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天下第一尺

第七十四章 天下第一尺

荀勖?跟我救的李勖同名不同姓,有什麼關係沒有?

當然沒有,他是晉武帝的中書監,距今老遠了,那是一百六十六年前,當時年號是泰始九年,晉武帝祭天時,太樂演奏時八音不和,皇帝龍顏大怒,以為是樂師的毛病,荀勖卻認為是樂器出了問題,武帝於是找來負責鑄造樂器的官員,官員說製造這些鐘磬等樂器時,依據的都是《周禮》上記載的規定尺寸,數字絕對不差。大家都感到疑惑,因為這些打擊樂器,只要材料一樣,尺度一樣,聲調就應該一樣,怎麼演奏起來聲韻就不和諧呢?最後荀勖提出一個大膽的猜想,他說,估計是咱們現在的尺度,和古代的尺度已經不一樣了。大家半信半疑,晉武帝便命荀勖負責把事情搞清楚。荀勖回去后,就開始認真研究,朝廷學官中有位著作郎名叫劉恭依,他的學問很大,也推測出八音不和原因,是因為尺度上今古標準不一,太樂鐘磬雖然是依據《周禮》上記載的數字製造的,度量時用的卻是今尺,這樣大小上出現差距,肯定無法奏准古代旋律,想做到八音相和,則必須調整聲韻,想調聲韻,又必須知道古尺的標準長度。

祖沖之道:那怎麼能知道古尺的長度?

祖昌道:這個的確很麻煩,他們先到處尋找古代金屬器物,有些古物上邊都有銘文,記載着本身多少尺寸,他們用今尺一量,發現數字都對不上,量過多件古物后,二人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就是從後漢至魏晉,人們使用的尺比古代長出四分還多。於是荀勖便根據他們推算出的古尺長度,經過多次反覆核准,製成了這把銅律呂,它可是銅jīng化鑄,千載不銹,萬年不腐。之後他便根據《周禮》上的記載,用這律呂來給太樂調聲,太樂鐘磬經過一件件的重新確定相應聲韻,果然再演奏時,音樂就變得和諧動聽起來。

原來有了這把銅尺,就可以定準每件樂器的音韻,那豈不是件寶貝啊?

當然,而且是獨一無二的世間至寶啊,現在它的意義可不僅是音律調整上的本來用途。世人都以為荀勖古尺銅律呂已經毀於戰火,想不到它還能重現世間,這次你可為天下漢人立了一件天大的功勞。

有這麼嚴重?祖沖之拿過銅板條翻來覆去看起來,爺,這銅尺還真挺怪,上邊刻着好多字哪。

祖昌輕聲道:這些字,一直都刻在我心上,一共八十二個字,我背給你聽:晉泰始十中書考古器,揆校今尺,長四分半。所校古法有七品:一曰姑洗玉律,二曰小呂玉律,三曰西京銅望臬,四曰金錯望臬,五曰銅斛,六曰古錢,七曰建武銅尺。姑洗微強,西京望臬微弱,其餘與此尺同。爺爺背得可對?

你怎麼能背這上面的字?一字不差,八十二個字都背對了!

這便是荀勖對此物的說明文字,他歷時一年才製成這把銅律呂,又用它檢驗了其它七件古物,得到的數字全部與相應銘記上的尺寸吻合,你奇怪爺爺從沒見過這銅尺,怎麼知道上邊的文字內容吧?

是啊。

咱們宋國的大學者雷次宗、何胤之曾作過一部《鐘律圖》,上邊記載了這尺上的銘文內容,雷、何二人也不曾親眼見過此物,多依循前朝數術奇人劉徽的考證。

劉徽?就是您以前講過的,那個創造了一套割圓法,用來計算圓周率的布衣數術大師吧?

是啊。可惜他許多著作,也都流失了。

再怎麼說,這尺子也不過是個銅傢伙,能比得上太子和兩位公主賞給咱們的金子嗎?除了給樂器調聲,也沒有什麼大用處啊?

你還年少,對度量衡的制訂法則知之不多,凡立國治民,必須出台一整套度量衡標準,這就先要考訂古制,標明差度。秦漢以後,三國鼎足,度量衡混亂不一,荀勖銅律呂是歷經動蕩后,前朝用最完善的方法和程序,考訂而成的天下第一尺,是作為後世度量衡制度的圭臬而誕生的。

我好像明白一些,祖沖之笑道,如果把它帶回建康,是不是連皇dìdū要朝我借它來用?

嗯,不光是當今天子需要它,咱們私下說些犯上的話,只要是想當皇帝的人,都會需要它,從治國安邦、律定天下的角度講,它比和氏璧雕成的傳國玉璽重要多了!

啊!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鳳逸龍蟠祖沖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鳳逸龍蟠祖沖之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七十四章 天下第一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