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倫不類的「悖論淺議」

不倫不類的「悖論淺議」

其一夫妻是第一親情

此論一出,或會觸犯眾怒。

一曰,我中華民族乃禮儀、孝順之邦,再怎的也輪不上夫妻排位親情之首。二曰,古人劉備有訓:兄弟似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可以補;手足斷,安可續?結拜兄弟尚且如此,何況血濃於水的父子、兄弟親情?

諸君別急,容我慢慢道來。

夫妻者,同床共枕者也。某人質問女兒,在他與女婿分歧時,女兒為何站在丈夫一邊?女答曰:「老父體諒,我是『穿衣見父,脫衣見夫』啊!」言外之意,我與丈夫相好得已「入肉幾寸」了,豈有不站到他一邊之理?

無疑,xìng是夫妻「鐵」的一條重要紐帶。儘管當今社會開放,但婚外情畢竟心虛,擔心受到道德、法律責罰,哪有夫妻間那樣酣暢淋漓?

怪不得一位兒媳對婆母惡語相向:「我能陪你兒子睡覺,(撫平他心靈的躁動)你能乎?」

因此民間有了一句諺語:娶個媳婦失個兒!更有不雅的一句作為補充:娘的nǎi水是苦的,老婆的**水是甜的。

誠然,夫妻關係並非「鐵不可破」。客觀認定,夫妻是社會細胞中最鬆散的緊密結合。何以也?現今政策重視民意,倘使夫妻雙方同意,說離(婚)便離,分道揚鑣,再無瓜葛。豈非最鬆散之組合乎?

然一紙結婚證書,畢竟將男女二人捏箍在了一處,成為一個屋檐下的共同體。雙方一道經營這個家庭,休戚與共,榮辱共擔。被法律界定互為「第一責任人」。豈不鐵乎?

尤其孩子,更是夫妻關係一條最有力的紐帶。你會發現,孩子長着你的雙眼皮,長着他(她)的尖下巴;孩子走路的樣子,前看像你,后看像他(她)。你們是同一個戰壕里的朋友。這世上再沒有一個人能取代你們對孩子的愛!

婚姻存續若干年,通過磨合,你們已然互相同化。你會從他(她)身上看到你的影子,你的身上流溢出他(她)的影子。因為你們吃着一個鍋頭的飯食,說着同一格調的話語,連舉手投足也越來越像。甚至不用看他(她)一眼,你就能知道他(她)心裏在想什麼,下句話要說什麼。

到了垂暮的晚年,你終於發現,在人生的長途跋涉中,伴你走得最遠最久的,便是你的配偶!

其二贍養與孝順

報載美國向中國人學習十件事,其中一件是贍養父母。

目下中國已將贍養老人納入立法,還時有判決的子女對父母贍養費用不到位,迫使法院強制執行的案例。

贍養老人被定xìng為公民義務,用通俗的話來解釋:父母養你少,你養父母老,天經地義,無懈可擊!所以,贍養並不等同於孝順。

中國文化一直以家庭為中心。古代是向上的,以「孝」字為中心。孝,體現人xìng美德;現代是向下的,以「養」字為中心,重在撫養子女。帶有功利xìng。

改革開放的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初,四川某地一逆子將年邁老母關進鐵籠(報紙還配發了照片),每rì送飯兩頓延續其生命。因激怒公憤被抓去關了幾天,后又不得不釋放出來。因為抓了逆子,老太便衣食無著了。

依靠子女贍養是歷史遺留的社會問題。過去只有少數公幹人員享有養老福利,占人口絕大部分的農民只能沿襲「養兒防老,積穀防饑」的舊路走下去。到了今天,上至官員、老總,下至打工仔、打工妹,人人都有養老保險,晚年何需依賴子女?

