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1章來自楚國的反擊

第761章來自楚國的反擊

從長平之戰開始第761章來自楚國的反擊不用說,趙括下令大軍回返展開春耕大業是頂住了很大的壓力的。

在輕鬆拿下了蜀地之後,趙國朝堂上下,幾乎全都主張趁勢北上,直接揮師關中,解決掉秦國這個心腹之患。

這看起來是趙國朝堂上下被突如其來的勝利給沖昏了頭腦,但實際上,趙括知道,這是長期遭到秦國壓制之後,恐秦的後遺症。

簡單來說,就是翻身之後的趙國上下,迫切地希望徹底解決秦國,以防秦國死灰復燃。

這當然也沒有錯,但總歸是有些那麼點不自信了。

當然,面對群情洶洶的「放虎歸山,後患無窮」的言論,趙括也是給出了明確的回復:所謂放虎歸山,重點不在放虎,而在歸山。

只有茂密而廣大的山林才能容納猛虎的歸養,才能形成後患。

而如今的秦國,從南至北、從東到西已經徹底地被趙國給限制住了,再無從吸取力量。因此也不存在「歸山」之言。

如今的情況下,趙軍繼續發起進攻,只會讓秦人更加團結在一起,從而形成困獸猶鬥的局面。

不如繼續圍而困之,秦軍為了保持足夠的軍力抵抗趙軍,窮兵黷武幾乎是必然的。

短時間內,為了應對亡國之危,秦人或許能夠理解和堅持,可若是時間一長,即便再理解,也難免心生怨懟。

一旦心生怨懟,矛盾也就會逐漸暴露。

而隨着秦國內部的矛盾逐漸變得尖銳而暴露,那時出手,才能事半功倍。

很顯然,趙括的說辭算是說服了趙國的一眾高層。不僅如此,根據這一理論,趙國也是制定了對秦的進軍策略:戰兵輪換,等待時機。

等待時機,自不必多言。

戰兵輪換則是要定期對圍困秦軍的部隊進行輪換。目的不言而喻,就是要充分地利用秦軍這塊磨刀石,給趙國打造更多的精銳部隊。

要這麼多的精銳部隊做什麼?

要知道,楚國可還有着廣袤的土地呢!

歷史上,秦軍攻滅楚國用了整整六十萬大軍,如今整個趙國上上下下加起來也沒有六十萬大軍。

雖然兵力上不足,但戰術上,趙括卻是能想辦法——步步蠶食。

是的,針對楚國廣袤的土地,趙國的辦法就是步步蠶食。從秦趙前線撤下的精銳部隊,會在修整之後部署在趙楚的邊境。然後,通過今天一個小城,明天一個小鎮的蠶食,不斷地吞噬掉楚國的疆土。

至於齊國,如果他們足夠老實的話,趙括並不介意繼續把他們放在最後一個位置。

就這樣,隨着趙括的王令下達,數十萬大軍歸於田園,轟轟烈烈的春耕隨即在趙國的土地上興起著。

與熱鬧的趙國相比,此時的秦國卻是有些愁雲慘霧了。

正如趙括所預料的那般,為了防止被趙軍突破,保持足夠的兵力對趙軍對峙,成了秦國的重中之重。

只是,以一州之力而抵一國之力,談何容易。

趙國這邊幾乎毫不費力地一堵,那邊秦國便已經要使出渾身的解數了。

三十萬大軍,幾乎抽幹了整個關中的骨血,饒是關中有着千里沃土,耕種著的卻只剩下了婦孺,更不見青壯的身影。

減產幾乎是必然的。

而這東拼西湊來的三十萬大軍,更是秦國丟之不去的沉重負擔。每日的人吃馬嚼,便足以令秦國的國庫不堪重負。

可在趙軍壓境的情況下,誰又敢縮減兵力呢!

越是不敢縮減兵力,越是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越是缺少人力物力,耕種的效果就越差,越差的耕種又會導致糧食的歉收,而歉收的糧食將進一步加劇縮減兵力

的迫切。.

顯然,秦國已經陷入了一發不可收拾的惡性循環之中,而隨着循環的不斷深入,秦國的崩盤已經是可以預見的了。

這當然是趙括和一眾的趙國朝臣們所願意看到的。

於是,隨着炎炎夏日的到來,整個華夏陷入了難得的平靜之中——沒有血腥的纏鬥,也沒有大軍的調撥,有的只是平靜之下的暗流涌動。

秦趙兩國數十萬大軍還在函谷關和大散關對峙著;

