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這一年

第141章 這一年

1982年。

這一年,私營經濟重新被允許,如果一定要用一個詞語來描述這時候的京市的話,那最合適的無疑就是「活過來」了。小攤小販聚集在某個地點,那個地點就會頓時熱鬧起來,人們就愛上這兒買東西嘞,不用票還便宜,街邊的店鋪也陸續開了起來,有賣吃食的,也有賣衣服的,魚兒尾巷尾有一家裁縫鋪,現在名聲兒已經傳遍首都城了!

嚯!大傢伙兒這才知道,這43號大院兒的嚴家媳婦兒居然有這本領呢!

這一年,文藝界也全面復興,在百姓文藝報的引領下,京市文藝圈子湧現了不少優秀的作品,有文學領域的也有藝術領域的,前些天,當代畫師、年僅24歲的白一惠的作品被收入了藝術館展出,可謂是轟動整個藝術界了——這可是第一回有這麼年輕的畫師的作品被展出呢!

與此同時,反應了時代變化的許多文學作品也紛紛流入市場,不同的水土養不同的人,也孕育出了不同的文學作品,中原地區的傷痕現實、西北的確的鄉土農民、南方文壇的山水江河批判性......時代的苦難在某種意義上的確能夠成為表達的最大利器,這段時間來文壇上的熱鬧非凡也正印證了這一點。

而以不言為代表的泛娛樂化文學派別,在這一水兒的作品裏,的確有點兒特立獨行。

在這一年,《青春》已經再版第三回,哪怕文壇上的批評家們都在評判這篇作品太過淺顯、不夠有文化內涵,但那些被《青春》激勵到了的年輕人群,還是會無視掉這些繁雜的外界聲音,為《青春》消費與買單,就像是在為自己真正的青春消費與買單一樣。

也是在這一年,《我朝》跨越過一百五十萬萬字的大關正式完結。祝蹊已經被百姓文藝報的編輯部奉為最好合作的作者了,畢竟按照每月更新三萬字這個速度,《我朝》想要這麼快就完結還是比較困難的,但能如期超量完成,嗯,閆晴晴表示——感謝不言老師及時的交稿速度以及在百姓文藝報每次推出特刊的時候都願意貢獻出來的大把更新了。

《我朝》一經完結,就被劉台長看上,並且跟祝蹊溝通,買下了這本書的版權。

劉台長現在的台長已經可以去掉前面的「副」字了。

《紅樓夢》歷經兩年的拍攝,一經推出,直接在全國範圍內爆火,正在播出那會兒的盛況甚至是,工廠工人們守着公共電視機,不看新聞聯播都要看《紅樓夢》,可見無論生活怎麼苦難,人們對快樂的追求卻是一致的。

《紅樓夢》大獲全勝,華視台也經此更上一台階,這時也恰逢宣傳組織改革,華視台內部進行了業務優化,劉台長的團隊成為了第一個獨立出來的團隊,他帶着手下的人,開辦了華視台除了歸總台管的總台和新聞台之外,第一個分台,專門播齣電視劇。

分台的台長聽着似乎沒有總台的副台長好聽,但劉台長覺得自己當家做主的滋味別提多好了,更何況做的還是自己喜歡的電視節目,沒有任何不滿意的,現在正摩拳擦掌等著大幹一場呢。

反正劉台長現在還在忙着四大名著的拍攝,這邊看上了《我朝》之後,還沒忘記惦記着祝蹊,想要讓人過來寫原創劇本呢。仟韆仦哾

至於祝蹊去上大學前開誠佈公說的她可能不會選擇回華視台這話,直接就被劉台長忘到腦後去了。

人總是會變的嘛,這不是祝蹊同志也很愛寫故事嗎?寫的《我朝》可真是跌宕起伏、蕩氣迴腸,沒有人能拒絕其中的江湖快意恩仇,也沒有人拒絕其中的皇權富貴交替的暗潮湧動,劉台長已經開始幻想自己把這個故事拍出來後會是怎麼樣的場景了。

而且他還很有長遠之見,懂得創作作品嘛,那是得搞原創,翻拍雖好,但不能長久的,你說四大名著能說是他們的代表作嗎?四大名著只能代表四大名著。

道理也是一樣,《我朝》被人提起來能讓人第一反應想到他們台里嗎?

《我朝》被提起來,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不言,再來是百姓文藝報,這第三位呢,才能勉勉強強輪到他們吧?