當代好些老人被子女派以妙用,成為最值得信賴的廉價保姆。不信可作社會調查,你會發現一般家庭付在父母身上的生活開銷較之獲取同等效益家政服務所需費用要低。而且父母是rì趨富裕家庭剩菜剩飯的「是佳歸宿」——因為父母節儉,誓死也要將那剩菜剩飯倒進自己肚裏的。

某女士稱,為讓母親脫離農村窘境而將其接來城市享福。其實呢,母親需上街買菜,煮茶弄飯、洗衣(用洗衣機為主)漿衫,承擔現代人頗為挑剔的家庭衛生,有時還要協助管帶小孩。雞零狗雜的事已使老母忙得團團轉,何言享福?本想回家陪伴孤獨的老頭在農村松閑幾天,但礙於需要子女養老送終,不得不來城市發揮餘熱,輾轉為兒子、女兒從事家政服務。

某老太對鄰舍說,每逢年節,她便心裏暗自落淚。因為屆時兒子、女兒都會「攜家帶口」回來與父母團聚。各自奉上幾百元孝順款,便個個像是參加儀式的嘉賓,坐在客廳嗑著瓜子神侃海聊,沒誰願意浸濕一根指頭下廚幫忙打下手的。年節一過,酒足飯飽揚長而去,直累得父母頭昏眼花心發跳!

為父母者,多是貧賤農民,體質好的居多。即便能夠承擔繁重家務,甚至具有輔導小孩學業的能力,但放到勞務市場上去,是無人雇請的,這便成了子女使用父母勞力的最大優勢。並以此教育自己的兒女:「爺爺nǎinǎi(外公外婆)老了,賺不到錢了,我們晚輩應當儘儘孝道。」彷彿老人勞力是無法與經濟效益(金錢)掛鈎的。

一位老太負責接送孫兒上學,隨身攜帶一隻編織袋,沿途撿拾破爛。同鄉說:「你兒子開珠寶店,每年純賺百萬,何消你干此營生?」鄰舍代為解釋:「老太一生勞碌慣了,閑不住。兒子本是不讓她撿的。」

這是蠻話!固然習慣會使勤勞者樂於不停歇地勞作,但我從未聽說有人樂於聞到垃圾桶里那股酸臭氣味,不嗅酸臭味兒rì子就過不踏實的!

於是我好奇地趨前問話:「老太,人人都說你兒子是個有錢的老闆,你這又何苦呢?」老太頭也沒抬,繼續翻撿垃圾箱裏的東西,答道:「兒子有錢是他的嘛!」

這便一語破的!

世上兒子、兒媳們往往設計一句孝順術語:「老爸老媽呀,需要花錢跟我們說一聲哇!」彷彿事事順着父母,難道還不可圈可點?

殊不知老人的自尊心並不遜於年輕人。有吃有穿,誰還開口再向子女要錢?

我敢斷言,如果子女每逢年節、父母生rì都奉上一個幾百上千元的紅包,讓父母身邊隨時擁有三兩萬元私房錢,特別不要干預花錢的去向,(比如幫助了哪位窮親戚,向哪位親戚去了一主體面的人情款等)老人撿破爛的現象會幾近絕跡的。

當然,社會上也確有一些孝子賢女,他們對父母噓寒問暖,關愛有加。或者自己收入不高,贍養父母力不從心而奮力支撐;或是父母多病,而傾其所有為其救治。但這個群體比例不是很大。

子女們都有一個通病,因「代溝」而顯示出與父母的距離。或不願多見,(理由當然是「工作忙」)或見面后無話可談。報載一老太在養老院畫一個梳馬尾辮的小姑娘,說最盼望家人、孫女來看望自己。許多老人邊畫邊哭,直接寫在紙上——想兒子。

其三中國式孝道

古時某人早年喪父,寡母與一和尚有染。

和尚深夜常來幽會。兒子因和尚途中需涉水過河,唯恐和尚冷腳冰了母親玉體,逐事先蟄伏河邊,到時默默將和尚馱載過來。

苦幹年後寡母升天,兒子一刀將和尚宰了!和尚落氣前驚問:「你歷來對我友善,今rì何故反倒殺我?」

兒子淡定地答:「母在順母意,母死報父仇!」

其四巧答提問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美國記者在陝北採訪一位歷史名人:「你認為**好,還是鄧老好?」

名人答:「**好,鄧老也好。毛澤樂使中國人民站起來了,鄧老使中國人民富起來了!」

如果記者再問:「能否按西方模式用百分比來表達你的上述看法?」不知將會得到何種回答。

其五官癮

苦幹年前,初中期間任學生會主席的某學生升入另一所高中后,連個小組長的官銜也沒撈上。一次大會發言說:「我代表……」話一出口,心頭一驚:如今是「無官一身輕」啊,還能「代表」誰?於是這句話立即變成了「我代表我自己……」

自己還需去「代表」嗎?唉,當慣了官,說走了嘴啊!

