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成人的大腦大約由140億個細胞構成,總面積約為2200平方厘米,就是這麼小的面積,卻可以容納全世界的數據總和。

下面我用數據為大家證明大腦數據存儲的數量:如果將擁有1千萬冊圖書的圖書館設為一個存儲單元,按一冊圖書占硬碟空間1MB計算,那麼1千萬冊圖書就相當於約10TB的硬碟空間,然而我們的大腦就相當於擁有1萬個這樣大小的存儲單元。

據網絡數據顯示,當下全球數據儲量正在爆髮式增長,如果以當下的存儲介質,顯然已不能滿足當下日益增長的需要,當下人類正在研究開發DNA生物存儲介質,據稱一塊研盤大小的生物存儲介質,足可以容納全球產生的數據總量。

可以肯定,人的大腦是龐大的存儲倉庫,當下人類研究的結果表明,這個倉庫中原本就存儲著大量信息,我們學習的過程,只是開啟這個倉庫存儲的某個小單元,喚醒它們為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服務罷了。

百萬年來,這個生物存儲單元里都存儲了什麼?為什麼會產生各式各樣、形形色色的想法?這些無不纏繞着無數科學家的神經,甚至提出超強大腦的命題來分析研究。

然而,終於有一天,我們的主人公李克特,這位若干年後誕生的擁有神經生物、電子數據信息的雙料科學家,在總結無數前人的基礎上,研製出一種可以讀取人的大腦數據的設備,並為這個設備取名腦洞通靈。

一部《大腦中的宇宙密碼》在完成它的第一部時,只讀寫了「大腦中的和平」,便被不知何故給終止了大腦中數據的讀取,人們對於科幻探索的腳步依然在前進,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腦洞通靈會從人的大腦中讀取到更多的數據,當然這些數據一定是宇宙留下來的,這些數據有很多是我們能夠從書本上讀到的歷史,也有當下正在發生的一些事情,那些你能讀到的歷史或正在發生的故事,我們不會再重述,我們所記錄下來的,都是些發生在宇宙中類似於地球環境或者不同於地球環境下的生物多樣變化,還有宇宙那些讓人探索卻還未知的星體變化。

也正是腦洞通靈讀取的數據,讓我們對於宇宙的認識有了前所未有的轉變,更加清醒地看到在宇宙空間中,我們地球也只似一粒遊盪在宇宙空間的塵埃,至於我們生活在這個星球上的人類,也僅是宇宙中有生命存在的一個品種。

可以肯定,如果不儘快讀取在腦中的數據,儘快啟動我們大腦中更多的未知數據,有朝一日,我們生活的星球可能會遭到地外生物種群的襲擊,到那時,如果沒有宇宙之神的庇護,人類的文明就將毀於一旦,人對大腦數據的讀取也將翻開新的一頁。

腦洞通靈無疑是給人類帶來前所未有的富音……

然而事情總不會十全十美,讓李克特感到疑惑的是,腦洞通靈的讀取是片段性的,不是連續的,但是儘管如此,片段性的內容,卻開啟了人類文明發展的新紀元,推動了人類文明程度的高度發展,一度從一級文明發展到二級文明。

也正是這種讀取數據的片段性,才有了我們後面的故事,並且每一則故事,都有着不同的主題與內容。

繼「大腦中的和平」,腦洞通靈又讀到哪些內容,請讀者拭目、耐心讀下去……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腦洞通靈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腦洞通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