前面說到了文藝界大復興,大復興也的確帶來了不少流派的作者群體,這些作者也在這三年間推出了不少優秀作品,在文壇地位上絕對不可能比《我朝》低的作品比比皆是,但沒有人能否認,《我朝》絕對是市面上最暢銷的作品。

人家花樣是真的多啊。

不僅在設定上別出心裁搞出了個別人都沒有見識過的「穿越」,更是套了個「未來世界」的殼子來講這個穿越,這讓設定的新奇程度直接翻倍了。

後續連載期間,這足足三年多快四年的時間,人家仍是一點兒都沒有退步,從頭到尾這篇小說寫得都足夠精彩,最後更是以女主蕭亭鈺登基稱帝這一結局,顛覆了所有人的認知。

要知道,這可是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時間,重男輕女之風壓根沒有任何被打壓的跡象,家裏三瓜兩棗都沒有的農戶人家都要生個兒子繼承自家的「帝位」,結果這故事裏的女主人公真的繼承帝位了。

這一結局帶來的轟動無疑是地震級別的,完結后至今,一些報刊上的批評欄目還有針對《我朝》的爭辯不絕於耳呢。

但祝蹊一點兒都沒有放在心上。

這一年,這一天,她正式從京市大學畢業。

畢業的當天,也同時失業。

恢復高考後京市大學漢語言專業第一屆的大學生,最優秀的那個學生,祝蹊,放棄了學校分配的工作!

這個消息不脛而走,直接傳遍了整個校園,全部人都覺得祝蹊瘋了。

「不會是當了《明天》幾年的總編,就真把咱們的校刊看成自己的了吧?」

「估計是......當老大當久了,可不就不樂意做蝦兵蟹將了?別說是祝蹊,我聽說之前咱們學生會出去的好些師兄師姐們都有很多抱怨呢。」

「他們算什麼師兄師姐......」

「你這說什麼呢!這都什麼年代了,怎麼還有人歧視工農兵大學生?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你現在看不起別人,小心改天別人就看不起你!」

因為恢復高考,工農兵大學生的身份地位自是尷尬了起來,正當兩邊的群體矛盾愈演愈烈,《明天》乘勢推出了互動欄目「什麼樣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大學生」,當時直接從京市大學開始,引起了全首都的高校學生的激烈辯論,有的人支持工農兵大學生,有的人支持高考大學生,直到「學到了真本事的才是真正的大學生」的言論橫空而出,給大傢伙兒潑了一盆冷熱交替的水,一時之間,許多人表示醍醐灌頂,於是就開啟了更深入的討論,爭辯也不再就著表面的學生身份爭辯了,而是開始了關於如何開展更深入的學習的討論。

《明天》原本就在風口浪尖上,經此一役,更是名聲響徹京市,受眾範圍直接就隨着不斷從高校畢業的學生們帶入了不同的職場,目前基本上已經覆蓋了京市全範圍,並且還隨着分配到了外地的畢業生,不斷以點為圓心輻射出了一個又一個影響力範圍圈。

到祝蹊畢業的時候,《明天》名為校刊,但已經不僅僅是校刊了,甚至有人在傳,說《明天》雜誌社會選一名畢業生擔任社長,開始社會化蛻變呢。

這個傳言傳出來,人們自然是猜測祝蹊會成為《明天》社長,拒絕了學校分配的工作,就是為了要自己拿下《明天》的崗位呢。

但是,祝蹊表示:有的是你們大吃一驚的時候。

畢業后,她還真就老老實實畢業,甚至還請了《明天》雜誌社的大傢伙兒去吃飯。

在校期間,祝蹊雖然沒有過多暴露自己「不言」的馬甲,但有的時候寫好了的課程作業,她自我感覺不錯的話,還是會投稿一下試試的,後面也就逐漸形成習慣了,隔一段時間就會投一次稿,現在已經有新銳雜文家的名號了,當然,有是有,但也不出名。

因為投稿數量多,上稿概率也大,《明天》雜誌社的人也都關注過,於是一點兒都不驚訝祝蹊一畢業就能拿出這麼多錢來請大傢伙兒吃飯。

當然了,去吃了這頓飯的成員們就更不驚訝了。

老社長居然請她們到自家的飯店吃飯!

這當然花不了多少錢了!