無獨有偶。一偽軍官當至連長「壽終正寢」,解放后成了一名被管制的「四類分子」。一rì對幹活的同伴說:「今我雖為一介草民,但還身兼兩『長』!」對方問:「此話怎講?」他答曰:「我為一家之長,可謂『家長』;又是一身之長,可謂『一長』。豈非身兼兩長乎?」對方嗤之以鼻:「荒唐!瞎搗鼓一頂官帽戴到頭上。這世上哪有『一長』之說?」

而且有三。劉阿姨見有人來給么女提親,不無驕傲地介紹說:「我女兒可是很優秀的啊,現如今還在四建集團旗下當炊事班長哩!」身旁的兒媳紅著臉皮插話說:「媽,別誇了!小姑子不就在一個民工班子裏煮飯嗎?總共才兩個炊事員……」劉阿姨狠狠剜了兒媳一眼:「兩個炊事員中也有一個為主的、當官的嘛,我的女兒就是炊事班長!」……

想來可笑!世人都熱衷於官帽子。

原來自古至今,官者,勞心也,治人也,受人尊崇、敬畏也;民者,勞力也,治於人也,默默無聞也。

近rì爆出冷門:四川瀘州一位副鎮長以「工資低,維穩壓力大」為由辭職。《人民論壇》刊文稱「低薪和繁瑣工作引發部分公務員心理失衡。」

此論不謬。但也有人質疑:為什麼人們迄今還擠破頭皮往公務員隊伍里鑽?

史載中國自古官俸不高,需靠權力影響獲取其他收入。我以為,此副鎮長乃是十足清廉之人。何以見得?因為中國普遍崇尚、敬畏權力,即便正門正道辦事也不忘給經辦人致謝、送禮、包紅封。而這位副鎮長則按政策的條條框框完全做到了「一塵不染」,怎不窘困?

我覺得這是「個案」,不具備代表xìng。

其六機遇

為表示關注,老妻陪同兒媳帶孫女去醫院看病。掛上吊針后,兒媳說:「媽,我去一趟洗手間,我的坤包放在這裏。」老妻不經意地嗯了一聲,繼續在與護士長閑聊。

過一會,護士長說:「剛才我見一個身影晃過,像是小偷。你們檢查一下丟東西沒有?」老妻突然驚醒,發現兒媳放在身邊坐椅上的坤包不見了。立即與護士長奔出注shè間。

護士長指著若無其事地走在營業大廳的一位中年男子說:「就是他!」——原來護士長眼尖心細,經驗豐富。見那中年男子手提空袋在注shè間走了幾個來回,一不打針,二不陪護,馬上疑為小偷。

從洗手間出來的兒媳幾個箭步趕上去,拉住那人手中的提袋,從裏面拖出自己的坤包斥道:「你這小偷!」男子棄包逃竄,並甩過來一句話:「我沒拿你什麼東西!」兒媳立馬打開坤包,現金、手機全在,見他即將跑出營業大廳,也便沒了再追的意思。(況且也追不上)

豈料中年男子這一奔逃,立即驚動了整個營業大廳。突見自外走進的一個棒小伙將他攔腰抱住,於是他束手就擒……

聽完老妻講述,細想事情經過,我覺得這真是芝麻掉在針尖上的巧合!

假如不是護士長的jīng明和責任心。

假如兒媳坤包里僅有百十元現金——兒媳坤包里歷來不放多少錢,偏巧次rì有一干姐遠道來訪,而她夫婦三年前曾借干姐幾千元未還,故特意從銀行取出八千元現金。加上手機,使小偷涉案金額高達萬元。

假如沒有那個棒小伙的攔腰一抱——偏巧那後生是位借休假之機來醫院看病的jǐng察!

沒有這些「假如」,小偷或已得手,或已逃脫,或被教育后當場釋放,至多被關幾天。

啊,原來人生倒霉也是「機遇」。

其七感嘆

我後半生斷續歷時20年,幾乎畢半輩之力,數易其稿,寫出《岩下苗的眼淚》這部嘔心瀝血之作。

一晚輩讀後評點說:「老叔,您的文章較難吸引網友。如今人們生活快節奏,多喜歡尋求一點刺激,哪有心腸閱讀您這平鋪直敘的冗長文章!」

於是他好心給我作了一些參謀,或說應以搶親(女主人公父親搶娶她的生母)的驚險場面作為開頭,或說應將男女主人公寫成海枯石爛不變心的愛情絕唱,甚至寫成懸疑、荒誕小說都可以,只要能達到吸引讀者這個極終目的。

我解釋說:

「我寫的不是娛樂小說,而是嚴肅的政論文章,情節貼近社會真實,沒有編派捏造。

我的寫作目的是提示人們回望當年那段沉重的歷史,並進行反思:那時我們糧食哪裏去了?我們的人才哪裏去了?我們的誠信哪裏去了?我們的規則哪裏去了?我們國家、民族的凝聚力哪裏去了?我們的國力哪裏去了?

