位主官相處融洽,真的是不容易,也讓許多人望而卻步。。。。。。。

到是這位鄭大人,生性剛強,自告奮勇前來,身後又有着鄭氏支撐,也就沒人再與其相爭了。

說起這位鄭大人一年多來的所作所為,真的是不簡單,世家子弟的手段,是層出不窮。

明察暗訪都是小事,還曾糾集人等,差點把一縣縣衙給拆了,若非軍兵趕到及時,那位貪墨修路銀兩,短缺民夫工錢的縣主大人,恐怕得被人活吞了。

整飭河東官場,釀成民亂的事情這兩年並不在少數,這也是河東官場風氣難制的主因之一,但像這次一樣的,卻是絕無僅有。

事後,這位按察使大人拜訪宣慰使府,只是誠懇的道了一句,「河東如此風物,皆為民風所致,當使民間上下,生出廉恥之心,才可治之,久病之下,無有良策,唯猛葯激之而已。。。。。。。。」

實際上,宣慰使大人並不贊同這位鄭大人的一些手段,治理官場,整飭民風,不能一揮而就,做的多了,自然成效也就有了。

不過這位鄭大人新來乍到,雖難掩世家子習氣,卻也是個做事的人,而且,宣撫使大人走之前,留下了一句殺氣騰騰的話,掉的腦袋再多,也是無妨,這幾年,河東無戰事。。。。。。。。

宣慰使大人勉強點了頭,將此次民亂歸結為河東未靖之故,遮掩了過去,這位按察使大人隨之放開了手腳。

雷厲風行之下,嚴酷之處,甚至帶上了大將軍的幾分風采。。。。。。。

(思路整理中,本來想以回到京師為開篇的,但想來想去,大同這裏還要費一些筆墨,不過不會太慢,大家耐心些。)(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將血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將血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一卷張弓北望射天狼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南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