這個時候的人們也不會因此而介意什麼,家家戶戶都算不上寬裕的時候,有人請客哪裏還會有人嫌棄這請的夠不夠檔次啊?

但老社長家的飯店味道還真的挺不錯的。

現在開飯店不是什麼稀奇的事兒,跟其他行業比起來,餐飲行業無疑是入門最多的人。

不過,姜茹這飯店可不是現在開起來的。

趙家館的生意越做越大,姜茹原本拿着師父給開的工資還是很滿足的,但這人呢,就是經不起對比,這不是對比了趙家人賺的錢,姜茹就覺得,她也可以啊!

所以在趙家館正式從外面招聘幫工的時候,姜茹在祝蹊的建議下提出了單幹,先支了個小攤子,不賣別的,就賣雞蛋餅。

雞蛋餅配上她的辣醬,哪怕是技術門檻不高的小吃食,也直接火了。

賣雞蛋餅賣了大半年,她也攢了一筆錢了,就想要買個鋪面,但這個時候一打聽,好傢夥,就這會房價都直接翻倍了,姜茹原本算著盡夠了的錢,現在算下來居然連一半都夠不上!

怎麼辦呢?

姜茹又去求助萬能小姑子了。

祝蹊也給力,直接幫姜茹說服了李蘭香買鋪面——可不是瞎好心,相信祝志高兩口子將來一定會孝順,所以讓李蘭香同志給兒子貼錢了。

她想的是,這鋪面是李蘭香買的,暫時以資金入股的形式加入姜茹吃食生意,鋪面可以給姜茹用,提前簽一個分紅協議就行,到時候李蘭香完全可以躺着賺錢了,這養老保障不就有了?

這協議也不算正規,全靠雙方的自覺性,但有個好處,那房子是李蘭香的!

就算之後姜茹沒了良心,不想給錢了,李蘭香也可以拿捏著房子跟姜茹收租。

要知道,這鋪面可是經過了祝蹊的指點買下來的,就在大學城內——現在是沒有大學城的說法,但祝蹊知道啊,這大學集聚的地方,不得遲早發展成為大學城?現在都還沒發展起來呢周邊就因為學生多熱鬧着,只要是有人的地段,就不用擔心它將來不會升值。

而姜茹呢,她做的吃食生意跟趙家館不同,走的可不是高端路線。

她開店,一開始是只做早餐,做着做着做出口碑來了,主要是提供的小菜都很好吃,讓食客們對老闆娘的手藝很是自信。

被食客們鼓動了一番,姜茹也有了活絡的心思,這回都不用祝蹊指點了,慢慢地就開啟了小炒生意,專門做快餐,價格又會、味道出眾,很快就俘虜了周邊大學學生和干職工們的胃,哪怕現在的人們都不太富裕,但總有想吃頓好的的時候,更便宜但更好吃的小姜飯館,早早地就在大學城立穩了腳跟。

這賺的錢嘛......反正是祝志高也不敢大聲跟姜茹說話的程度了。

小姜飯館生意好,一半靠姜茹的手藝,一半也靠飯店位置好。

所以說是李蘭香他們的養老保障呢,意思就是,如果祝志高跟姜茹兩人有良心,也孝順家裏的老人,那就相安無事,萬事大吉,大家還是和樂融融的好家人,但如果兩個人有別的心思,那也不用怕,李蘭香就是靠收租,也能養活自己。

這其中的深意李蘭香不知道,但是,家裏越過越好卻是肉眼可見的。

從前是閨女兒一個人出頭,她就老惦記着兒子會不會混的太差,現在呢,兒子一家也好了起來,李蘭香真是出門在外沒有一天不是春風滿面的。

也就是今天。

她的春風戛然而止了。

她想不明白,她閨女兒在想什麼?!

為什麼不要學校分配的工作?!

她可聽說了,人家宣傳部都直接發了邀請,就想讓閨女兒分去他們那兒呢!

李蘭香不是沒有見識的小老百姓,她知道的啊,這宣傳部可比他們居委會厲害海了去了。

閨女兒到底為什麼啊?

「當時咱們從華視台辭職去念大學,不就為了個更好的工作嗎?這最好的工作都在眼前了,你怎麼就放棄了呢?」

李蘭香實在沒忍住,還是對回來吃飯的閨女兒念叨了出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七零之穿書後我綁定了作家助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七零之穿書後我綁定了作家助手
上一章下一章

第141章 這一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