我在『位卑未敢忘憂國』章中最後篇末點明主題:希望中國民眾(特別是年輕一代)充分了解過去,提高對一言堂政治及其危害的辨認能力,在中國**高層jīng英集體領導下,拋卻救世主情結,走向現代法治社會。

小說飽含熱愛祖國、熱愛民族的激情,我相信能得到一些網友欣賞的!」

然而文章在網上刊發后,卻不幸被晚輩言中:反響平平,沒有引起多大關注。

我嘆曰,人生倒霉是機遇,人生成功又何嘗不靠機遇?怨自己時運不濟啊!

其八莫把子弟送上斷頭台

古時張三出門行至一大樹下,突遭臊尿淋頭。驚愕抬頭仰望,卻見一頑童站在樹杈枝上,正手扯「小**」樂得哈哈大笑。張三眉頭一皺,計上心來。好言將頑童「請」下樹來,對其大加讚賞,褒揚他行為勇敢,將來必成大器。並給他十吊錢以示獎勵。

頑童大受鼓舞,自此樂此不疲。每天或從路人遭了尿淋之後抱頭鼠竄的窘態中感受無窮樂趣;或從別人責罵中體味自己強悍的榮耀。只是好景不長,一月後頑童遭遇了一位兇悍的大魔頭。當他如法炮製尿淋路人的「壯舉」時,愣是被從樹上活拖下來,將其擊斃於拳腳之下。

傳說某死囚臨刑前請求說,死前希望再吃一口母rǔ。老娘悲傷地撩開衣襟讓其吮吸,兒子卻一口將母親**血淋淋地咬下,痛不yù生地說,自幼你就嬌我、寵我,記得小時與人爭鬥,我拿糞勺舀屎往別人家裏潑灑,你還認為是我受了欺侮,牽了我找別人「討說法」。最後把我一步步慣成不明事理、十惡不赦的壞人,致有今rì下場!我恨啊……

以上是兩則歷史小故事。

世人似乎並沒「以史為鑒」,今rì仍有一些父母刻意向孩子灌輸強橫意識。理由是:社會競爭rì趨激烈,「弱肉強食」已成共識。孩子不強勢點,rì後走向社會豈不被別人一口「吃」掉?

循着這條思路,便有了現代版的小故事:

一個六七歲的男孩從家裏奔出來,向哭泣的小女孩氣咻咻地問:「妹妹,是誰欺侮了你?告訴我,我跟他沒完!」說完兩手叉腰,鼓著腮幫,怒目瞪視過路的大男人。女孩說,我摔了一跤········

無疑,這孩子便是家長「強勢教育」結出的一枚「碩果」!rì后長大chéngrén,社會上的「黑老大」非他莫屬!

一位十來歲的男孩霸住飲食店的大門不讓關。時值隆冬,寒風長驅直入,食客們很不舒服。

服務員好言相勸:「小朋友,把大門關上,好嗎?」

男孩翻了個白眼:「你算老幾,要我聽你的?」

服務員耐心解釋:「我是飲食店工作人員,有管理的責任啊!你看看你把大門打開,一屋客人都受涼……」

孩子樂了:「讓大家鍛煉一下不好嗎?……今天我不聽你的,你能把我怎麼樣?」

服務員只好上前強行將門關上。

孩子傻眼了,撲上兩撲,終於飛出一記漂亮的跆拳道踢腳!

服務員閃身躲過。伸手抓住他的踢腿,另一隻手穩住他的上身,向店內嚷道:「誰家的孩子如此沒有教養!」

此時方見走出一個乖戾的女人來,沖頑童撇嘴說:「寶貝,來吃東西吧,咱不跟別人一般見識!」……

其實呢,提高競爭能力主要靠本事(學識、涵養、處事能力等的綜合素質),而不是靠強勢、強橫!