而趙國的部分軍力,已經轉移到了淮泗郡,蜀中的趙軍也分出了部分部隊開入了陳郡,隨時準備從不同的角度切入楚軍的地盤。

夏日終於褪去,趙國再度迎來了一場盛大的豐收。

兵精糧足之下,趙軍隨即便開始了對楚國的肢解。

一時間,各地的急報與求援信如同雪片般地飛入了壽春的王宮之中。只是,還沒有從去歲的大敗中緩過氣來的楚軍,根本不敢離開壽春。

眼見着趙軍從各個方向以各種姿態侵入著自己的國土,楚王卻是根本毫無辦法。

去歲的「朝貢」在此時看起來是那麼的可笑,十萬石的糧食,甚至只換來了半年的安寢。就這還只是因為趙軍忙着耕種的緣故。

當然了,面對趙軍的入侵,楚國底下的貴族們也是表現出了極其英勇的一面。

畢竟,若是被趙國佔據了土地,那他們這些貴族,就真的什麼都不是了。

只可惜,沒有楚王的串聯,一個個貴族的力量終究有限,在面對強悍的趙軍,即便楚國的貴族竭盡了全力,依舊沒能擋住趙軍前進的步伐。

楚王當然也不是傻子,事實上並不是他不願將楚國的力量集合起來對抗趙軍,更不是他對趙國的侵略已經熟視無睹。

事實上,楚王也在忍耐中等待。

等待什麼?

等待着趙軍的推進,將楚國的大大小小的貴族逼上絕路,楚王必須讓他們看到,趙人的殘酷,也必須讓所有人都意識到:只有團結一心,將趙人趕出去,他們才有好日子過。

只有將楚國上上下下的貴族擰成一條心,楚國才有可能跟如今如日中天一般的趙國過過招、掰掰手腕。

與此同時,楚王還不忘徵兵練兵,甚至是聯絡秦、齊兩國,試圖做最後的一搏。

只可惜,楚王的一系列動作通通都沒有逃過羽林衛的眼睛。

確切地說,也不需要羽林衛更多的查探,楚國朝內早有人迫不及待地將楚王的動向彙報給了趙國。

畢竟,楚人之中還是有聰明人已經看清楚了如今的形勢——就算秦、楚、齊再怎麼蹦躂,也根本不會是趙國的對手。

最後的機會,已經在去歲徹底地丟失。

現在,即便是趙括突然暴斃,也依舊阻擋不了趙國一統天下的腳步了。

有人看清了未來,自然也就有人不安於這樣的未來。

不用說,剛剛成為真正的秦王還不到一年的子楚,就是其中的一員。

面對楚國的邀請,子楚幾乎是想都沒想就答應了下來。

是的,秦國又要主動出擊了,聯合去歲的盟友——楚國。

好在,在王齕苦口婆心的勸告下,最後的理智還是讓秦王子楚沒有進行全面的進攻。

「北守南攻」,這是子楚最後下達的命令,而奪回大散關、陽平關,將趙軍趕出漢中,則是子楚交給王齕的最終任務。

想也知道,這個任務有多離譜。

單說這大散關,趙軍的兵力就足足有着近十萬人,僅僅憑着王齕手底下這十一二萬東拼西湊的部隊,根本不是對手。

可王令既下,王齕也只能硬著頭皮帶

著隊伍對大散關發起了進攻。

不是王齕不想拒絕,只是秦軍之中,隨着蒙驁的戰死,已經沒有將領還能獨當一面。防守戰或許還好,進攻戰那就更沒人可以勝任。

尤其,這還是一場註定要失敗的戰鬥。

簡單點來說,他來,即便不勝,也不至於敗得太慘,換了旁人,這好不容易湊出來的十二萬大軍恐怕要不了多久就得損失殆盡。

秦王這邊已經頭腦發熱了,倒是那邊的齊王卻是異常的冷靜,根本不想再跟楚王有任何的瓜葛。

要不是要保持大國的風範,齊王恨不能將那來使直接丟出王宮。

辛辛苦苦幾十年,好不容易攢下的十四萬的家底,去歲一戰便丟了個精光,這還讓人繼續跟趙軍打?

是你瘋了還是我瘋了!

很乾脆的,楚王便拒絕了楚王使者的邀請。當然,這跟楚王手底下已經幾乎沒有了一兵一卒也不無關係。

但不管怎樣,秦楚這對老冤家算是又一次地勾搭到了一起。

只是,大勢已去,以秦楚如今寥寥無幾的兵力和戰力,根本不會是趙國大軍的對手。

面對秦楚的聯盟,趙括甚至連調集兵力進行撲火的想法都沒有。看書菈

無他,各地現有的兵力便已經足夠處置了。

大散關前,秦軍林立的雲梯顯得是那麼的渺小而笨拙,一顆顆石彈,精準地砸落在層層的雲梯之中,狹長的通道瞬間成了秦軍雲梯的墳墓。

破碎的雲梯轟然倒塌之間,無數的碎片瞬間將秦軍隊列砸得七葷八素。

如此密集的石彈,別說攻城了,就連靠近關前都顯得是那麼的困難。

更別說即便是突入到了關隘之前,還有密集的箭雨等待着秦軍。而沒有了箭塔的扈從,一隊隊的秦軍瞬間又成了趙軍箭矢的活靶子。

面對着這樣的一座雄關,從來只能用生命去填。

只是,很可惜,如今關下的秦軍數量根本經不起這樣的消耗。

但即便如此,站在中軍之中的王齕卻絲毫沒有鳴金收兵的意思......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從長平之戰開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從長平之戰開始
上一章下一章

第761章來自楚國的反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