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軍制、軍職、軍銜

明末軍制、軍職、軍銜

前段時間很多朋友提到關於明朝的軍職和軍銜的問題,自由從中發現,由於明朝軍制變化較大,所以軍職和軍銜也隨之變化,造成了諸多朋友在閱讀時的困惑。www.如:都指揮使是軍職還是軍銜?副將和副總兵是一回事嗎?都司是都指揮使司嗎?明朝軍職軍銜如何變遷的?如現代軍職軍銜如何對應?

自由查閱了相關資料,總結出一個自以為比較正確的,關於明朝軍制、軍職、軍銜的認識,現分享如下,建議本書讀者在閱讀正文前也瀏覽一下。

一,軍制。

明朝初期採用的是世兵制,以衛、所為單位編製軍戶。軍戶擁有國家給予的土地、農具,平時耕田解決自己的吃飯問題,還要抽丁定期訓練、輪換、戍守、出征。這種辦法基本符合朱元璋「養百萬兵不耗百姓一粒糧」的願望,對恢復生產、保持軍隊的戰力起到了積極地作用。

到了明朝中期,土地兼并愈演愈烈,貴族豪強甚至將手伸到軍戶所有的土地。加之軍戶世襲已久和長期沒有戰爭,失地軍戶屢有逃丁避役者,造成軍隊訓練不足、員額不足。東南倭寇之患初期,朝廷和地方甚至無法調派足夠的軍隊。為解決兵員問題,不得已採用了募兵制以補充世兵制之不足。募兵就是雇傭軍,雇傭軍拿餉吃糧卻沒有國家授予的土地,當然不能跟軍戶一樣以衛所制編製。因此,又採用了「團營制」。很長一段時間,衛所制和團營制是共存的,直到明朝滅亡,清朝初期,衛所制才徹底消失。

明朝後期,內部、外部戰爭頻繁,證明雇傭兵的團營制比世襲兵的衛所制更利於快速調動和提高兵員素質。因應戰爭的需要,團營制也逐漸取代衛所制,成為大明王朝「非正式」的基本軍制。

二,軍職。

軍制既然更改,軍職也就相應變化。

衛所制是以軍戶多寡層級編為百戶所、千戶所,長官為百戶、正千戶,若干所為一衛,長官為衛指揮使,行省或戰略要地又設都指揮使統一管轄所屬各衛。在此時,百戶、千戶、衛指揮使、都指揮使都是軍職,相當於現代的連、營、旅、軍。中央則設五軍都督府掌管軍令,兵部則負責軍政。衛所制利於戰、耕合一,節省軍費支出,但是有較強的地域限制,中央要快速調集大軍很是困難。每有戰事,朝廷任命一員總兵為司令,另有副將若干輔助。此時的總兵往往能指揮十萬人以上,地位比後期的總兵高出不少。有時候因作戰方向不同,還會任命副總兵單獨負責某方向作戰。總兵地位很高,一般都有爵位,因此可以把明初的總兵看做是方面軍或兵團司令員。

後來,募兵制興起。募兵編為營,因兵種合成作戰的需要,營就有總營(大營)和子營(小營)之分,採用車、乘、衡、沖、子營五級編製。若干子營為一個大營,大營又稱為「協」,主官為參將;若干協組成一軍,領軍者為總兵,有時候總兵可以開鎮立幕府,因此又稱為軍鎮,或者某某(地名)鎮。總兵如果有戰功或者受寵信,朝廷還可以加封將軍印信、授予尚方寶劍,此時,總兵的稱謂又可為「大帥」。此時,總兵、副總兵、副將、參將、游擊、守備、千總、把總、軍校又成為團營制軍隊的正式軍職。

這裏要再次把副總兵和副將區別開來。在明末時,總兵不過五十多員,副總兵卻有近百員,一般人會以為副總兵就是副將,其實不是。把副總兵一職正式稱為副將的是清朝。明朝的副總兵是資格不及總兵,而負責的軍事責任等同於總兵的高級軍官,副總兵手下一樣有副將作為輔佐,統率的兵力也與總兵相同。