家長不可步入誤區「錯愛」孩子,因為這種錯愛無異於親手將子弟一步步送進監獄,乃至送上斷頭台!

其九格言、善言與謊言

含有勸誡意義或富有哲理,jīng練的固定語句,多出自名家的言論叫做格言。世上格言俯拾即是。如:成功是百分之一的天才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奮;人人生而平等;……

人們普遍崇尚格言,將它奉為座右銘。而較少考慮它的真理含量。

真正「勤奮出天才」嗎?固然,凡成功者幾乎都勤奮;但如果只有百分之一的天才,恐怕勤奮到夜晚不睡覺也是難以成功的。

當今不少家長按「勤奮出天才」這個論斷來規劃幼兒教育。兩三歲的小孩便強迫他們苦練鋼琴,企望自家神奇地走出一個郎朗第二來,也不管孩子身上只有幾個音樂細胞,全然忽略了「因材施教」原理。

讓我們來回顧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1959年接見時傳祥的那番話吧。大意是,我當國家主席,你當掏糞工人,我們都是為人民服務,革命分工不同而已,彼此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劉主席是中國人民愛戴並深切同情的領袖。後來他讓自己的子女跟着時傳祥走街串巷掏大糞,這是感人至深的!但劉主席所說那番話的真理含量是有限的。

父母身患絕症,子女們隱瞞實情,謊稱一般病症。但這不叫謊言,因為謊言含貶義。這種話該叫善言吧!其實格言中也有一些善言,它激勵、鼓舞人們奮發向上,有助於社會發展、穩定。但它並不是真理。

其十喝水真能發胖嗎

胖女孩遭到男同學嘲笑,說她大腿長得太雄偉,屁股長得太龐大……她自嘆說,誰叫我是個喝水都會發胖的人呢!

這便是近年來胖人自辯的首選用詞。

喝水真能使人發胖嗎?為什麼過去的水沒有這種功能,1960年瘦骨嶙峋、滿臉菜sè者佔了人口的大半;而今的水卻有了神力,使大街之上滿臉紅光的將軍肚(啤酒肚)男人和大腹便便的女人比比皆是?

實話實說,發胖還是貪嘴惹的禍。想減肥,首先要以強大的剋制力抵制佳肴美饌的誘惑,切實做到科學搭配(不挑食)、定量進食,這才是減肥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切莫東推西搪找借口。

十一為啥要吹牛

四年前陪孫女去白象湖健身廣場晨練,一位jīng神矍鑠的老人上前與我攀話,感嘆光yīn如流,年華易逝。回顧當年(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期)被組織派遣前來籌建西雙banla自治州的情景,說那時這裏一片荒涼,工作困難重重,云云,而後順便問我:「老同志,你是何時來西雙版納的?」我據實回答。把1966年自流來景洪在勐養農場幹了兩年臨時工后被遣送回農村,近幾年因子女振興家庭而跟隨再度來到西雙版納的事簡略說了一下。見他聽得心不在焉,便知趣地閉了嘴。豈料當我牽着孫女離開廣場向他道別時,他竟形同陌路,不再理睬我了!

回家對老伴一說,老妻哈哈大笑:「這就是老實蛋子的下場!」

接着她jīng辟分析說,那位元老級人物目睹當今社會飛速發展,思緒陷入懷舊漩渦,正yù找人一同搖頭晃腦唏噓感嘆一番。因你穿着、氣質不俗,被他一眼取中。誰知你在聽了他的自白之後,腦子缺了一把筯。假若你能胡謅自已哪怕只是一個普通退休幹部或教師什麼的,也許談話還能繼續。而你偏偏道出流浪農民工的卑下身份,使他老人家恍然大悟:滿以為找到了一個「同類」,原是一個「另類」啊!於是談了興緻,不再理你,何怪之有?

我終於大徹大悟:原來世事都是有因果關係的。

中國人虛榮,有人愛吹(牛),有人愛聽(吹牛),不吹反倒不正常了。於是大家都來瞎吹乎,以至吹出了中國的「經典之作」:1958年全民吹牛——踏破地球衝破天;人有多大膽,地有多高產……到後來國際經濟組織統計各國年產經濟數據時不得不說,由於中國虛報浮誇,我們不知道他們的鋼、煤、糧、棉年產的真實數據。

十二吹牛的技巧

階級鬥爭年代人們吹出身。

——我歷史清白,出身赤貧。

——那算啥,我可是十八代以前的老祖宗就是作田漢,血液里毫無雜質呀!

改革開放之初吹「被迫害」。

——要不是階級鬥爭政策毀了我,我豈會是今天這副模樣?

——那算啥,我因海外社會關係還被當作「特嫌」蹲了幾年監獄呢!

如今吹牛又轉了風向,變成吹身份,吹錢權了。

張三說,我原是一名特級教師,因辭職下海經商虧了……

一位放學途經此地的小學生適時遞上一個練習本,恭敬地說:「大爹,我正犯難無處請教呢!這是老師今天佈置的家庭作業,求您指點。」

張三打開練習本,見語文題是:否極泰來——請標註拼音並為這句成語註釋詞義。數學題是:某種品牌保險箱的密碼是七位數。請問該品牌保險箱最多可做多少個?(首位數字不為0,且每個密碼不相同)

張三傻眼了……

李四說,我曾經是位出sè的醫師……

恰巧一路人突然昏厥,眾人立馬將病人攙扶過來。

李四臉也沒抬,自知只是吹牛,連救護基本知識都不懂。遂不耐煩地說,送門診去吧,我是名醫,不治頭昏眼花的小毛病……

王老五棋高一着地吹噓說,我當年已官至鎮長,即將提升副縣長了,可惜一名美女下屬死緾爛打,使我犯了男女作風錯誤,被兜底撤了……

於是人們對王老五刮目相看,敬佩有加。

其實呢,吹牛多為下層淪落者,他們總想從失去中撈回自尊。因為失去得越多,越說明昔rì的輝煌,詮注自已今rì落魄只是時運不濟。此類人實為可憐一族,要知道,社會看重的是現在,並不是歷史。

毫無疑義,吹牛首選的曾經身份是官員。因為官員最缺技術含量,官員沒有明確的量化標準,所以最難露餡。

十三職業病

多年前老劉去屠夫女婿攤上買肉時說:「給我割四斤上好肉去你舅家賀生。錢照數,秤可要發夠!」

女婿笑模悠悠像尊彌勒佛:「你看岳父大人說哪裏去了!俗話說,郞(女婿)崽(兒子)郞崽,郞如半崽。四斤肉送您也是應該的。這秤上的事您就放心好了!」邊說邊麻利地稱好遞給岳父。接了岳父的票子又把笑臉轉向了另一位顧客……

老劉對女婿的人品終歸有些不放心,回家復秤那肉果然少了二兩!氣得當晚便前往問罪。

豈料女婿弄清岳父發火的緣由后,竟不慌不忙解釋說:「岳父大人在上,實言相告,我這手耍慣了秤法,想剎也剎不住!難道您沒聽人說過,那交通jǐng察上崗慣了,家裏來了客人,便虎生生一聲斷喝:『請!』然後一隻手臂平舉,另一手臂彎曲相跟,一副交通崗上指揮車輛流向的標準姿勢……」直聽得老劉啼笑皆非!唉,既是職業病,還能再說什麼讓女兒跟着難堪呢,只好悻悻走了。

近rì劉老漢又遭遇一樁窩心事。

原來一位遠房侄女來訪,見面后盛讚他保養有方,年逾花甲依然神采奕奕。

遠房侄女人生不順。早年在某前衛城市從事服務行業,聽說涉嫌sè情,還當過情婦。後來夫妻離異,孑然一身,而今不惑之年,人老sè衰,光景甚是凄惶。

豈料趁劉老太上街買菜辦招待之際,侄女竟粘乎上來,對劉老爺子熱情有加,又是捏他袖口問穿着是否單薄,又是剝開鮮果直往劉老嘴裏塞。「逼」得他從餐廳退到客廳,從客廳退守卧室。侄女亦步亦趨,大有「卿卿我我」之勢。惹得劉老漢一肚子邪火,心想發作又覺不妥:或是侄女從事服務行業已久,對人熱情慣了;或是自己想得荒唐,自作多情。無錢無權的老頭,哪會無端交上這種有悖倫理的桃花運?……於是佯作聾啞,不再理睬。

事後yù與老伴說道說道,又怕老妻嗤笑。憋悶了半天,終於省悟:原與女婿一樣,遠房侄女也是犯了職業病啊!

看來不入流的職業病,會嚴重損害自己的誠信乃至人格。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不倫不類的悖論淺議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不倫不類的悖論淺議
上一章下一章

不倫不類的「悖論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