前面提到,明朝中後期是衛所制和團營制共存的,朝廷方面正式行文依然按照衛所制的稱謂,比如東江總兵毛文龍,他有都督的加銜,一般都會稱為都督或者大帥。這個都督的稱呼其實已經可以看作是軍銜了。又如左良玉曾經在寧遠擔任車右營游擊,因功授都指揮使司僉事(簡稱都司),後來這個都司就成了軍職與軍銜二合一的產物。特別需要說明的是:加銜授予的都司、都督等軍銜並不與官位品級掛鈎,只是榮譽稱號而已。這裏要注意一個區別,即都指揮使僉事(正三品)和都指揮使司僉事(無品虛銜)的一字之差。

三,軍銜。

總的說來,明末時期的軍隊中,往往把已經趨於廢棄的衛所制軍職作為團營制軍隊的軍銜來看待。如《霸道》一書的開篇就提到「廣寧中屯衛前右所百戶、豹槍營右沖校馮大進」,這個馮大進的軍職是豹槍營右沖校,相當於千總,軍銜是百戶,相當於現代軍隊的上尉或者少校。而豹槍營又是鎮東營的一個子營,由「廣寧中屯衛前右所千戶、大凌河鎮豹槍營游擊官、大興堡守備劉澤」統帶。從劉澤的稱謂中可以看出:他的軍職是游擊將軍和守備,守備是特定的,如果劉澤不負責大興堡防務,守備一職自然取消。

除了一般的軍銜外,對軍人還有爵位、勛位之說,這些都可以看做是「參考軍銜」。比如1628年初的祖大壽,其軍職是前鋒副總兵,軍銜是衛指揮使,無爵位,勛位是輕車都尉。1628年八月,祖大壽被封為前鋒總兵掛前鋒將軍印,軍銜一下子就升格為都指揮使(二品),勛位也升為上護軍。此時的祖大壽就有資格開軍鎮、設幕府、稱「大帥」了。

四,明末軍職軍銜對照。

兵部尚書、薊遼督師袁崇煥——文官政府的國防部長兼方面軍統帥,非正式軍人,無軍銜。

遼東巡撫畢自肅——文職的地區軍政長官,非正式軍人,無軍銜。

都督節制勤王諸軍、大同總兵滿桂——非常時期任命的兵團司令,元帥級別的臨時軍銜。

加銜都督、東江鎮總兵毛文龍——這個軍長比較特別,掛上將軍銜,有着意拉攏寵眷的意思。

遼東兵備道副使郭廣——大地區武裝部副部長,半軍人,無軍銜。

都指揮使、前鋒總兵祖大壽——老資格的王牌軍長,兼任軍區司令,掛中將銜。

都指揮使同知、寧遠總兵朱梅——軍長,少將。

都指揮使同知、前鋒副將何可綱——主力軍副軍長,少將。

衛指揮使、大凌河副總兵左儔——小軍軍長,少將。

衛指揮使、寧遠副將統帶靖東營周文郁——副軍長兼任師(旅)長,大校。

衛指揮同知、宣府鎮永寧參將馬林——旅長,上校,所部駐防永寧城,也可以稱為永寧守備參將。

衛指揮僉事、加銜都司(都指揮使司僉事)、車右營游擊左良玉——資歷老道的主力團長,本是中校,加銜為上校。

正千戶、鎮東營游擊統帶豹槍營、大興堡守備劉澤——團長、中校。

副千戶、鎮東營千總馮大進——副團長兼營長,少校。

百戶、鎮東營千總劉豹——營長,少校。

把總、沖校——連長,上尉

軍(衡)校、汛頭——排長,中尉

校(一般都是親兵出身,又稱親軍校、材官)——排長、少尉

正兵(什長、伍長)——士官

正勇——士兵

備勇——後備兵

正丁——出自軍戶,入伍的新兵,一般不編入戰鬥部隊,負責軍中雜役或者運輸輜重,也有臨時招募的夫子。

此表為自由參閱相關資料后撰寫,恐有謬誤,請各位書友指正。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帝國霸圖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帝國霸圖
上一章下一章

明末軍制、軍職、軍銜

%